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代表,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教中丰富的道教文化和道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而且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创作与发展也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从创作素材、创作思想等三个方面简要加以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道教文化?中国古代雕塑?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代表,最早发源于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以“道”为最高信仰,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依据,并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学说进行了吸收与神化,以《道德经》等老庄学说为修仙境界经典,主要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济世救人。道教不仅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及民族性格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在古代雕塑艺术上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和宗教派别之一。
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为古代雕塑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原型对象。同佛教一样,道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免不了修庙建观,塑身留像,道教造像虽不及佛教造像数量多,规模大,但却更具有世俗化和平民化的特点,更加接近百姓大众,更加融入平民生活。各地广布的土地庙、龙王庙,各家供奉的灶神爷、财神爷等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因对风调雨顺的祈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而创造的。不仅如此,道教神话中其他的各路神仙、八仙护法、妖魔阎罗等无一不是古代雕塑造像的创作对象;各行各业的祖师爷也大多是道教人物(如商业财神的赵公元帅,铸造业的太上老君),各种塑像也就更为丰富。而在道教较为兴盛的朝代(如宋元时期),由于官方的支持和财力的投入,道教造像的形式和内容也就相对更加多样。现存宋元时期的道教造像有泉州北郊清源山老君像巨型石刻、龙门石窟神仙塑像、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像等,均为世界著名的中国古代雕塑珍品。
道教文化中,道家老庄学说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提供了哲学基础。同中国绘画艺术一样,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在审美与创作思想上也深受道家学说的影响。中国古代雕塑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淳厚、雄浑、古朴、淡泊、意象等风格;在造型方法上,注重作品的伦理精神,以形写神,以轮廓线条、人体线条和衣纹线条来展示雕像的生命节奏和动感,表现作品神韵;在色彩追求上,常常以彩塑来表现作品的像真度和写实感。中国古代雕塑追求返璞归真,追求内在美、原始美、自然美的哲学精神境界,与道家哲学崇尚自然、对立和谐、上善若水的思想紧密结合。同西方古典雕塑讲究科学与写实不同,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和意象的表达,不讲究比例关系和材质表达。鬼怪精灵,神仙妖魔,这些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对象,人们没法看到它们的真实面貌与精神状态,但却能在雕塑中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或威猛,或庄严,或慈祥,或滑稽,准确地表现出各类人物鬼怪的特点与神韵。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物与动物则表现得更为传神和突出,其中最为出色的雕塑当属霍去病墓前石雕和《昭陵六骏》石雕,《马踏匈奴》雄浑大气,古朴意象;《昭陵六骏》英姿飒爽,传神写照。这种中国特色道家哲学思想仍然影响着当代的意象雕塑创作,例如吴为山先生的《老子》《民族魂——鲁迅》等作品,以及朱铭先生的《太极》系列作品等皆是老庄思想的影响与体现。
道教文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陵墓雕塑的布局與发展。中国古人迷信灵魂不灭,特别是秦汉以来,统治阶级更加笃信天命,自称天子,受命于天。生前寄希望于炼丹之术,以求长生不老,死后仍妄想继续享受无上的权力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厚葬风气盛行,陵墓雕塑种类与数量也就异常繁多。上至帝王贵族,下至百官地主,皆有丰厚的殉葬品,而且还在墓地周围设置石柱、石兽等大型纪念碑式的石刻。这些陵墓雕塑乃至帝陵的位置选择都深受道教风水五行学说的影响,例如关中十八唐帝陵大多依山为陵,气势雄伟。这是由于古人认为这些群峰跌宕起伏、厚实且藏风聚气,是风水宝地,更是龙脉集结之地,于是都不约而同地将陵墓建于深山之中。这些神秘的风水五行学说至今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而墓前的石兽与墓室里瑞兽护神等形象也多有道教元素,例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神兽常常伴随帝陵周围,护卫着帝陵的威严。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道教特有的包容性使道教文化包罗万象,丰富深厚,神秘莫测,影响广大。在中国当代的雕塑创作中,值得我们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作出更具民族性和个性特征的雕塑作品。使当代中国雕塑能够在世界现代雕塑的潮流中保持中国特色并能占有一席之地,是每个中国雕塑家的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孙亦平.道教雕塑研究的新成果 评《陶铸永恒》[J].中国宗教,2015(01).
