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升格指导前:
寒假里,我请爸爸教我骑自行车。
刚开始,爸爸在后面扶着车,我在前面骑,可是我不会控制自行车,结果摔了个大马趴,浑身是伤,疼得要命。
第二天、第三天,我一想到伤口,就不想骑。
第四天,爸爸见我还不想骑,就问我:“儿子,你是不是想放弃了?”我说:“嗯。”爸爸说:“你这样可不好,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不要遇到困难就逃跑,否则什么也学不会。”
爸爸的劝说,让我又重新开始练了。
经过这件事以后,我知道了:“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半途而废,就一定会成功!”
优点:本文主题明确,主要写“我”想学骑自行车和“我”学骑车的过程。
提升:开头可以再完善一些,中间增加对学骑自行车过程的描写,比如动作描写,会更形象生动;结尾应紧扣文章标题。
升格指导后:
小区里跟我一样大的小朋友都会骑自行車,而我却一窍不通,心里既羡慕又不服气,就请爸爸在寒假教我骑自行车。
刚开始,爸爸在后面扶着车,我在前面骑,可是我不会控制自行车,结果摔了个大马趴,浑身是伤,疼得要命。
第二天、第三天,我一想到伤口,就不想骑。
第四天,爸爸见我还不想骑,就问我:“儿子,你是不是想放弃了?”我说:“嗯。”爸爸说:“这样可不好,你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不要遇到困难就逃跑,否则什么也学不会!”
爸爸的劝说,让我又重新开始练了。
爸爸先做了一个示范,让我看清楚,爸爸说:“你坐在车上,双手紧紧抓住扶手,脚踩在踏板上,我在后面看着你,你用力骑,不用怕。”我学着爸爸的样子试了试,可没等我踩下去,自行车就已经歪倒了,吓得我只好把脚放下来,撑住自行车。爸爸说:“别怕,再来。”
在爸爸的鼓励下,我又练了起来,爸爸一边扶我,一边指挥。我认真地听着,照着做,双脚也灵活了。不知不觉骑了一段时间,我正想叫爸爸放手,才发现后面的爸爸根本没有扶,而是小心翼翼地跟着我,像随时准备救援的卫士。我欢呼着:“我会骑自行车了……”
经历这件事以后,我知道了: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半途而废,就一定会成功!我不仅学会了骑自行车,还收获了快乐!
1.结构:文章详略安排得当。先写学车的原因,接着详细描写“我”让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的过程,最后总结“我”通过学骑自行车懂得的道理以及抒发自己的快乐之情。
2 .描写:文章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使文章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如:“爸爸在后面看着你,你用力骑,不用怕”“别怕,再来”“我会骑自行车了”,这些语言描写的片断,用词准确,将两个人物当时的心理变化表达得更为立体。
寒假里,我请爸爸教我骑自行车。
刚开始,爸爸在后面扶着车,我在前面骑,可是我不会控制自行车,结果摔了个大马趴,浑身是伤,疼得要命。
第二天、第三天,我一想到伤口,就不想骑。
第四天,爸爸见我还不想骑,就问我:“儿子,你是不是想放弃了?”我说:“嗯。”爸爸说:“你这样可不好,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不要遇到困难就逃跑,否则什么也学不会。”
爸爸的劝说,让我又重新开始练了。
经过这件事以后,我知道了:“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半途而废,就一定会成功!”
优点:本文主题明确,主要写“我”想学骑自行车和“我”学骑车的过程。
提升:开头可以再完善一些,中间增加对学骑自行车过程的描写,比如动作描写,会更形象生动;结尾应紧扣文章标题。
升格指导后:
小区里跟我一样大的小朋友都会骑自行車,而我却一窍不通,心里既羡慕又不服气,就请爸爸在寒假教我骑自行车。
刚开始,爸爸在后面扶着车,我在前面骑,可是我不会控制自行车,结果摔了个大马趴,浑身是伤,疼得要命。
第二天、第三天,我一想到伤口,就不想骑。
第四天,爸爸见我还不想骑,就问我:“儿子,你是不是想放弃了?”我说:“嗯。”爸爸说:“这样可不好,你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不要遇到困难就逃跑,否则什么也学不会!”
爸爸的劝说,让我又重新开始练了。
爸爸先做了一个示范,让我看清楚,爸爸说:“你坐在车上,双手紧紧抓住扶手,脚踩在踏板上,我在后面看着你,你用力骑,不用怕。”我学着爸爸的样子试了试,可没等我踩下去,自行车就已经歪倒了,吓得我只好把脚放下来,撑住自行车。爸爸说:“别怕,再来。”
在爸爸的鼓励下,我又练了起来,爸爸一边扶我,一边指挥。我认真地听着,照着做,双脚也灵活了。不知不觉骑了一段时间,我正想叫爸爸放手,才发现后面的爸爸根本没有扶,而是小心翼翼地跟着我,像随时准备救援的卫士。我欢呼着:“我会骑自行车了……”
经历这件事以后,我知道了: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半途而废,就一定会成功!我不仅学会了骑自行车,还收获了快乐!
1.结构:文章详略安排得当。先写学车的原因,接着详细描写“我”让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的过程,最后总结“我”通过学骑自行车懂得的道理以及抒发自己的快乐之情。
2 .描写:文章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使文章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如:“爸爸在后面看着你,你用力骑,不用怕”“别怕,再来”“我会骑自行车了”,这些语言描写的片断,用词准确,将两个人物当时的心理变化表达得更为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