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了解本溪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科学指导本地开展手足口病防控。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2009年~2013年本地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327例,年均发病率为51.85/10万。其中,6月~9月报告病例占总病例85.14%;城区和农村年均发病率分别为33.27/10万和18.53/10万;男女发病数之比为1.59:1;1岁~5岁病例占总病例84.38%;在896例病例中检出CVA16型273份,EV71型171份,EV71型和CVA16型混合感染46份,其它肠道病毒感染205份。结论:坚持手足口病监测报告工作,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手足口病防控的关键。
【关键词】手足口病;监测;报告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195-02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现对本溪市手足口病发病流行现状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疫情资料和人口数据分别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基本信息系统》中数据。
1.2 方法
1.2.1 统计方法 用Excel2003软件录入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并整理,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1.2.2 检测方法 采集临床明确诊断的病例粪便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09年~2013年本溪市共报告手足口病4327例,年均发病率为51.85/10万。五年间发病率在32.70/10万-84.36/10万之间波动,2010年发病最高,2011年发病最低,总体来说,五年间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
2.2 流行特征
2.2.1 月份分布 自2009年以来,除2009年2月、2010年2月和3月、2011年1月和2月、2012年2月、2013年1-3月没有报告手足口病例外,其余年度月份均有报告病例。各月报告病例数基本呈正态分布。发病高峰在6月~9月,报告3684例,占总病例85.14%。
2.2.2 地区分布 本溪市共辖两县五区,平山区、明山区、溪湖区、南芬区和高新区为城区,本溪县和桓仁县为农村。2009年~2013年城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776例,年均发病率为33.27/10万;农村报告1546例,年均发病率为18.53/10万,城区发病明显高于农村。
五年间各县区年度发病率差异很大,发病率在8.35/10万~173.90/10万之间。其中,四个城区2009年~2010年发病率均呈现递增,达到发病最高峰,之后呈现下降趋势;两个农村县在经过2009年高发后,2010年回落, 2012年又达发病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流行强度以2010年市中心两个区(明山区和平山区)最高,发病率分别达173.90/10万和108.43/10万。
2.2.3 人群分布
五年报告男性病例2654例,女性病例1673例,男:女=1.59:1,男性病例多于女性。各年度男女之比在1.45:1-1.73:1之间,均表现出男性多于女性,其构成相对稳定。发病最小年龄为3个月,最大年龄31岁。1岁~5岁为高发年龄段,共3651例,占總病例84.38%。年度高发年龄组略有差异,2010-2012年高发年龄组在2岁,2009年高发年龄组在3岁,2013年高发年龄组在1岁。4327例病例中,散居儿童2519例,占58.22%;托幼儿童1568例,占36.24%;学生216例,占4.99%;其他24例,占0.55%。
2.3 病原学监测
2008年~2013年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896份,阳性695份,检出率为77.57%。阳性标本中,CVA16型273份,占39.28%;EV71型171份,占24.60%;EV71型和CVA16型混合感染46份,占6.62%;其它肠道病毒感染205份,占29.50%。
3 讨论
3.1 2008年5月国家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本地区非常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五年来,本地报告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态势。
3.2 按病例三间分布分析,本地季节高发期应比南方延迟1个月【1】,基本上每年在6月~9月份,7月份最高;1岁~5岁儿童为高发人群。
3.3 根据病原监测,本地手足口病是以CVA16型为主的混合疫区,EV71型也占有相当比例,病例在同一时间可以双重感染CVA16和EV71病毒[2]。
参考文献:
[1] 李兰娟. 手足口病.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6.
[2] 谭红玉等. 108例儿童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09,35(2):36-37.
【关键词】手足口病;监测;报告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3195-02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将手足口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现对本溪市手足口病发病流行现状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疫情资料和人口数据分别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基本信息系统》中数据。
1.2 方法
1.2.1 统计方法 用Excel2003软件录入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并整理,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1.2.2 检测方法 采集临床明确诊断的病例粪便标本,采用RT-PCR方法检测。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09年~2013年本溪市共报告手足口病4327例,年均发病率为51.85/10万。五年间发病率在32.70/10万-84.36/10万之间波动,2010年发病最高,2011年发病最低,总体来说,五年间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
2.2 流行特征
2.2.1 月份分布 自2009年以来,除2009年2月、2010年2月和3月、2011年1月和2月、2012年2月、2013年1-3月没有报告手足口病例外,其余年度月份均有报告病例。各月报告病例数基本呈正态分布。发病高峰在6月~9月,报告3684例,占总病例85.14%。
2.2.2 地区分布 本溪市共辖两县五区,平山区、明山区、溪湖区、南芬区和高新区为城区,本溪县和桓仁县为农村。2009年~2013年城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776例,年均发病率为33.27/10万;农村报告1546例,年均发病率为18.53/10万,城区发病明显高于农村。
五年间各县区年度发病率差异很大,发病率在8.35/10万~173.90/10万之间。其中,四个城区2009年~2010年发病率均呈现递增,达到发病最高峰,之后呈现下降趋势;两个农村县在经过2009年高发后,2010年回落, 2012年又达发病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流行强度以2010年市中心两个区(明山区和平山区)最高,发病率分别达173.90/10万和108.43/10万。
2.2.3 人群分布
五年报告男性病例2654例,女性病例1673例,男:女=1.59:1,男性病例多于女性。各年度男女之比在1.45:1-1.73:1之间,均表现出男性多于女性,其构成相对稳定。发病最小年龄为3个月,最大年龄31岁。1岁~5岁为高发年龄段,共3651例,占總病例84.38%。年度高发年龄组略有差异,2010-2012年高发年龄组在2岁,2009年高发年龄组在3岁,2013年高发年龄组在1岁。4327例病例中,散居儿童2519例,占58.22%;托幼儿童1568例,占36.24%;学生216例,占4.99%;其他24例,占0.55%。
2.3 病原学监测
2008年~2013年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896份,阳性695份,检出率为77.57%。阳性标本中,CVA16型273份,占39.28%;EV71型171份,占24.60%;EV71型和CVA16型混合感染46份,占6.62%;其它肠道病毒感染205份,占29.50%。
3 讨论
3.1 2008年5月国家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本地区非常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五年来,本地报告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态势。
3.2 按病例三间分布分析,本地季节高发期应比南方延迟1个月【1】,基本上每年在6月~9月份,7月份最高;1岁~5岁儿童为高发人群。
3.3 根据病原监测,本地手足口病是以CVA16型为主的混合疫区,EV71型也占有相当比例,病例在同一时间可以双重感染CVA16和EV71病毒[2]。
参考文献:
[1] 李兰娟. 手足口病. 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6.
[2] 谭红玉等. 108例儿童手足口病肠道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09,35(2):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