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怎样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让学生真正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倍加关注的论题。经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来谈谈自己的愚见,与同行们一起探讨探讨。
一、 创设多种情境,激励学生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学生的年龄越小,有意注意的时间越短,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探究学生的心理,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视觉、听觉、视听觉和多媒体的运用,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等有着重要作用。
1、渲染情境,激发兴趣
①请大家猜个谜语:“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②“同学们都喜欢看月亮,平时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蔚蓝的天空中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半圆形的月亮……最后定格在屏幕上的是书上的插图。
③师述:“晴朗的夜空,闪闪的星星,明亮的月亮,美丽的小姑娘,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一贯爱学习的丁丁触景生情,马上就编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就是《小小的船》。
④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这一部分教学设计,在学习文本之前,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生活情境,静中有动的画面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撞击了孩子们的心灵,他们感到新奇有趣,由衷地关注,因此学习情绪高涨。
2、品读语句,想象创新
①在初读课文后,可指导学生想象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弯弯的事物。(弯弯的小河,弯弯的眉毛,弯弯的小路……)
②思考: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学生的答案很多,最后引到书上“小小的船”,并让学生在图上指出“两头尖”。
③读语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美。
④放歌曲《小小的船》,学生边听边闭眼想象:我们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去,会看到什么呢?
在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发展了想象能力,这些想象可能很幼稚,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创新。
二、 启动个性体验,促进学生参与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语文课堂必须努力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启动孩子的个性体验,从而让课堂动起来,促进每一个孩子生动活泼地发展。
1、写一写,画一画。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批注感悟,强调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在思考、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突出阅读的自主权。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
2、问一问,议一议。语文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同时也鼓励学生自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3、演一演,评一评。先演,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思维过程,并自主选择方法进行学习汇报。如教学《夜莺的歌声》的一段课文,四个小组有四种不同的表达方式:A组模仿老师上课,B组排演电视剧,C组设境讲故事,D组多人串“双”簧。这样让个性体验在小组合作中得以充分的展现。再评,即评价、批判。它包括学生自评与互评,自评强调个性体验效果,互评提倡各抒己见、标新立异、据理争辩、澄清是非,最终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发展思维的目的。
4、想一想,比一比。想,即阅读反思,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课堂中应鼓励学生三想三比:一想,在学生独立阅读问题阶段,不断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最正确吗?能否换个角度做一做?等等。纵向比较思维过程,以调整、深化阅读活动。二想,在同伴的合作交流时,发现他人理解、思维方法的独到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横向比较,取长补短。三想,通过教师的点拨调节,再度梳理阅读过程,二度纵向比较,全面、深入理解课文。
三、正确处理时效关系,提高教学效益
在通常情况下,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教学效益的大小。有效教学时间越多,教学效率就越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有效时间和无效时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师主导时间和学生主体时间的关系,提高教学效益。
1、纵向,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时间。每一节课只有40分钟的教学时间,教师要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如我校的一位老师执教《浅水洼里的鱼》(人教版二上)第二课时,将整节课分为三个环节:①复习生字,指导书写(5分钟);②感悟课文,体验情感(25分钟);③拓展练习,启发思考(10分钟)。实践证明,以上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比较科学合理。
2、横向,合理协调学与导的时间。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是一定的,如果教师讲的时间多,那么学生学的时间就少。前面的陈老师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理念。课堂中师生活动的时间比大约是1:3。那个老师打破传统的朗读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个性化表达。在读书与表演中感受小男孩纯真、执著、珍爱小动物的优秀品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整节课学与导的时间协调、合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
3、深度,有效利用教学时间。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要看时间的利用率。教师应把每一分钟都用到让学生有效经历学习过程,有效突破学习重难点这个“刀刃”上,做到:教学时间没有在烦琐的讲解中流失,没有在毫无意义的提问中流失,没有在不合理的教学活动中流失,没有在不熟练的教学技能中流失,没有在整顿课堂秩序中流失。那么,有效教学时间多了,课堂教学效益自然也就提高了。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和平小学)
一、 创设多种情境,激励学生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学生的年龄越小,有意注意的时间越短,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探究学生的心理,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视觉、听觉、视听觉和多媒体的运用,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等有着重要作用。
1、渲染情境,激发兴趣
①请大家猜个谜语:“有时挂在天边,有时落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②“同学们都喜欢看月亮,平时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课件分别展示蔚蓝的天空中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半圆形的月亮……最后定格在屏幕上的是书上的插图。
③师述:“晴朗的夜空,闪闪的星星,明亮的月亮,美丽的小姑娘,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一贯爱学习的丁丁触景生情,马上就编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就是《小小的船》。
④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这一部分教学设计,在学习文本之前,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生活情境,静中有动的画面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撞击了孩子们的心灵,他们感到新奇有趣,由衷地关注,因此学习情绪高涨。
2、品读语句,想象创新
①在初读课文后,可指导学生想象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弯弯的事物。(弯弯的小河,弯弯的眉毛,弯弯的小路……)
②思考: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学生的答案很多,最后引到书上“小小的船”,并让学生在图上指出“两头尖”。
③读语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美。
④放歌曲《小小的船》,学生边听边闭眼想象:我们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去,会看到什么呢?
