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6月8日,为期三天的《财富》全球论坛在成都圆满落幕。作为全球最富盛名的财经盛会之一,该届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政府官员、企业家和专家学者共同“把脉”,为缓解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开具“全球药方”。论坛与参会人员普遍认为,“全球经济危机”是世界经济疲软、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就业错位共同作用的结果。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的新未来”。
解振华:政府要有明确政策迫使企业减排中国低碳市场6万亿元规模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成都财富全球论坛上表示,政府需要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引导企业界关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问题,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全球的减排问题。
解振华介绍,中国“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已降低20%左右,减少了1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十二五”提出碳强度要下降17%。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提高资源产出率16%的政策导向。为此,中国政府印发了一系列有关“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规划、目标。比如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到2015年,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比2010年增加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8%。
解振华说,按照测算,“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投入要达到2.3万亿元,这还不包括即将投入的治理雾霾的费用。另外,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要达到4.5万亿美元,吸纳就业人口3000多万人,年均增长15%以上。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要达到1.8万亿元。高效节能技术装备的市场占有率由5%提高到30%。“对企业来说,未来一个时期,‘十二五’‘十三五’乃至‘十四五’,中国绿色低碳市场的发展将非常广阔,将为企业发展带来很大机遇。”
解振华说道,目前有些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已经做的比较好,但确实存在着很多社会责任感低的企业,这就需要政府立法,确定减排的目标,确定标准,强制性要求企业为了保护生态和环境而努力。绿色低碳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改造。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将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产业、财税、价格、投资、金融等经济政策,深化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加快资源环境税改革,着力发挥市场手段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水价、碳排放权、排污权等建设,加快修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标准,建立汽车、燃油经济型指标。“节能减排,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潜力还很大。”
解振华介绍,中国确定了2020年碳强度降低的目标、节能减排的目标,这些目标确定后企业家得到一个信息,到2015年之前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市场是6万亿元,企业家们知道了这个方向,他们会采取措施占领这个市场。技术创新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基础,但现在企业无创新的动力,各国政府要在区别责任的原则基础上共同努力,推动绿色发展。
宋志平:国企竞争力源于市场化推动而非垄断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论坛中表示,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不是得益于政府的保护、行业的垄断,而是源于市场化的推动。
宋志平在论坛中简要介绍了中国建材与国药集团的市场化、公众化改革与市场化发展的情况。他指出社会上不少人认为国有企业竞争力的上升来源于政府格外的关照,实际上国有企业这些年来在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等方面具备了一定优势,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进入了市场,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国有企业通过规范治理、制度和内部机制的改革,与市场接轨,通过上市、公众化,与资本市场接轨。中国绝大部分国有企业都上市了,社会资本在国企中占了相当比重。现今国有企业的活力来源于这场市场化改革。他提出中国的国企也是从困难中走出来的,通过痛定思痛、毅然引入市场机制,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才有今天的发展。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在继续,在不断完善。市场化对国有企业来讲是一场改造,而国际化是对中国国有企业的第二轮改造。中国国有企业也恰恰是在不断市场化、不断国际化的过程中充分进行改革,升华自己,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宋志平指出,从国有企业的结构来看,母公司大部分为全资,部分进行了整体改制,大多数都是控股公司,子公司绝大部分是上市公司。在很多国有企业的上市公司中,(国资)虽然是第一大股东并控股,但从绝对值上讲,社会资本已经占据了大多数,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是积极深刻的。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多元化、规范治理、市场化的内部激励等方面也进行了自身的改造。
洪博培:中美5000亿美元贸易额 难免有贸易摩擦
“没有贸易,就没有摩擦,解決分歧和摩擦的关键就是合作。”在成都参加2013财富全球论坛期间,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如此表示。
对于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问题,洪博培说,没有交易就没有摩擦。他说,他第一次和里根总统来中国时,中美很少有双边贸易,也很少有文化交流和学生往来,所以贸易摩擦也少。今天,中美贸易额即将达到5000亿美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贸易合作伙伴,两国发展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挑战和难题,“中美关系中出现贸易摩擦,这并不让人惊讶,如果不开展贸易,当然就不会有贸易摩擦,如果频繁开展贸易,那贸易摩擦也会增多。”
洪博培认为,“中美不必为贸易摩擦问题过度担忧,这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来解决,而解决这些分歧和摩擦的关键就是合作,对于最难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开展定期互动,这仍然是中美解决分歧的方式。”
洪博培说,如果他有机会可以为中美贸易和经济发展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他会在双边投资协议方面努力。“我们要努力让中国在美的投资更加透明化,因为当前这种透明度还不够,我想我们应该更敢想一点,建立一个更大规模的贸易协议,不过,当前我们还没有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做好准备。”他说,只有采取行动才会有结果,一定要敢想,并且要一点一滴地来完成。
布莱尔:中国复兴势不可挡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参加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国复兴势不可挡,对于全世界而言,中国充满机会。
布莱尔在演讲中表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五千年文明,中国和中国人民能够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的贡献。全球经济的平衡或者说再平衡需要有中国的参与,且要由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对信贷的管理,大宗商品的购买,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等诸多变化对其他国家产生的影响都能够充分说明,中国正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布莱尔同时指出,中国未来发展将比前十年面临更大困难,新的领导层对此已有深刻认识。随着外国投资增多,中国面临适应投资国环境的压力。这中间出现某些不和谐不可避免,但中国将有很多东西奉献给全世界。中国复兴势不可挡。
