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刚走出校门的师范生到一名特级教师,我在小学语文这条路上已经走了整整20年。在《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之际 ,回顾成长过程中与汉语拼音教学中的点滴往事,浸泡在感动里的一颗心变得软软的,暖暖的感觉化做了更强劲的力量推着我向前。
1987年,我从长春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做语文教师。那时,学校里有两个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 实验班,我虽然不教实验班,但我还是感受到了学校领导对实验班的重视,据说实验班的学生在入学时都是经过校长亲自考试筛选的,更不用说实验班教师的高素质了,再加上有鲜明特色的实验教材,这一切都让我对实验班的语文教师产生羡慕之情。也许是诚心带来的好运气,不久,省里要举办一次“注•提”实验的教学活动,我校的实验教师要去比赛,学校的教导处王主任要负责做现场评课。在活动前两天,负责教学的孙校长找到我,让我和他们一起去听试讲,并且通知我到活动那天帮王主任准备评课材料,当时我激动得不知如何形容,便马上做了两件事,一是准备漂亮的笔记本当听课记录,二是名正言顺地借来“注•提”实验教材和教师参考书。当天晚上我兴奋地把两本书通读了一遍并做了重点摘抄,至今仍记得教学参考上面的一句话“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那次教学活动中,我校的课和评课都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好评。我在自豪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走近了“注•提”实验教材,感受到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给学生语文学习带来的好处。这算是我与汉语拼音教学的初相遇。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我一直教高年段,除了在毕业前的总复习中利用一两个课时帮学生查查拼音知识的疑难点之外,没有机会接触到拼音教学。但是我与汉语拼音并没有疏远。1990年前后,我连续参加了几次吉林省和长春市的教师基本功比赛,正音正字、拼音扫读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为此,我一有空儿就翻《新华字典》,还复印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和1985年12月修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分别订成小本,随身携带,反复研读。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对字音的敏感达到了极致,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对广播电视中的还是现实生活里的,只要我听到了有错误的发音就会随口指出来,完全成了一种下意识的行为。稍有收敛是由于丈夫那次忍无可忍的爆发。一次朋友聚会,大家三三两两地正聊得热闹,我忽然听到有人把“重要”这个词说成了“zònɡyào”,就脱口而出“zhònɡyào”,纠正之后,我接着和其他人聊天,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也丝毫没有意识到周围人向我投来的异样目光。丈夫脸上挂不住了,他强压怒火凑过来,忿忿地低声对我说了一句:“就说“zònɡyào”,你听不懂啊,我们都能听懂!“我这才一下子反应过来,霎时间涨红了脸。为准备比赛而进行的这些对汉语拼音相关知识的学习使我与汉语拼音更近了。其中发生的一件事十几年来一直温暖着我的心。事情发生在参加吉林省首届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前夕,我最怕的一项就是拼音扫读,每天都为此焦虑着。我很想有一本只有拼音没有汉字的阅读资料,因为比赛时就是现场抽一篇这样的文章来读,考察参赛教师拼读的速度和准确率。不知道这事是怎么传出去的,只记得有一天,一位年轻教师给我送来了一本与“注•提”实验教材配套的阅读书,说是她们学年的张老师给我的,我疑惑地接过来,拿在手里的感觉有点怪,怎么这么厚?还鼓鼓囊囊、潮乎乎的?翻开一看,我大吃一惊,分明感到一股热浪先涌到胸口,再涌到头顶!这是一本一年级的带注音的阅读课本,每行拼音下面的汉字部分都被仔细裁好的三四毫米宽的白纸条粘贴上了。每一页正反面分别粘十几条,一本五十多页的书,要粘多少条啊!这么窄的纸条,每一条用胶水去粘,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啊!我仿佛看到鬓发斑白的张老师戴着老花镜,用格尺铅笔在白纸上一道道地画线,用剪刀一条条地沿线剪下来,再小心地涂胶水的情景。手捧这本特殊的备考资料,我心头刹那间升腾出一种光荣的使命感,我下决心要为所有像张老师这样的在我成长过程中给我关心的人争光,为集体争光!已经不记得在扫读中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已经不记得那次比赛中扫读这项得了多少分,但是这份使命感,这个决心一直激励着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我是在当了小学语文教师15年后,才第一次教一年级,也才有了第一次真正教汉语拼音的经历。2002年长春市进入课改,我也想借此实验机会尝试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向学校申请教新一年。我不仅在参加市里组织的新课程培训班上认真钻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前借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和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细细阅读。开学了,在新生还没有到的老师备课的一周时间里,我和组内的老师重点研究了新教材中汉语拼音部分的教学。组内的老师都非常认真,在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发音要领反复练读“uo”时,每个人都练到了要呕吐的程度。年近退休的顾老师还找出了她以前用过的拼音教学卡片让我们看,我们首先就发现了很多图片内容与现在教材的差别,比如以前给“ɑo”配的图片是一件老式的棉袄,而我们即将使用的人教社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上的对应插图是奥运会的五环旗。