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的学习态度、愉快的情绪、高度的注意力、适度的心理紧张状态,是教与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协调一致,师生双方产生活泼、愉快的情感交流,教师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气氛包围下成功地进行教学,学生在心理稳定,信心十足的心态下,不断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鼓励;关注;平等;赏识;自信;个性发展
新课改在推行的过程中,标准全面解读了新课改下对于小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理念。指出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学过程中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新课改中的这些新变化,意味着我们小学教师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一个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教师除了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环节等方面精心设计和处理外,还应讲究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缩短与学生心理的距离。下面是自己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课堂教学中,使用激励性语言,给学生以赞美、鼓励。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不只是教学关系上的平等,还应是人格上的平等。新课改实施以来,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逐渐深入。
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批评与责备都更有力量。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例如: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发言好的,我会走到这位学生跟前,跟他握握小手,说“你的表达特别清楚,也很有条理”。“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大声地说一遍”。“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对于站起来不敢说,怕说错的学生,我常鼓励他们说“说错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能行。”对于站起来又不说话的同学,我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然后请他坐下!“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們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上除了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评价。例如为了使学生学会倾听,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对学生的发言、板演。我请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由于是同学之间的评价,更能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和思考。教学探究的氛围非常浓厚。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教师不应忽略这一点,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都切忌轻易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即使答错了,也不要立即打断,要在学生答完后再一一予纠正。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绝大多教学生是具有学习的积极性的,心理动机是想学好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动机与效果没有达到一致。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出症结所在,制定解决的办法,使教学与情绪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新课改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新时期对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阐述。这一新规定事实上有利于我们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教与学相互脱节的弊端,即教师的教过于依赖教材上的“死”内容,导致脱离学生的具体实际,这就导致教师教的枯燥,学生学的无趣。新课程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这就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安排,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和需求,重视学生个人的学习诉求,当然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但是我们的班级模式没有改变,一个40~50人的班集体,老师在教学中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我们看到有些公开课上,执著的孩子把手举的高高的,而老师却由于赶时间,走教案冷落了这些孩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长期下去就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曾发生过这样的一段故事,使我感受颇深。在教一位数乘法这一课时,我创设了带同学们去游乐场秋游这一情景。首先提供了一个价目表:
如果老师带全班46人去玩,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计算?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反馈时各小组同学争先恐后的发言,
生1:如果老师带全班46人去玩太空船,需要多少钱?我们是这样算的 46×4=164(人)
生2;如果老师带全班46人去玩蹦蹦床,需要多少钱?我们是这样计算的 46×3=138(人)
生3:20人玩太空船,23人玩蹦蹦床,一共需要多少钱?我们是这样计算的 20×4+23×3=149(人)
生4:100元,50人玩电动火车,能玩几次?我们是这样计算的
100÷50=2(次)
……
由于这节课是讲乘法,老师对这个提除法解决的问题,采用了忽略的态度,没有采取任何评价就过去了。课在往下继续进行,一个女孩子的手始终在高高的举起,我本不想理她,可是她执著劲儿,让我不得不问她:“你想说什么?”她站起来说“我还是想说刚才玩电动火车那道题,一人玩一次是2元,50人玩一次就需要100元,玩2次应是200元。我觉得这道题不对。”学生的发言引起了老师学生的注意,原来的解法的确错了。这时我马上表扬了这位学生,并发给她一个“敢于提问的奖励”。并告诉全班学生要向这位同学学习,课堂上要敢于提出和别人不一样的问题。同时告诉学生老师课上出现的问题也应该大胆的提出来。课下一位男生告诉我他也发现了和女孩同样的问题,就是没敢说。通过这件事,使我感到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性。应该看到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差异的,学生在课堂上各方面的表现不可能划一,但是这种差异不是消极的、有害的,而是可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一种资源。这样才能在认识上和学生取得一致,使教与学达到统一,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中,树立教师和学生平等关系的意识。
新课改下对于师生角色的阐释同时也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这充分说明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新课改下,我们教师要改变自己,由过去的高高在上,转变为主动地走近学生,关心爱护我们的每一名学生,多聆听学生的声音,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人生路上的引导者。
