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家正在推行的“五项管理”其中就有“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最大程度的提高课堂效益,进行有效教学,这对战斗在一线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转变原来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索,交流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从而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每一堂课都取得最大的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带着问题进课堂
实施“先学后教”注意学生的课前准备,学生的“课前准备”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预习”而是让学生根据教材的需要,独立自主地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或者通过制作模型,甚至是动手实验去解决教材中的问题,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在七年级下学期应用题“利息问题”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需要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各类银行的利率;去发现利息的计算方法;去感受利息税;然后把这些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收集到的信息相当丰富,有的学生甚至把各类银行的利率制成表格进行比较,对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税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因为学生课前准备充分,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互动意识浓厚。
也许这些信息,我们也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我想,学生通过亲身操作,亲身实践,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肯定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如何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学会如何整理信息,如何分析信息;学会了如何理解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了如何独立自主地学习。
二、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实践与探索中体验知识的生成
构建高效课堂就是要减少教师讲授的“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质”。 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道例题,改变在“一言堂”“满堂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三个“坚持”:学生自学会的坚持不教;学生通过讨论会的坚持不多讲;学生需要动手的教师坚持不包办代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以课堂的“主角”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在交往、合作中完成自己的学习。
例如在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18.5《实践与探索》,我把学生的实践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生活问题函数化——函数问题图像化——函数图像数学化。
生活问题函数化(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可以得出结论,不讲),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求出两个同学的函数关系式小张的存款数为:y=12x+50;小王的存款数为:y=22x。目的是引导学生成功地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一道数学问题,并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与函数意识。
函数问题图像化(基本功,学生可以动手实践,不包办),再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在小组内比较谁画出的图形较准确,谁考虑的问题周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最后通过观察函数图象解答问题.画函数图像是解决函数问题的“基本功”,引导学生通过画函数图像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函数图像数学化(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必要时进行指导,选择适当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引导通过观察函数图象小王半年后的存款超过小张(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此时小王存款的图象上的点位于小张存款图象上对应点的上方);至少要5个月后,小王的存款才能超过小张.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能用代数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吗? 这时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写出相应的函数式,把学生探索的脚步引向更加深入的境界。
课堂上的探究、实践活动就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和展示智慧的空间,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整个课堂,在学习中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大力提倡师生对话,共同探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在实践与探索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同时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形成一种数学思想,促进学生自由、充分、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习题,分层次布置作业,减“量”不减“质”
作业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消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但过多的作业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因此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优化作业设计,把学生从作业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已经成为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首先,布置作业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负担,作业过多,会增加学生负担,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掌握每一章节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及其地位和作用并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做到“少而精”既要有简单的基础题,又要有一定量的提高题、创新拓展题.
其次,分層布置作业是实施因材施教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精选习题,针对学生不同的掌握情况,不同的基础层次将作业细分为三类,A类作业为人人必须掌握的基础题,但不宜过多,每天安排在15分钟左右;B类作业为带有一定思维量的提高题,每天安排一题左右;C类作业为创新拓展题,每周或每个章节安排一题。采用作业超市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既能满足基础好的学生吃得好,又能满足基础一般的同学吃得了。量体裁衣式作业,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再次,还应加强激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批改作业不只是简单的校对正误,更要引导学生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失误、改正失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发散迁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在作业本上多作指导性、启发性的批注,如“想一想,是方法错了,还是运算失误?”“分析得很好,试一试,语言能否再简练一些。”“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解法、更快捷的解法”“参考一下例题,或许对你有帮助”等等,让学生不再觉得作业是一种负担,逐渐喜欢作业、喜欢思考、喜欢数学。
减“量”不减“质”,让每一堂课都取得最大的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就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带着问题进课堂
实施“先学后教”注意学生的课前准备,学生的“课前准备”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预习”而是让学生根据教材的需要,独立自主地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或者通过制作模型,甚至是动手实验去解决教材中的问题,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在七年级下学期应用题“利息问题”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需要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各类银行的利率;去发现利息的计算方法;去感受利息税;然后把这些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收集到的信息相当丰富,有的学生甚至把各类银行的利率制成表格进行比较,对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税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因为学生课前准备充分,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互动意识浓厚。
也许这些信息,我们也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但我想,学生通过亲身操作,亲身实践,在大脑中留下的印象肯定不一样,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如何收集自己所需的信息;学会如何整理信息,如何分析信息;学会了如何理解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了如何独立自主地学习。
二、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实践与探索中体验知识的生成
构建高效课堂就是要减少教师讲授的“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质”。 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道例题,改变在“一言堂”“满堂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三个“坚持”:学生自学会的坚持不教;学生通过讨论会的坚持不多讲;学生需要动手的教师坚持不包办代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以课堂的“主角”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在交往、合作中完成自己的学习。
例如在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18.5《实践与探索》,我把学生的实践活动分为三个层次:生活问题函数化——函数问题图像化——函数图像数学化。
生活问题函数化(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可以得出结论,不讲),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求出两个同学的函数关系式小张的存款数为:y=12x+50;小王的存款数为:y=22x。目的是引导学生成功地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抽象成一道数学问题,并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函数思想与函数意识。
函数问题图像化(基本功,学生可以动手实践,不包办),再在同一个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在小组内比较谁画出的图形较准确,谁考虑的问题周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 最后通过观察函数图象解答问题.画函数图像是解决函数问题的“基本功”,引导学生通过画函数图像建立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函数图像数学化(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必要时进行指导,选择适当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引导通过观察函数图象小王半年后的存款超过小张(学生通过观察很快发现此时小王存款的图象上的点位于小张存款图象上对应点的上方);至少要5个月后,小王的存款才能超过小张.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你能用代数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吗? 这时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写出相应的函数式,把学生探索的脚步引向更加深入的境界。
课堂上的探究、实践活动就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和展示智慧的空间, 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整个课堂,在学习中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注重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不仅能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大力提倡师生对话,共同探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在实践与探索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同时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数学方法,形成一种数学思想,促进学生自由、充分、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习题,分层次布置作业,减“量”不减“质”
作业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巩固消化课堂教学知识的有效手段。但过多的作业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因此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优化作业设计,把学生从作业的“枷锁”中解脱出来已经成为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首先,布置作业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负担,作业过多,会增加学生负担,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掌握每一章节教学内容的来龙去脉及其地位和作用并围绕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精心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做到“少而精”既要有简单的基础题,又要有一定量的提高题、创新拓展题.
其次,分層布置作业是实施因材施教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精选习题,针对学生不同的掌握情况,不同的基础层次将作业细分为三类,A类作业为人人必须掌握的基础题,但不宜过多,每天安排在15分钟左右;B类作业为带有一定思维量的提高题,每天安排一题左右;C类作业为创新拓展题,每周或每个章节安排一题。采用作业超市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既能满足基础好的学生吃得好,又能满足基础一般的同学吃得了。量体裁衣式作业,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再次,还应加强激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批改作业不只是简单的校对正误,更要引导学生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失误、改正失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发散迁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在作业本上多作指导性、启发性的批注,如“想一想,是方法错了,还是运算失误?”“分析得很好,试一试,语言能否再简练一些。”“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解法、更快捷的解法”“参考一下例题,或许对你有帮助”等等,让学生不再觉得作业是一种负担,逐渐喜欢作业、喜欢思考、喜欢数学。
减“量”不减“质”,让每一堂课都取得最大的效益,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就是我们追求的最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