从这一点上,我们共同感受到了新教材拼音部分强烈的时代气息。一开学,我们就进入了拼音的教学,我们把备课过程中的收获都运用到了教学中,老师们教得兴致勃勃,孩子们学得情趣盎然。9月份,我们齐心合力完成的配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使用的练习册《读读写写画画》出版了,我任这一册的编委。整套书由东北师范大学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组织编写,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顾问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尝试把拼音知识与汉字更好地融合,采用读读、画画等练习形式提高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增强汉语拼音练习的有效性。实践证明,这本练习册的确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我对汉语拼音的教学也是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兴趣,我在2002年的11月份录制了一年级上册中《拼音10》一课的教学过程,参加了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优秀课例的评比,荣获一等奖。
2006年,长春市要迎接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评估,我参与了这项工作。准备了大量相关材料,还带领师生在校园中开展“神枪手”活动,查找校园中的语言文字方面的不规范现象。我们首先查到的就是走廊墙壁上文明标语的注音问题,音节与汉语的对应不规范,大小写也不准确,对此,我们马上进行了整改。接着,我代表二实验小学在长春市召开的语言文字工作自评汇报会上做了汇报。我的汇报题目是《追求语言文字应用的品位》,我在汇报的结尾讲道:2006年是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50周年;2008年是我国《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50年前,汉语拼音正式进入小学生课堂。同时,汉语拼音也在扫盲运动中发挥作用。50年来,我国已有约10亿人学习并基本掌握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为我国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发展科技文化、增进对外交流都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我国有半数以上人口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这与汉语拼音的普及推广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一所实验小学,我们要不断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品位。在参与这次迎检的过程中,我对汉语拼音又有了更多的认识。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热爱。
回顾以上这些与汉语拼音有关的往事,我的心里一直都是暖暖的。从她最初给我的机遇和挑战到后来的成功,她像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语文教育的路上始终与我结伴同行。
1987年,我从长春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做语文教师。那时,学校里有两个 “注音识字•提前读写” 实验班,我虽然不教实验班,但我还是感受到了学校领导对实验班的重视,据说实验班的学生在入学时都是经过校长亲自考试筛选的,更不用说实验班教师的高素质了,再加上有鲜明特色的实验教材,这一切都让我对实验班的语文教师产生羡慕之情。也许是诚心带来的好运气,不久,省里要举办一次“注•提”实验的教学活动,我校的实验教师要去比赛,学校的教导处王主任要负责做现场评课。在活动前两天,负责教学的孙校长找到我,让我和他们一起去听试讲,并且通知我到活动那天帮王主任准备评课材料,当时我激动得不知如何形容,便马上做了两件事,一是准备漂亮的笔记本当听课记录,二是名正言顺地借来“注•提”实验教材和教师参考书。当天晚上我兴奋地把两本书通读了一遍并做了重点摘抄,至今仍记得教学参考上面的一句话“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那次教学活动中,我校的课和评课都得到了专家和同行的好评。我在自豪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走近了“注•提”实验教材,感受到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给学生语文学习带来的好处。这算是我与汉语拼音教学的初相遇。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我一直教高年段,除了在毕业前的总复习中利用一两个课时帮学生查查拼音知识的疑难点之外,没有机会接触到拼音教学。但是我与汉语拼音并没有疏远。1990年前后,我连续参加了几次吉林省和长春市的教师基本功比赛,正音正字、拼音扫读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为此,我一有空儿就翻《新华字典》,还复印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和1985年12月修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分别订成小本,随身携带,反复研读。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对字音的敏感达到了极致,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无论是对广播电视中的还是现实生活里的,只要我听到了有错误的发音就会随口指出来,完全成了一种下意识的行为。稍有收敛是由于丈夫那次忍无可忍的爆发。一次朋友聚会,大家三三两两地正聊得热闹,我忽然听到有人把“重要”这个词说成了“zònɡyào”,就脱口而出“zhònɡyào”,纠正之后,我接着和其他人聊天,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也丝毫没有意识到周围人向我投来的异样目光。丈夫脸上挂不住了,他强压怒火凑过来,忿忿地低声对我说了一句:“就说“zònɡyào”,你听不懂啊,我们都能听懂!