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安顺屯堡聚落起源的基础上,分析其选址、类型特征,并从边界、街巷、组团与院落、公共空间、宗祠与寺庙等方面对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进行解析。
关键词:安顺屯堡聚落空间形态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屯堡是明代卫所屯田制、“调北征南”及后来的“调北填南”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和移民的产物。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兵三十万征南伐滇,平定叛乱之后便屯兵驻守。其后为巩固政权,将将士家属及其他中原多省大规模汉族移民入黔,形成了由外来迁徙人口组成的汉族屯堡聚落,其中以贵州安顺市及周边地区最为密集。屯堡聚落是以汉族移民为主,同时又与当地的的苗族、布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在几百年的历史中相互碰撞、融合,历经六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仍基本保留了其征南入黔时的装束、语言和生活习俗,始终以江南文化为主导,没有被其他文化所同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生存方式与生活习俗等。贵州安顺市现存屯堡村寨300多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云山屯、本寨、天台山伍龙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处(云山屯),规模较大并保护良好的屯堡村寨10余处。
一、屯堡聚落的选址
屯堡聚落选址的考虑的主要因素除军事防御之外,还要能够保证为军队补给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的农业生产和生活。
1、山水格局:屯堡村落的选址大多在内有水源、近溪河、前临“坝子”(当地对开敞平地的称呼)而靠山有一定的坡度的位置,依山傍水。但依山不居山,以满足屯军“无事屯田,以资军实”,进可攻,退可守的实际需要;傍水不居岸,以避免夏季暴雨遭洪涝灾害。部分建于山间的屯堡村寨同样注重对水的利用。
2、风水:风水观对传统的村寨及建筑的影响较大,我国古代主要以风水“形势宗”中的“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等五诀(即“地理五诀”)来确定村寨及建筑的选址。选址的理想模式是枕山、环水、面屏、向阳,整个环境如封似闭。屯堡村落选址的重要原则之一“依山不居山,傍水不居岸”明显遵循此原则。如本寨坐落云鹫山南麓,背倚青龙山和跳花山,群山环抱;前临马过河和三岔河,水口立有青龙寺。
3、安全和军事防御:军队建置制度使得屯堡民居异于山区其他少数民族“山一家、水一家”的分散建筑,而是较为集中建在一处,一个村寨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小城。防御一直是屯堡聚落的需要重点考虑的职能,因此早期的军屯都驻扎在山顶,后来的屯堡聚落一般都是选址于易守难攻的山地或者是山的一侧。
4、屯田和耕种的需要:当屯堡聚落开始形成的时候,为军队提供补给是屯堡村落的主要职能。当地喀斯特地貌造成的“石多土少”使得屯堡人对土地更外尊重,最初的屯堡聚落也多选址在周边可耕地较多的地方,在满足自给自足的基础上,给驻军提供补给。
二、屯堡聚落的类型
1、根据建成时间和职能划分:可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以军屯为主。
(1)军屯:军屯的设置与明代卫所制有关,明代。军屯可以分为所、堡、旗、哨、卫等,在后期随着军道的改变和局势的稳定,而逐渐转变为民屯和商屯。
(2)民屯:早期的许多民屯也有为驻军服务的不同职能,除了屯田提供粮食之外,如本寨最开始就是为军队饮马洗衣,其宅前的三岔河也称洗衣河,雷屯最初是打铁的。
(3)商屯:随着屯堡区规模不断扩展、人口增多、社会区域稳定、经济逐渐繁荣,在黔中古驿道沿线的有些屯堡村寨的商业就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商屯。
2、根据空间类型和特点划分:有以防御型为主的屯堡,多为最初的的军屯发展而来的,军事职能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云山屯、本寨、讲义寨等。有强调山水融合的屯堡,如天龙屯、郭家屯等。
三、屯堡聚落空间与形态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屯堡聚落尽管受到各种战乱和的影响,聚落形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但其基本的空间结构和基本特征仍未改变。屯堡聚落受到地形和耕地的限制,大多形态集中,但不规整。
