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在每一天上午小鸟轻快鸣叫的时候;
就在午后摇椅吱吱呀呀响着晃着的时候;
就在睡前台灯的柔柔暖光在黑夜里包围你的时候;
就在大大的落地窗映出窗外蓝天白云的书店;
就在小朋友们都争相举手发言的热闹课堂;
就在家里安静的客厅里面宽大又柔软的沙发上……
或者,就在任何你可以想到想不到的时候
做饭时,散步时,乘车时……
在任何你想到想不到的地点:
操场上,公交车上……
握着他嫩嫩的小手,看着他明亮的眼睛——读美丽的图画书吧。
它是你给孩子的美育启蒙,它是你给孩子的阅读启蒙,它是你给孩子最早关于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的启蒙。
更重要的是,它是你与孩子最美的亲子时光,是他最棒的童年记忆。
杨忠 一颗“爱的种子”
杨 忠
“我的孩子快乐吗?幸福吗?”
不知道身为母亲的您是否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许大多数的家长们一定认为“我已经把我全部的爱都给予孩子了,他怎么会不幸福呢?”可是我们常常不去更深地考虑我们给予的“爱”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宁
我也是一位5岁多孩子的妈妈,也经常问自己同样的问题,会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言行,在跟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寻找着答案。因为我同样需要不断地学习如何做“母亲”。
在当今纷乱复杂的竞争社会中,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越来越高。在这个学历社会里,我们的孩子们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很多父母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于是我们变得越来越淡漠、无情,无视与孩子之间平等的情感交流,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我们只去 “安排”我们自认为是为了孩子的种种事情。在家庭中得不到“理解”感受不到“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理是不健康的,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是很难快乐的,一个不快乐的人又怎么会有幸福感呢?现在心理问题也已成了社会问题,经过专家们的验证很多心理疾病的源头都是来自童年的经历。所以我个人觉得能够以孩子接受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亲的“爱”是构筑孩子健康心理的基础。
那么如何跟孩子沟通情感,加深情感呢?很多家长也感到困惑。我也常听家长跟我说:“我们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照顾小孩子。孩子跟我们都不亲近的。”确实孩子会跟与他相处时间最长的人亲近,所以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一个特色,就是孩子一般都会跟照顾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是最亲近的。我个人也是如此,我是外婆带大的,所以一直到现在内心的记忆都是跟外婆在一起的情景最多。我也同样有很忙的工作,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远远没有保姆多。但是我知道他是很爱妈妈,因为无论工作多忙,从他出生3个月开始我就一直坚持睡前最少给他读20分钟的图画书。宝宝也常常跟我说“妈妈我最爱你了。”我喜欢孩子这样直白的表达,喜欢他能够把自己感受说出来。听到孩子发自内心说出这样的话时,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所以,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情感的家长们,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放低自己,请你给孩子读美丽的图画书吧。它是你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桥梁。没有一个孩子是生来拒绝听故事的,孩子都很喜欢听故事,喜欢看着书中的图画、听着家长的声音,进入那个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不要小看了这本小小的书,会让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变得十分快乐,它可以缔造您与孩子之间的信赖,它会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幸福。
在这里之所以要强调要读“美丽”的图画书,是因为目前市场上很多的儿童书是会毁掉孩子们的眼睛的,因此太需要父母们能够有一双慧眼,能够给自己孩子创造幸福的慧眼。
美国的油画家、插图画家、雕塑家、摄影家本·沙恩在《一幅画的札记》里说:“了解它(艺术的价值)必须凭直觉。这种直觉不是天生的。艺术的直觉只能是长期教育的结果。眼睛在刚出生时是什么都看不见的,只有经过训练,才变得能够了解所见到的东西。所谓‘无邪的眼睛’是没有的。”
审美的培养是从一本好的图画书开始的。因为图画书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文学和绘画的艺术作品。如果大人做了正确的选择,孩子可以一直接触到最好的事物;相反,孩子将失去这个重要的机会,长大之后如果不从事这个专业领域的研究就很难再补上这一课了。一本图画书是一所小艺术馆,决定孩子一生的艺术眼光和审美,所以图画书中的图画的意义重大是超乎一般人的认知。
其实所谓图画书中的图画必须“可爱”,是大人给的定义。成人主观地把这种观念塞给了孩子,从而孩子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大人被认可的可爱,久而久之给孩子造成了这就是“可爱”的一种概念。所以图画书必须可爱的说法没有任何理论根据,只是大人的片面想法。我自己也有过这样切身的感受,宝宝在1岁之前,我们曾经给他买过很多看似很可爱的卡通造型的玩具,可是宝宝却一点不感兴趣,他对实际生活中的东西更加兴趣十足,妈妈的手机、爸爸的钥匙、洗手间的手纸卷……好多生活中的东西比玩具对他的吸引力大很多。
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时候,其实孩子是希望自己能够长大,就像小孩子都不愿意跟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一样,他们更希望自己早点像成人那样自主,强大。孩子的这种愿望是健康的。所以图画书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充分接受和满足孩子的这种健康的愿望很重要。市面上有些图画书的形象很做作很不自然,更谈不上艺术性。孩子是根据图画书中的插图来进行想象。所以图画的质量高、艺术性强,孩子心中描绘的形象就越好;反过来,他们的心中的形象会很差,久而久之,决定了孩子想象力的品质。那么受二流三流图画形象影响和刺激训练出来的孩子,就会用那样的形象来驱动他的想象。很庆幸的是现在国内图画书的市场越来越繁荣,美丽的图画书也越来越多了起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成为了图画书的粉丝。
现在很多家长很少与孩子交流,特别是幼儿时期的孩子,有的妈妈认为“他还是小孩子,明白什么呢”?我们大多数的家长常自以为是地把孩子弱智化,其实是我们对孩子的不了解、不理解造成了与孩子之间的隔阂。
当您为孩子选择了图画书之后,一定要亲自读给您的宝宝听!因为图画书是读给孩子听的互动活动,在图画书中语言是“灵魂”,这个灵魂是家长通过美丽的图画书给予孩子的!您的声音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当然不要您一定具有专业讲故事的能力和技巧,只要你带着爱心真诚给孩子讲就足够了,孩子一定会感受到的,而且对于孩子来说自己的家人最能让他产生安心感。小孩子的防备心理部是很强的,比如小孩子看到陌生人会藏起来会不说话,这是人的本能。所以将孩子一个人置身于一个故事情节之中的时候,他会产生不安和恐惧。孩子是需要阅读同伴的,就如同大人看电影一样需要有伴。因此大人的声音对于孩子来说就如同一张保护网。在 这种声音的陪伴下孩子能安心享受故事中的乐趣、专注画面的美妙情节。
当家长给孩子买图画书时候一定不要有让孩子自己读的想法,不要把自己置身于事外,家长是很关键的参与者。而这种参与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影响到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我想这也是图画书最根源最本质的所在吧!
把孩子揽在您的怀中,让他感受您的体温,用您的声音,给孩子读美丽的图画书吧!这个时候您传达给孩子的不仅仅只是书中动人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
郝广才 好绘本如何好
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好绘本?
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选择绘本而不是仅仅有插图的书?好绘本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有哪些好处?或者说,“好绘本如何好”?
绘本给孩子带来完整的思考方式。一本绘本是用一组图画,通常32页,讲一个故事。从这里孩子学会的思考是完整的,他是用图像来理解和思考这个世界。如果这个时候只给孩子插图,没有完整思考,孩子脑子里的思考方式是片段的。比如小时候读课文,《红楼梦》,为什么我们没有很高的兴趣,是因为课本里只是选取《红楼梦》中的某一段,我们并不理解整个红楼故事,对文章的理解就不会很深刻。比如我们去看泰姬陵,我们如果不知道皇帝沙杰罕和皇后凄美的爱情故事,去那里便只是去观光。如果孩子思考的东西是完整的,它会像一个剧,有开头,有中间的表达,有收尾。学会整体思考的人讲话会有条理,而我们可以看到,讲话讲不清楚的人不是思考不好,而是他们的思维是跳的。绘本给孩子一个比较完整的思考,这一点很重要。
给孩子的叙述方式以启发。我们的语言本来也是传递图像的。比如古诗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都是用文字把图像传递给你看。讲话没有画面会很无聊,太抽象的没有高潮。有的孩子写作文写不出来,比如都是写《我的爸爸》,只是写身高体重工作这类的,千篇一律,很抽象,因为没有图像思考。人的脑力越早开发越好(当然不要过早开发,伤害性开发)。孩子尽量吸收所有的事情,慢慢把语言和文字和图画对起来。比如喜欢球赛的孩子会给你讲球怎么踢进去的,说得眉飞色舞,很有画面感。他会在脑子里把图画重新安排一次,这个思考能力很重要。
审美能力的培养。图画书如果是好的。孩子学会用比较美丽的眼光看这个世界。我们为什么看毕加索、梵高,他们画的花和真的花不一样的,他们是用自己的眼睛看,这让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多了一个能力和观点。我们看迪斯尼,米老鼠和真的老鼠比例不对的,但没人说这只不是真老鼠,大家认为老鼠也可以这样的。人可以有卡通画,世界可以有这个线条。人天性爱美,但是美也是一个能力。这个能力很重要,如果小时候没有培养,这个能力会消失。奥地利这个国家,他们对音乐很疯狂,把全国的声音都调到标准音,无论他们的喇叭声,还是闹钟声,都是C音。所以他们对其他音乐的感觉比别的国家的人部标准,这是从小练出来的,行为需要有土壤才能培养出来。
好绘本不是只有一个面相。我们对绘本的理解比较像瞎子摸象,每一个人会摸到象的一部分,完整的象怎么样你没法讲出道理来,每一个人都会从绘本中摸出一个道理来。一本绘本,不是只有一个面相。听贝多芬、莫扎特,小朋友就会变聪明吗?也不一定。但如果你不听的话,你会与美感绝缘;你不看毕加索不会对你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但你会少了一份感动。我不想说绘本对孩子有什么用处,孩子需要各种东西,如果没有绘本,孩子很难进入文学的世界。就像不看书的人不看电影,或者只看很简单的电影,黑泽明他看不进去的;如果他不听音乐,贝多芬、莫扎特他听进不去。作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人类最美的关系和他没有关系,活得不这么精彩,那岂不是很可惜?
作为出版者您是如何选绘者呢?
