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途分类号】:R183
摘要: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是一种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好发于冬、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曾在我国多个地方发生大流行,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目的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及治疗,以达到及时有效地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缩短流行时间,杜绝传播、传染的目的。方法 环境消毒,用84消毒液喷雾及擦拭消毒,用食用醋熏蒸,保持房间空气流通,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结果流行时间120天,65例患者均获痊愈。结论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治疗,可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缩短流行时间,杜绝传播、传染的目的。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预防控制 治疗
前言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对辖区内一所出现疫情的小学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调查总数752人,男450人,女302人。发病65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12岁。其中男45例,女20例。所有发病病例均有、食欲不振、耳部疼痛及腮腺肿大等症状和体征,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呕吐,病例大多集中在部分班级。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特点,确定为校内腮腺炎发病流行。
1.2 流行病学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患者以学龄儿童为主。此次腮腺炎的发病流行,主要原因是由学生缺乏对该病的免疫力,部分学生未接钟腮腺炎疫苗,教室通风换气不充分,自从成立小组合作学习惯,学生相互密切接触,在发生首例病例和疫情流行趋势时,学校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未能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没能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致使本病在校内流行。
1.3 处理措施
(1)对一周发病较多的班级6(1)班进行停课,对全校学生发致家长的一封信。介绍腮腺炎危害,传播途径,主要临床表现,对学生进行有关腮腺炎防治知识的教育,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传染病是可防、可控、可治愈的,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更多孩子的身体健康
(2)对学校教室、寝室进行全面消毒,对患病学生进行调查随访,核实诊断疫情,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
(3)积极治疗者,隔离传染源:对患病学生禁令居家隔离治疗或住院治疗。治愈前,不得进入学校上课或进入公共场所,以免传播、感染他人。患者治愈返校时,须接受卫生部门的健康体检,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4)加强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对教室每天进行空气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阻止病毒在空气中传播,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5)开展预防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兒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家长可采取自愿的原则带学生到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注射腮腺炎疫苗,费用自理,每针75元。同时,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服药。
(6)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①卫生部门每天对学校进行调查,进一步核实腮腺炎发病数,核实诊断,了解掌握患病学生治愈及返校上课等情况。②学校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同时配合卫生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对可疑病例进行隔离观察、治疗,防止疫情蔓延。③辖区医疗单位加强对疫情的监测报告,每天学校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情况,及时汇报,每天定时向卫生院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1.4 结果 流行时间120天,65例患病学生均获痊愈。
2 体会
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和教育,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民众对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及预防意识,合理开展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及蔓延扩散,确保民众身心健康。一旦发现有腮腺炎,不应恐慌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另一方面教师及学生家长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膳食、劳逸结合、增强疾病的抵抗体力,避免腮腺炎的诱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
3 讨论
通过对腮腺炎患儿的观察,一旦发现有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经过积极的抗炎、抗病毒治疗,加上中药外敷,没有一例出现病发症,通过学校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认真落实隔离消毒措施,晨午检制度,发病率逐渐下降,有效确保师生健康和教学秩序稳定。
摘要: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是一种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好发于冬、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曾在我国多个地方发生大流行,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目的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及治疗,以达到及时有效地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缩短流行时间,杜绝传播、传染的目的。方法 环境消毒,用84消毒液喷雾及擦拭消毒,用食用醋熏蒸,保持房间空气流通,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结果流行时间120天,65例患者均获痊愈。结论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治疗,可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缩短流行时间,杜绝传播、传染的目的。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预防控制 治疗
前言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对辖区内一所出现疫情的小学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调查总数752人,男450人,女302人。发病65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12岁。其中男45例,女20例。所有发病病例均有、食欲不振、耳部疼痛及腮腺肿大等症状和体征,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呕吐,病例大多集中在部分班级。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特点,确定为校内腮腺炎发病流行。
1.2 流行病学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患者以学龄儿童为主。此次腮腺炎的发病流行,主要原因是由学生缺乏对该病的免疫力,部分学生未接钟腮腺炎疫苗,教室通风换气不充分,自从成立小组合作学习惯,学生相互密切接触,在发生首例病例和疫情流行趋势时,学校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未能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没能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致使本病在校内流行。
1.3 处理措施
(1)对一周发病较多的班级6(1)班进行停课,对全校学生发致家长的一封信。介绍腮腺炎危害,传播途径,主要临床表现,对学生进行有关腮腺炎防治知识的教育,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传染病是可防、可控、可治愈的,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更多孩子的身体健康
(2)对学校教室、寝室进行全面消毒,对患病学生进行调查随访,核实诊断疫情,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
(3)积极治疗者,隔离传染源:对患病学生禁令居家隔离治疗或住院治疗。治愈前,不得进入学校上课或进入公共场所,以免传播、感染他人。患者治愈返校时,须接受卫生部门的健康体检,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4)加强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对教室每天进行空气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阻止病毒在空气中传播,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5)开展预防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兒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家长可采取自愿的原则带学生到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注射腮腺炎疫苗,费用自理,每针75元。同时,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服药。
(6)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①卫生部门每天对学校进行调查,进一步核实腮腺炎发病数,核实诊断,了解掌握患病学生治愈及返校上课等情况。②学校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同时配合卫生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对可疑病例进行隔离观察、治疗,防止疫情蔓延。③辖区医疗单位加强对疫情的监测报告,每天学校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情况,及时汇报,每天定时向卫生院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1.4 结果 流行时间120天,65例患病学生均获痊愈。
2 体会
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和教育,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民众对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及预防意识,合理开展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及蔓延扩散,确保民众身心健康。一旦发现有腮腺炎,不应恐慌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另一方面教师及学生家长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膳食、劳逸结合、增强疾病的抵抗体力,避免腮腺炎的诱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
3 讨论
通过对腮腺炎患儿的观察,一旦发现有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经过积极的抗炎、抗病毒治疗,加上中药外敷,没有一例出现病发症,通过学校采取一系列防控措施,认真落实隔离消毒措施,晨午检制度,发病率逐渐下降,有效确保师生健康和教学秩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