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探讨

来源 :哲理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教育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意义及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政府重视,学校支持,组织领导,权益保障,设施建设,舆论宣传等是顺利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保证。
  [关键词] 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04-0028-04
  
  1.教育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和意义
  
  2006年9月,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10个部门联合进行的全国国民体质检测结果显示:“在我国学生身高、体重、胸围增长的同时,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成为影响学生营养健康的一大因素;大、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有所上升;学生各年龄组的肺活量水平继续下降,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壮、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体育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吸引广大青年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于2007年4月29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简称“阳光体育运动”)。
  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战略举措,将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气勃勃的校园体育氛围和全民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的兴趣和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学校是“阳光体育运动”最主要的开展空间,是这个活动的基础,我们应抓住这个活动契机,让社会重新认识学校的体育,这将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科学发展观来看,青少年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是国家的财富,是社会进步、国家昌盛的希望。当前,青少年健康状况下滑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关键时刻,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无疑是一剂良药,将在提高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人性化的角度看,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重要的物质基础;从教育本身看,将是转变教育理念,全方位提升办学的内涵与层次,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2.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
  
  自2006年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亿万学生体育运动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了号召,在本地区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从各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省、市、自治区都转发了三部委的文件,并成立了阳光体育领导小组,举行了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个别市还举办了阳光体育运动展示活动。
  但是,从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学校对体育的态度还停留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现状,体育课被随意地压缩。(2)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不足,体育器材陈旧落后,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工不同酬。(3)学校体育职能部门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缺乏统一组织与引导,课外体育活动任由学生自主练习,学生可以凭兴趣、爱好自由参与活动,体育职能部门只在学生提出申请请求时,才派相关的教师给予技术和规则上的指导和帮助。(4)大学生“知行不一”,一方面在认识上高度认同“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体育应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的观点,另一方面在行动上却又缺乏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等同于体育课教学、运动竞赛和课外体育活动,在正常开展的学校体育工作或课外体育活动上冠以阳光体育运动之名,就算是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6)对阳光体育运动实质理解不准,不知在工作中如何开展工作,不知哪些工作属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范畴。(7)对阳光体育运动一知半解,对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三年后实现提出的目标没有制订出长期的、具体的计划与实施方案。(8)对阳光体育运动和中央7号文件以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文件的一体化理解不够,还没找到一种能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方法。
  
  3.普通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
  
  3.1 政府重视
  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各类学校都积极响应了号召,在本地区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大部分省、市、自治区还按照文件精神,成立了阳光体育领导小组,举行了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个别市还举办了阳光体育运动展示活动。各省市、自治区还通过下发文件、举办活动、媒体宣传、营造声势等,使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对阳光体育运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对学校体育工作有了更强的关注。在广西,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精神,专门颁发了桂发[2008]24号文,文件规定: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高等院校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区教育厅也专门就中央7号文精神下发了关于加强全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进一步强调:各高校要按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要结合实际,发展特色,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掌握终身体育健身意识和技能的有效教学内容和方法;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关于“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规定。
  3.2 学校支持
  学校是“阳光体育运动”的最主要开展空间,是这个活动的基础。作为学校的主管领导,首先要提高认识。不但要认识到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青少年体质和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质的关键环节,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还要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体育教学的一部分,较为完善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能弥补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不足,还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其次要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要形成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具体人员操作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要根据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制订好长期、具体的计划和实施方案,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上足上好体育课程,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再次要严格执行文件精神。要按中发[2007]7号文精神和桂发[2008]24号文精神,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高等学校还要把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教学计划,使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活动;要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加强对体育课程改革力度,充分挖掘地方性课程资源,编写符合实际的地方性教材,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有条件的高校还应实行“三自主”的教学模式。
  3.3 组织领导
  “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要求在校长领导下,教务处、体育部(体育教研室)、医务室、财务处、校团委、学生工作处、辅导员(班主任)等相关部门人员的协同配合,共同组织实施。教务处要负责落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各项措施,负责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发展规划和管理。高校体育部(或体育教研室)是学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部门,在实施阳光体育过程中,要根据学校的特点和总体目标,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和方案,要根据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做好组织、协调指导、培训、评价激励等工作。校医务室要牵头负责统筹规划和指导学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要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和健康实施监督和指导。校财务处要负责落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经费保障制度。校团委、学生工作处、辅导员(班主任)协助体育部(体育教研室)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认真动员和组织好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基本上要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积极营造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3.4 权益保障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顺利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所在。各高校要在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及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和科研活动,建立健全体育教师聘任、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充分保障体育教师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好体育教师室外工作的劳保待遇,其教学工作量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教务部门要把组织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和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等工作计入课时工作量。作为教师本身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要按中发[2007]7号文精神,在上足上好体育课的基础上,鼓励青年学生走到阳光下、走到操场上、走到大自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以形成校园内外“阳光健身活动”的高潮。
  3.5 设施建设
  体育场地设施直接影响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关系到学校体育工作的成效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调查发现:经费不足、场地、器材短缺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校领导应加强对学校教育、体育的认识水平,本着对全体在校学生体质健康负责的态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地规划和配置体育场地、器材;有规划、有步骤地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为高校体育教学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创造有利的条件。具体做法为:一是重视校园体育场馆建设,配置足够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二是加强对现有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与维修;三是合理安排好场地、器材的使用情况,进一步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四是利用校园的“边角缝”,因地制宜地创设“快乐体育园地”。
  3.6 舆论宣传
  区党委、教育厅、学校、体育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形成合力,根据各自的职能积极发挥作用,认真做好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舆论宣传工作。区党委、教育厅要认真传达中发[2007]7号文精神,大力传播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健康观,加强对群众性学生体育运动的报道,为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健康、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普及体育健康知识,为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和体育部门要借助广播、电视、板报及横幅等媒介在广大师生中广泛宣传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战略意义,掀起学习、普及身体健康知识、体育运动知识、体育欣赏知识、运动营养知识等高潮,广泛传播“阳光体育运动”的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先、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转化为积极参与运动的行动。要建立评比表彰制度,对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以唤起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关注,吸引更多的家庭和社会力量来支持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周济.在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全国体育工作会议,2006-12-23.
  [2]陈雁飞.我国学生体能下降原因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4):82-84.
  [3]刘海元,袁国英.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07(8):10-14.
  [4].王月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6):81-83.
  [5]张美玲.高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研究[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182-183.
  [6]刘德坤.提高阳光体育运动效能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8(5):62-63.
  [7]罗振宇.关于在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理性思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1):54-55.
  [责编 吕行]
其他文献
摘 要:现代远程教育以及它所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将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为边远农村地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教师是远程教育资源的直接利用者和传播者。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决定着资源的利用率和效果。根据实施情况,远程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它所面临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目前,很多学校的远程教育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教师老龄化严重的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
[摘 要]以《世说新语》中体现的伤逝情怀为视角,观照魏晋时代知识分子的行为,并对他们的伤逝情怀形成的原因进行探析,以揭示中古时代伤逝情怀的重要价值,进而把握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一种规律性心理。  [关键词]伤逝;生命意识;悲己;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03-0041-05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史上风采独具的时期,一方面它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