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上很容易产生距离,一方面是由学生心理定势造成的。有的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不敢与教师接近,而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另一方面是由教师自身造成的。有的教师有意将自己置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时刻保持尊严与威信,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使学生感到难以接近。这种做法,阻碍了两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有的教师无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理,对学生冷若冰霜,动辄训斥,致使学生心理上与教师疏远,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必须树立和学生平等关系的意识,要多与学生沟通、交谈,相互理解。记得有一次上课一个学生不聽讲,总是趴在桌子上。由于自己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简单的处理了学生上课的问题,使得这位学生不吃午饭、不进教室,老师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多次劝说都无济于事。最后我静下心来问他“你是不是对老师有意见?请他说出来听听。”由于老师的诚恳态度,这位学生终于说出了自己当时的情况和想法。原来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误会。老师没有理解学生的做法,学生也没有理解老师的用意,所以产生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通过此事我感到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不同需要所产生的不同动机。满足不同学生的合理需要。切忌盲目批评一顿,草率了事。
四、课堂教学中,要赏识学生,让学生增强自信。
每位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强项发现者”,发现并赏识每一位学生身上的特殊点。小T学习成绩一直较差,缺乏自信心,以致学习方面在班里抬不起头,不敢发言,恐惧考试。但是小T的声音很好听,我便创造机会让她在歌咏比赛中领唱;在诗歌朗诵中发挥特长,在一次次的展示中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表扬或赞许是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它需要内化为自我的认可,这才是自信。所以当孩子在困难前犹豫时,我会说:“你行,你一定能行!”这积极的心理暗示会逐渐转化为孩子的自我暗示:“我行,我能行!”小T在数学考试中最怕的就是计算题,一考就哆嗦。我平时给她加强辅导,考试之前帮他排除心里压力,并鼓励她说:“你的理解力好,应用题是强项,只要计算认真点一定没问题。”老师的每一句话对学生的影响分量都很重。一句鼓励的、赏识的话可以塑造一个成功的人生,一句贬责的、挖苦的话则可能毁掉一个天才。
我在学校讲过一节“分数的意义”的公开课,重点内容是让学生重新对单位“1”有进一步的认识。如:开始让学生任意写出一个分数,举例谈理解,与此同时体会单位“1”的含义,在充分认识了分数意义后再来谈对开始写的分数的理解,由生活语言到数学语言,最终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抽象出数学概念。很多学生自己写出分数,举了很多例子说明了分数的含义。有的说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拿出一份就是四分之一;有的说把全班的同学平均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就是六分之一;有的说自己家一个门洞住了9户人,自己家就是其中的九分之一……我听了半天没有一个孩子能抽象出单位一的概念,正在我不知所措时,不太爱发言的小T说:“我就觉得可以把一切物体平均分,可以是一个,可以是一堆。”我兴奋赞赏的目光拥抱着小T,几乎要把它捧上了天,只见她逐渐挺起了小胸脯,亦然成了今天的主角。
课堂教学是一种充满丰富感情色彩的活动,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可以看作是教学移情的结果。教师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充满爱心,始终保持对学生的积极的感情投入,发自内心深处地真诚平等地尊重学生,摒弃专制或放任的教育态度,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上接近、相容的民主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工作,这样就能打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诚、信任、民主、愉快的课堂的心理气氛。课堂上的这种“美妙的和谐”,将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激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协调一致,师生双方产生活泼、愉快的情感交流,教师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气氛包围下成功地进行教学,学生在心理稳定,信心十足的心态下,不断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鼓励;关注;平等;赏识;自信;个性发展
新课改在推行的过程中,标准全面解读了新课改下对于小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和理念。指出新课改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学过程中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要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新课改中的这些新变化,意味着我们小学教师在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一个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呢?教师除了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环节等方面精心设计和处理外,还应讲究与学生心理协调的艺术,缩短与学生心理的距离。下面是自己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课堂教学中,使用激励性语言,给学生以赞美、鼓励。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不只是教学关系上的平等,还应是人格上的平等。新课改实施以来,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逐渐深入。
一句赞语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说教和任何暴风骤雨般的批评与责备都更有力量。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例如:为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发言好的,我会走到这位学生跟前,跟他握握小手,说“你的表达特别清楚,也很有条理”。“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大声地说一遍”。“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对于站起来不敢说,怕说错的学生,我常鼓励他们说“说错没关系,老师相信你能行。”对于站起来又不说话的同学,我说“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然后请他坐下!“我想××同学一定在思考,我們再给他一点时间,好吗?”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课堂上除了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之间的评价。例如为了使学生学会倾听,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对学生的发言、板演。我请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由于是同学之间的评价,更能引起全体同学的注意和思考。教学探究的氛围非常浓厚。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教师不应忽略这一点,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都切忌轻易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即使答错了,也不要立即打断,要在学生答完后再一一予纠正。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绝大多教学生是具有学习的积极性的,心理动机是想学好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动机与效果没有达到一致。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出症结所在,制定解决的办法,使教学与情绪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新课改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是新时期对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阐述。这一新规定事实上有利于我们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下教与学相互脱节的弊端,即教师的教过于依赖教材上的“死”内容,导致脱离学生的具体实际,这就导致教师教的枯燥,学生学的无趣。新课程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这就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安排,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和需求,重视学生个人的学习诉求,当然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但是我们的班级模式没有改变,一个40~50人的班集体,老师在教学中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我们看到有些公开课上,执著的孩子把手举的高高的,而老师却由于赶时间,走教案冷落了这些孩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长期下去就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在我的课堂教学中曾发生过这样的一段故事,使我感受颇深。在教一位数乘法这一课时,我创设了带同学们去游乐场秋游这一情景。首先提供了一个价目表:
如果老师带全班46人去玩,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计算?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反馈时各小组同学争先恐后的发言,
生1:如果老师带全班46人去玩太空船,需要多少钱?我们是这样算的 46×4=164(人)
生2;如果老师带全班46人去玩蹦蹦床,需要多少钱?我们是这样计算的 46×3=138(人)
生3:20人玩太空船,23人玩蹦蹦床,一共需要多少钱?我们是这样计算的 20×4+23×3=149(人)
生4:100元,50人玩电动火车,能玩几次?我们是这样计算的
100÷50=2(次)
……
由于这节课是讲乘法,老师对这个提除法解决的问题,采用了忽略的态度,没有采取任何评价就过去了。课在往下继续进行,一个女孩子的手始终在高高的举起,我本不想理她,可是她执著劲儿,让我不得不问她:“你想说什么?”她站起来说“我还是想说刚才玩电动火车那道题,一人玩一次是2元,50人玩一次就需要100元,玩2次应是200元。我觉得这道题不对。”学生的发言引起了老师学生的注意,原来的解法的确错了。这时我马上表扬了这位学生,并发给她一个“敢于提问的奖励”。并告诉全班学生要向这位同学学习,课堂上要敢于提出和别人不一样的问题。同时告诉学生老师课上出现的问题也应该大胆的提出来。课下一位男生告诉我他也发现了和女孩同样的问题,就是没敢说。通过这件事,使我感到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性。应该看到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差异的,学生在课堂上各方面的表现不可能划一,但是这种差异不是消极的、有害的,而是可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一种资源。这样才能在认识上和学生取得一致,使教与学达到统一,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中,树立教师和学生平等关系的意识。
新课改下对于师生角色的阐释同时也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这充分说明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新课改下,我们教师要改变自己,由过去的高高在上,转变为主动地走近学生,关心爱护我们的每一名学生,多聆听学生的声音,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人生路上的引导者。
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上很容易产生距离,一方面是由学生心理定势造成的。有的学生尤其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或不敢与教师接近,而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另一方面是由教师自身造成的。有的教师有意将自己置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时刻保持尊严与威信,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使学生感到难以接近。这种做法,阻碍了两者之间的情感交流。有的教师无视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理,对学生冷若冰霜,动辄训斥,致使学生心理上与教师疏远,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必须树立和学生平等关系的意识,要多与学生沟通、交谈,相互理解。记得有一次上课一个学生不聽讲,总是趴在桌子上。由于自己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简单的处理了学生上课的问题,使得这位学生不吃午饭、不进教室,老师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多次劝说都无济于事。最后我静下心来问他“你是不是对老师有意见?请他说出来听听。”由于老师的诚恳态度,这位学生终于说出了自己当时的情况和想法。原来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误会。老师没有理解学生的做法,学生也没有理解老师的用意,所以产生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通过此事我感到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不同需要所产生的不同动机。满足不同学生的合理需要。切忌盲目批评一顿,草率了事。
四、课堂教学中,要赏识学生,让学生增强自信。
每位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强项发现者”,发现并赏识每一位学生身上的特殊点。小T学习成绩一直较差,缺乏自信心,以致学习方面在班里抬不起头,不敢发言,恐惧考试。但是小T的声音很好听,我便创造机会让她在歌咏比赛中领唱;在诗歌朗诵中发挥特长,在一次次的展示中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表扬或赞许是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它需要内化为自我的认可,这才是自信。所以当孩子在困难前犹豫时,我会说:“你行,你一定能行!”这积极的心理暗示会逐渐转化为孩子的自我暗示:“我行,我能行!”小T在数学考试中最怕的就是计算题,一考就哆嗦。我平时给她加强辅导,考试之前帮他排除心里压力,并鼓励她说:“你的理解力好,应用题是强项,只要计算认真点一定没问题。”老师的每一句话对学生的影响分量都很重。一句鼓励的、赏识的话可以塑造一个成功的人生,一句贬责的、挖苦的话则可能毁掉一个天才。
我在学校讲过一节“分数的意义”的公开课,重点内容是让学生重新对单位“1”有进一步的认识。如:开始让学生任意写出一个分数,举例谈理解,与此同时体会单位“1”的含义,在充分认识了分数意义后再来谈对开始写的分数的理解,由生活语言到数学语言,最终使学生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抽象出数学概念。很多学生自己写出分数,举了很多例子说明了分数的含义。有的说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拿出一份就是四分之一;有的说把全班的同学平均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就是六分之一;有的说自己家一个门洞住了9户人,自己家就是其中的九分之一……我听了半天没有一个孩子能抽象出单位一的概念,正在我不知所措时,不太爱发言的小T说:“我就觉得可以把一切物体平均分,可以是一个,可以是一堆。”我兴奋赞赏的目光拥抱着小T,几乎要把它捧上了天,只见她逐渐挺起了小胸脯,亦然成了今天的主角。
课堂教学是一种充满丰富感情色彩的活动,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可以看作是教学移情的结果。教师具有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充满爱心,始终保持对学生的积极的感情投入,发自内心深处地真诚平等地尊重学生,摒弃专制或放任的教育态度,努力采取与学生心理上接近、相容的民主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工作,这样就能打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诚、信任、民主、愉快的课堂的心理气氛。课堂上的这种“美妙的和谐”,将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激起学生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的上进心,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获得充分发展。
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达到协调一致,师生双方产生活泼、愉快的情感交流,教师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气氛包围下成功地进行教学,学生在心理稳定,信心十足的心态下,不断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学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