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物體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 牛頓第一定律
什麼是力學?力是物質間的一種相互作用,物體和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是由這種相互作用引起的。靜止意味力的平衡。力學也是人類早期的生產實踐活動的起源。用抽象和科學的角度力學可分為三種——靜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但生活中我們沒必要如此抽象。首先我們就是要了解力和人的關係。人和地球萬物依賴著地心引力而活。爲什麽女人都怕容顏衰老,身材走樣,正是所謂的反力學概念。它是我們人活著的一種定律。人類依賴它也抗拒它,我們對所謂的它若即若離。
這其實已不再新奇,但理論和教條就如此。不僅僅是用新的說辭來豐富、包裝它,更是從新的方向去認識設計。
何謂反力學設計?
簡單的說就是不可能的事,更多的偏向於概念設計。但這概念就像「捉不到月亮但吃的到月餅。」沒有不停會飛的房子,但有懸浮或懸吊的房子和屋頂。
針對如此概念化的設計理論,我試想用易懂的語言談及。當然並不是什麽新話題,只是現實生活中大多設計師認識這個問題的方向出現了錯誤的認識。還是借一些案例來探討。
在設計上也有「順力和反力」受地心引力的影響一說。
順力,即與大自然和諧,一如平凡的設計,是穩重乖巧之設計。
反力,具備一定力道衝擊和追求,不一定能實際做到。但可通過別的方式例如視覺或思想上表現出傳統情況下所意想不到做不到的。
由於歷史發展和文化環境的差異,以及理解上的偏差進而出現設計上盲目認同,時下大多設計者只是單純地利用「拿來主義」冠冕設計於「反力學」。淺顯地從視覺上做出「反力學」而非實質去體現,這僅僅是一種形式上的模仿。
我更強調從思想思維的理解上認識「反力學」。可以發現這是設計與工藝的統一,藝術與技術的結合,講究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多層面地貫穿於設計,發揚傳統理論,作為新時代的設計者,我們不能限於模仿而停滯不前。真正的傳統是不斷前進的產物,它的本質是運動。
接下來的案例是承接上期討論的台灣聯排別墅。
之所以談及此案,是我認為它反映了我對於「反力學」設計認識的一種體現。從建築物效果看,或許從底層的牆體退在支柱的後面以及落地玻璃的設計更容易使建築物具備視覺衝擊。若真是那樣,想必最終只能是概念設計。首先面積易用率上會大大降低,其次這是聯排別墅,根據底層起居室及餐廳的功能要求,住戶之間需要一定的私密性,玻璃的大量運用必定不適合此設計物要求。我不是發明家,固然不想發明造型,這不是我設計的目的。造型只是結果。在設計工程中,沒有想過最終建築物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最終成型是在滿足全部功能要求的情況下,不刻意遮擋結構,真實的反應內部空間,還其本來的建築面目,並一步步加以完善的結果。
當然我需要通過材料來更好的體現我的設計。密斯說過「建築物具有對材料多麼非凡的敏感性,又是多麼富有表現力。」材料都有其自己的特性,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並加以利用。建築物的全部功能要求是形式創造的依據,那麼材料就是形式創造的催化劑,使之升華,得以完美體現。
從對材料的研究、功能的了解到積極創造,一切都有它們自己應有的地位和定義。設計者自身的個性化表現出來的是不一樣的形式特徵,但終歸離不開這一體系。
設計和形式臆造毫無共同之處。或許現在各種分裂的力量仍很強烈:競爭、功利主義、特殊化……但是改變不了它依存於自身所處的時代,以及憑藉其內在結構及功能要求逐漸成形確定下來,彼此共同成長發展的定律。我認為設計者的設計最終是為更好的體現設計物,設計形式將成為設計物的表現。
望時下設計者在無止境的設計戰役中一直堅持做勇猛戰士。
—— 牛頓第一定律
什麼是力學?力是物質間的一種相互作用,物體和物體運動狀態的變化是由這種相互作用引起的。靜止意味力的平衡。力學也是人類早期的生產實踐活動的起源。用抽象和科學的角度力學可分為三種——靜力學,運動學和動力學。但生活中我們沒必要如此抽象。首先我們就是要了解力和人的關係。人和地球萬物依賴著地心引力而活。爲什麽女人都怕容顏衰老,身材走樣,正是所謂的反力學概念。它是我們人活著的一種定律。人類依賴它也抗拒它,我們對所謂的它若即若離。
這其實已不再新奇,但理論和教條就如此。不僅僅是用新的說辭來豐富、包裝它,更是從新的方向去認識設計。
何謂反力學設計?
簡單的說就是不可能的事,更多的偏向於概念設計。但這概念就像「捉不到月亮但吃的到月餅。」沒有不停會飛的房子,但有懸浮或懸吊的房子和屋頂。
針對如此概念化的設計理論,我試想用易懂的語言談及。當然並不是什麽新話題,只是現實生活中大多設計師認識這個問題的方向出現了錯誤的認識。還是借一些案例來探討。
在設計上也有「順力和反力」受地心引力的影響一說。
順力,即與大自然和諧,一如平凡的設計,是穩重乖巧之設計。
反力,具備一定力道衝擊和追求,不一定能實際做到。但可通過別的方式例如視覺或思想上表現出傳統情況下所意想不到做不到的。
由於歷史發展和文化環境的差異,以及理解上的偏差進而出現設計上盲目認同,時下大多設計者只是單純地利用「拿來主義」冠冕設計於「反力學」。淺顯地從視覺上做出「反力學」而非實質去體現,這僅僅是一種形式上的模仿。
我更強調從思想思維的理解上認識「反力學」。可以發現這是設計與工藝的統一,藝術與技術的結合,講究功能、技術和經濟效益多層面地貫穿於設計,發揚傳統理論,作為新時代的設計者,我們不能限於模仿而停滯不前。真正的傳統是不斷前進的產物,它的本質是運動。
接下來的案例是承接上期討論的台灣聯排別墅。
之所以談及此案,是我認為它反映了我對於「反力學」設計認識的一種體現。從建築物效果看,或許從底層的牆體退在支柱的後面以及落地玻璃的設計更容易使建築物具備視覺衝擊。若真是那樣,想必最終只能是概念設計。首先面積易用率上會大大降低,其次這是聯排別墅,根據底層起居室及餐廳的功能要求,住戶之間需要一定的私密性,玻璃的大量運用必定不適合此設計物要求。我不是發明家,固然不想發明造型,這不是我設計的目的。造型只是結果。在設計工程中,沒有想過最終建築物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最終成型是在滿足全部功能要求的情況下,不刻意遮擋結構,真實的反應內部空間,還其本來的建築面目,並一步步加以完善的結果。
當然我需要通過材料來更好的體現我的設計。密斯說過「建築物具有對材料多麼非凡的敏感性,又是多麼富有表現力。」材料都有其自己的特性,我們需要正確認識並加以利用。建築物的全部功能要求是形式創造的依據,那麼材料就是形式創造的催化劑,使之升華,得以完美體現。
從對材料的研究、功能的了解到積極創造,一切都有它們自己應有的地位和定義。設計者自身的個性化表現出來的是不一樣的形式特徵,但終歸離不開這一體系。
設計和形式臆造毫無共同之處。或許現在各種分裂的力量仍很強烈:競爭、功利主義、特殊化……但是改變不了它依存於自身所處的時代,以及憑藉其內在結構及功能要求逐漸成形確定下來,彼此共同成長發展的定律。我認為設計者的設計最終是為更好的體現設計物,設計形式將成為設計物的表現。
望時下設計者在無止境的設計戰役中一直堅持做勇猛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