格林文化每年出那么多书,几十年下来,我选绘者,最重要的是,他的画有没有风格,能否用图画说故事。绘本和纯艺术不一样,纯艺术没有故事,比如梵高画画,向日葵或者鸢尾花,很美,但那里面没有故事;但是米开朗基罗,他画《创世纪》,亚当的创造,有故事,有构图和风格,这些让人更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意义。有的绘者的画里面会把故事表达出来。这就像诗和小说的差别,小说有故事,诗不一定有故事。电影是讲故事,有实验性的电影是找说故事的新方法。
我选绘者,还会看他的画有没有特殊风格。作为家长,应该选尽量风格多的绘本风格,让他认识世界是多样和丰富的。给孩子的东西要讲究,不要将就,越小的时候基础越重要。有的时候我们喜欢家乡的味道,是因为那是你童年的记忆,如果给他好的东西,他的记忆就棒,这是基础。给孩子选绘本,家长不要害怕,你想要懂,你就会懂。越看就越懂。一开始听贝多芬莫扎特都差不多,听多了就能分辨出来。巴黎为什么有力量?它有那么多美丽的东西在里面。美是靠累积出来的。
有哪些绘者的作品您可以选看:
英诺森提(意大利):这个画家,表面看不是给幼儿的,但实际是让孩子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他的《铁丝网上的小花》就是少女版的《辛德勒的名单》,他要讲人性在最紧要关头,不分种族,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犹太人被屠杀的事情,不仅仅是犹太人的事情,是全世界的。孩子知道这个以后,才能让世界更美好。
桑达克(美国):他是重要的经典大师。比如他的《野兽国》(《野兽出没的地方》),创造了绘本重要的里程碑,从此绘本开始有很多探讨小朋友的情绪问题,而之前的绘本大多数都是给孩子一个道理,比如《人鱼公主》,《皇帝的新衣》。而《野兽国》它没有什么大道理,它就是谈孩子发脾气,让我们进入这个情绪。
朱里安诺(意大利):他是一位色彩大师,他用图画表达故事的能力非常强,就像好的导演的作品呈现给你,你可以一下就看出几个人什么关系。他笔下的人物形象特别可爱,他的稿子打出来,小孩子看到了,会直接给你讲出来。
苏斯博士(Dr.seuss,美国):美国最重要图画书的奠基者,他的故事非常有趣,写故事方式是押韵的,美国小孩子都会背他的故事,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有非常大帮助。他的《霍顿奇遇记》,就是大象那两本,后来被拍成了电影,外文书一定要看。我建议,有些绘本即使国内还没有翻译的,可以找原文书来看。原文书并不难,因为本来也是讲给小孩子看的。很多人从小教孩子英文课,那还不如多讲英文绘本给孩子,因为有故事在,孩子比较容易产生兴趣。
我和绘本的幕后故事:
《马可波罗》:其实每一本书都有一个过程,有时候会有意外,有一次我和罗伯特·英潘一起做《马可波罗》那本书,做的过程中发现他的人文素养非常高,不只是西方的,对亚洲和其他各地文化涉猎都很多。从意大利到中国《马可波罗》比较困难的部分有些需要大量考据。在经历长时间考察和绘制之后,已经交付印厂了,这个时候我找到一份资料,发现那时 候的船画错了,船帆应该是长方形的。于是,需要全部重画,已经印好的需要重印。我们要讲究,力求要做到最好。
《皇帝与夜莺》:1998年圣诞节,我收到了住在美国旧金山的玛琳太太寄来的卡片。玛琳太太5岁的小女儿娜欧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前一年要动一次大手术,手术前小女孩出奇的镇定,还拿给妈妈一本书说:“妈妈不用怕,看看这本书吧。”这本书就是我写的《皇帝与夜莺》,几年前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故事说一个追求长生不死的皇帝,为了拯救儿子的生命,而放弃不死的梦,同时也发现死亡并非那么可怕。玛琳太太在手术室外面焦急等待的时候,想起女儿交给他的那本书,于是拿起来翻看,于是了解了女儿的用意,于是不再感觉煎熬,生死可以用比较轻松的态度来面对。托天之福,娜欧蜜的手术非常成功。
彭懿 给孩子最好的精神“奶粉”
怎样根据孩子年龄选书?
买书不能一刀切。图画书还是应该分为两块,如果给婴儿买书,那么就和给5岁孩子买书很不同。
针对婴儿,一两岁的小宝宝,要买专门为婴儿准备的图画书。国内有的版本不特别多,应该选特殊纸做成的比较厚,圆角不会扎坏孩子,要选择不容易被孩子撕坏的。书要相对简单。若是选择他听不懂的故事,那么他也无法在心中想故事。童趣新做的“米菲”就是专门为婴儿做的。“米菲”里面只有正面,因为婴儿不理解侧面。这一部分的书重点是针对婴儿的特点,能看得懂,而不是故事多么感动人。
至于稍大一些的孩子,3岁以上,家长买书可以考虑,大人是否喜欢。一本好的图画书,一般其实有两个读者,真正读者是孩子,但第一读者是家长。爸爸妈妈不喜欢,孩子不一定喜欢。日本家长选书会回忆自己小时候看的书,给孩子看。我们家长没有这个可能性,因为我们家长小时候都没读过。我现在给接力出版社翻译《十四只老鼠》12本,这套书如果给成人看,也许成人认为没什么好玩的,所以成人必须回溯到童年期。
母子健康:关于给3岁以上孩子看的图画书,可以再细分一下吗?
彭老师:没有分类,很多人很反对的。也有观点认为任何一本书包含所有年龄层。比如《疯狂星期二》,很小的孩子,你可以给他看青蛙;再大一些看魔法;再大一些我们可以享受这里面的故事;而再大一些的孩子他自己就发现里面的一些谜和细节了。母子健康:如果让孩子去接触很伤感的内容,孩子会不会接受不了?
彭老师:人的特质不一样,有些人投入一些,有些人分离出来一些。有些男孩女孩感情纤细,他就会感动。也要看孩子生活中是否发生过类似的故事,比如《外公》这本书,有些孩子生命中曾经有亲人过世,他就会感动。没感动的孩子不是不感动。而是将来他会感动。对孩子来说,发生没发生有很大区别。有人说不能让孩子接触死亡这类他们看起来“禁忌”话题,但是不接触死亡是不对的。死亡就在我们身边不停发生着,这怎么回避得掉?
选好第一本书
第一本书对孩子很重要。对大人也很重要。比如一个4岁的孩子,他以前没读过图画书。这个时候如果家长给他买一本很好的图画书,从此很多事情都会发生变化;但如果买不好,孩子不喜欢,家长也灰心。从此他可能就远离图画书,对阅读产生排斥反应。
给孩子的第一本图画书一定要:买一些好书。很多人问图画书为什么字这么少还这么贵?这是因为图画书和一般书不一样,是艺术品。比如我们会带孩子去美术馆和看展览,而一本好的图画书给你的就是一次美术展览,翻上几百遍都不嫌够。图画书在国外是被当作艺术品来印刷的,不论是从油墨,纸张,还是还原色彩的准确性。这对孩子来说是最初的美育教育。不要买廉价的书,便宜不能决定一切。想一想那些印刷不好的书,油墨因为便宜都会发臭,你忍心将这样的书拿给自己的孩子看吗?
图画书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我们的图书馆体系还需要完善。如果要多买一些好书,至少要看我那本《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书后面有个推荐目录,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推荐的“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按照那里买。或者可以多上“红泥巴”网站,那里面有一些评论很实用,可以作为家长买书的参考。
母子健康:有些家长很奇怪,为什么“我们”成人觉得很“丑”的图画书,反而孩子会喜欢?
彭老师:“美丑”这个概念,不能简单用“我们”的标准来衡量。有的经典图画书画风很幼稚,像小孩子涂鸦,比如很经典的,《爱心树》,有人认为就是很简单的钢笔画几条嘛,还有《好饿的毛毛虫》,有人认就是涂点颜色在上面,在美国小孩都能制作出来这本图画书。但其实那正是刘币的风格。对于“美丑”我们不要轻易下判断。一本经过推荐的好书,追根溯源起来有很多东西。人生历程中,每个时期都会偏好某一种风格,现在觉得美的,以后也许会觉得丑。我们对美术知识的积累,还很薄弱。
最美的亲子时光
那天我看到一个3岁的小孩子,趴在桌子上看一本大书《让路给小鸭子》,书开本非常大,光线很温暖,小孩子趴在那里,全神贯注。当时那个场景,就像看到一个小孩,在空旷的美术馆里看画展。
把书买回来,让孩子来翻。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翻书,让他感觉翻书的感觉,当他的小手指翻动纸页,爸爸妈妈看到这个场景的感动,绝不是三四十块钱能衡量出来的。让他来给你讲这个故事。图画书是如何来读,一本书基本上是讲三个故事,第一个是用文字,第二个是用图画,第三个是文图合起采讲一个故事。小孩看图,你读字,在他脑子里图文结合。然后让他看,他讲。他第一遍讲完之后,复杂的书他可能讲得不对,但不要斥责。第二遍你搂着他讲他会理解故事,第三遍让他再讲一遍,他讲出来的不光会正确,还会丰富细节。读图画书没有标准答案,但必须建立在亲子阅读基础上。你要知道,读书不是打发孩子的时间,至少你和他读过这本书。昨天我还给邻居孩子读《跳舞》,不要忽略孩子。能买图画书的家长都是好家长,很多家长不买的。
关键是和孩子读的时候有一种快乐,这最重要。给孩子一个习惯。伴随孩子终生的习惯——阅读。让孩子知道书中有世界,有欢乐,从此离不开书。图画书里面讲的东西太多了,读图画书和不读图画书的人不是本质上不同,但会有本质的变化。
母子健康:我同事家宝宝两岁,为什么总是没等她读完就急着去翻页?
彭老师:两岁的小孩自然是急于翻页的,他看画的。孩子有一种能力结合图文,在心中想象故事。这个时候不能读很长的书,他想象不出来画面。我觉得两岁以下的孩子,看故事性的图画书很难懂。比如《小黑鱼》、《活了100万次的猫》,这都是非常经典的书,但都要等孩子再大一些再给他读。
母子健康:有人觉得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有些人倾向于按照原文读给孩子,这件事您怎么看?
彭老师:没有“一定”怎样做。我认为图画书的文字已经做到最好了,你这样就好了。但有些孩子喜欢妈妈讲出来,还有的图画书翻译得不流畅。如果译文好的话,按照原作读比较好。比如《野兽出没的地方》,阿甲译的,如果改过的话会失去一些韵味。 母子健康:是先给孩子选无字书再选有字书吗?
