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太难写了”成了大多数学生的口头禅。学生之所以作文水平如此的差,望“文”生畏,关键是他们对作文没有兴趣,大脑里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更没有贴近生活的真情实感。为了解决学生写作的困难,本文作者提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选择合适的素材等项策略。
关键词:作文;兴趣;素材;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92-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但提起作文,学生普遍感到太难写了,尤其是对我们农村学生而言,即使是优秀学生写作文往往也无从下笔,更不用说那些“学困生”了。于是学生们东拼西凑、人云亦云,写出的作文大多内容空洞、缺少真情实感。“作文太难写了”,这成了大多数学生的口头禅。学生之所以作文水平如此的差,望“文”生畏,关键是他们对作文没有兴趣,大脑里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更没有贴近生活的真情实感。如何改变这种现状,通过平时在写作教学中尝试,我摸索出了下列几点: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
针对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这种情况,教师应消除学生写作文时的畏难情绪,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农村孩子不如城市孩子那么见多识广,因此老师布置的作文更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孩子在写作文时容易动笔、容易想象、乐于表达。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物,写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让他们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这精彩的世界。其次,在批改作文时,教师应该应避免使用过激的批评性语言,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孩子对教师本人产生反感。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孩子喜欢上老师,老师教的东西才能被孩子接受。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的时候,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品,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作文。写评语时切忌使用“这样写太生硬了,干巴巴的,没有真情实感,胡编乱造”等语言。即使是抄袭的作文,我们也应该维护孩子的自尊,顺势引导,批上像“借鉴别人的文章是个不错的方法,但不能借鉴太多,如果能把别人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就更好了,你说对吗”等批語,让学生通过这种委婉的评语去审视自己的写作行为。教师的一个甜蜜微笑,一句温馨话语,一段舒心评语,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写作的希望。第三、评讲作文时,老师应该多读学生的作文,不一定是整篇,可以是几个段落,一个段落,甚至是一个精彩的句子,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一定非常高兴,通过这样的方法,给孩子们树立信心。夸奖之余,顺口提一两句建议,比如写一位老奶奶在雨天将人行道上的窨井盖盖上,老奶奶年纪怎样,动作怎样,神态如何,等等,可以点到为止,时间长了,类似建议学生也就听进去了。对于个别写的较好的作文,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投稿,一旦孩子的作文变成铅字发表在某种报刊上,不仅对他本人,对全班来说也是一种鞭策鼓励,从而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作文氛围,增加孩子对作文的兴趣。
第二,写好作文,选取合适的素材是关键。
时常听到一些学生这样说:“一到写作文,我就蒙了,即使绞尽脑汁,搜索枯肠,往往也言不达意,只好东平西凑,瞎写一通,凑足600字就万事大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帮助学生做好写作素材的收集,实在是作文教学的关键。
其实,对于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皆是,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是我们的学生缺乏对生活事件的理性思考与认识,欠缺一种潜心思考生活的精神,因此对身边发生的、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感人的生活事件无动于衷。看到作文题目,脑海中首先就跳出的就是“难”“怕”,内心充满了惶恐,思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不自信,不能积极捕捉思维的灵光,无从下笔,自然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作为教师,首先应叫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心体验生活。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著名诗人艾青说过:“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是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海洋,有新鲜的海风,有日日新升的太阳,有多彩的四季变化,但我们的学生很多时候却没有留意。因此,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要教育学生学着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从细处做起,时时处处别忘观察,点点滴滴加以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走路时,不妨竖起耳朵,听一听虫鸣雀叫,听一听风吹雨打,听一听叶落水流,不妨睁大眼睛,看一看云卷云舒,看一看月升日落,看一看物换星移……同时,让学生把每天观察到的人、事、物及自己的所思、所感随时记录下来,哪怕只是一个梗概,对写好作文也是有帮助的。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其次借鉴别人文章中的典型材料也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那么教师在平时就要鼓励学生广读博览,着意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边读书边摘抄,使学生从书中吸取智慧,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积累素材。如果学生真的能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头脑里储存的东西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改善。