1、边界:屯堡聚落大多都有明确的边界,除了自然山体、河流水系水之外,还有寨墙、寨门、村口和水口等要素来限定,边界是用来防御外敌的,也围合了屯堡聚落封闭的外部空间。
(1)寨墙:出于军事上防御的需要,早期的屯堡村寨都建有坚固的石头围墙。围墙大多为圆形或半圆形,不加装饰。随地势起伏而筑、蜿蜒曲折,把整个村落围成一个整体。民房不紧靠围墙,中间留有一定间距,以利于防护行动。另修建坚固的屯门,经屯门,一条主街引向深处,通过弯曲的小巷把各户串联起来。
(2)村口或水口:一些屯堡聚落村寨村口都保留或者借鉴了一些江南传统村落的处理手法,在村口通过河流、山体、寨门、水口堤坝、寺庙等实体要素组织村口建筑和景观。如鲍屯、郭家屯在村口都有古树;云山屯、雷屯在村口都有寨门;本寨、九溪、郭家屯等的水口、水口寺庙。
(3)寨门与碉堡:屯堡聚落村寨一般都有明显的寨门,一般设置在村口,主寨门有一处,多以碉楼的形式。有的如云山屯的寨门与碉楼相结合;另一种以雷屯为代表的门第式的寨门,两侧为碉楼,防御仍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为防御所需,往往在地势高处、村寨出入口及重要位置结合宅院的正房和厢房相连接处,砌筑既能作守备又能作瞭望的碉楼,通常为二至四层。
2、街巷:屯堡村落都是集聚形村落,呈团块状,内部一般有一条主街,两侧衍生多级支巷道,由主街道或支巷道单进院落或成串连式院落,街道、巷道的总体格局多呈丁字叉或为放射状。屯堡村落主街一般以公共活动为主,沿主街布置祠堂、寺庙、戏台等公共建筑或重要建筑,如云山屯、雷屯、鲍屯、天龙屯等。鲍屯还将祠堂、汪公庙、大佛殿等主要的公共建筑按照的中轴线布局。
屯堡内部次要街巷同样具有强烈的军事色彩,村寨内部的巷子互相连接,纵横交错,有些巷子又通过巷门联结屯中的街道,与屯墙、屯门、碉楼等形成“点、线、面”组合的防御体系。为了防御的需要,街巷一般较曲折,转角处墙体设置为弧形,使进攻的敌人无法隐藏,同时在寨内可获最大视野处设置内大外小的枪眼。靠巷子的墙体,留着较小的窗户,俗称“猫耳窗”,既可以采光,又形成了遍布于巷子中隐蔽而深邃的瞭望孔与射击孔。
3、组团与合院落
(1)聚族而居的组团:屯堡聚落在六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軍屯作用日渐消失,民屯作用日益明显,其村落内部军事组织下的社会结构形式逐渐消亡,以血缘关系为构成基础,以宗族制度为管理机制的聚落形态遂成为主流。屯堡村寨大多由几大姓氏家族组成。这些主要家族逐渐庞大,其分支会另立门户再见一处宅院,但仍会聚族而居。以本寨为例,杨氏、金氏、王氏家族都选择本寨近山最好的地理位置,各族的院落形成一个组团。
(2)院落:屯堡人的房屋建筑,根据需要,有二间对三间,三间对四间的三合院、四合院等组合形式。所有三合院、四合院的正房都居于主轴线上,其轴线多采用折线,门洞不会正对,台基较高,体量较大,突出它的主要地位,两边厢房的台基较矮,体量较小,倒座位置最低。
4、公共空间:屯堡聚落有很多宗教、民俗节庆活动,作为举行民俗活动和日常公共生活的场所,寺庙、戏台与场坝、大街一起构成了屯堡的公共空间。屯堡聚落村寨的公共空间形态按照主街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为线型和点型的公共空间。线型公共空间以鲍屯、云山屯、雷屯等为代表,以一条主街串联整个村寨的公共空间;点型的公共空间以下坝村、马官屯为代表,以戏台、广场和寺庙为中心,与主要街道相连,巷道则汇集到中心的广场或戏台。
对核心公共空间的重视使得屯堡聚落呈现出外部封闭,内部开放的形态特征,很多屯堡的大街比巷道宽很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礼仪性的。一些屯堡虽没有宽阔的主街,但都留有场坝。平时用来举办集市、晾晒谷物,节庆时可以举行各种活动、跳地戏。
5、宗祠与寺庙:屯堡人的信仰不是单一型的,而是儒释道巫皆有体现,而且在当地也有“山环水抱,不出大官就修庙”的说法。所以屯堡村寨一般都有大大小小的宗祠和庙宇寺观,大的寨子有四五个之多。其中较多的为土地庙,因为屯堡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土地神信仰。土地庙不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场所,更是标示屯堡的边界和重要空间节点的地标。如本寨水口寺设在村东头,为一处传统的四合院,入口设置在西面,北面正房为供奉的寺庙,南面为戏台、东西厢房为学校,其功能较为混合,是全村公共活动的核心。
四、结语
屯堡聚落空间安顺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的主要特征是外部封闭,内部开放,其封闭的格局使传统风貌几百年得以保存和延续。
参考资料:
[1] 耿虹.安顺屯堡建筑环境景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2] 陈顺祥.贵州屯堡聚落社会及空间形态研究[D].2005,6
[3] 王海宁.传承与演化——贵州屯堡聚落研究[J].城市规划.2008,1
关键词:安顺屯堡聚落空间形态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屯堡是明代卫所屯田制、“调北征南”及后来的“调北填南”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和移民的产物。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兵三十万征南伐滇,平定叛乱之后便屯兵驻守。其后为巩固政权,将将士家属及其他中原多省大规模汉族移民入黔,形成了由外来迁徙人口组成的汉族屯堡聚落,其中以贵州安顺市及周边地区最为密集。屯堡聚落是以汉族移民为主,同时又与当地的的苗族、布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在几百年的历史中相互碰撞、融合,历经六百余年的沧桑巨变,仍基本保留了其征南入黔时的装束、语言和生活习俗,始终以江南文化为主导,没有被其他文化所同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价值体系、生存方式与生活习俗等。贵州安顺市现存屯堡村寨300多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云山屯、本寨、天台山伍龙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处(云山屯),规模较大并保护良好的屯堡村寨10余处。
一、屯堡聚落的选址
屯堡聚落选址的考虑的主要因素除军事防御之外,还要能够保证为军队补给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下的农业生产和生活。
1、山水格局:屯堡村落的选址大多在内有水源、近溪河、前临“坝子”(当地对开敞平地的称呼)而靠山有一定的坡度的位置,依山傍水。但依山不居山,以满足屯军“无事屯田,以资军实”,进可攻,退可守的实际需要;傍水不居岸,以避免夏季暴雨遭洪涝灾害。部分建于山间的屯堡村寨同样注重对水的利用。
2、风水:风水观对传统的村寨及建筑的影响较大,我国古代主要以风水“形势宗”中的“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等五诀(即“地理五诀”)来确定村寨及建筑的选址。选址的理想模式是枕山、环水、面屏、向阳,整个环境如封似闭。屯堡村落选址的重要原则之一“依山不居山,傍水不居岸”明显遵循此原则。如本寨坐落云鹫山南麓,背倚青龙山和跳花山,群山环抱;前临马过河和三岔河,水口立有青龙寺。
3、安全和军事防御:军队建置制度使得屯堡民居异于山区其他少数民族“山一家、水一家”的分散建筑,而是较为集中建在一处,一个村寨就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小城。防御一直是屯堡聚落的需要重点考虑的职能,因此早期的军屯都驻扎在山顶,后来的屯堡聚落一般都是选址于易守难攻的山地或者是山的一侧。
4、屯田和耕种的需要:当屯堡聚落开始形成的时候,为军队提供补给是屯堡村落的主要职能。当地喀斯特地貌造成的“石多土少”使得屯堡人对土地更外尊重,最初的屯堡聚落也多选址在周边可耕地较多的地方,在满足自给自足的基础上,给驻军提供补给。
二、屯堡聚落的类型
1、根据建成时间和职能划分:可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以军屯为主。
(1)军屯:军屯的设置与明代卫所制有关,明代。军屯可以分为所、堡、旗、哨、卫等,在后期随着军道的改变和局势的稳定,而逐渐转变为民屯和商屯。
(2)民屯:早期的许多民屯也有为驻军服务的不同职能,除了屯田提供粮食之外,如本寨最开始就是为军队饮马洗衣,其宅前的三岔河也称洗衣河,雷屯最初是打铁的。
(3)商屯:随着屯堡区规模不断扩展、人口增多、社会区域稳定、经济逐渐繁荣,在黔中古驿道沿线的有些屯堡村寨的商业就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商屯。
2、根据空间类型和特点划分:有以防御型为主的屯堡,多为最初的的军屯发展而来的,军事职能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云山屯、本寨、讲义寨等。有强调山水融合的屯堡,如天龙屯、郭家屯等。
三、屯堡聚落空间与形态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屯堡聚落尽管受到各种战乱和的影响,聚落形态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但其基本的空间结构和基本特征仍未改变。屯堡聚落受到地形和耕地的限制,大多形态集中,但不规整。
