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赴深圳采访期间, 听到坊间的一个传言,真假无从考证, 只供参考: 在深圳申报创业板的企业中, 朗科科技不是最早的, 但他一把材料递进去,立马被“有关部门” 放在了最上面,也就意味着朗科可能是深圳市推荐企业的NO.1。
为什么?在深圳创投圈摸爬滚打十年、考察过朗科科技的王博士给出的解释是: 这个东西(朗科的专利) 最好的就是给中国人长了脸,尽管它的规模不如华旗资讯, 但它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作为核心竞争点, 这一点就足够了。
像半年前一样, 我拨通了邓国顺的电话,也像半年前一样, 依旧无人接听。虽然如此,了解朗科并非难事, 毕竟在创业板企业中它几乎是名气最大的。
媒体对朗科的报道并不少见, 而这些报道都是在2002 年的朗科起诉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品牌: 爱国者aigo) 以及华旗的代工工厂侵犯专利权之后; 在此之前, 朗科科技默默无闻。似乎是尝到了甜头, 自此朗科的诉讼案不断: 2004 年8 月起诉索尼电子(无锡) 有限公司在朗科闪存盘核心专利的侵权行为; 2006年又起诉美国计算机存储零售企业PNY 侵犯其专利, 要求赔偿。相应地, 朗科的媒体曝光率急剧上升。
当然, 除了名气, 朗科得到的更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尽管邓国顺从未公开透露过朗科靠打官司赚取的专利费, 但王博士推测, 这类收入在朗科的总收入中占比在80%。如果觉得这个数字夸张到有点难以置信, 但朗科的保荐商——平安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龚寒汀的说法绝对可靠:他们最高的时候专利费收到快一个亿。
因此, 不少人认为朗科是“靠诉讼发家”,邓国顺却说“这是偏见, 这么做仅仅是为了维权”。但若研究一下朗科诉讼PNY 的案例, 不难发现这宗诉讼并未进行到底, 而是以双方签署专利授权许可协议谢幕。邓国顺的解释是:朗科已在此次维权中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 专利诉讼不是为了纠缠官司本身, 并透露,与PNY 诉讼不会是朗科维权道路上的最后一个案子。
可见, 研发——申请专利——诉讼——得到赔偿/ 签署协议收专利费, 这已经是朗科的一个重要商业模式, 可这种模式是否能够长久持续, 我始终心存问号。还好, 有问号的不只是我一个人, 作为朗科的上市保荐商, 龚寒汀也有过同样的疑问。在创业板企业上报之前,我们刚好有过以下的一段对话, 那时还不是缄默期。
“他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研发出的就是存储技术的一个专利, 可以把内容直接通过USB 接口存到移动硬盘里。移动硬盘不是它的(专利), 小U 盘也不是, 只有通过USB 接口直接存入是它的专利技术。它就是围绕这一个核心专利, 不断地做提升, 也做一些小规模的生产和销售, 但目的是为了改进专利设计。专利出来以后就开始申报, 别人用就要交费。”
“可是这个能持续赚钱吗?”
“这个当时我们内部也有争议, 而且专利费它主要是收国外的, 在中国就是打赢官司也不付你钱。但是它好在什么?如果只是靠一个专利收费, 我们就很难认为它有高成长性的, 但是它不断地有新的专利出来, 这一点就很强了。而且它的专利是围绕一个核心主专利出来的,就是大家都必须要用, 所以最终我们判断这个公司还是有一个比较强的成长性的。”
至此, 对于朗科模式我已有个大概了解: 以收取海外公司专利费为重要收入来源, 但背后支撑的是不断的技术升级。旗下小规模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业务,也是以接受客户反馈信息、提升技术为主要目的。
离开深圳前, 我还是去了位于高新区的朗科公司, 接待我的是市场部的莫经理。当然, 我没有说明是为创业板而来, 但他依然小心翼翼,只是肯定了公司是在准备上创业板。在介绍业务时, 说法依然是移动存储、芯片、专利技术是三大块业务, 至于孰轻孰重、比例如何, 再不肯透露半字, 尤其不愿强调收取专利费。或许比起专利, 实实在在的产品存在感更强。
匆匆结束了拜访, 走出朗科, 想到这样一家公司, 感情有点复杂。争议很多、要靠长年的官司挣钱, 很难。但中国能有这么一家企业,打官司不嫌麻烦而且总以获益收场, 靠的也的确是自己的真技术、真本事, 也是让人欣慰的。想到此,突然很理解传闻中“有关领导”的做法,用王博士的话说: “朗科有一种楷模的效果, 而楷模是不计成本、不计价格的。”