总之,要改变农村初中生写作的现状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和缓慢的过程,需要广大的农村语文教育者和学生一起长期不懈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爱上作文。
关键词:作文;兴趣;素材;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92-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但提起作文,学生普遍感到太难写了,尤其是对我们农村学生而言,即使是优秀学生写作文往往也无从下笔,更不用说那些“学困生”了。于是学生们东拼西凑、人云亦云,写出的作文大多内容空洞、缺少真情实感。“作文太难写了”,这成了大多数学生的口头禅。学生之所以作文水平如此的差,望“文”生畏,关键是他们对作文没有兴趣,大脑里没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更没有贴近生活的真情实感。如何改变这种现状,通过平时在写作教学中尝试,我摸索出了下列几点:
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
针对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这种情况,教师应消除学生写作文时的畏难情绪,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农村孩子不如城市孩子那么见多识广,因此老师布置的作文更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孩子在写作文时容易动笔、容易想象、乐于表达。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物,写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让他们用自己的笔来描绘这精彩的世界。其次,在批改作文时,教师应该应避免使用过激的批评性语言,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孩子对教师本人产生反感。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孩子喜欢上老师,老师教的东西才能被孩子接受。教师在进行作文评价的时候,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品,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学生的作文。写评语时切忌使用“这样写太生硬了,干巴巴的,没有真情实感,胡编乱造”等语言。即使是抄袭的作文,我们也应该维护孩子的自尊,顺势引导,批上像“借鉴别人的文章是个不错的方法,但不能借鉴太多,如果能把别人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就更好了,你说对吗”等批語,让学生通过这种委婉的评语去审视自己的写作行为。教师的一个甜蜜微笑,一句温馨话语,一段舒心评语,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写作的希望。第三、评讲作文时,老师应该多读学生的作文,不一定是整篇,可以是几个段落,一个段落,甚至是一个精彩的句子,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朗读,一定非常高兴,通过这样的方法,给孩子们树立信心。夸奖之余,顺口提一两句建议,比如写一位老奶奶在雨天将人行道上的窨井盖盖上,老奶奶年纪怎样,动作怎样,神态如何,等等,可以点到为止,时间长了,类似建议学生也就听进去了。对于个别写的较好的作文,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投稿,一旦孩子的作文变成铅字发表在某种报刊上,不仅对他本人,对全班来说也是一种鞭策鼓励,从而使整个班级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作文氛围,增加孩子对作文的兴趣。
第二,写好作文,选取合适的素材是关键。
时常听到一些学生这样说:“一到写作文,我就蒙了,即使绞尽脑汁,搜索枯肠,往往也言不达意,只好东平西凑,瞎写一通,凑足600字就万事大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帮助学生做好写作素材的收集,实在是作文教学的关键。
其实,对于学生而言,作文素材俯首皆是,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是我们的学生缺乏对生活事件的理性思考与认识,欠缺一种潜心思考生活的精神,因此对身边发生的、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感人的生活事件无动于衷。看到作文题目,脑海中首先就跳出的就是“难”“怕”,内心充满了惶恐,思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不自信,不能积极捕捉思维的灵光,无从下笔,自然不能写出好的作品来。作为教师,首先应叫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用心体验生活。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著名诗人艾青说过:“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是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海洋,有新鲜的海风,有日日新升的太阳,有多彩的四季变化,但我们的学生很多时候却没有留意。因此,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要教育学生学着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从细处做起,时时处处别忘观察,点点滴滴加以积累,做生活的有心人。走路时,不妨竖起耳朵,听一听虫鸣雀叫,听一听风吹雨打,听一听叶落水流,不妨睁大眼睛,看一看云卷云舒,看一看月升日落,看一看物换星移……同时,让学生把每天观察到的人、事、物及自己的所思、所感随时记录下来,哪怕只是一个梗概,对写好作文也是有帮助的。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其次借鉴别人文章中的典型材料也是积累材料的好方法。那么教师在平时就要鼓励学生广读博览,着意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边读书边摘抄,使学生从书中吸取智慧,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积累素材。如果学生真的能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意积累,头脑里储存的东西多了,再加上教师适当的指导,作文“无话可说”的局面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改善。
总之,要改变农村初中生写作的现状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和缓慢的过程,需要广大的农村语文教育者和学生一起长期不懈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真正爱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