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笔者在教学中一直重视朗读训练的指导,并且收到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我总结有如下几点:
一、知情明意,明确目的
朗读训练要想达到预定的目的,首先要使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有较深刻的理解与体验,因为只有理解了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从而更自然地表现它。教师要让学生明了:“我读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揣摩与体味重点词句,使文字在心中“活”起来。其次,帮助学生明确:“我为什么要朗读这一部分内容?我的朗读将带给听众什么感受?”这就是朗读的目的问题。如朗读《老山界》中“星夜爬山”的场面,应是通过有声语言的表达,让听众感受到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英雄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精神,从而产生红军战士高不可攀的感觉。所以在读“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那!”时语气要坚定,语调要自信、豪壮。
知情明意,明确目的是朗读的基础与前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鲜明的态度、真实的情感去表现课文所流露的情感。
二、移情会意,体验情感
所谓移情是人们在察觉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体验的与之相同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体验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同时体验的程度也比较肤浅,移情能力较差。有的课文学生读了并不能马上产生共鸣,从而影响他们的理解与表现。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必须运用移情手段,诱发他们的理解与表现。
1.直观法。运用录象、图片、投影等具体形象,帮助学生建立活的“内心视象”。如教《三峡》这篇散文,教师穿插放映了有关三峡的片段,把学生带入风光如画的三峡。这不仅引发了他们的兴趣,也震撼了他们的心灵,
2.示范法。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与教师的指导示范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可把握以下教学时机进行范读:(1)引入课题后,教师范读(2)在学生朗读不到位时,通过范读,起纠正作用。(3)在指导学生品赏课文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
3.联系法。引导学生迁移与比较,诱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确立朗读的内在语言。如朗读《“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中“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这段话,教师先提问:“同学们,在这生死存亡的瞬间,你会怎么做?你会坐上救生艇和其他人一起逃亡,然而哈尔威已经抱定了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以葬身大海作为最后归宿。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一提问,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感悟到船长的敬业、尽责精神,刚强的意志,以及宁死不渝的对轮船和大海的执着的爱。对英雄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有了这样丰厚的情感体验与内在语言,就能通过朗读把哈尔威葬身大海的场面真实地再现出来。
4.扮演角色法。朗读时,要求学生以角色的身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通过丰富的联想和体验进入角色。如朗读《“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在海难发生时哈尔威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奥可勒福大副的一段对话。教师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现在你就是哈尔威船长,你来试试,怎样读?通过分析、联想、评读,使学生明白:朗读这段话要简洁、有力。
三、优化过程,重视层次
朗读能力与其它能力的形成一样,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朗读能力的优化与过程的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要注意朗读训练与指导的层次性。这两者构成了朗读指导与训练的重要因素。
优化过程主要应抓住以下几点:一要把握最佳时机体现指导的及时性,朗读指导应相机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一旦发现问题,要适时指导给予补救。二要选择典型的朗读材料,重点指导,由点到面,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三要在指导方法上做到多样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如试读、范读、分角色读等,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四要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朗读比赛,读读议仪,不断提高他们的评读能力,促进他们朗读水平的提高。总之,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时给予点拨,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存在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这一差异,要注意指导的层次性:一要了解各年级朗读要求,教学中对不同年级提出与之相应的朗读要求,并采取与之相符的方法。二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任何班级都有好中差三类学生,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差别,很多老师就喜欢提读书好的学生,这样就造成“恶性循环”,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教师要给学生平等的训练机会,对于差生要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三要明确讲前读、讲中读、讲后读的要求,讲前读是认知性的读;讲中读是理解与体验的读;讲后读是美读,是情感的体验与升华。这样使朗读成梯度向前发展。
四、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
朗读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因此必须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因此,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包括语速、语气、语调、节奏、重音等。要达到这样目的,朗读后的讲评至关重要。通过评议,使大家知道这些同学的朗读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怎样改进。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和进取精神。