彭老师:有字无字的图画书,你可以间隔来读,没必要先读无字的。无字书对于训练孩子表述能力很重要的。没有文字,要靠画面讲述故事,靠推理和想象,然明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一种风格。比如《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每页部有针对如何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详尽解释。
错过图画书,图画书不再回来
人生有三个阶段读图画书,第一个段落是童年,然后是初为父母,最后是人生过年为了自己的时候,第一个段落不容错过,错过童年就不再是孩子了,童年一去不复返。
不认字的孩子他看图画书,认字以后就迅速过渡到桥梁书。这个时间段真的很短。我们回首孩子的这段人生之旅的时候,千万不要留下遗憾。在人生的早年,图画书和奶粉是同样重要的,我们不要给孩子劣质奶粉,要给他最好的奶粉。
好书会伴随他一生。哪怕暂时不读,也要多买一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至少上幼儿园之前,多买图画书,为他建立小小的图书馆,几十本,几百本书。甚至你想象一个孩子有一千本图画书,一个大书架,一本一本往里插,你看到这个场景会感触良多:一方面会欣喜;另一方面我们会感叹我们小时候好贫穷啊,什么书都没读过。这种感觉真的是幸福又失落。
阿甲 和孩子一起“玩”图画书
图画书玩法“十字诀”
我和探长总结了“图画书玩法十字诀”,这十字诀是: 唱、念、说、做、画、演、吃、破、聊、想。
既不是说每一本书都适合各种玩法,也不是说每个人都适合用各种玩法,它们更像是一种启发性的范例,每个^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使用适合的书采用适合的玩法;比如有的人特别擅长做手工,就可以用“做”字诀;有的人特别擅长逻辑分析,就可以用“想”字诀;图画书有时候可以玩破案游戏,就用“破”字诀,这是看起来技术性最强的玩法,适合喜欢玩技术、玩侦探游戏的读者。当然有的玩法是通用的,比如念。
像《一园青菜成了精》唱起来很好玩,但更好玩的是结合另外一个玩法——画,带着孩子们到菜园里真正拿小葱、韭菜、茄子、扁豆、大蒜画出来,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玩到生活里去,很有趣,又有传统的味道,还能够长见识。
有些书的字比较少,这些书你只要照着“念”就可以了,从头到尾念完,该翻页的时候翻页,该等的时候等,知道什么地方孩子会很感兴趣,等一等,什么地方能抓住他,等一等。
例如“演”字诀。有角色的图画书一般都是可以演的,最简单的演法就是“分角色朗读”,比如我和女儿有时候坐在公交车上,没什么事儿干,就两个人扮演《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一人一句,配上动作表情,特别有意思。
“吃”字诀是最需要创意的一种玩法了,因为说到吃的图画书可多了,而且你会发现当图画书谈到吃的时候往往是孩子最喜欢的图画书。《石头汤》这本书也是我翻译的,你可以专门找一些石头回去煮一煮,像这些孩子煮的石头汤,我们首先找一堆鹅卵石洗干净,然后放进去一起煮,很好玩的游戏,野炊的时候可以做,很简单。
读就好——有字的地方你就读字,没字的时候就翻过去,不是简单地翻过去,而是看看孩子的反应,和孩子一起回味一下,用心体会出画中的乐趣来。给自己一点时间,才会发现原来图画书这么好玩,孩子的成长要慢慢来。其实生活的态度也是这样的,慢慢来,图画书是留给人们慢慢成长的东西。
尽可能让书说话,家长不要主控太多。另外尽可能给孩子机会,小一点的孩子不会对整本书感兴趣,但是可能对某一页感兴趣,多让书说说话,多让孩子说说话,就是把话语权多交给孩子和书,不要自己老想主控。想想我们问孩子读懂了没有其实是想孩子是否像我们自己那样读懂,这是不可能的。我小孩4年级,每个文章都要中心思想,我就问她,你看书的时候都要看中心思想吗?《母鸡萝丝去散步》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其实等孩子读到一定深度的时候,你可以和他聊一些自己的想法。我们之所以格外在意这段时光的效果,就是因为和孩子一起读书快乐的时光太少了。
图画书是一家人沟通的媒介
图画书是孩子和爸爸妈妈沟通的媒介。6、7月的孩子就可以给他读米菲了,米菲和爸爸去海边,1岁不到的孩子就可以在书中看到大海,很简单的方式就可以带孩子到很远的地方。给孩子读的时候,其实你的经历、情感、思维方式都在和孩子共享。
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可以创造条件多和孩子玩。记得有个妈妈,孩子喜欢听她读书,她要做饭,就在厨房门口,用纸箱把孩子围起来,就像一个城堡一样,妈妈边做饭边给他读,这也是一种阅读。一个“玩”字,有无穷的创意!
有些书是诗意的,比如我翻译的《小房子》,美国维吉尼亚李伯顿的书,在我所有参与过的书里,我最喜欢这本。
很久以前,在城外很远的乡下,有一座小房子。
这座小房子盖得很好,
她非常坚固也非常漂亮。
那位把她盖得很好的主人说:
“这座小房子永远也不能卖,
出多少钱都不卖,
她要一直看着我们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
孙子的孙子的孙子住在里面。”
我第一次跟我女儿读完这本书,感觉好像重新过了一辈子一样,恍如隔世,不信大家找一个安静的夏日午后或者是一个比较好的天气给孩子读一读。孩子感兴趣的话,给他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小时候住的房子,与《小房子》的年代线索相似的有趣的故事,有一搭没一搭、饶有趣味地说下去,孩子充满兴趣地听和问下去。这就非常成功了。
阿甲的私家图画书:
我自己翻译的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小房子》和《野兽出没的地方》。
我给一群陌生的孩子读书的时候,会选择《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这对说故事的人特别好用,属于通吃型的。
我和女儿最常读的一本书就是《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我们经常就是你扮鳄鱼我扮牙医,经常带上道具,穿上白大褂,戴上游泳眼镜,最后拿一个巨大的牙刷出来,在家里读着读着就玩起来了,很有趣味。
桑达克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我超喜欢的书,也是我买的最贵的一本书,花了180元钱,而且是买的时候就有点破了,这本书我反复看了很多遍,现在依然很喜欢。
萝卜探长的私家图画书:
我喜欢艺术感强一些书。去年年底在讨论熊亮的书,有些人都觉得他的光线不是孩子很喜欢的,但是他画得很传神。
另外我特别喜欢希尔弗斯坦的书,《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一只会开枪的狮子》《爱心树》《人行道的尽头》《向上跌了一跤》《阁楼上的光》《失落的角》都很好看。他的书都是简单的故事大大的哲理,很好的书,建议大家都读一下。他的书,让人看了会笑、会感动、会永难忘怀。
崔立新 读图画书的大天南地北和小环境
图画书课在幼儿园的两种形式在幼儿园的图画书课程和家里的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幼儿园在不同年龄阶段(小班,中班,大班)各选了两个教学 班来开展图画书的课程。
课程形式:第一种是正规课程,每周有两次。时间是上午9点到9点半。(不建议下午阅读,孩子睡醒觉之后,精神和想象能力不如上午活跃。)一个班将孩子分成两组,每组10个孩子左右,分组教育。采用白板幻灯片,PPT,是给孩子推荐这本书。看幻灯片一般一组看,另一组拿图画书翻阅,然后换回来。
给孩子展现大的画面,不同的角色和故事内容,让孩子去想象,故事都发生了什么,有哪些人物,在什么样的时间,地点,天气,培养孩子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让孩子讲出故事内容。
第二种形式,是利用孩子餐前餐后环节。餐前,是孩子安静性的活动准备,这个时候是讲述。餐后,是分享时间。老师利用大的图画书,让孩子自己去讲故事,和小朋友去分享和交流。还有教师引导,老师一页一页地教会孩子去翻图画书,翻过之后,让孩子用自己最简单的语言将其贯穿起来。第一页有什么,第二页又出现什么,让孩子把每一页所看到的串联起来,用这样的导入方式开展孩子的早期阅读。
“动态式”的群体阅读
图画书既是静态的,比如亲子阅读,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读;一方面也可以是动态的,可以演绎的,体现在一种群体里的互动形式。幼儿园里的群体阅读是怎样的?
