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E时代,能力是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尤其是计算机人才更注重操作应用方面的能力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能力型教育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如何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能力型教育。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能力型教育; 实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51-001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政策,各大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之间就业竞争也有愈演愈烈的势头。现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越来越成熟的网络、多媒体、电子信息等技术构成了新的科技群体,科学技术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领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来谋生的重要技能,也是每个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现在的就业市场大多是采用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要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我国计算机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同步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不利影响
随着科技教育的普及,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逐渐开始向中小学转移,但是由于各地的发展水平各异、农村与城市教学条件的差异等原因,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而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大多采用的是完全同步式的,也就是不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怎么样,一概用完全一样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计划的步骤进行课程教育。这就导致了已经会的学生没有必要听,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的现象,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目的,还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仍然很严重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学体制的创新和改革,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中,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大多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很少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教育。学生的学习表现的很被动,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强。在成绩的检验中,也是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考核,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察。这就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相对欠缺的教育现状。计算机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能力型教育的目标
能力型教育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能力型人才。就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市场的需求来说,它要求学校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这样的人才要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三、在计算机教学中贯彻能力型教育的措施
目前,能力型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概念,能力型教育模式也还在逐步的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多年在教育研究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能力型教育应该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结合教师的教学能力,采用与能力型教育目标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能力教育,最终达到实现能力型教育的目的。
1.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最大动力。目前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这种消极、被动因素极大的限制了对学生潜在智力和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同时也抑制了创造力的生成。因此,能力型教育要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
计算机专业与其他的专业有所不同,它的信息技术更新非常快,教师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因此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其实也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教师把教学看成是一门艺术,学习就是对艺术的追求与探索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的乐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寓乐于教,提高自身的教学热情和教学兴趣,带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对教师的教学热情又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双方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而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科技成果,采取多方式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灵活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能力型教学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知识构架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教学能力,这有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灵活驾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要统筹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主要从课内和课外的培养两方面进行。在课内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效率。在课外教学中,主要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把学生进行分组训练,鼓励学生参与实验项目的实习,还可以定期举行科研竞赛,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
3.学校考核制度的改变
计算机教育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上机操作能够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并有助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能力型教育的模式下,计算机专业的考核要更注重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的考核,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计算机水平。
四、总结语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教育改革对教育模式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计算机教学中实施能力型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计算机专业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型人才,最终实现计算机教学水平整体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智.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实践与体会[J]职业,2011(17)
[2].李丽萍,于延,盛琳阳.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2)
[3].雷长虹.高校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2)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能力型教育; 实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7-151-001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政策,各大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之间就业竞争也有愈演愈烈的势头。现今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越来越成熟的网络、多媒体、电子信息等技术构成了新的科技群体,科学技术以其巨大的影响力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领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来谋生的重要技能,也是每个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现在的就业市场大多是采用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要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我国计算机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同步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不利影响
随着科技教育的普及,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已经逐渐开始向中小学转移,但是由于各地的发展水平各异、农村与城市教学条件的差异等原因,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而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大多采用的是完全同步式的,也就是不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怎么样,一概用完全一样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计划的步骤进行课程教育。这就导致了已经会的学生没有必要听,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的现象,不仅不能达到教学目的,还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教学的过程中,传统教学重知识轻实践的现象仍然很严重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学体制的创新和改革,同时也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中,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大多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很少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教育。学生的学习表现的很被动,主动学习的能力不强。在成绩的检验中,也是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考核,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察。这就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相对欠缺的教育现状。计算机教育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能力型教育的目标
能力型教育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能力型人才。就计算机专业的就业市场的需求来说,它要求学校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这样的人才要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三、在计算机教学中贯彻能力型教育的措施
目前,能力型教育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概念,能力型教育模式也还在逐步的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多年在教育研究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能力型教育应该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结合教师的教学能力,采用与能力型教育目标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能力教育,最终达到实现能力型教育的目的。
1.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最大动力。目前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消极的状态,这种消极、被动因素极大的限制了对学生潜在智力和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同时也抑制了创造力的生成。因此,能力型教育要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
计算机专业与其他的专业有所不同,它的信息技术更新非常快,教师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因此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其实也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教师把教学看成是一门艺术,学习就是对艺术的追求与探索的过程,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的乐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寓乐于教,提高自身的教学热情和教学兴趣,带动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对教师的教学热情又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双方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从而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科技成果,采取多方式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灵活的教学方式和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能力型教学对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知识构架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教学能力,这有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灵活驾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要统筹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这主要从课内和课外的培养两方面进行。在课内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效率。在课外教学中,主要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沟通协调能力的培养,把学生进行分组训练,鼓励学生参与实验项目的实习,还可以定期举行科研竞赛,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
3.学校考核制度的改变
计算机教育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单纯的理论知识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上机操作能够使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并有助于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能力型教育的模式下,计算机专业的考核要更注重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的考核,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计算机水平。
四、总结语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教育改革对教育模式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计算机教学中实施能力型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计算机专业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型人才,最终实现计算机教学水平整体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智.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实践与体会[J]职业,2011(17)
[2].李丽萍,于延,盛琳阳.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2)
[3].雷长虹.高校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