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艺术的朋友第一次看到朱铭,是在80年代一本美学杂志上,当时刊登介绍的是《太极》系列,光是视觉概念上带来的震撼他至今难忘;《撒娇女人最好命》里,做雕刻的周迅说,“听说朱铭手里的刻刀特别锋利,下刀极快,不假思索,小时候最崇拜的就是他的快刀。”于是她在台湾专程独自坐捷运去朱铭美术馆,跟那些摆在大自然中的雕刻面对面;而我,在听了他名字看了他作品无数次后,终于能在IFS的VIP室门被推开的刹那见到“传说中的朱铭”——精神矍铄又眉目慈祥。他就这么走下神坛,让一行人随意席地而坐,剥开一颗糖喂到嘴里,开始了这场聊天。
小标:少年川泰
朱川泰是朱铭30岁以前名字。那时候他还跟李金川师傅一起在做木雕。出身于台湾苗栗通霄贫苦人家的他,15岁那年拜了师傅学传统手艺,从最基础的打磨到刻花、描金、上色,“他经常说因为自己出生在通霄,所以经常要工作通宵达旦。”那个认真踏实的少年形象,我们从今日衣着朴素的朱铭身上仍可寻见踪影。
30岁,生意失败,拿着《玩沙的女孩》和《慈母像》,朱铭自荐去敲开了当时台湾最有名的雕塑家杨英风的家门。真诚和执着感动了杨英风,8年里,他为朱铭改了名字,也助他从传统逐渐摸索形成适合当代艺术的技法。
成名作木雕《同心协力》恰好赶上台湾的乡土文艺运动,被视为标杆。之后《太极》系列出世,富有代表性的简练明快的刀法和既传统又现代的风格让朱铭蜚声国际。到了80年代,朱铭去了纽约,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开始《人间》系列的创作,从对群体式状态描摹转而对个体精神进行展现。30年间他开了多次个展,受官方博物馆、美术馆、商业机构等各方邀约进行展览和创作,作品成为华人雕塑的代名词。
小标:灵感是会开花结果的
朱铭这次带来成都国际金融中心的是《人间》系列的作品,不是最新的创作,却是最符合人和百货公司调性的。“人间系列就是想要描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假设你每天打开电视记录播放内容,十年之后比对看看,不会有一张图像是一样的,因为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新鲜事。”
而他在刻的“三军”,计划会耗时四年,300多个雕塑,陆海空齐全。“我是要刻部队的,一个部队一个连,一百来个很有气势。我有点贪心,通过它们想描述三个问题:一叫做雕刻精神,二是装饰艺术精神,三是行为艺术精神。我在未来要抱有这三个精神。三百多个雕塑,一个一个刻,我就不会失去这三种精神。刻好了最后,部队嘛,布置成一个连,海军要配合一个军舰,空军要做个战机,叫做装置艺术精神。而行为艺术,是布置好了之后要阅兵,我自己阅不算数,邀请总统来出席——他来的时候扮演的是行为艺术家。我陪他一起,把这些记录下来。”
60年,朱铭已经整整刻了一个甲子的时间,创作超过2000件作品。他将身上传统艺术的积淀和在西洋吸收的东西糅合而自成一派,不论是雕刻的材料或主题,都在不断尝试中驾轻就熟信手拈来:木雕、泡沫塑料块、不锈钢、海绵翻模的黄铜、陶土……他始终认为新材料才能代表新一代。“灵感这个问题,应该是初学者才需要灵感,像我们这么大的年纪应该叫做上了轨道,不再靠灵感,也不用担心没有灵感。好像一个种子,种下去,只要照顾好,有泥土、阳光、水分,自己慢慢就会长大。艺术也是这样,到了一定时间就会开花结果。如果‘乡土’是它的根,‘太极系列’是它的枝干,那么‘人间系列’就是它的果。到了那个点,你想不要都不行。还没到时间,你叫它开也开不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自然会长成你想要的样子。”
小标:金山区西势湖的“作品集”
如果说最让朱铭“头疼”和耗费心血的作品,无疑是台北市金山区西势湖那片朱铭美术馆。占地面积约11公顷,盖了十二年才盖成功。起初他哪有修馆的念头,只是每次出国展览,搭货柜放雕塑大件整理运输,东西就会堆很多,堆到他住台北的整条街都没了空余。朱铭担心社区会有意见,但近的地又买不起,于是在颇远的金山买下了若干块相连的土地,把东西一部分一部分运上去。一共买了11公顷,光平整土地就用了大约5年时间。
地有了,朋友说,雕塑光放在那里岂不是太可惜,应该让大家都来看。朱铭想着也是,可是要给大家看,就需要有街道、洗手间、管理员……问题统统来了,干脆做个美术馆吧!