续编故事,大家都来玩“接龙”。在幼儿园里设置有“读书区”,孩子到区域里去看书,讲书,画书。讲孩子自己的续编故事版本,然后画出来。比如《小白兔过河》,《猫医生过河》,这样的故事容易形成续编故事。孩子可以阅读完以后,绘画故事结尾,再给小朋友去讲。
“发散思维”。在群体教育当中,孩子有渴望被发现、渴望表现的愿望,我们提供这样的空间。老师用引导语启发孩子发散思维。一个班十几个孩子,这个孩子说“小红车发脾气了”,另一个孩子说“小粉车说,对不起,我堵你的路了”。每个孩子发散的角度不一样,通过阅读丰富了语言和想象力。老师的目标性很强,同样一本书我的教学角度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我让孩子发散思维,丰富语言,丰富对话,会使用动词,形容词,这是我们在读图画书的目标,幼儿园要的是过程。
小圈子间交流的力量。有的孩子,以前看图书就是一页一页翻过来就翻过去了,并不注重故事内容。而通过集体阅读,他愿意去探究每一页故事的变化,探究回来以后眼旁边的小朋友讲,我今天看了一本书,大灰狼说,我要吃掉你。第二天另一个孩子说,我也看了,我看的大灰狼去河边喝水了,他会用另一个故事讲。小朋友们之间也有小PK。孩子之间去比兴趣,给对方讲述,从而阅读量就增加了。
带孩子去体验图画书有关的日常生活。通过日常生活,让孩子知道日常生活当中和他相关的,从而对图画书感兴趣。不要选离生活特别远的,比如选瓷器的制作孩子就没有基础了。比如我们今年选了一本《小螃蟹的裁缝铺》,我们老师会带孩子先去参观裁缝铺,让孩子知道裁缝是做什么的,先去引导孩子看。
角色扮演。孩子有兴趣以后就可以去玩,怎么玩?分角色玩。我们图书阅读不光是从头到尾把故事讲完了,幼儿园开始活动就是我们会给孩子做头饰和服装,让一个孩子扮演小螃蟹,另一个孩子扮成螳螂,另一个孩子扮成蜈蚣。有个扮演小螃蟹的孩子挺有意思,说“我亏本了”。原因是什么呢?开始来了个螳螂,可是后来来了个蜈蚣,蜈蚣腿多嘛。他就问:“老师我可以涨价吗,以后不按照套数收钱,按照腿数收钱。”
解读家长误区:
误区1:以认字为目的。家长在给孩子选购读物的时候其实也有误区,认为人物越多,文字越多,越便于孩子阅读,其实不然。太难的话,会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还有讲不全,讲不全的时候家长容易纠正孩子说:你讲得不对,还有小猫呢,还有小狗呢。
误区2:以复述故事为目的。有些家长会觉得我的孩子能把这个故事完完整整一字不落地复述过来,其实不是。我们建议幼儿园大班以前不看世界经典童话的绘本,会形成固定模式。比如小鸡和小鸭,白雪公主,孩子看完以后不会有更多创新性。
误区3:选书不结合孩子生活。有的小年龄段的孩子,家长买的书非常复杂,比如《唐吉珂德》,他认为是名著,就买来了,但孩子并不感兴趣;还有家长认为我小时候读“小兵张嘎”,我特有兴趣,就一遍遍去寻找,结果孩子也没有兴趣,和自己的生活是脱节的,他并不理解。
误区4:以完成幼儿园作业为目的。家庭中我们对于孩子阅读的目的性不明确。也许就是看一本书看一天,不容易让孩子一下子产生兴趣。比如幼儿园有《会说话的小汽车》这本图画书,当时推荐给家长了,孩子回家以后,家长常常这样做:“过来,老师给留的作业,你必须把这本书看完了,你告诉我,小汽车都干什么了,说什么了。”容易把幼儿园给留的目标抛在一边,变成只是为了读一本书,而忽略读书以后的变化。
误区5:过多干预。不把孩子局限于“我是家长,我让你读哪篇你就读哪篇,我告诉你你还有忘了一个字”,把阅读变成成果性的展现。
崔园长提示:家庭中,引领孩子进入“静态式”式的图画书世界
阅读环境。我们幼儿园每个班有图书区,老师会布置环境,会摆放孩子喜欢的大的绘本。铺上小地毯,每天有阳光照进来,很安静、温馨、优雅,孩子看到了以后会说,我想到那里去读书。我们在家也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读书区,一个区角,不是说随便拿过来就坐在那儿,而是说孩子觉得我坐在这里很享受,阅读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不是说一定要坐在凳子上,我可以坐在沙发上,翘着小脚丫,很惬意。
家庭氛围。要让宝宝爱上读书,大人首先要爱读书。这和家庭习惯联系很大,如果家里环境很嘈杂,全家人全坐在那儿看电视去了,一会儿麻将哗啦哗啦搓上了,孩子觉得我凭什么就读柳阿。不能说“宝贝,来跟妈妈看一本书”,也许奶奶在旁边说“来看电视来”,他就跑掉了。但是在另一个孩子家,他母亲可能每天都在伏案写作,爸爸每天都拿一本书看,孩子没人理他,他怎么办?他也就会拿一本书过去看了。我们可以跟孩子一样,到角落里,你看你的书,我看我的书家庭环境氛围一定要有意识给孩子创造,不要停留在说教上。
多变的形式。最早阅读的时候,如果家庭引领,不要生硬拿一本书塞在孩子手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好玩的形式,像游戏一样,比如猜谜语、说儿歌等等。
给孩子“当老师”的机会。有一个小方法,给孩子先讲故事,让孩子看,比如故意落一个角色,我们就讲这本书,你给妈妈查一下对不对,让孩子发现“妈妈你落了一只大狗熊呢”,妈妈可以说:“妈妈没讲全,那么你来讲吧。”我们可以故意犯一个小错误,给孩子一个“当老师”的机会,让孩子去讲述、去发现,孩子的兴趣也许一下子就来了。
编辑部特别推荐
如果你想为孩子选图画书,如果你想更了解图画书里面的玄机,如果你想知道怎样通过图画书启发孩子的智慧,那么以下有关图画书的专家著作你一定不要错过:
Part1 要给孩子图画书,那么你一定要买:
如何选图画书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母子健康和你说:
彭懿老师的这本书自2006年出版之后,屡获大奖,并且屡次再版,现在拿到我手里的已经是第三版了。在现在的很多杂志社,这本书就是编辑们的案头读本,在我们编辑部也是这样。
毫不夸张地说,仅仅彭懿老师的这样一本书就足可以让我们开始关注图画书并爱上图画书:原来世界上有这么美丽的事物,小小的一本图画书,它可以承载那么多东西——唯美,感性,知识,趣味,新奇。它仿佛一个我们已经错过的童年之梦,又仿佛一个永远可以在我们生活中陪伴我们的梦。它和你之间,就是一只手臂的距离。无论你是为孩子,还是为自己已然逝去的童年,抑或是仅仅为了自己现在是在活着,你都可以去读它,拥有它。我们尽可以有N多个理由去买图画书。
看这本书,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疯狂地想将书中所列的所有图画书尽数搜罗到自己的书架上。
如何解析图画书
《好绘本如何好》郝广才著 二十世纪出版社
母子健康和你说:
作为出版过几千本儿童书的格林文化的发行人,他的这本书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就像在我们打越洋电话采访郝广才先生时感受到的那样,郝先生正是既感性又严谨的。都说一本好的图画书就是一件艺术品,那么绘者在搭建框架、安排页面、画面布局,乃至插入细节方面,都有哪些精妙的巧思?
体的构架(绘本概念),点的舞蹈(绘本元素),线的律动(形式技巧),面的张力(内容手法)……感性的绘本里面原来有这么多条理十足的“学问”!被称为“才子、创意人、绘本之父”的郝广才先生在书的结尾时引用释迦牟尼的一句话说:“我已经说的,就像手中的叶子这么多,我还没有说的,像这整片森林的落叶那么多。”但相信即使如此,郝先生也已经为你搭建了一个解析图画书的骨架和轮廓,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吗?先读读看吧!
看这本书,相信它会吸引着你“眼睛舍不得眨一下”地从头读到尾。
如何读图画书
《梦幻的国度——儿童图画书讲读指导》陈晖主编 接力出版社
母子健康和你说:
北师大的陈晖老师的这本书,有点像学生时代我们读过的参考书。深入、简洁、明晰,但却以点带面地将我们带入图画书的讲读世界。这本书会给我们很多启发,它是动态的,里面那些讲读的小细节小技巧,会充分调动你的思维,读图画书,也是一个启智的过程,它也许会是我们或者孩子的一刻灵光一闪,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灵感来点缀我们的共读时间,不是吗?这些,将给我们孩子最棒的童年记忆。
看这本书,相信会充分启发你的智慧,你将知道,讲读图画书,我们真的有很多方法!
Part2 来自《母子健康》编辑部——那些我们爱的、感动过我们的图画书
徐爽最爱《京剧猫·长坂坡》:最近一个月,我和闺女翻看最多次的是熊亮的《京剧猫长坂坡》。故事桥段并不稀奇:午夜无人的剧场,群猫开演《三国》,台上台下都在戏里,只是人类止步……但是,这本绘本还可以是我们的孩子们听闻“京剧”二字的开端,关注我们博美的传统文化的起点;看那一只只在舞台上腾挪比划的胖憨的猫们,说着一句句朗朗上口的台词,掩卷之余,也仍然觉得锣鼓声依然在耳边,锵锵不绝,绵绵延续。
马芳最爱《小熊宝宝》:女儿最早接触绘本,是源于一套叫做《小熊宝宝》的图画书。这套书是叙述宝宝如何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及心理成长的。女儿非常喜欢,每天晚上至少要讲3、4本才肯睡觉。而且感觉作者的确是有童心爱孩子的人,比如《尿床》这本,完全没有类似“不要尿床”等批评教育的话,把小兔子的尿尿画成胡萝卜,小猫咪的尿尿画成小鱼……想来,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宝宝尿床的宽容吧,真的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让不同的小动物带着自己的小被子出场,感觉对孩子没有丝毫的压力。
华华最爱《冬冬,等一下》:“等一下,现在没空!”妈妈们是不是也经常会对孩子这样说呢?冬冬终于因为漠视被怪兽吃掉,而接下来怪兽在绘本中充当了冬冬在家中的角色,爸爸妈妈虽然照顾好他生活起居,但却全然没有发现家中的重要的一员已经被怪兽所替代!看这本图画书的过程中,我忍不住一次次发笑,但在笑过之余又有一些难过。我们会不会也变成冬冬的父母这样的家长呢?
张俊最爱《不一样的卡梅拉》:“下蛋下蛋,难道没有比下蛋更有意思的事情吗?”每次给女儿读完《不一样的卡梅拉》时,她总津津乐道这句话,叨叨完毕,就一乐!我也会开心一笑,不是为这句话,而是看见她灿烂的笑容,玲珑可爱!为了这种蝴蝶效应似的快乐,每次在书架看到这套《不一样的卡梅拉》,我们都会同时拿起一本,再次阅读一遍!
Lulu最爱《外公》:“我的小丫头,你好吗?”这句话静静地躺在《外公》的扉页上。然后,一页页翻过,那个女孩与外公生活中那某一个某几个不连贯的小细节,闪回,像泛黄的电影胶片。我们生命中的有些人,有关他们的回忆,其实也只是徐徐闪过的片段。那是人生大戏里某几个小到不能再小的故事里面,那最简单的一瞬。也许,都没有故事。只是,静静地依偎着。
Hana最爱《活了100万次的猫》:那是一只漂亮、永生的虎斑猫,他拒绝恋爱,在活了100万次后,和清高的白猫相爱,白猫给他生了许多可爱的小猫。他属于自己,也属于白猫和孩子们。经历了纯洁爱情的虎斑猫却再也没有起死回生过。故事到这里结束。我想,喜欢自己,相爱过,已经足够。不论是被厚待,还是被轻视,拥有平和的心境和珍惜自己的人生最重要。
Part3 我们还可以到哪儿买图画书
逛逛绘本馆,共享安静的亲子共读时光!
咕噜熊故事屋
格林文化出版过的三千多本世界各国经典绘本都可以在这里找得到。这样一个可受多国文化熏陶的大环境,更像一个幻想式的故事空间,让孩子的灵感与想象可以自由自在恣意地游走。
北京大望路馆: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88号SOHO现代城D座908
北京北苑馆:北京市朝阳区北辰绿色家园拂林园4号楼204室
武汉青山馆:武汉市青山区园林路绿景苑25栋45单元102室
网址:http://www.gurubear.com.cn/
蒲蒲兰绘本馆
一个七彩的世界,一个用童话搭建起来的可爱世界,给我们更多关于生活的灵感,真的想脱了鞋子爬进舷窗一本本先读了再说!被妈妈们称为“一个有灵魂的书店”。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西区13号楼1层1362
上海:静安区愚园路262号(近北京西路)
网址:http://www.poplar.com.cn/
逛逛网络,将图画书买回家,借回家!
红泥巴读书俱乐部
选图画书,可以先去“红泥巴村”里逛一逛,看看阿甲的心得,看看妈妈们的评论,也许对你选书非常有帮助哦!“红泥巴”不定期还会有读书活动。
网址:http://www.hongniba.com.cn/
书飞网
如果想先给孩子试读一下,但又不方便出门,我们推荐给您这个网站,不用出门,原版的英文图画书就快递进您家门啦!完全可以给孩子试读以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网址:http://www.booksfly.com/
就在午后摇椅吱吱呀呀响着晃着的时候;
就在睡前台灯的柔柔暖光在黑夜里包围你的时候;
就在大大的落地窗映出窗外蓝天白云的书店;
就在小朋友们都争相举手发言的热闹课堂;
就在家里安静的客厅里面宽大又柔软的沙发上……
或者,就在任何你可以想到想不到的时候
做饭时,散步时,乘车时……
在任何你想到想不到的地点:
操场上,公交车上……
握着他嫩嫩的小手,看着他明亮的眼睛——读美丽的图画书吧。
它是你给孩子的美育启蒙,它是你给孩子的阅读启蒙,它是你给孩子最早关于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的启蒙。
更重要的是,它是你与孩子最美的亲子时光,是他最棒的童年记忆。
杨忠 一颗“爱的种子”
杨 忠
“我的孩子快乐吗?幸福吗?”
