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根据东北地区冬、春季小儿易凉久咳不愈的特点,我院儿科自1987—1991年确诊为咳嗽的患儿132例应用自拟祛痰止咳汤为主,随证化载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32例中,男78例,女54例;年龄1岁以下者20例;3岁以下者81例;3岁至12岁12例;年龄最大者12岁,最小者5个半月,132例均是外感咳嗽,其中属风寒者94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根据东北地区冬、春季小儿易凉久咳不愈的特点,我院儿科自1987—1991年确诊为咳嗽的患儿132例应用自拟祛痰止咳汤为主,随证化载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32例中,男78例,女54例;年龄1岁以下者20例;3岁以下者81例;3岁至12岁12例;年龄最大者12岁,最小者5个半月,132例均是外感咳嗽,其中属风寒者94例,
其他文献
<正> 劳风一证首见于《素问·评热病论》篇,指由于过度劳累之后,肺下感受风邪而起病,所谓“劳风法在肺下”是也。患者咳出青黄色若涕之痰,其状如脓,甚则凝结如弹丸状。后世医家以虚劳肺损兼夹伏风之证候称之为劳风,并以吴鹤皋《医方考》柴前梅连散
自拟决水转石汤,君以沙参、麦冬,滋阴增水;臣以枳壳、橘红、杏仁,宽胸开气;佐以川贝母、款冬花、紫菀,化痰止咳;炙桑皮、黄芩、知母,泻肺清肾;炙甘草缓中培土。用于临床治疗久咳,经64例观察,总有效率93.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正> 妇女妊娠期咳嗽一病,在妇科临床较多见。此病虽非难疗之疾,然若久延或失治则轻者可致胎动不安或胎漏,甚者必致伤胎流产。故临床对此病须及时治疗,不可大意。
<正> 例1,姚某,男,68岁,住院号27135。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气促5年多,心悸、少尿3个多月,于1990年9月5日入院。查体:T37℃、P102次/分、R28次/分,BP16/10.7Kpa。患者神清合作,半卧位,头颅五官无畸型,口唇轻度发绀,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肺呼吸音增粗,无干湿啰音,心界向左方扩大,心率102次/分,心律绝对不齐,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
<正> 中医对咳嗽与哮喘的治疗,历来着重于从肺来进行辨治。认为无论外感、内伤之喘咳“无不关于肺”。《素问·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明确指出:咳本属肺,但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而且不止于肺。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脏腑功能失调,互相影响,皆可导致喘咳。笔者认为:然喘咳一症的产生,在很多方面与情志失常——气郁痰结,气滞血瘀;气机不顺调——气逆、气乱、气血不和有关。根据“脏腑相关”的理论,
<正> 刘某,男,40岁,1988年11月23日初诊。咳嗽,咳则晕厥己月余。1个多月前患感冒,咳嗽,咳则头晕,某医院收住院治疗。住院初5天,咳嗽,咯吐白色粘痰,咳时头晕,之后每咳则晕厥不知人事,每日发作由2次增至4次。医院怀疑颅内肿瘤,经 CT 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
<正> 治疗方法:取穴天突、膻中、肺俞双侧。将麝香虎骨膏剪成1寸见方,贴敷于上述穴位处,每晚睡前贴上,晨起取掉。药膏用后仍封好,以防挥发失效。有皮肤病及药膏过敏者慎用。
<正> 【风饮搏结肺气不利】赵××,女,32岁。1989年3月10日诊。患急性支气管周围炎,经用多种抗菌素治疗8天后,发热恶寒解,胸透复查支气管周围感染灶已吸收,但阵发性咳嗽不愈。继以中西药治疗20余天仍无效。现症:喉痒即咳,胸闷气促,头眩心悸,咯痰清稀,汗出恶风,颜面暗滞,眼
<正> 肺不张病以胸闷、气短、咳嗽、咯痰、时而发热等症为其特点,此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笔者曾辨证论治本病五例,均获良效。现选录两例如后.例一:周某,女,52岁,干部,1982年12月6日就诊。患者患咳嗽病十余年,每年冬天加重。曾在多家医院就医,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右肺
目的 了解北京市3~7岁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率的变化情况,评价城乡儿童生长发育趋势差异。方法 数据来源于北京市2000—2020年间5次国民体质监测,共计纳入31 117名3~6岁儿童,计算生长发育指标,采用χ~2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20年北京市学龄前儿童生长迟缓、低体重、消瘦率分别从1.5%、1.4%、0.9%下降到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