语文教学中,通过以上朗读指导,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都不知不觉喜欢上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作文水平明显上升。只要认识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语文教学就会优质高效。
一、知情明意,明确目的
朗读训练要想达到预定的目的,首先要使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有较深刻的理解与体验,因为只有理解了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从而更自然地表现它。教师要让学生明了:“我读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揣摩与体味重点词句,使文字在心中“活”起来。其次,帮助学生明确:“我为什么要朗读这一部分内容?我的朗读将带给听众什么感受?”这就是朗读的目的问题。如朗读《老山界》中“星夜爬山”的场面,应是通过有声语言的表达,让听众感受到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英雄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精神,从而产生红军战士高不可攀的感觉。所以在读“不要掉队呀”、“不要落后做乌龟呀”、“我们顶着天那!”时语气要坚定,语调要自信、豪壮。
知情明意,明确目的是朗读的基础与前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鲜明的态度、真实的情感去表现课文所流露的情感。
二、移情会意,体验情感
所谓移情是人们在察觉他人情感时自己也体验的与之相同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体验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同时体验的程度也比较肤浅,移情能力较差。有的课文学生读了并不能马上产生共鸣,从而影响他们的理解与表现。因此,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必须运用移情手段,诱发他们的理解与表现。
1.直观法。运用录象、图片、投影等具体形象,帮助学生建立活的“内心视象”。如教《三峡》这篇散文,教师穿插放映了有关三峡的片段,把学生带入风光如画的三峡。这不仅引发了他们的兴趣,也震撼了他们的心灵,
2.示范法。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与教师的指导示范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可把握以下教学时机进行范读:(1)引入课题后,教师范读(2)在学生朗读不到位时,通过范读,起纠正作用。(3)在指导学生品赏课文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
3.联系法。引导学生迁移与比较,诱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确立朗读的内在语言。如朗读《“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中“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这段话,教师先提问:“同学们,在这生死存亡的瞬间,你会怎么做?你会坐上救生艇和其他人一起逃亡,然而哈尔威已经抱定了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以葬身大海作为最后归宿。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一提问,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感悟到船长的敬业、尽责精神,刚强的意志,以及宁死不渝的对轮船和大海的执着的爱。对英雄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有了这样丰厚的情感体验与内在语言,就能通过朗读把哈尔威葬身大海的场面真实地再现出来。
4.扮演角色法。朗读时,要求学生以角色的身份“设身处地,将心比心”,通过丰富的联想和体验进入角色。如朗读《“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在海难发生时哈尔威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奥可勒福大副的一段对话。教师可以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现在你就是哈尔威船长,你来试试,怎样读?通过分析、联想、评读,使学生明白:朗读这段话要简洁、有力。
三、优化过程,重视层次
朗读能力与其它能力的形成一样,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朗读能力的优化与过程的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要注意朗读训练与指导的层次性。这两者构成了朗读指导与训练的重要因素。
优化过程主要应抓住以下几点:一要把握最佳时机体现指导的及时性,朗读指导应相机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一旦发现问题,要适时指导给予补救。二要选择典型的朗读材料,重点指导,由点到面,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三要在指导方法上做到多样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如试读、范读、分角色读等,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四要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朗读比赛,读读议仪,不断提高他们的评读能力,促进他们朗读水平的提高。总之,学生读完课文后,教师要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足,适时给予点拨,并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心理特点的存在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这一差异,要注意指导的层次性:一要了解各年级朗读要求,教学中对不同年级提出与之相应的朗读要求,并采取与之相符的方法。二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任何班级都有好中差三类学生,对他们的要求应该有差别,很多老师就喜欢提读书好的学生,这样就造成“恶性循环”,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教师要给学生平等的训练机会,对于差生要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三要明确讲前读、讲中读、讲后读的要求,讲前读是认知性的读;讲中读是理解与体验的读;讲后读是美读,是情感的体验与升华。这样使朗读成梯度向前发展。
四、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
朗读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因此必须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因此,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包括语速、语气、语调、节奏、重音等。要达到这样目的,朗读后的讲评至关重要。通过评议,使大家知道这些同学的朗读好在哪里,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怎样改进。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和进取精神。
语文教学中,通过以上朗读指导,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学生都不知不觉喜欢上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作文水平明显上升。只要认识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语文教学就会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