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患儿sCTLA-4与mCTLA-4的表达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yl1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急性B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sCTLA-4)与外周血T细胞表面CTLA-4(mCTLA-4)的表达水平。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初发急性B细胞白血病患儿治疗前和完全缓解后血清sCTLA-4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儿外周血T细胞表面mCTLA-4的表达。比较其治疗前、缓解后与32名健康儿童之间sCTLA-4、mCTLA-4水平的差异。

结果

(1)初发组血清sCTLA-4浓度为(34.27±18.39)ng/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93.73±105.37)ng/L,P<0.01。(2)持续完全缓解6个月后sCTLA-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临床危险度之间血清sCTLA-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白血病患儿外周血CD4、CD8T细胞mCTLA-4表达显著高于正常(P<0.01);(5)白血病患儿在达到完全缓解时外周血CD4、CD8T细胞mCTLA-4的表达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白血病的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互为因果,互相影响。

其他文献
对于哮喘患儿呼吸道炎症过程的监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现在被公认为是一个可靠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的标志物,且其作为一个完全无创性的检测方法,简便易行。该文综述FeNO检测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以及在哮喘的评估、诊断中,FeNO水平与其他无创性检查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在一个三级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使用酒精试纸擦拭静脉导管的轮毂15秒是否可以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率。方法干预研究从2012年5月15日开始,我们分别对此之前16.5个月以及之后8.5个月内的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做了研究。所有静脉内导管执行常规处理。结果9例CoNS败血症发生在干预开始之前对照期,之后没有病例发生,败血症的发病率1.5%下降至0%,发病风
期刊
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部分哮喘患儿在青春期缓解。哮喘患儿的转归一直备受关注,目前研究显示与儿童哮喘青春期转归有关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性别、起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特应性表现、气道高反应性、肺功能、生活环境等。
GATA4基因突变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较为常见。目前为止,已发现超过120个突变位点,其中在室间隔缺损、房室间隔缺损或法洛四联症患者中多见,但突变基因型与临床表型间的关系至今仍未阐明。该文总结了在人类先天性心脏病中已发表的GATA4基因突变位点,并绘制出功能性改变的基因突变图谱。
目的了解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儿童感染性疾病致病原及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为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降钙素原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选择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盛京医院PICU感染性疾病患儿95例,并根据病原体分为3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组30例,病毒感染组30例,细菌感染组35例);不同病原组依据简化小儿危重症评分分为3组(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将细菌感染组患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是以窦性心率增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与患儿的体位变化有密切关系。患儿由卧位到站立位体位变换后,10 min内心率突然增快,超过一定的界值可以诊断为POTS。POT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发现,POTS主要与中心血容量变化、自主神经及肌肉泵功能障碍、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目的总结以发热伴咳嗽为首发症状的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提高对儿童NB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NB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97例NB患儿,其中以发热伴咳嗽为首发症状的共5例,占同期收治NB患儿5%。男2例,女3例。发病中位年龄29(18~54)个月。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主要的病原体为呼吸道合胞病毒,且与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关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也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手段。近来研究发间充质干细胞在减轻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修复气道损伤等方面具有强大的优越性。该文就近年来对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的免疫学机制与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期刊
儿童过敏性疾病患病率日益增高,不容忽视。儿童过敏性疾病存在特应性进程的假说早在1985年即得到证实,具体是指婴儿或儿童早期出现的某种过敏反应症状常预示未来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众多纵向流行病学研究支持这一假说,其中以来自欧洲和北美的研究居多,亦有研究对此假说提出质疑。儿童过敏进程受诸多因素影响,如早年喘息、性别、父母过敏史等。该文就相关研究展开综述,以对高危患儿的识别和及时干预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