不知道身为母亲的您是否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也许大多数的家长们一定认为“我已经把我全部的爱都给予孩子了,他怎么会不幸福呢?”可是我们常常不去更深地考虑我们给予的“爱”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宁
我也是一位5岁多孩子的妈妈,也经常问自己同样的问题,会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言行,在跟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寻找着答案。因为我同样需要不断地学习如何做“母亲”。
在当今纷乱复杂的竞争社会中,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越来越高。在这个学历社会里,我们的孩子们背负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很多父母怕自己的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于是我们变得越来越淡漠、无情,无视与孩子之间平等的情感交流,剥夺了孩子的选择,我们只去 “安排”我们自认为是为了孩子的种种事情。在家庭中得不到“理解”感受不到“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理是不健康的,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是很难快乐的,一个不快乐的人又怎么会有幸福感呢?现在心理问题也已成了社会问题,经过专家们的验证很多心理疾病的源头都是来自童年的经历。所以我个人觉得能够以孩子接受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亲的“爱”是构筑孩子健康心理的基础。
那么如何跟孩子沟通情感,加深情感呢?很多家长也感到困惑。我也常听家长跟我说:“我们工作都很忙,没有时间照顾小孩子。孩子跟我们都不亲近的。”确实孩子会跟与他相处时间最长的人亲近,所以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一个特色,就是孩子一般都会跟照顾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是最亲近的。我个人也是如此,我是外婆带大的,所以一直到现在内心的记忆都是跟外婆在一起的情景最多。我也同样有很忙的工作,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远远没有保姆多。但是我知道他是很爱妈妈,因为无论工作多忙,从他出生3个月开始我就一直坚持睡前最少给他读20分钟的图画书。宝宝也常常跟我说“妈妈我最爱你了。”我喜欢孩子这样直白的表达,喜欢他能够把自己感受说出来。听到孩子发自内心说出这样的话时,也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所以,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沟通情感的家长们,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放低自己,请你给孩子读美丽的图画书吧。它是你与孩子沟通的最好桥梁。没有一个孩子是生来拒绝听故事的,孩子都很喜欢听故事,喜欢看着书中的图画、听着家长的声音,进入那个丰富多彩的故事世界。不要小看了这本小小的书,会让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变得十分快乐,它可以缔造您与孩子之间的信赖,它会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幸福。
在这里之所以要强调要读“美丽”的图画书,是因为目前市场上很多的儿童书是会毁掉孩子们的眼睛的,因此太需要父母们能够有一双慧眼,能够给自己孩子创造幸福的慧眼。
美国的油画家、插图画家、雕塑家、摄影家本·沙恩在《一幅画的札记》里说:“了解它(艺术的价值)必须凭直觉。这种直觉不是天生的。艺术的直觉只能是长期教育的结果。眼睛在刚出生时是什么都看不见的,只有经过训练,才变得能够了解所见到的东西。所谓‘无邪的眼睛’是没有的。”
审美的培养是从一本好的图画书开始的。因为图画书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文学和绘画的艺术作品。如果大人做了正确的选择,孩子可以一直接触到最好的事物;相反,孩子将失去这个重要的机会,长大之后如果不从事这个专业领域的研究就很难再补上这一课了。一本图画书是一所小艺术馆,决定孩子一生的艺术眼光和审美,所以图画书中的图画的意义重大是超乎一般人的认知。
其实所谓图画书中的图画必须“可爱”,是大人给的定义。成人主观地把这种观念塞给了孩子,从而孩子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大人被认可的可爱,久而久之给孩子造成了这就是“可爱”的一种概念。所以图画书必须可爱的说法没有任何理论根据,只是大人的片面想法。我自己也有过这样切身的感受,宝宝在1岁之前,我们曾经给他买过很多看似很可爱的卡通造型的玩具,可是宝宝却一点不感兴趣,他对实际生活中的东西更加兴趣十足,妈妈的手机、爸爸的钥匙、洗手间的手纸卷……好多生活中的东西比玩具对他的吸引力大很多。
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时候,其实孩子是希望自己能够长大,就像小孩子都不愿意跟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一样,他们更希望自己早点像成人那样自主,强大。孩子的这种愿望是健康的。所以图画书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充分接受和满足孩子的这种健康的愿望很重要。市面上有些图画书的形象很做作很不自然,更谈不上艺术性。孩子是根据图画书中的插图来进行想象。所以图画的质量高、艺术性强,孩子心中描绘的形象就越好;反过来,他们的心中的形象会很差,久而久之,决定了孩子想象力的品质。那么受二流三流图画形象影响和刺激训练出来的孩子,就会用那样的形象来驱动他的想象。很庆幸的是现在国内图画书的市场越来越繁荣,美丽的图画书也越来越多了起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成为了图画书的粉丝。
现在很多家长很少与孩子交流,特别是幼儿时期的孩子,有的妈妈认为“他还是小孩子,明白什么呢”?我们大多数的家长常自以为是地把孩子弱智化,其实是我们对孩子的不了解、不理解造成了与孩子之间的隔阂。
当您为孩子选择了图画书之后,一定要亲自读给您的宝宝听!因为图画书是读给孩子听的互动活动,在图画书中语言是“灵魂”,这个灵魂是家长通过美丽的图画书给予孩子的!您的声音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当然不要您一定具有专业讲故事的能力和技巧,只要你带着爱心真诚给孩子讲就足够了,孩子一定会感受到的,而且对于孩子来说自己的家人最能让他产生安心感。小孩子的防备心理部是很强的,比如小孩子看到陌生人会藏起来会不说话,这是人的本能。所以将孩子一个人置身于一个故事情节之中的时候,他会产生不安和恐惧。孩子是需要阅读同伴的,就如同大人看电影一样需要有伴。因此大人的声音对于孩子来说就如同一张保护网。在 这种声音的陪伴下孩子能安心享受故事中的乐趣、专注画面的美妙情节。
当家长给孩子买图画书时候一定不要有让孩子自己读的想法,不要把自己置身于事外,家长是很关键的参与者。而这种参与是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影响到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我想这也是图画书最根源最本质的所在吧!
把孩子揽在您的怀中,让他感受您的体温,用您的声音,给孩子读美丽的图画书吧!这个时候您传达给孩子的不仅仅只是书中动人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心中播下了“爱”的种子。
郝广才 好绘本如何好
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好绘本?
我们为什么要给孩子选择绘本而不是仅仅有插图的书?好绘本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有哪些好处?或者说,“好绘本如何好”?
绘本给孩子带来完整的思考方式。一本绘本是用一组图画,通常32页,讲一个故事。从这里孩子学会的思考是完整的,他是用图像来理解和思考这个世界。如果这个时候只给孩子插图,没有完整思考,孩子脑子里的思考方式是片段的。比如小时候读课文,《红楼梦》,为什么我们没有很高的兴趣,是因为课本里只是选取《红楼梦》中的某一段,我们并不理解整个红楼故事,对文章的理解就不会很深刻。比如我们去看泰姬陵,我们如果不知道皇帝沙杰罕和皇后凄美的爱情故事,去那里便只是去观光。如果孩子思考的东西是完整的,它会像一个剧,有开头,有中间的表达,有收尾。学会整体思考的人讲话会有条理,而我们可以看到,讲话讲不清楚的人不是思考不好,而是他们的思维是跳的。绘本给孩子一个比较完整的思考,这一点很重要。
给孩子的叙述方式以启发。我们的语言本来也是传递图像的。比如古诗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都是用文字把图像传递给你看。讲话没有画面会很无聊,太抽象的没有高潮。有的孩子写作文写不出来,比如都是写《我的爸爸》,只是写身高体重工作这类的,千篇一律,很抽象,因为没有图像思考。人的脑力越早开发越好(当然不要过早开发,伤害性开发)。孩子尽量吸收所有的事情,慢慢把语言和文字和图画对起来。比如喜欢球赛的孩子会给你讲球怎么踢进去的,说得眉飞色舞,很有画面感。他会在脑子里把图画重新安排一次,这个思考能力很重要。
审美能力的培养。图画书如果是好的。孩子学会用比较美丽的眼光看这个世界。我们为什么看毕加索、梵高,他们画的花和真的花不一样的,他们是用自己的眼睛看,这让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多了一个能力和观点。我们看迪斯尼,米老鼠和真的老鼠比例不对的,但没人说这只不是真老鼠,大家认为老鼠也可以这样的。人可以有卡通画,世界可以有这个线条。人天性爱美,但是美也是一个能力。这个能力很重要,如果小时候没有培养,这个能力会消失。奥地利这个国家,他们对音乐很疯狂,把全国的声音都调到标准音,无论他们的喇叭声,还是闹钟声,都是C音。所以他们对其他音乐的感觉比别的国家的人部标准,这是从小练出来的,行为需要有土壤才能培养出来。
好绘本不是只有一个面相。我们对绘本的理解比较像瞎子摸象,每一个人会摸到象的一部分,完整的象怎么样你没法讲出道理来,每一个人都会从绘本中摸出一个道理来。一本绘本,不是只有一个面相。听贝多芬、莫扎特,小朋友就会变聪明吗?也不一定。但如果你不听的话,你会与美感绝缘;你不看毕加索不会对你生活产生什么影响,但你会少了一份感动。我不想说绘本对孩子有什么用处,孩子需要各种东西,如果没有绘本,孩子很难进入文学的世界。就像不看书的人不看电影,或者只看很简单的电影,黑泽明他看不进去的;如果他不听音乐,贝多芬、莫扎特他听进不去。作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人类最美的关系和他没有关系,活得不这么精彩,那岂不是很可惜?
作为出版者您是如何选绘者呢?