1、边界:屯堡聚落大多都有明确的边界,除了自然山体、河流水系水之外,还有寨墙、寨门、村口和水口等要素来限定,边界是用来防御外敌的,也围合了屯堡聚落封闭的外部空间。
(1)寨墙:出于军事上防御的需要,早期的屯堡村寨都建有坚固的石头围墙。围墙大多为圆形或半圆形,不加装饰。随地势起伏而筑、蜿蜒曲折,把整个村落围成一个整体。民房不紧靠围墙,中间留有一定间距,以利于防护行动。另修建坚固的屯门,经屯门,一条主街引向深处,通过弯曲的小巷把各户串联起来。
(2)村口或水口:一些屯堡聚落村寨村口都保留或者借鉴了一些江南传统村落的处理手法,在村口通过河流、山体、寨门、水口堤坝、寺庙等实体要素组织村口建筑和景观。如鲍屯、郭家屯在村口都有古树;云山屯、雷屯在村口都有寨门;本寨、九溪、郭家屯等的水口、水口寺庙。
(3)寨门与碉堡:屯堡聚落村寨一般都有明显的寨门,一般设置在村口,主寨门有一处,多以碉楼的形式。有的如云山屯的寨门与碉楼相结合;另一种以雷屯为代表的门第式的寨门,两侧为碉楼,防御仍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为防御所需,往往在地势高处、村寨出入口及重要位置结合宅院的正房和厢房相连接处,砌筑既能作守备又能作瞭望的碉楼,通常为二至四层。
2、街巷:屯堡村落都是集聚形村落,呈团块状,内部一般有一条主街,两侧衍生多级支巷道,由主街道或支巷道单进院落或成串连式院落,街道、巷道的总体格局多呈丁字叉或为放射状。屯堡村落主街一般以公共活动为主,沿主街布置祠堂、寺庙、戏台等公共建筑或重要建筑,如云山屯、雷屯、鲍屯、天龙屯等。鲍屯还将祠堂、汪公庙、大佛殿等主要的公共建筑按照的中轴线布局。
屯堡内部次要街巷同样具有强烈的军事色彩,村寨内部的巷子互相连接,纵横交错,有些巷子又通过巷门联结屯中的街道,与屯墙、屯门、碉楼等形成“点、线、面”组合的防御体系。为了防御的需要,街巷一般较曲折,转角处墙体设置为弧形,使进攻的敌人无法隐藏,同时在寨内可获最大视野处设置内大外小的枪眼。靠巷子的墙体,留着较小的窗户,俗称“猫耳窗”,既可以采光,又形成了遍布于巷子中隐蔽而深邃的瞭望孔与射击孔。
3、组团与合院落
(1)聚族而居的组团:屯堡聚落在六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軍屯作用日渐消失,民屯作用日益明显,其村落内部军事组织下的社会结构形式逐渐消亡,以血缘关系为构成基础,以宗族制度为管理机制的聚落形态遂成为主流。屯堡村寨大多由几大姓氏家族组成。这些主要家族逐渐庞大,其分支会另立门户再见一处宅院,但仍会聚族而居。以本寨为例,杨氏、金氏、王氏家族都选择本寨近山最好的地理位置,各族的院落形成一个组团。
(2)院落:屯堡人的房屋建筑,根据需要,有二间对三间,三间对四间的三合院、四合院等组合形式。所有三合院、四合院的正房都居于主轴线上,其轴线多采用折线,门洞不会正对,台基较高,体量较大,突出它的主要地位,两边厢房的台基较矮,体量较小,倒座位置最低。
4、公共空间:屯堡聚落有很多宗教、民俗节庆活动,作为举行民俗活动和日常公共生活的场所,寺庙、戏台与场坝、大街一起构成了屯堡的公共空间。屯堡聚落村寨的公共空间形态按照主街的不同形式,可以分为线型和点型的公共空间。线型公共空间以鲍屯、云山屯、雷屯等为代表,以一条主街串联整个村寨的公共空间;点型的公共空间以下坝村、马官屯为代表,以戏台、广场和寺庙为中心,与主要街道相连,巷道则汇集到中心的广场或戏台。
对核心公共空间的重视使得屯堡聚落呈现出外部封闭,内部开放的形态特征,很多屯堡的大街比巷道宽很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礼仪性的。一些屯堡虽没有宽阔的主街,但都留有场坝。平时用来举办集市、晾晒谷物,节庆时可以举行各种活动、跳地戏。
5、宗祠与寺庙:屯堡人的信仰不是单一型的,而是儒释道巫皆有体现,而且在当地也有“山环水抱,不出大官就修庙”的说法。所以屯堡村寨一般都有大大小小的宗祠和庙宇寺观,大的寨子有四五个之多。其中较多的为土地庙,因为屯堡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土地神信仰。土地庙不仅是一种宗教祭祀的场所,更是标示屯堡的边界和重要空间节点的地标。如本寨水口寺设在村东头,为一处传统的四合院,入口设置在西面,北面正房为供奉的寺庙,南面为戏台、东西厢房为学校,其功能较为混合,是全村公共活动的核心。
四、结语
屯堡聚落空间安顺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的主要特征是外部封闭,内部开放,其封闭的格局使传统风貌几百年得以保存和延续。
参考资料:
[1] 耿虹.安顺屯堡建筑环境景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
[2] 陈顺祥.贵州屯堡聚落社会及空间形态研究[D].2005,6
[3] 王海宁.传承与演化——贵州屯堡聚落研究[J].城市规划.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