回来途中, 听说朗科正在高新区建自己的楼, 二十层, 正是需要钱的时候。
为什么?在深圳创投圈摸爬滚打十年、考察过朗科科技的王博士给出的解释是: 这个东西(朗科的专利) 最好的就是给中国人长了脸,尽管它的规模不如华旗资讯, 但它用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作为核心竞争点, 这一点就足够了。
像半年前一样, 我拨通了邓国顺的电话,也像半年前一样, 依旧无人接听。虽然如此,了解朗科并非难事, 毕竟在创业板企业中它几乎是名气最大的。
媒体对朗科的报道并不少见, 而这些报道都是在2002 年的朗科起诉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品牌: 爱国者aigo) 以及华旗的代工工厂侵犯专利权之后; 在此之前, 朗科科技默默无闻。似乎是尝到了甜头, 自此朗科的诉讼案不断: 2004 年8 月起诉索尼电子(无锡) 有限公司在朗科闪存盘核心专利的侵权行为; 2006年又起诉美国计算机存储零售企业PNY 侵犯其专利, 要求赔偿。相应地, 朗科的媒体曝光率急剧上升。
当然, 除了名气, 朗科得到的更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尽管邓国顺从未公开透露过朗科靠打官司赚取的专利费, 但王博士推测, 这类收入在朗科的总收入中占比在80%。如果觉得这个数字夸张到有点难以置信, 但朗科的保荐商——平安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龚寒汀的说法绝对可靠:他们最高的时候专利费收到快一个亿。
因此, 不少人认为朗科是“靠诉讼发家”,邓国顺却说“这是偏见, 这么做仅仅是为了维权”。但若研究一下朗科诉讼PNY 的案例, 不难发现这宗诉讼并未进行到底, 而是以双方签署专利授权许可协议谢幕。邓国顺的解释是:朗科已在此次维权中达到自己的商业目的, 专利诉讼不是为了纠缠官司本身, 并透露,与PNY 诉讼不会是朗科维权道路上的最后一个案子。
可见, 研发——申请专利——诉讼——得到赔偿/ 签署协议收专利费, 这已经是朗科的一个重要商业模式, 可这种模式是否能够长久持续, 我始终心存问号。还好, 有问号的不只是我一个人, 作为朗科的上市保荐商, 龚寒汀也有过同样的疑问。在创业板企业上报之前,我们刚好有过以下的一段对话, 那时还不是缄默期。
“他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研发出的就是存储技术的一个专利, 可以把内容直接通过USB 接口存到移动硬盘里。移动硬盘不是它的(专利), 小U 盘也不是, 只有通过USB 接口直接存入是它的专利技术。它就是围绕这一个核心专利, 不断地做提升, 也做一些小规模的生产和销售, 但目的是为了改进专利设计。专利出来以后就开始申报, 别人用就要交费。”
“可是这个能持续赚钱吗?”
“这个当时我们内部也有争议, 而且专利费它主要是收国外的, 在中国就是打赢官司也不付你钱。但是它好在什么?如果只是靠一个专利收费, 我们就很难认为它有高成长性的, 但是它不断地有新的专利出来, 这一点就很强了。而且它的专利是围绕一个核心主专利出来的,就是大家都必须要用, 所以最终我们判断这个公司还是有一个比较强的成长性的。”
至此, 对于朗科模式我已有个大概了解: 以收取海外公司专利费为重要收入来源, 但背后支撑的是不断的技术升级。旗下小规模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业务,也是以接受客户反馈信息、提升技术为主要目的。
离开深圳前, 我还是去了位于高新区的朗科公司, 接待我的是市场部的莫经理。当然, 我没有说明是为创业板而来, 但他依然小心翼翼,只是肯定了公司是在准备上创业板。在介绍业务时, 说法依然是移动存储、芯片、专利技术是三大块业务, 至于孰轻孰重、比例如何, 再不肯透露半字, 尤其不愿强调收取专利费。或许比起专利, 实实在在的产品存在感更强。
匆匆结束了拜访, 走出朗科, 想到这样一家公司, 感情有点复杂。争议很多、要靠长年的官司挣钱, 很难。但中国能有这么一家企业,打官司不嫌麻烦而且总以获益收场, 靠的也的确是自己的真技术、真本事, 也是让人欣慰的。想到此,突然很理解传闻中“有关领导”的做法,用王博士的话说: “朗科有一种楷模的效果, 而楷模是不计成本、不计价格的。”
回来途中, 听说朗科正在高新区建自己的楼, 二十层, 正是需要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