格林文化每年出那么多书,几十年下来,我选绘者,最重要的是,他的画有没有风格,能否用图画说故事。绘本和纯艺术不一样,纯艺术没有故事,比如梵高画画,向日葵或者鸢尾花,很美,但那里面没有故事;但是米开朗基罗,他画《创世纪》,亚当的创造,有故事,有构图和风格,这些让人更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意义。有的绘者的画里面会把故事表达出来。这就像诗和小说的差别,小说有故事,诗不一定有故事。电影是讲故事,有实验性的电影是找说故事的新方法。
我选绘者,还会看他的画有没有特殊风格。作为家长,应该选尽量风格多的绘本风格,让他认识世界是多样和丰富的。给孩子的东西要讲究,不要将就,越小的时候基础越重要。有的时候我们喜欢家乡的味道,是因为那是你童年的记忆,如果给他好的东西,他的记忆就棒,这是基础。给孩子选绘本,家长不要害怕,你想要懂,你就会懂。越看就越懂。一开始听贝多芬莫扎特都差不多,听多了就能分辨出来。巴黎为什么有力量?它有那么多美丽的东西在里面。美是靠累积出来的。
有哪些绘者的作品您可以选看:
英诺森提(意大利):这个画家,表面看不是给幼儿的,但实际是让孩子有更深层次的思考。他的《铁丝网上的小花》就是少女版的《辛德勒的名单》,他要讲人性在最紧要关头,不分种族,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犹太人被屠杀的事情,不仅仅是犹太人的事情,是全世界的。孩子知道这个以后,才能让世界更美好。
桑达克(美国):他是重要的经典大师。比如他的《野兽国》(《野兽出没的地方》),创造了绘本重要的里程碑,从此绘本开始有很多探讨小朋友的情绪问题,而之前的绘本大多数都是给孩子一个道理,比如《人鱼公主》,《皇帝的新衣》。而《野兽国》它没有什么大道理,它就是谈孩子发脾气,让我们进入这个情绪。
朱里安诺(意大利):他是一位色彩大师,他用图画表达故事的能力非常强,就像好的导演的作品呈现给你,你可以一下就看出几个人什么关系。他笔下的人物形象特别可爱,他的稿子打出来,小孩子看到了,会直接给你讲出来。
苏斯博士(Dr.seuss,美国):美国最重要图画书的奠基者,他的故事非常有趣,写故事方式是押韵的,美国小孩子都会背他的故事,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有非常大帮助。他的《霍顿奇遇记》,就是大象那两本,后来被拍成了电影,外文书一定要看。我建议,有些绘本即使国内还没有翻译的,可以找原文书来看。原文书并不难,因为本来也是讲给小孩子看的。很多人从小教孩子英文课,那还不如多讲英文绘本给孩子,因为有故事在,孩子比较容易产生兴趣。
我和绘本的幕后故事:
《马可波罗》:其实每一本书都有一个过程,有时候会有意外,有一次我和罗伯特·英潘一起做《马可波罗》那本书,做的过程中发现他的人文素养非常高,不只是西方的,对亚洲和其他各地文化涉猎都很多。从意大利到中国《马可波罗》比较困难的部分有些需要大量考据。在经历长时间考察和绘制之后,已经交付印厂了,这个时候我找到一份资料,发现那时 候的船画错了,船帆应该是长方形的。于是,需要全部重画,已经印好的需要重印。我们要讲究,力求要做到最好。
《皇帝与夜莺》:1998年圣诞节,我收到了住在美国旧金山的玛琳太太寄来的卡片。玛琳太太5岁的小女儿娜欧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前一年要动一次大手术,手术前小女孩出奇的镇定,还拿给妈妈一本书说:“妈妈不用怕,看看这本书吧。”这本书就是我写的《皇帝与夜莺》,几年前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故事说一个追求长生不死的皇帝,为了拯救儿子的生命,而放弃不死的梦,同时也发现死亡并非那么可怕。玛琳太太在手术室外面焦急等待的时候,想起女儿交给他的那本书,于是拿起来翻看,于是了解了女儿的用意,于是不再感觉煎熬,生死可以用比较轻松的态度来面对。托天之福,娜欧蜜的手术非常成功。
彭懿 给孩子最好的精神“奶粉”
怎样根据孩子年龄选书?
买书不能一刀切。图画书还是应该分为两块,如果给婴儿买书,那么就和给5岁孩子买书很不同。
针对婴儿,一两岁的小宝宝,要买专门为婴儿准备的图画书。国内有的版本不特别多,应该选特殊纸做成的比较厚,圆角不会扎坏孩子,要选择不容易被孩子撕坏的。书要相对简单。若是选择他听不懂的故事,那么他也无法在心中想故事。童趣新做的“米菲”就是专门为婴儿做的。“米菲”里面只有正面,因为婴儿不理解侧面。这一部分的书重点是针对婴儿的特点,能看得懂,而不是故事多么感动人。
至于稍大一些的孩子,3岁以上,家长买书可以考虑,大人是否喜欢。一本好的图画书,一般其实有两个读者,真正读者是孩子,但第一读者是家长。爸爸妈妈不喜欢,孩子不一定喜欢。日本家长选书会回忆自己小时候看的书,给孩子看。我们家长没有这个可能性,因为我们家长小时候都没读过。我现在给接力出版社翻译《十四只老鼠》12本,这套书如果给成人看,也许成人认为没什么好玩的,所以成人必须回溯到童年期。
母子健康:关于给3岁以上孩子看的图画书,可以再细分一下吗?
彭老师:没有分类,很多人很反对的。也有观点认为任何一本书包含所有年龄层。比如《疯狂星期二》,很小的孩子,你可以给他看青蛙;再大一些看魔法;再大一些我们可以享受这里面的故事;而再大一些的孩子他自己就发现里面的一些谜和细节了。母子健康:如果让孩子去接触很伤感的内容,孩子会不会接受不了?
彭老师:人的特质不一样,有些人投入一些,有些人分离出来一些。有些男孩女孩感情纤细,他就会感动。也要看孩子生活中是否发生过类似的故事,比如《外公》这本书,有些孩子生命中曾经有亲人过世,他就会感动。没感动的孩子不是不感动。而是将来他会感动。对孩子来说,发生没发生有很大区别。有人说不能让孩子接触死亡这类他们看起来“禁忌”话题,但是不接触死亡是不对的。死亡就在我们身边不停发生着,这怎么回避得掉?
选好第一本书
第一本书对孩子很重要。对大人也很重要。比如一个4岁的孩子,他以前没读过图画书。这个时候如果家长给他买一本很好的图画书,从此很多事情都会发生变化;但如果买不好,孩子不喜欢,家长也灰心。从此他可能就远离图画书,对阅读产生排斥反应。
给孩子的第一本图画书一定要:买一些好书。很多人问图画书为什么字这么少还这么贵?这是因为图画书和一般书不一样,是艺术品。比如我们会带孩子去美术馆和看展览,而一本好的图画书给你的就是一次美术展览,翻上几百遍都不嫌够。图画书在国外是被当作艺术品来印刷的,不论是从油墨,纸张,还是还原色彩的准确性。这对孩子来说是最初的美育教育。不要买廉价的书,便宜不能决定一切。想一想那些印刷不好的书,油墨因为便宜都会发臭,你忍心将这样的书拿给自己的孩子看吗?
图画书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我们的图书馆体系还需要完善。如果要多买一些好书,至少要看我那本《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书后面有个推荐目录,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推荐的“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100种图画书”,按照那里买。或者可以多上“红泥巴”网站,那里面有一些评论很实用,可以作为家长买书的参考。
母子健康:有些家长很奇怪,为什么“我们”成人觉得很“丑”的图画书,反而孩子会喜欢?
彭老师:“美丑”这个概念,不能简单用“我们”的标准来衡量。有的经典图画书画风很幼稚,像小孩子涂鸦,比如很经典的,《爱心树》,有人认为就是很简单的钢笔画几条嘛,还有《好饿的毛毛虫》,有人认就是涂点颜色在上面,在美国小孩都能制作出来这本图画书。但其实那正是刘币的风格。对于“美丑”我们不要轻易下判断。一本经过推荐的好书,追根溯源起来有很多东西。人生历程中,每个时期都会偏好某一种风格,现在觉得美的,以后也许会觉得丑。我们对美术知识的积累,还很薄弱。
最美的亲子时光
那天我看到一个3岁的小孩子,趴在桌子上看一本大书《让路给小鸭子》,书开本非常大,光线很温暖,小孩子趴在那里,全神贯注。当时那个场景,就像看到一个小孩,在空旷的美术馆里看画展。
把书买回来,让孩子来翻。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翻书,让他感觉翻书的感觉,当他的小手指翻动纸页,爸爸妈妈看到这个场景的感动,绝不是三四十块钱能衡量出来的。让他来给你讲这个故事。图画书是如何来读,一本书基本上是讲三个故事,第一个是用文字,第二个是用图画,第三个是文图合起采讲一个故事。小孩看图,你读字,在他脑子里图文结合。然后让他看,他讲。他第一遍讲完之后,复杂的书他可能讲得不对,但不要斥责。第二遍你搂着他讲他会理解故事,第三遍让他再讲一遍,他讲出来的不光会正确,还会丰富细节。读图画书没有标准答案,但必须建立在亲子阅读基础上。你要知道,读书不是打发孩子的时间,至少你和他读过这本书。昨天我还给邻居孩子读《跳舞》,不要忽略孩子。能买图画书的家长都是好家长,很多家长不买的。
关键是和孩子读的时候有一种快乐,这最重要。给孩子一个习惯。伴随孩子终生的习惯——阅读。让孩子知道书中有世界,有欢乐,从此离不开书。图画书里面讲的东西太多了,读图画书和不读图画书的人不是本质上不同,但会有本质的变化。
母子健康:我同事家宝宝两岁,为什么总是没等她读完就急着去翻页?
彭老师:两岁的小孩自然是急于翻页的,他看画的。孩子有一种能力结合图文,在心中想象故事。这个时候不能读很长的书,他想象不出来画面。我觉得两岁以下的孩子,看故事性的图画书很难懂。比如《小黑鱼》、《活了100万次的猫》,这都是非常经典的书,但都要等孩子再大一些再给他读。
母子健康:有人觉得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读,有些人倾向于按照原文读给孩子,这件事您怎么看?
彭老师:没有“一定”怎样做。我认为图画书的文字已经做到最好了,你这样就好了。但有些孩子喜欢妈妈讲出来,还有的图画书翻译得不流畅。如果译文好的话,按照原作读比较好。比如《野兽出没的地方》,阿甲译的,如果改过的话会失去一些韵味。 母子健康:是先给孩子选无字书再选有字书吗?