(作者简介:陈思春,男,四川理工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雕塑)(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关键词:道教文化?中国古代雕塑?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代表,最早发源于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以“道”为最高信仰,以黄老道家思想为理论依据,并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学说进行了吸收与神化,以《道德经》等老庄学说为修仙境界经典,主要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济世救人。道教不仅在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及民族性格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影响力,在古代雕塑艺术上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和宗教派别之一。
道教文化对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为古代雕塑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与原型对象。同佛教一样,道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免不了修庙建观,塑身留像,道教造像虽不及佛教造像数量多,规模大,但却更具有世俗化和平民化的特点,更加接近百姓大众,更加融入平民生活。各地广布的土地庙、龙王庙,各家供奉的灶神爷、财神爷等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因对风调雨顺的祈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而创造的。不仅如此,道教神话中其他的各路神仙、八仙护法、妖魔阎罗等无一不是古代雕塑造像的创作对象;各行各业的祖师爷也大多是道教人物(如商业财神的赵公元帅,铸造业的太上老君),各种塑像也就更为丰富。而在道教较为兴盛的朝代(如宋元时期),由于官方的支持和财力的投入,道教造像的形式和内容也就相对更加多样。现存宋元时期的道教造像有泉州北郊清源山老君像巨型石刻、龙门石窟神仙塑像、晋城玉皇庙二十八宿像等,均为世界著名的中国古代雕塑珍品。
道教文化中,道家老庄学说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提供了哲学基础。同中国绘画艺术一样,中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在审美与创作思想上也深受道家学说的影响。中国古代雕塑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有淳厚、雄浑、古朴、淡泊、意象等风格;在造型方法上,注重作品的伦理精神,以形写神,以轮廓线条、人体线条和衣纹线条来展示雕像的生命节奏和动感,表现作品神韵;在色彩追求上,常常以彩塑来表现作品的像真度和写实感。中国古代雕塑追求返璞归真,追求内在美、原始美、自然美的哲学精神境界,与道家哲学崇尚自然、对立和谐、上善若水的思想紧密结合。同西方古典雕塑讲究科学与写实不同,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和意象的表达,不讲究比例关系和材质表达。鬼怪精灵,神仙妖魔,这些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对象,人们没法看到它们的真实面貌与精神状态,但却能在雕塑中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或威猛,或庄严,或慈祥,或滑稽,准确地表现出各类人物鬼怪的特点与神韵。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物与动物则表现得更为传神和突出,其中最为出色的雕塑当属霍去病墓前石雕和《昭陵六骏》石雕,《马踏匈奴》雄浑大气,古朴意象;《昭陵六骏》英姿飒爽,传神写照。这种中国特色道家哲学思想仍然影响着当代的意象雕塑创作,例如吴为山先生的《老子》《民族魂——鲁迅》等作品,以及朱铭先生的《太极》系列作品等皆是老庄思想的影响与体现。
道教文化间接地影响了中国陵墓雕塑的布局與发展。中国古人迷信灵魂不灭,特别是秦汉以来,统治阶级更加笃信天命,自称天子,受命于天。生前寄希望于炼丹之术,以求长生不老,死后仍妄想继续享受无上的权力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厚葬风气盛行,陵墓雕塑种类与数量也就异常繁多。上至帝王贵族,下至百官地主,皆有丰厚的殉葬品,而且还在墓地周围设置石柱、石兽等大型纪念碑式的石刻。这些陵墓雕塑乃至帝陵的位置选择都深受道教风水五行学说的影响,例如关中十八唐帝陵大多依山为陵,气势雄伟。这是由于古人认为这些群峰跌宕起伏、厚实且藏风聚气,是风水宝地,更是龙脉集结之地,于是都不约而同地将陵墓建于深山之中。这些神秘的风水五行学说至今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而墓前的石兽与墓室里瑞兽护神等形象也多有道教元素,例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神兽常常伴随帝陵周围,护卫着帝陵的威严。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道教特有的包容性使道教文化包罗万象,丰富深厚,神秘莫测,影响广大。在中国当代的雕塑创作中,值得我们从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作出更具民族性和个性特征的雕塑作品。使当代中国雕塑能够在世界现代雕塑的潮流中保持中国特色并能占有一席之地,是每个中国雕塑家的使命和责任。
参考文献:
[1]孙亦平.道教雕塑研究的新成果 评《陶铸永恒》[J].中国宗教,2015(01).
(作者简介:陈思春,男,四川理工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雕塑)(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