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电子科技的发展,网络占据了生活的主导。利用多媒体宽带组织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学生能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控制性好、交互性强,符合人类的联想记忆方式。为了培养优秀的人才,必须提高教学效益,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就计算机课堂教学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真理、知识的过程,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努力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掌握自学的金钥匙。由教学生“学会”变为教学生“会学”。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以前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和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像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三、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起始课教学中,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比较讲起,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教育科研、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在起始课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尽可能多地使用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
在校外教育活动中,许多活动是以学生学习一定的技能、技巧为主要内容的。所谓技能,是指主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稳固的动作系统。技巧是技能高度熟练、高度自动化的一种体现,它以高效率、高速度和高灵活性为特征,是技能的进一步精炼,并富有创造性。技巧训练在学生的技能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它有助于发展其认知敏捷性和动作反应的灵活性。计算机教学中重要的就是技能、技巧的训练,它是以辅导教师的演示指导和学生的模仿、练习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为目的的活动过程。在传授基本知识时,教学活动中要尽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训练他们的技能。此时辅导教师做一些适当的演示操作,边演示,边操作,边提问,把知识的重点体现出来;然后学生通过操作练习完成技能的训练;最后再尽可能创设具有创新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技能来形成完整的技能、技巧,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
五、强调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反馈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复杂的动态过程。要使这个过程得到控制、调节达到优化,主要是通过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来实现的。控制论告诉我们:“没有反馈信息的非闭合回路是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的。”在校外教育这个特殊的活动过程中更要强调教学活动信息的反馈,即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掌握知识的各种变化情况能及时而准确的做出反映及处理。辅导教师通过这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反馈,可以实现和矫正教学活动目的,使教学活动中的缺陷之处得以弥补,不当之处得以纠正,完善之处得以强化,以得到预期的效果。计算机教学活动是知识技能性很强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巡视检查学生上机操作练习,从学生的操作过程及完成试题的步骤和结果中搞好每次活动的教学信息反馈,做好“行程性”反馈。当发现个别学生“反馈”的效果不佳时,教师应提出一些“暗示性”问题,启发其继续准确地完成练习。而对反馈中出现的共同性问题,辅导教师既要修正自己的教法,又要修正学生的学法。统一深入的进行分析讲解,与学生共同研究、讨论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反之如果不做活动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出现一定程度的阻碍,从而产生知识的负迁移,在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避免和消除。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怎样把知识教给学生,而学生又能使其运用自如,教学环节的安排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加强上机操作、努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重视活动的信息反馈才能形成完整的计算机教学活动体系,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发现真理、知识的过程,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努力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掌握自学的金钥匙。由教学生“学会”变为教学生“会学”。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以前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和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这包括教学心理和计算机教学环境的营造,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像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三、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起始课教学中,要从计算机的产生、发展、最新动态和国内外计算机技术的比较讲起,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利用计算机进行经济管理、教育科研、通信等方面的应用情况,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重要作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在起始课教学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尽可能多地使用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
在校外教育活动中,许多活动是以学生学习一定的技能、技巧为主要内容的。所谓技能,是指主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稳固的动作系统。技巧是技能高度熟练、高度自动化的一种体现,它以高效率、高速度和高灵活性为特征,是技能的进一步精炼,并富有创造性。技巧训练在学生的技能学习中是很重要的,它有助于发展其认知敏捷性和动作反应的灵活性。计算机教学中重要的就是技能、技巧的训练,它是以辅导教师的演示指导和学生的模仿、练习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为目的的活动过程。在传授基本知识时,教学活动中要尽量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训练他们的技能。此时辅导教师做一些适当的演示操作,边演示,边操作,边提问,把知识的重点体现出来;然后学生通过操作练习完成技能的训练;最后再尽可能创设具有创新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技能来形成完整的技能、技巧,完成教师指定的任务。
五、强调教学活动中的信息反馈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复杂的动态过程。要使这个过程得到控制、调节达到优化,主要是通过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反馈来实现的。控制论告诉我们:“没有反馈信息的非闭合回路是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的。”在校外教育这个特殊的活动过程中更要强调教学活动信息的反馈,即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掌握知识的各种变化情况能及时而准确的做出反映及处理。辅导教师通过这种有效的教学活动反馈,可以实现和矫正教学活动目的,使教学活动中的缺陷之处得以弥补,不当之处得以纠正,完善之处得以强化,以得到预期的效果。计算机教学活动是知识技能性很强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巡视检查学生上机操作练习,从学生的操作过程及完成试题的步骤和结果中搞好每次活动的教学信息反馈,做好“行程性”反馈。当发现个别学生“反馈”的效果不佳时,教师应提出一些“暗示性”问题,启发其继续准确地完成练习。而对反馈中出现的共同性问题,辅导教师既要修正自己的教法,又要修正学生的学法。统一深入的进行分析讲解,与学生共同研究、讨论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反之如果不做活动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将出现一定程度的阻碍,从而产生知识的负迁移,在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避免和消除。
综上所述,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怎样把知识教给学生,而学生又能使其运用自如,教学环节的安排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合理的安排教学活动、加强上机操作、努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重视活动的信息反馈才能形成完整的计算机教学活动体系,教学效果才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