彭老师:有字无字的图画书,你可以间隔来读,没必要先读无字的。无字书对于训练孩子表述能力很重要的。没有文字,要靠画面讲述故事,靠推理和想象,然明语言表达出来,这也是一种风格。比如《灰袍奶奶和草莓盗贼》每页部有针对如何和孩子一起阅读的详尽解释。
错过图画书,图画书不再回来
人生有三个阶段读图画书,第一个段落是童年,然后是初为父母,最后是人生过年为了自己的时候,第一个段落不容错过,错过童年就不再是孩子了,童年一去不复返。
不认字的孩子他看图画书,认字以后就迅速过渡到桥梁书。这个时间段真的很短。我们回首孩子的这段人生之旅的时候,千万不要留下遗憾。在人生的早年,图画书和奶粉是同样重要的,我们不要给孩子劣质奶粉,要给他最好的奶粉。
好书会伴随他一生。哪怕暂时不读,也要多买一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至少上幼儿园之前,多买图画书,为他建立小小的图书馆,几十本,几百本书。甚至你想象一个孩子有一千本图画书,一个大书架,一本一本往里插,你看到这个场景会感触良多:一方面会欣喜;另一方面我们会感叹我们小时候好贫穷啊,什么书都没读过。这种感觉真的是幸福又失落。
阿甲 和孩子一起“玩”图画书
图画书玩法“十字诀”
我和探长总结了“图画书玩法十字诀”,这十字诀是: 唱、念、说、做、画、演、吃、破、聊、想。
既不是说每一本书都适合各种玩法,也不是说每个人都适合用各种玩法,它们更像是一种启发性的范例,每个^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使用适合的书采用适合的玩法;比如有的人特别擅长做手工,就可以用“做”字诀;有的人特别擅长逻辑分析,就可以用“想”字诀;图画书有时候可以玩破案游戏,就用“破”字诀,这是看起来技术性最强的玩法,适合喜欢玩技术、玩侦探游戏的读者。当然有的玩法是通用的,比如念。
像《一园青菜成了精》唱起来很好玩,但更好玩的是结合另外一个玩法——画,带着孩子们到菜园里真正拿小葱、韭菜、茄子、扁豆、大蒜画出来,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可以玩到生活里去,很有趣,又有传统的味道,还能够长见识。
有些书的字比较少,这些书你只要照着“念”就可以了,从头到尾念完,该翻页的时候翻页,该等的时候等,知道什么地方孩子会很感兴趣,等一等,什么地方能抓住他,等一等。
例如“演”字诀。有角色的图画书一般都是可以演的,最简单的演法就是“分角色朗读”,比如我和女儿有时候坐在公交车上,没什么事儿干,就两个人扮演《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一人一句,配上动作表情,特别有意思。
“吃”字诀是最需要创意的一种玩法了,因为说到吃的图画书可多了,而且你会发现当图画书谈到吃的时候往往是孩子最喜欢的图画书。《石头汤》这本书也是我翻译的,你可以专门找一些石头回去煮一煮,像这些孩子煮的石头汤,我们首先找一堆鹅卵石洗干净,然后放进去一起煮,很好玩的游戏,野炊的时候可以做,很简单。
读就好——有字的地方你就读字,没字的时候就翻过去,不是简单地翻过去,而是看看孩子的反应,和孩子一起回味一下,用心体会出画中的乐趣来。给自己一点时间,才会发现原来图画书这么好玩,孩子的成长要慢慢来。其实生活的态度也是这样的,慢慢来,图画书是留给人们慢慢成长的东西。
尽可能让书说话,家长不要主控太多。另外尽可能给孩子机会,小一点的孩子不会对整本书感兴趣,但是可能对某一页感兴趣,多让书说说话,多让孩子说说话,就是把话语权多交给孩子和书,不要自己老想主控。想想我们问孩子读懂了没有其实是想孩子是否像我们自己那样读懂,这是不可能的。我小孩4年级,每个文章都要中心思想,我就问她,你看书的时候都要看中心思想吗?《母鸡萝丝去散步》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其实等孩子读到一定深度的时候,你可以和他聊一些自己的想法。我们之所以格外在意这段时光的效果,就是因为和孩子一起读书快乐的时光太少了。
图画书是一家人沟通的媒介
图画书是孩子和爸爸妈妈沟通的媒介。6、7月的孩子就可以给他读米菲了,米菲和爸爸去海边,1岁不到的孩子就可以在书中看到大海,很简单的方式就可以带孩子到很远的地方。给孩子读的时候,其实你的经历、情感、思维方式都在和孩子共享。
我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可以创造条件多和孩子玩。记得有个妈妈,孩子喜欢听她读书,她要做饭,就在厨房门口,用纸箱把孩子围起来,就像一个城堡一样,妈妈边做饭边给他读,这也是一种阅读。一个“玩”字,有无穷的创意!
有些书是诗意的,比如我翻译的《小房子》,美国维吉尼亚李伯顿的书,在我所有参与过的书里,我最喜欢这本。
很久以前,在城外很远的乡下,有一座小房子。
这座小房子盖得很好,
她非常坚固也非常漂亮。
那位把她盖得很好的主人说:
“这座小房子永远也不能卖,
出多少钱都不卖,
她要一直看着我们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
孙子的孙子的孙子住在里面。”
我第一次跟我女儿读完这本书,感觉好像重新过了一辈子一样,恍如隔世,不信大家找一个安静的夏日午后或者是一个比较好的天气给孩子读一读。孩子感兴趣的话,给他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小时候住的房子,与《小房子》的年代线索相似的有趣的故事,有一搭没一搭、饶有趣味地说下去,孩子充满兴趣地听和问下去。这就非常成功了。
阿甲的私家图画书:
我自己翻译的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小房子》和《野兽出没的地方》。
我给一群陌生的孩子读书的时候,会选择《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这对说故事的人特别好用,属于通吃型的。
我和女儿最常读的一本书就是《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我们经常就是你扮鳄鱼我扮牙医,经常带上道具,穿上白大褂,戴上游泳眼镜,最后拿一个巨大的牙刷出来,在家里读着读着就玩起来了,很有趣味。
桑达克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我超喜欢的书,也是我买的最贵的一本书,花了180元钱,而且是买的时候就有点破了,这本书我反复看了很多遍,现在依然很喜欢。
萝卜探长的私家图画书:
我喜欢艺术感强一些书。去年年底在讨论熊亮的书,有些人都觉得他的光线不是孩子很喜欢的,但是他画得很传神。
另外我特别喜欢希尔弗斯坦的书,《失落的一角遇见大圆满》《一只会开枪的狮子》《爱心树》《人行道的尽头》《向上跌了一跤》《阁楼上的光》《失落的角》都很好看。他的书都是简单的故事大大的哲理,很好的书,建议大家都读一下。他的书,让人看了会笑、会感动、会永难忘怀。
崔立新 读图画书的大天南地北和小环境
图画书课在幼儿园的两种形式在幼儿园的图画书课程和家里的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幼儿园在不同年龄阶段(小班,中班,大班)各选了两个教学 班来开展图画书的课程。
课程形式:第一种是正规课程,每周有两次。时间是上午9点到9点半。(不建议下午阅读,孩子睡醒觉之后,精神和想象能力不如上午活跃。)一个班将孩子分成两组,每组10个孩子左右,分组教育。采用白板幻灯片,PPT,是给孩子推荐这本书。看幻灯片一般一组看,另一组拿图画书翻阅,然后换回来。
给孩子展现大的画面,不同的角色和故事内容,让孩子去想象,故事都发生了什么,有哪些人物,在什么样的时间,地点,天气,培养孩子观察能力。通过观察,让孩子讲出故事内容。
第二种形式,是利用孩子餐前餐后环节。餐前,是孩子安静性的活动准备,这个时候是讲述。餐后,是分享时间。老师利用大的图画书,让孩子自己去讲故事,和小朋友去分享和交流。还有教师引导,老师一页一页地教会孩子去翻图画书,翻过之后,让孩子用自己最简单的语言将其贯穿起来。第一页有什么,第二页又出现什么,让孩子把每一页所看到的串联起来,用这样的导入方式开展孩子的早期阅读。
“动态式”的群体阅读
图画书既是静态的,比如亲子阅读,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读;一方面也可以是动态的,可以演绎的,体现在一种群体里的互动形式。幼儿园里的群体阅读是怎样的?