布莱尔还称贸易保护主义不可取,可能会引起多方利益受损,所以不要用贸易保护主义的屏障来阻碍经济复苏和长远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大萧条的时候有过教训。布莱尔表示相信中欧之间的贸易争端将在未来得到妥善解决。
解振华:政府要有明确政策迫使企业减排中国低碳市场6万亿元规模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成都财富全球论坛上表示,政府需要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引导企业界关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问题,这样才能实现我们全球的减排问题。
解振华介绍,中国“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已降低20%左右,减少了1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十二五”提出碳强度要下降17%。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了提高资源产出率16%的政策导向。为此,中国政府印发了一系列有关“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规划、目标。比如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到2015年,服务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比2010年增加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8%。
解振华说,按照测算,“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投入要达到2.3万亿元,这还不包括即将投入的治理雾霾的费用。另外,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要达到4.5万亿美元,吸纳就业人口3000多万人,年均增长15%以上。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要达到1.8万亿元。高效节能技术装备的市场占有率由5%提高到30%。“对企业来说,未来一个时期,‘十二五’‘十三五’乃至‘十四五’,中国绿色低碳市场的发展将非常广阔,将为企业发展带来很大机遇。”
解振华说道,目前有些企业在节能减排领域已经做的比较好,但确实存在着很多社会责任感低的企业,这就需要政府立法,确定减排的目标,确定标准,强制性要求企业为了保护生态和环境而努力。绿色低碳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政策改造。未来一个时期,中国将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产业、财税、价格、投资、金融等经济政策,深化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加快资源环境税改革,着力发挥市场手段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推进水价、碳排放权、排污权等建设,加快修订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标准,建立汽车、燃油经济型指标。“节能减排,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潜力还很大。”
解振华介绍,中国确定了2020年碳强度降低的目标、节能减排的目标,这些目标确定后企业家得到一个信息,到2015年之前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市场是6万亿元,企业家们知道了这个方向,他们会采取措施占领这个市场。技术创新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基础,但现在企业无创新的动力,各国政府要在区别责任的原则基础上共同努力,推动绿色发展。
宋志平:国企竞争力源于市场化推动而非垄断
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在论坛中表示,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不是得益于政府的保护、行业的垄断,而是源于市场化的推动。
宋志平在论坛中简要介绍了中国建材与国药集团的市场化、公众化改革与市场化发展的情况。他指出社会上不少人认为国有企业竞争力的上升来源于政府格外的关照,实际上国有企业这些年来在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等方面具备了一定优势,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进入了市场,进行了市场化的改革。国有企业通过规范治理、制度和内部机制的改革,与市场接轨,通过上市、公众化,与资本市场接轨。中国绝大部分国有企业都上市了,社会资本在国企中占了相当比重。现今国有企业的活力来源于这场市场化改革。他提出中国的国企也是从困难中走出来的,通过痛定思痛、毅然引入市场机制,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变,才有今天的发展。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在继续,在不断完善。市场化对国有企业来讲是一场改造,而国际化是对中国国有企业的第二轮改造。中国国有企业也恰恰是在不断市场化、不断国际化的过程中充分进行改革,升华自己,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宋志平指出,从国有企业的结构来看,母公司大部分为全资,部分进行了整体改制,大多数都是控股公司,子公司绝大部分是上市公司。在很多国有企业的上市公司中,(国资)虽然是第一大股东并控股,但从绝对值上讲,社会资本已经占据了大多数,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是积极深刻的。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多元化、规范治理、市场化的内部激励等方面也进行了自身的改造。
洪博培:中美5000亿美元贸易额 难免有贸易摩擦
“没有贸易,就没有摩擦,解決分歧和摩擦的关键就是合作。”在成都参加2013财富全球论坛期间,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如此表示。
对于中美两国的贸易摩擦问题,洪博培说,没有交易就没有摩擦。他说,他第一次和里根总统来中国时,中美很少有双边贸易,也很少有文化交流和学生往来,所以贸易摩擦也少。今天,中美贸易额即将达到5000亿美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贸易合作伙伴,两国发展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挑战和难题,“中美关系中出现贸易摩擦,这并不让人惊讶,如果不开展贸易,当然就不会有贸易摩擦,如果频繁开展贸易,那贸易摩擦也会增多。”
洪博培认为,“中美不必为贸易摩擦问题过度担忧,这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来解决,而解决这些分歧和摩擦的关键就是合作,对于最难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开展定期互动,这仍然是中美解决分歧的方式。”
洪博培说,如果他有机会可以为中美贸易和经济发展营造一个更好的环境,他会在双边投资协议方面努力。“我们要努力让中国在美的投资更加透明化,因为当前这种透明度还不够,我想我们应该更敢想一点,建立一个更大规模的贸易协议,不过,当前我们还没有为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做好准备。”他说,只有采取行动才会有结果,一定要敢想,并且要一点一滴地来完成。
布莱尔:中国复兴势不可挡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参加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国复兴势不可挡,对于全世界而言,中国充满机会。
布莱尔在演讲中表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五千年文明,中国和中国人民能够给全世界带来巨大的贡献。全球经济的平衡或者说再平衡需要有中国的参与,且要由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对信贷的管理,大宗商品的购买,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等诸多变化对其他国家产生的影响都能够充分说明,中国正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布莱尔同时指出,中国未来发展将比前十年面临更大困难,新的领导层对此已有深刻认识。随着外国投资增多,中国面临适应投资国环境的压力。这中间出现某些不和谐不可避免,但中国将有很多东西奉献给全世界。中国复兴势不可挡。
布莱尔还称贸易保护主义不可取,可能会引起多方利益受损,所以不要用贸易保护主义的屏障来阻碍经济复苏和长远发展,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大萧条的时候有过教训。布莱尔表示相信中欧之间的贸易争端将在未来得到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