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进一步强调外交的战略谋划、主动塑造、开拓创新和积极运筹的思维和意识,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征程,也赋予主场外交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主场外交的“东道主效应”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主场外交被定义为“在一国国(境)内开展的,由东道主扮演重要角色,并能对维护和拓展该国国家利益发挥积极影响的各类重要外交活动,包括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但在从事外交实践工作的外交官那里,主场外交专指在中国举办的多边外交活动。譬如前驻瑞典和新西兰大使陈明明先生认为,主场外交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中国召开,二是多边。实际上,学者们在谈到主场外交活动时,大都援引的也是亚信、APEC、G20、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等主场多边外交活动。
现实地看,主场外交因其多边性、舞台大、议程重要、出席领导人多而备受关注,成为中国整体外交体系的重中之重。在体育比赛中有所谓的“东道主效应”。在中国的外交主场,当然也有类似的效应。
三年来,中国主场外交数量多、质量高,尤其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级的主场外交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除了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外,也有制度化的国际会议,还有非制度化的特定多边外交活动。譬如,2014年成功举办的亚信峰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5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24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应邀来华参加活动,其中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韩国总统朴槿惠、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等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应邀出席了活动。2015年11月、12月,中国还相继在苏州举办了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郑州举行了上合组织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
2016年的重要主场外交活动除了G20杭州峰会外,3月底举行的首届澜湄合作会议也是主场外交的新篇章,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领导人聚首海南,为澜湄次区域合作未来发展建章立制、开篇定调,推动澜湄合作迈上更高台阶。澜湄合作“更接地气,更重效率”,早期收获项目已达78个,不仅是
“中国——东盟合作的有效补充”,还可以通过促进老、柬、缅等欠发达国家而“助力东盟的整体和均衡发展”。
此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开业仪式也是主场多边外交的成功之作,57个创始成员国代表出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辞中称仪式为“见证历史的时刻”。
系统阐释“中国声音”“中国方案”
检验主场外交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是东道主能否有效发挥领导作用,拿出既反映国际社会民心所向,又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的成果文件与政策宣言,并在较长时间里持续影响国际合作议程。
三年来,中国举办的若干重要主场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集中表现为“中国声音”
“中国方案”对地区事务或全球问题的重大影响,彰显、提升了中国在世界和平发展和全球治理方面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以亚信峰会为例。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地区安全挑战错综复杂,对于亚洲安全,中国的基本认识是“亚洲好,世界才能好”。因此,中国全力以赴办好亚信上海峰会,拿出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的“中国方案”。亚信上海峰会吸引了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派团参加,1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莅临上海,成为亚洲安全与合作进程和亚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与习近平主席会见时赞赏说,中国主办亚信峰会,将有力推动亚洲国家增进互信和协作、有效应对安全上的威胁和挑战。
总体来看,中国主场外交有三大优势。一是中国经济实现了近四十年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中国道路”“中国故事”的经验值得国际社会的关注、挖掘,这是中国举办主场外交的基础竞争力;二是国际社会日益期待和重视解决地区性和全球性挑战的“中国声音”“中国方案”,这是中国举办主场外交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确保国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办要事的执行能力,这是中国主场外交的制度竞争力。
这三大优势彼此加强,铸造了主场外交活动的“中国风格”,从主题萃取、议程协调到会议过程展示了典型的中国特色。
主场外交的“东道主效应”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主场外交被定义为“在一国国(境)内开展的,由东道主扮演重要角色,并能对维护和拓展该国国家利益发挥积极影响的各类重要外交活动,包括双边和多边外交活动”。但在从事外交实践工作的外交官那里,主场外交专指在中国举办的多边外交活动。譬如前驻瑞典和新西兰大使陈明明先生认为,主场外交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中国召开,二是多边。实际上,学者们在谈到主场外交活动时,大都援引的也是亚信、APEC、G20、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等主场多边外交活动。
现实地看,主场外交因其多边性、舞台大、议程重要、出席领导人多而备受关注,成为中国整体外交体系的重中之重。在体育比赛中有所谓的“东道主效应”。在中国的外交主场,当然也有类似的效应。
三年来,中国主场外交数量多、质量高,尤其是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级的主场外交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除了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外,也有制度化的国际会议,还有非制度化的特定多边外交活动。譬如,2014年成功举办的亚信峰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5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有24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应邀来华参加活动,其中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韩国总统朴槿惠、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等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应邀出席了活动。2015年11月、12月,中国还相继在苏州举办了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郑州举行了上合组织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
2016年的重要主场外交活动除了G20杭州峰会外,3月底举行的首届澜湄合作会议也是主场外交的新篇章,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领导人聚首海南,为澜湄次区域合作未来发展建章立制、开篇定调,推动澜湄合作迈上更高台阶。澜湄合作“更接地气,更重效率”,早期收获项目已达78个,不仅是
“中国——东盟合作的有效补充”,还可以通过促进老、柬、缅等欠发达国家而“助力东盟的整体和均衡发展”。
此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开业仪式也是主场多边外交的成功之作,57个创始成员国代表出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辞中称仪式为“见证历史的时刻”。
系统阐释“中国声音”“中国方案”
检验主场外交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是东道主能否有效发挥领导作用,拿出既反映国际社会民心所向,又符合自身国家利益的成果文件与政策宣言,并在较长时间里持续影响国际合作议程。
三年来,中国举办的若干重要主场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集中表现为“中国声音”
“中国方案”对地区事务或全球问题的重大影响,彰显、提升了中国在世界和平发展和全球治理方面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以亚信峰会为例。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地区安全挑战错综复杂,对于亚洲安全,中国的基本认识是“亚洲好,世界才能好”。因此,中国全力以赴办好亚信上海峰会,拿出解决亚洲安全问题的“中国方案”。亚信上海峰会吸引了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派团参加,12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10位国际组织负责人莅临上海,成为亚洲安全与合作进程和亚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与习近平主席会见时赞赏说,中国主办亚信峰会,将有力推动亚洲国家增进互信和协作、有效应对安全上的威胁和挑战。
总体来看,中国主场外交有三大优势。一是中国经济实现了近四十年的持续健康高速发展,“中国道路”“中国故事”的经验值得国际社会的关注、挖掘,这是中国举办主场外交的基础竞争力;二是国际社会日益期待和重视解决地区性和全球性挑战的“中国声音”“中国方案”,这是中国举办主场外交的核心竞争力;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确保国家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办要事的执行能力,这是中国主场外交的制度竞争力。
这三大优势彼此加强,铸造了主场外交活动的“中国风格”,从主题萃取、议程协调到会议过程展示了典型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