“我这才一下子反应过来,霎时间涨红了脸。为准备比赛而进行的这些对汉语拼音相关知识的学习使我与汉语拼音更近了。其中发生的一件事十几年来一直温暖着我的心。事情发生在参加吉林省首届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前夕,我最怕的一项就是拼音扫读,每天都为此焦虑着。我很想有一本只有拼音没有汉字的阅读资料,因为比赛时就是现场抽一篇这样的文章来读,考察参赛教师拼读的速度和准确率。不知道这事是怎么传出去的,只记得有一天,一位年轻教师给我送来了一本与“注•提”实验教材配套的阅读书,说是她们学年的张老师给我的,我疑惑地接过来,拿在手里的感觉有点怪,怎么这么厚?还鼓鼓囊囊、潮乎乎的?翻开一看,我大吃一惊,分明感到一股热浪先涌到胸口,再涌到头顶!这是一本一年级的带注音的阅读课本,每行拼音下面的汉字部分都被仔细裁好的三四毫米宽的白纸条粘贴上了。每一页正反面分别粘十几条,一本五十多页的书,要粘多少条啊!这么窄的纸条,每一条用胶水去粘,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啊!我仿佛看到鬓发斑白的张老师戴着老花镜,用格尺铅笔在白纸上一道道地画线,用剪刀一条条地沿线剪下来,再小心地涂胶水的情景。手捧这本特殊的备考资料,我心头刹那间升腾出一种光荣的使命感,我下决心要为所有像张老师这样的在我成长过程中给我关心的人争光,为集体争光!已经不记得在扫读中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已经不记得那次比赛中扫读这项得了多少分,但是这份使命感,这个决心一直激励着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我是在当了小学语文教师15年后,才第一次教一年级,也才有了第一次真正教汉语拼音的经历。2002年长春市进入课改,我也想借此实验机会尝试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向学校申请教新一年。我不仅在参加市里组织的新课程培训班上认真钻研《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前借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和配套的教学参考书细细阅读。开学了,在新生还没有到的老师备课的一周时间里,我和组内的老师重点研究了新教材中汉语拼音部分的教学。组内的老师都非常认真,在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的发音要领反复练读“uo”时,每个人都练到了要呕吐的程度。年近退休的顾老师还找出了她以前用过的拼音教学卡片让我们看,我们首先就发现了很多图片内容与现在教材的差别,比如以前给“ɑo”配的图片是一件老式的棉袄,而我们即将使用的人教社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上的对应插图是奥运会的五环旗。从这一点上,我们共同感受到了新教材拼音部分强烈的时代气息。一开学,我们就进入了拼音的教学,我们把备课过程中的收获都运用到了教学中,老师们教得兴致勃勃,孩子们学得情趣盎然。9月份,我们齐心合力完成的配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使用的练习册《读读写写画画》出版了,我任这一册的编委。整套书由东北师范大学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组织编写,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顾问是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尝试把拼音知识与汉字更好地融合,采用读读、画画等练习形式提高孩子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增强汉语拼音练习的有效性。实践证明,这本练习册的确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而我对汉语拼音的教学也是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兴趣,我在2002年的11月份录制了一年级上册中《拼音10》一课的教学过程,参加了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优秀课例的评比,荣获一等奖。
2006年,长春市要迎接一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评估,我参与了这项工作。准备了大量相关材料,还带领师生在校园中开展“神枪手”活动,查找校园中的语言文字方面的不规范现象。我们首先查到的就是走廊墙壁上文明标语的注音问题,音节与汉语的对应不规范,大小写也不准确,对此,我们马上进行了整改。接着,我代表二实验小学在长春市召开的语言文字工作自评汇报会上做了汇报。我的汇报题目是《追求语言文字应用的品位》,我在汇报的结尾讲道:2006年是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50周年;2008年是我国《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50年前,汉语拼音正式进入小学生课堂。同时,汉语拼音也在扫盲运动中发挥作用。50年来,我国已有约10亿人学习并基本掌握汉语拼音。汉语拼音为我国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发展科技文化、增进对外交流都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我国有半数以上人口能用普通话进行交际,这与汉语拼音的普及推广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一所实验小学,我们要不断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质量,不断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品位。在参与这次迎检的过程中,我对汉语拼音又有了更多的认识。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热爱。
回顾以上这些与汉语拼音有关的往事,我的心里一直都是暖暖的。从她最初给我的机遇和挑战到后来的成功,她像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语文教育的路上始终与我结伴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