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两微一端”有可靠的盈利模式吗?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8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4年8月中央深改小组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传统报业都启动了融合与转型。目前大多数传统媒体的融合实践是建立新闻网站、设置“两微一端”、打造集中式媒体资源平台等。而“两微一端”几乎成为中国传统媒体转型的标准配置,但目前可靠的大规模赢利模式尚在探索之中,《南方周末》在今年初的新年献词中提到:“看着一年前下载的客户端,你是不是时常会记不得它是什么;公众号受关注的越来越多,可能够静下心来打开的却越来越少……”受众的普遍观感,也是“两微一端”所面临的新考验。通过现有一些现象可以观察到,有些媒体的转型仅仅体现在转型行为的表面,在本质上仍然是按照传统媒体的思维办事,在新闻生产流程上推行的是以传统媒介为中心的“报纸(广播电视)+”,而不是“互联网+”的模式。因此,进行“两微一端”运营的前提是思维的转变,在“互联网+”为核心的运作模式契机下,应使媒体业将对用户需求的关注与满足排在轉型工作的重要位置。
  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传统媒体完成了“两微一端”上线,便以为会自动产生媒体融合的效应。实际上,上线仅仅是融合媒体运营的第一步,之后的专业新媒体团队建设、专业内容建设、线下活动运营建设、客户服务与营销推广、 经营创收等等才是重头戏。只有“两微一端”,没有专业化的运营、推广、经营团队,依旧前途渺茫。
  在当前传媒生态环境下,原创信息生产方式主要有两类:用户生产内容(UGC,如微博)和职业生产内容(OGC,如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传统媒体如果要突出其职业化优势,需要从两个方面发力:首先是个性化垂直领域,对相关社会事务进行专业化的解读和分析,不能做国家政策的简单“录放机”和“传声筒”。其次,必须为用户服务,从用户的真实需求和体验出发,针对本地区域化社会环境,做小而美、小而精的地方媒体才更有价值。
  与此同时,传统体制对于新兴业态的束缚也是有目共睹的。在体制的制约下,传统媒体无法在全局层面进行合理的资源优化配置、人才流动配置,这使得个体具有的创造活力、创新能力不能被充分激发。针对目前的体制,一种可能的思路是,体制内的部分负责内容生产和新媒体框架搭建,内容创作与经营分离。体制内部分专注于内容创作,将分发运营交给新媒体公司去运作,传媒集团成立专业化的新媒体公司,招聘专门的新媒体人才,完全按照互联网思维进行市场化运营。传统媒体的人才惯性思维使然,他很难做出符合新媒体思路的内容,新华社新华炫闻客户端、人民日报微信公众账号配备的是年轻的新媒体人才,所做的完全是新媒体的套路。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新闻传播实验中心主任)
其他文献
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强调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我们还记得在2018年新年贺词和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奋斗和幸福作出的
报纸
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用48个字概括了新闻舆论社会责任: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舆论是社会发展的强有力武器。我们党历来重视枪杆子和笔杆子,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始终注
学生干部需要交流能力、学习适应能力、抗压能力、随机应变能力,更需要学生干部能够自我定位,自我约束,经常换位思考。同时。学生干部要加强自身能力培养,从道德修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