续编故事,大家都来玩“接龙”。在幼儿园里设置有“读书区”,孩子到区域里去看书,讲书,画书。讲孩子自己的续编故事版本,然后画出来。比如《小白兔过河》,《猫医生过河》,这样的故事容易形成续编故事。孩子可以阅读完以后,绘画故事结尾,再给小朋友去讲。
“发散思维”。在群体教育当中,孩子有渴望被发现、渴望表现的愿望,我们提供这样的空间。老师用引导语启发孩子发散思维。一个班十几个孩子,这个孩子说“小红车发脾气了”,另一个孩子说“小粉车说,对不起,我堵你的路了”。每个孩子发散的角度不一样,通过阅读丰富了语言和想象力。老师的目标性很强,同样一本书我的教学角度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我让孩子发散思维,丰富语言,丰富对话,会使用动词,形容词,这是我们在读图画书的目标,幼儿园要的是过程。
小圈子间交流的力量。有的孩子,以前看图书就是一页一页翻过来就翻过去了,并不注重故事内容。而通过集体阅读,他愿意去探究每一页故事的变化,探究回来以后眼旁边的小朋友讲,我今天看了一本书,大灰狼说,我要吃掉你。第二天另一个孩子说,我也看了,我看的大灰狼去河边喝水了,他会用另一个故事讲。小朋友们之间也有小PK。孩子之间去比兴趣,给对方讲述,从而阅读量就增加了。
带孩子去体验图画书有关的日常生活。通过日常生活,让孩子知道日常生活当中和他相关的,从而对图画书感兴趣。不要选离生活特别远的,比如选瓷器的制作孩子就没有基础了。比如我们今年选了一本《小螃蟹的裁缝铺》,我们老师会带孩子先去参观裁缝铺,让孩子知道裁缝是做什么的,先去引导孩子看。
角色扮演。孩子有兴趣以后就可以去玩,怎么玩?分角色玩。我们图书阅读不光是从头到尾把故事讲完了,幼儿园开始活动就是我们会给孩子做头饰和服装,让一个孩子扮演小螃蟹,另一个孩子扮成螳螂,另一个孩子扮成蜈蚣。有个扮演小螃蟹的孩子挺有意思,说“我亏本了”。原因是什么呢?开始来了个螳螂,可是后来来了个蜈蚣,蜈蚣腿多嘛。他就问:“老师我可以涨价吗,以后不按照套数收钱,按照腿数收钱。”
解读家长误区:
误区1:以认字为目的。家长在给孩子选购读物的时候其实也有误区,认为人物越多,文字越多,越便于孩子阅读,其实不然。太难的话,会让孩子产生畏难情绪。还有讲不全,讲不全的时候家长容易纠正孩子说:你讲得不对,还有小猫呢,还有小狗呢。
误区2:以复述故事为目的。有些家长会觉得我的孩子能把这个故事完完整整一字不落地复述过来,其实不是。我们建议幼儿园大班以前不看世界经典童话的绘本,会形成固定模式。比如小鸡和小鸭,白雪公主,孩子看完以后不会有更多创新性。
误区3:选书不结合孩子生活。有的小年龄段的孩子,家长买的书非常复杂,比如《唐吉珂德》,他认为是名著,就买来了,但孩子并不感兴趣;还有家长认为我小时候读“小兵张嘎”,我特有兴趣,就一遍遍去寻找,结果孩子也没有兴趣,和自己的生活是脱节的,他并不理解。
误区4:以完成幼儿园作业为目的。家庭中我们对于孩子阅读的目的性不明确。也许就是看一本书看一天,不容易让孩子一下子产生兴趣。比如幼儿园有《会说话的小汽车》这本图画书,当时推荐给家长了,孩子回家以后,家长常常这样做:“过来,老师给留的作业,你必须把这本书看完了,你告诉我,小汽车都干什么了,说什么了。”容易把幼儿园给留的目标抛在一边,变成只是为了读一本书,而忽略读书以后的变化。
误区5:过多干预。不把孩子局限于“我是家长,我让你读哪篇你就读哪篇,我告诉你你还有忘了一个字”,把阅读变成成果性的展现。
崔园长提示:家庭中,引领孩子进入“静态式”式的图画书世界
阅读环境。我们幼儿园每个班有图书区,老师会布置环境,会摆放孩子喜欢的大的绘本。铺上小地毯,每天有阳光照进来,很安静、温馨、优雅,孩子看到了以后会说,我想到那里去读书。我们在家也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读书区,一个区角,不是说随便拿过来就坐在那儿,而是说孩子觉得我坐在这里很享受,阅读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不是说一定要坐在凳子上,我可以坐在沙发上,翘着小脚丫,很惬意。
家庭氛围。要让宝宝爱上读书,大人首先要爱读书。这和家庭习惯联系很大,如果家里环境很嘈杂,全家人全坐在那儿看电视去了,一会儿麻将哗啦哗啦搓上了,孩子觉得我凭什么就读柳阿。不能说“宝贝,来跟妈妈看一本书”,也许奶奶在旁边说“来看电视来”,他就跑掉了。但是在另一个孩子家,他母亲可能每天都在伏案写作,爸爸每天都拿一本书看,孩子没人理他,他怎么办?他也就会拿一本书过去看了。我们可以跟孩子一样,到角落里,你看你的书,我看我的书家庭环境氛围一定要有意识给孩子创造,不要停留在说教上。
多变的形式。最早阅读的时候,如果家庭引领,不要生硬拿一本书塞在孩子手里,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好玩的形式,像游戏一样,比如猜谜语、说儿歌等等。
给孩子“当老师”的机会。有一个小方法,给孩子先讲故事,让孩子看,比如故意落一个角色,我们就讲这本书,你给妈妈查一下对不对,让孩子发现“妈妈你落了一只大狗熊呢”,妈妈可以说:“妈妈没讲全,那么你来讲吧。”我们可以故意犯一个小错误,给孩子一个“当老师”的机会,让孩子去讲述、去发现,孩子的兴趣也许一下子就来了。
编辑部特别推荐
如果你想为孩子选图画书,如果你想更了解图画书里面的玄机,如果你想知道怎样通过图画书启发孩子的智慧,那么以下有关图画书的专家著作你一定不要错过:
Part1 要给孩子图画书,那么你一定要买:
如何选图画书 《图画书:阅读与经典》彭懿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母子健康和你说:
彭懿老师的这本书自2006年出版之后,屡获大奖,并且屡次再版,现在拿到我手里的已经是第三版了。在现在的很多杂志社,这本书就是编辑们的案头读本,在我们编辑部也是这样。
毫不夸张地说,仅仅彭懿老师的这样一本书就足可以让我们开始关注图画书并爱上图画书:原来世界上有这么美丽的事物,小小的一本图画书,它可以承载那么多东西——唯美,感性,知识,趣味,新奇。它仿佛一个我们已经错过的童年之梦,又仿佛一个永远可以在我们生活中陪伴我们的梦。它和你之间,就是一只手臂的距离。无论你是为孩子,还是为自己已然逝去的童年,抑或是仅仅为了自己现在是在活着,你都可以去读它,拥有它。我们尽可以有N多个理由去买图画书。
看这本书,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疯狂地想将书中所列的所有图画书尽数搜罗到自己的书架上。
如何解析图画书
《好绘本如何好》郝广才著 二十世纪出版社
母子健康和你说:
作为出版过几千本儿童书的格林文化的发行人,他的这本书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就像在我们打越洋电话采访郝广才先生时感受到的那样,郝先生正是既感性又严谨的。都说一本好的图画书就是一件艺术品,那么绘者在搭建框架、安排页面、画面布局,乃至插入细节方面,都有哪些精妙的巧思?
体的构架(绘本概念),点的舞蹈(绘本元素),线的律动(形式技巧),面的张力(内容手法)……感性的绘本里面原来有这么多条理十足的“学问”!被称为“才子、创意人、绘本之父”的郝广才先生在书的结尾时引用释迦牟尼的一句话说:“我已经说的,就像手中的叶子这么多,我还没有说的,像这整片森林的落叶那么多。”但相信即使如此,郝先生也已经为你搭建了一个解析图画书的骨架和轮廓,你会有更多的发现吗?先读读看吧!
看这本书,相信它会吸引着你“眼睛舍不得眨一下”地从头读到尾。
如何读图画书
《梦幻的国度——儿童图画书讲读指导》陈晖主编 接力出版社
母子健康和你说:
北师大的陈晖老师的这本书,有点像学生时代我们读过的参考书。深入、简洁、明晰,但却以点带面地将我们带入图画书的讲读世界。这本书会给我们很多启发,它是动态的,里面那些讲读的小细节小技巧,会充分调动你的思维,读图画书,也是一个启智的过程,它也许会是我们或者孩子的一刻灵光一闪,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灵感来点缀我们的共读时间,不是吗?这些,将给我们孩子最棒的童年记忆。
看这本书,相信会充分启发你的智慧,你将知道,讲读图画书,我们真的有很多方法!
Part2 来自《母子健康》编辑部——那些我们爱的、感动过我们的图画书
徐爽最爱《京剧猫·长坂坡》:最近一个月,我和闺女翻看最多次的是熊亮的《京剧猫长坂坡》。故事桥段并不稀奇:午夜无人的剧场,群猫开演《三国》,台上台下都在戏里,只是人类止步……但是,这本绘本还可以是我们的孩子们听闻“京剧”二字的开端,关注我们博美的传统文化的起点;看那一只只在舞台上腾挪比划的胖憨的猫们,说着一句句朗朗上口的台词,掩卷之余,也仍然觉得锣鼓声依然在耳边,锵锵不绝,绵绵延续。
马芳最爱《小熊宝宝》:女儿最早接触绘本,是源于一套叫做《小熊宝宝》的图画书。这套书是叙述宝宝如何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及心理成长的。女儿非常喜欢,每天晚上至少要讲3、4本才肯睡觉。而且感觉作者的确是有童心爱孩子的人,比如《尿床》这本,完全没有类似“不要尿床”等批评教育的话,把小兔子的尿尿画成胡萝卜,小猫咪的尿尿画成小鱼……想来,这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宝宝尿床的宽容吧,真的很佩服作者的想象力,让不同的小动物带着自己的小被子出场,感觉对孩子没有丝毫的压力。
华华最爱《冬冬,等一下》:“等一下,现在没空!”妈妈们是不是也经常会对孩子这样说呢?冬冬终于因为漠视被怪兽吃掉,而接下来怪兽在绘本中充当了冬冬在家中的角色,爸爸妈妈虽然照顾好他生活起居,但却全然没有发现家中的重要的一员已经被怪兽所替代!看这本图画书的过程中,我忍不住一次次发笑,但在笑过之余又有一些难过。我们会不会也变成冬冬的父母这样的家长呢?
张俊最爱《不一样的卡梅拉》:“下蛋下蛋,难道没有比下蛋更有意思的事情吗?”每次给女儿读完《不一样的卡梅拉》时,她总津津乐道这句话,叨叨完毕,就一乐!我也会开心一笑,不是为这句话,而是看见她灿烂的笑容,玲珑可爱!为了这种蝴蝶效应似的快乐,每次在书架看到这套《不一样的卡梅拉》,我们都会同时拿起一本,再次阅读一遍!
Lulu最爱《外公》:“我的小丫头,你好吗?”这句话静静地躺在《外公》的扉页上。然后,一页页翻过,那个女孩与外公生活中那某一个某几个不连贯的小细节,闪回,像泛黄的电影胶片。我们生命中的有些人,有关他们的回忆,其实也只是徐徐闪过的片段。那是人生大戏里某几个小到不能再小的故事里面,那最简单的一瞬。也许,都没有故事。只是,静静地依偎着。
Hana最爱《活了100万次的猫》:那是一只漂亮、永生的虎斑猫,他拒绝恋爱,在活了100万次后,和清高的白猫相爱,白猫给他生了许多可爱的小猫。他属于自己,也属于白猫和孩子们。经历了纯洁爱情的虎斑猫却再也没有起死回生过。故事到这里结束。我想,喜欢自己,相爱过,已经足够。不论是被厚待,还是被轻视,拥有平和的心境和珍惜自己的人生最重要。
Part3 我们还可以到哪儿买图画书
逛逛绘本馆,共享安静的亲子共读时光!
咕噜熊故事屋
格林文化出版过的三千多本世界各国经典绘本都可以在这里找得到。这样一个可受多国文化熏陶的大环境,更像一个幻想式的故事空间,让孩子的灵感与想象可以自由自在恣意地游走。
北京大望路馆: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88号SOHO现代城D座908
北京北苑馆:北京市朝阳区北辰绿色家园拂林园4号楼204室
武汉青山馆:武汉市青山区园林路绿景苑25栋45单元102室
网址:http://www.gurubear.com.cn/
蒲蒲兰绘本馆
一个七彩的世界,一个用童话搭建起来的可爱世界,给我们更多关于生活的灵感,真的想脱了鞋子爬进舷窗一本本先读了再说!被妈妈们称为“一个有灵魂的书店”。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西区13号楼1层1362
上海:静安区愚园路262号(近北京西路)
网址:http://www.poplar.com.cn/
逛逛网络,将图画书买回家,借回家!
红泥巴读书俱乐部
选图画书,可以先去“红泥巴村”里逛一逛,看看阿甲的心得,看看妈妈们的评论,也许对你选书非常有帮助哦!“红泥巴”不定期还会有读书活动。
网址:http://www.hongniba.com.cn/
书飞网
如果想先给孩子试读一下,但又不方便出门,我们推荐给您这个网站,不用出门,原版的英文图画书就快递进您家门啦!完全可以给孩子试读以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网址:http://www.booksf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