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音乐课程标准》中,把“鼓励音乐创造”作为一项基本理念,这是因为音乐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挖掘音乐教材的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在律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任何音乐理念都可以转化成身体律动,而某一身体律动也可以相对的转化成音乐。”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入到美妙奇异的音乐世界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同时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例如,教师选择适当的音乐,当音乐响起时,学生可以在教室内任意创造动作,并随意走动。如果音乐停止,可以请学生保持音乐静止时的动作,也可以用某个指定动作静止,甚至可以做机器人的动作,做快动作、慢动作等等。直到音乐再次响起时再继续创造动作,或滑稽、或优美、或跳跃、或笨重,教室内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音乐的响响停停中,自然地跟着音乐节奏做律动。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肢体创造能力。
二、在唱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音画结合,启发创造性想象
唱歌本来就是“二度创作”,创作离不开想象。在歌曲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展开想象,将音乐形象地在脑海中描绘成一幅幅画面。
例如,在教唱歌曲《雪绒花》时,在演唱情绪处理好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同学们,构成这幅画的事物有哪些啊?”然后让他们选择不同的头饰(人物、小松树、小雪花、小狗等等)。再让他们分组自由讨论,自己去勾勒一幅美丽的富有动感的“雪景图”。这样,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了音乐形象,而且创设了音乐形象,训练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心灵深处不断涌现创新的浪花。
(2)发挥想象力为歌曲创编歌词
创编歌词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创作活动。在唱歌教学中,当我们教完一首歌曲时,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教唱《小熊请客》后,老师可以问:“小熊不仅请了小猫、小狗、小鸡来做客,还请了其他许多动物,那么,你们能不能自己创作一段歌词,唱出别的小动物快乐的心情呢?”这时,学生们很快就将小羊、小鸭、小青蛙的叫声填进去创作了新的歌词。学生的创作热情被大大激发,唱啊!跳啊!直到下课还意犹未尽。
三、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由于小學生的想象力已经有了较大的选择性。因此,他们对生动的音乐形象已不再完全按照老师的描述去想象,而是抓住音乐中的重要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因素,有选择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想象,解释音乐内容。
例如,在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动物狂欢曲》时,不用老师作任何铺垫,学生就可以根据音乐的特点来说出其想象内容。他们仿佛看到:在茂密的大森林里,小鸟在枝头欢鸣,大象在悠闲的散步,袋鼠在飞快地奔跑,美丽的天鹅在湖中自由地徜徉。
当学生能根据音乐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想象时,教师应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创造。
(1)律动法
例如,在欣赏《战马奔腾》时,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跳起来,不互相碰撞即可。学生们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再加上平时的积累,骑马、扬鞭等一系列的动作会伴随着音乐恰到好处地跃入你的眼帘。
(2)故事法
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后,在他们感受到整个音乐的情绪,感受到“森林的早晨”是多么富有大自然的生命气息和龟兔赛跑的激烈程度以及欢快、圆满的比赛结果后,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讨论法
例如,在欣赏《快乐的哆嗦》时,当学生分段欣赏过乐曲,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民族风格之后,老师可以提问:“这首乐曲让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彝族人民在过火把节。”有的说:“美丽的彝族姑娘围者篝火,跳着欢快、优美的舞蹈”等等。学生通过讨论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又在愉快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一、在律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著名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任何音乐理念都可以转化成身体律动,而某一身体律动也可以相对的转化成音乐。”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入到美妙奇异的音乐世界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同时培养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例如,教师选择适当的音乐,当音乐响起时,学生可以在教室内任意创造动作,并随意走动。如果音乐停止,可以请学生保持音乐静止时的动作,也可以用某个指定动作静止,甚至可以做机器人的动作,做快动作、慢动作等等。直到音乐再次响起时再继续创造动作,或滑稽、或优美、或跳跃、或笨重,教室内充满欢声笑语。学生在音乐的响响停停中,自然地跟着音乐节奏做律动。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的肢体创造能力。
二、在唱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音画结合,启发创造性想象
唱歌本来就是“二度创作”,创作离不开想象。在歌曲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展开想象,将音乐形象地在脑海中描绘成一幅幅画面。
例如,在教唱歌曲《雪绒花》时,在演唱情绪处理好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同学们,构成这幅画的事物有哪些啊?”然后让他们选择不同的头饰(人物、小松树、小雪花、小狗等等)。再让他们分组自由讨论,自己去勾勒一幅美丽的富有动感的“雪景图”。这样,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了音乐形象,而且创设了音乐形象,训练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让他们心灵深处不断涌现创新的浪花。
(2)发挥想象力为歌曲创编歌词
创编歌词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创作活动。在唱歌教学中,当我们教完一首歌曲时,可以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在教唱《小熊请客》后,老师可以问:“小熊不仅请了小猫、小狗、小鸡来做客,还请了其他许多动物,那么,你们能不能自己创作一段歌词,唱出别的小动物快乐的心情呢?”这时,学生们很快就将小羊、小鸭、小青蛙的叫声填进去创作了新的歌词。学生的创作热情被大大激发,唱啊!跳啊!直到下课还意犹未尽。
三、在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由于小學生的想象力已经有了较大的选择性。因此,他们对生动的音乐形象已不再完全按照老师的描述去想象,而是抓住音乐中的重要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因素,有选择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想象,解释音乐内容。
例如,在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动物狂欢曲》时,不用老师作任何铺垫,学生就可以根据音乐的特点来说出其想象内容。他们仿佛看到:在茂密的大森林里,小鸟在枝头欢鸣,大象在悠闲的散步,袋鼠在飞快地奔跑,美丽的天鹅在湖中自由地徜徉。
当学生能根据音乐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想象时,教师应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创造。
(1)律动法
例如,在欣赏《战马奔腾》时,可以让学生跟着音乐跳起来,不互相碰撞即可。学生们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再加上平时的积累,骑马、扬鞭等一系列的动作会伴随着音乐恰到好处地跃入你的眼帘。
(2)故事法
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后,在他们感受到整个音乐的情绪,感受到“森林的早晨”是多么富有大自然的生命气息和龟兔赛跑的激烈程度以及欢快、圆满的比赛结果后,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所听到的音乐形象。
(3)讨论法
例如,在欣赏《快乐的哆嗦》时,当学生分段欣赏过乐曲,了解乐曲的基本情绪、民族风格之后,老师可以提问:“这首乐曲让你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彝族人民在过火把节。”有的说:“美丽的彝族姑娘围者篝火,跳着欢快、优美的舞蹈”等等。学生通过讨论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又在愉快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