这个念头让朱铭耗尽了毕生的积蓄,向银行借贷,直到三年之后的今天都还在亏损。“我们都很奇怪,做得那么努力,游客也很多,为什么总亏钱?研究了国外的美术馆才知道,原来艺术都是要靠商业来养的,自己养不起。现在世界上大型的博物馆美术馆除了国有的以外,都有商业机构支撑活。你要做好的美术馆,里面要设很多东西,我的美术馆是私人的,都设有15个部门,里面只有两个有收入:门票和纪念品销售,这肯定不够。朋友又说了,反正有人来,你就卖产品嘛,一定有人买。但那样就不是美术馆了。”现在朱铭美术馆属于基金会,每年的参观者有20万左右,朱铭老先生应该长舒一口气了,毕竟是赚是赔都不再那么紧要,“至少它可以撑下来,存在几十年到几百年。”
小标:少年川泰
朱川泰是朱铭30岁以前名字。那时候他还跟李金川师傅一起在做木雕。出身于台湾苗栗通霄贫苦人家的他,15岁那年拜了师傅学传统手艺,从最基础的打磨到刻花、描金、上色,“他经常说因为自己出生在通霄,所以经常要工作通宵达旦。”那个认真踏实的少年形象,我们从今日衣着朴素的朱铭身上仍可寻见踪影。
30岁,生意失败,拿着《玩沙的女孩》和《慈母像》,朱铭自荐去敲开了当时台湾最有名的雕塑家杨英风的家门。真诚和执着感动了杨英风,8年里,他为朱铭改了名字,也助他从传统逐渐摸索形成适合当代艺术的技法。
成名作木雕《同心协力》恰好赶上台湾的乡土文艺运动,被视为标杆。之后《太极》系列出世,富有代表性的简练明快的刀法和既传统又现代的风格让朱铭蜚声国际。到了80年代,朱铭去了纽约,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开始《人间》系列的创作,从对群体式状态描摹转而对个体精神进行展现。30年间他开了多次个展,受官方博物馆、美术馆、商业机构等各方邀约进行展览和创作,作品成为华人雕塑的代名词。
小标:灵感是会开花结果的
朱铭这次带来成都国际金融中心的是《人间》系列的作品,不是最新的创作,却是最符合人和百货公司调性的。“人间系列就是想要描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假设你每天打开电视记录播放内容,十年之后比对看看,不会有一张图像是一样的,因为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新鲜事。”
而他在刻的“三军”,计划会耗时四年,300多个雕塑,陆海空齐全。“我是要刻部队的,一个部队一个连,一百来个很有气势。我有点贪心,通过它们想描述三个问题:一叫做雕刻精神,二是装饰艺术精神,三是行为艺术精神。我在未来要抱有这三个精神。三百多个雕塑,一个一个刻,我就不会失去这三种精神。刻好了最后,部队嘛,布置成一个连,海军要配合一个军舰,空军要做个战机,叫做装置艺术精神。而行为艺术,是布置好了之后要阅兵,我自己阅不算数,邀请总统来出席——他来的时候扮演的是行为艺术家。我陪他一起,把这些记录下来。”
60年,朱铭已经整整刻了一个甲子的时间,创作超过2000件作品。他将身上传统艺术的积淀和在西洋吸收的东西糅合而自成一派,不论是雕刻的材料或主题,都在不断尝试中驾轻就熟信手拈来:木雕、泡沫塑料块、不锈钢、海绵翻模的黄铜、陶土……他始终认为新材料才能代表新一代。“灵感这个问题,应该是初学者才需要灵感,像我们这么大的年纪应该叫做上了轨道,不再靠灵感,也不用担心没有灵感。好像一个种子,种下去,只要照顾好,有泥土、阳光、水分,自己慢慢就会长大。艺术也是这样,到了一定时间就会开花结果。如果‘乡土’是它的根,‘太极系列’是它的枝干,那么‘人间系列’就是它的果。到了那个点,你想不要都不行。还没到时间,你叫它开也开不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自然会长成你想要的样子。”
小标:金山区西势湖的“作品集”
如果说最让朱铭“头疼”和耗费心血的作品,无疑是台北市金山区西势湖那片朱铭美术馆。占地面积约11公顷,盖了十二年才盖成功。起初他哪有修馆的念头,只是每次出国展览,搭货柜放雕塑大件整理运输,东西就会堆很多,堆到他住台北的整条街都没了空余。朱铭担心社区会有意见,但近的地又买不起,于是在颇远的金山买下了若干块相连的土地,把东西一部分一部分运上去。一共买了11公顷,光平整土地就用了大约5年时间。
地有了,朋友说,雕塑光放在那里岂不是太可惜,应该让大家都来看。朱铭想着也是,可是要给大家看,就需要有街道、洗手间、管理员……问题统统来了,干脆做个美术馆吧!
这个念头让朱铭耗尽了毕生的积蓄,向银行借贷,直到三年之后的今天都还在亏损。“我们都很奇怪,做得那么努力,游客也很多,为什么总亏钱?研究了国外的美术馆才知道,原来艺术都是要靠商业来养的,自己养不起。现在世界上大型的博物馆美术馆除了国有的以外,都有商业机构支撑活。你要做好的美术馆,里面要设很多东西,我的美术馆是私人的,都设有15个部门,里面只有两个有收入:门票和纪念品销售,这肯定不够。朋友又说了,反正有人来,你就卖产品嘛,一定有人买。但那样就不是美术馆了。”现在朱铭美术馆属于基金会,每年的参观者有20万左右,朱铭老先生应该长舒一口气了,毕竟是赚是赔都不再那么紧要,“至少它可以撑下来,存在几十年到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