在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发展了想象能力,这些想象可能很幼稚,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创新。
二、 启动个性体验,促进学生参与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潜在的个性。语文课堂必须努力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启动孩子的个性体验,从而让课堂动起来,促进每一个孩子生动活泼地发展。
1、写一写,画一画。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批注感悟,强调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在思考、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文字加以标记,学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爱怎样批注,就怎样批注,突出阅读的自主权。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了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了个性品质的发展。
2、问一问,议一议。语文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同时也鼓励学生自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疑难问题。
3、演一演,评一评。先演,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思维过程,并自主选择方法进行学习汇报。如教学《夜莺的歌声》的一段课文,四个小组有四种不同的表达方式:A组模仿老师上课,B组排演电视剧,C组设境讲故事,D组多人串“双”簧。这样让个性体验在小组合作中得以充分的展现。再评,即评价、批判。它包括学生自评与互评,自评强调个性体验效果,互评提倡各抒己见、标新立异、据理争辩、澄清是非,最终达到深入理解课文发展思维的目的。
4、想一想,比一比。想,即阅读反思,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我把握、反思和调控。课堂中应鼓励学生三想三比:一想,在学生独立阅读问题阶段,不断自我思考:我的理解最正确吗?能否换个角度做一做?等等。纵向比较思维过程,以调整、深化阅读活动。二想,在同伴的合作交流时,发现他人理解、思维方法的独到之处,寻找自身的不足及原因,横向比较,取长补短。三想,通过教师的点拨调节,再度梳理阅读过程,二度纵向比较,全面、深入理解课文。
三、正确处理时效关系,提高教学效益
在通常情况下,教学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教学效益的大小。有效教学时间越多,教学效率就越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处理好有效时间和无效时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师主导时间和学生主体时间的关系,提高教学效益。
1、纵向,合理安排每个教学环节时间。每一节课只有40分钟的教学时间,教师要做到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如我校的一位老师执教《浅水洼里的鱼》(人教版二上)第二课时,将整节课分为三个环节:①复习生字,指导书写(5分钟);②感悟课文,体验情感(25分钟);③拓展练习,启发思考(10分钟)。实践证明,以上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比较科学合理。
2、横向,合理协调学与导的时间。每节课的教学时间是一定的,如果教师讲的时间多,那么学生学的时间就少。前面的陈老师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理念。课堂中师生活动的时间比大约是1:3。那个老师打破传统的朗读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进行个性化表达。在读书与表演中感受小男孩纯真、执著、珍爱小动物的优秀品质,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整节课学与导的时间协调、合理,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扎实。
3、深度,有效利用教学时间。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要看时间的利用率。教师应把每一分钟都用到让学生有效经历学习过程,有效突破学习重难点这个“刀刃”上,做到:教学时间没有在烦琐的讲解中流失,没有在毫无意义的提问中流失,没有在不合理的教学活动中流失,没有在不熟练的教学技能中流失,没有在整顿课堂秩序中流失。那么,有效教学时间多了,课堂教学效益自然也就提高了。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和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