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以学生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关键词:课程改革 农村中学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和实施的意义
农村中学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农村教师针对该活动在本地区施行现状,正加大力度使之有效地实施开来。①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增设的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该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②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③
语文是工具性学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能把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相互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但农村有许多自然风光、社会资源,农村学生在课余有更多的劳动体验和实践活动,因此,农村中学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农村中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如何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中学有效实施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活动经验。学生的自主活动可以在教室里进行,也可以在校园里进行,但它们必须以“生活”为背景。在农村中学,课堂学习和课余的活动更是几乎割裂开来。农村语文教学处于封闭的状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农村中学应反思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正视目前存在思想误区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自觉有效地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中学有效开展起来。针对我们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讨了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后,结合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及活动实际特征,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解放思想,转变教师角色
要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关键一点是教师观念的转变。④在传统的教学公有制下,学生走进课堂,就走进了早已预设好了的可能是外在于他的“书的世界”,学生无法理解书本的“经验世界”。⑤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相对封闭,重理论,轻实践,枯燥乏味地教学严重违背了学生学习的规律,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体验生活。所以我们教师应迅速改变自身的观念。
解放思想,打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教材。针对农村中学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差、观察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明确目标,综合中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既要摒弃传统教学的“满堂灌”,也不可死板地把对话教学变成“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尽量少出现在课堂上。用心去设计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知识的积极构建者,具有主动性,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教师应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设置综合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又要让学生在多向的交流中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农村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很强的。他们尝到了采访的甜头,于是便深入去了解乡村不同生活水平的家庭的收支情况,理解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明白了知识的力量。学生不“安分守己”的学课本的一丁点知识。农家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又用知识去帮助父辈科学种田。教师在师生互动中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民俗走进课堂,使地方文化成为农村中学的一大亮点。
(二)就地取材,当好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是从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夸大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给个宏观设计,其余全部让给学生。学生交头接耳,畅所欲言,教师成了旁观者、旁听者。过分突出学生主体性,事实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知识是对世界的客观反映,知识被告当作一些片段的、孤立的、静止的“点”,无法形成线条与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掌握知识就成为简单的“日积月累”。教学缺乏联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老师不善于整体地、综合化地把握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处理只是一味地“教教材”。
加强学科教学的综合性,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积极主动性。农村中学的信息较为闭塞,但是农村中学潜在的丰富教学资源却是值得教师去充分发现、挖掘和利用的。综合性学习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农村中学充分挖掘当地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所谓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指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科内容而组织的学习活动。⑥农村孩子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差,尤其在对大自然的感情,实际动手动脑的能力比城里的孩子还要来得强。
综合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地方性,教师作为综合性课程的建设者,要与学生积极参与地方、学校课程的建设,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我们相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中学完全可以蓬勃发展起来。
(三)有的放矢,注重方式与实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农村中学的学生天生丽质、率真淳朴,又加上十几岁的少年的热情积极,充满活力,他们对于一些实践活动是向往的,充满兴趣的。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感态度,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活动之初,都是带着对知识的崇敬、好奇和渴望去探究的。开展语文综合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方法和途径很多,所以作为学习引导者,我们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注重对方式和实效的引导,切忌华而不实、虎头蛇尾的形式主义,教师必须有目的性的精心编排教学活动。探究性实践活动必须给予充分准备时间、活动时间、汇报评价时间。教师应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搜集整理资料,在动手同时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⑦农村中学的学生思维活跃,观察力强,积极热情,农村资源丰富,目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中学的实施虽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工作人员解放思想,迅速转变教师角色,当好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注重方式和实效,该活动必定能在农村中学得到很好的实施和发展。
注释:①《新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P72 ②《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P61 ③《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P62 ④《新课和师资培训精要》P75 ⑤《教师教学研究靠什么》P87 ⑥《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P12
⑦《教育方法论》P101
参考文献:
[1]主编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2]主编刘明远.《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3]主编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4]主编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5]《人民教育》(13-14/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
[6]《语言教学之友》(2004第一期).廊坊师范学院主办.
[7]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AB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美)StphenD.Brookfield.
[8]左藤正夫著 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日).
[9]《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10]总主编张健.《教育方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第五中学
关键词:课程改革 农村中学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和实施的意义
农村中学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农村教师针对该活动在本地区施行现状,正加大力度使之有效地实施开来。①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增设的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该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②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③
语文是工具性学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能把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相互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但农村有许多自然风光、社会资源,农村学生在课余有更多的劳动体验和实践活动,因此,农村中学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利用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鼓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让“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农村中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二、如何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中学有效实施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活动经验。学生的自主活动可以在教室里进行,也可以在校园里进行,但它们必须以“生活”为背景。在农村中学,课堂学习和课余的活动更是几乎割裂开来。农村语文教学处于封闭的状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农村中学应反思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正视目前存在思想误区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自觉有效地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中学有效开展起来。针对我们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讨了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后,结合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及活动实际特征,我们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解放思想,转变教师角色
要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关键一点是教师观念的转变。④在传统的教学公有制下,学生走进课堂,就走进了早已预设好了的可能是外在于他的“书的世界”,学生无法理解书本的“经验世界”。⑤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相对封闭,重理论,轻实践,枯燥乏味地教学严重违背了学生学习的规律,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体验生活。所以我们教师应迅速改变自身的观念。
解放思想,打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创造性地学习和运用教材。针对农村中学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差、观察能力强的特点,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应明确目标,综合中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既要摒弃传统教学的“满堂灌”,也不可死板地把对话教学变成“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尽量少出现在课堂上。用心去设计教学,创设情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知识的积极构建者,具有主动性,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教师应加强课程与社会、科技、学生发展的联系,设置综合课程,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建立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又要让学生在多向的交流中主动参与知识的构建。农村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很强的。他们尝到了采访的甜头,于是便深入去了解乡村不同生活水平的家庭的收支情况,理解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明白了知识的力量。学生不“安分守己”的学课本的一丁点知识。农家孩子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又用知识去帮助父辈科学种田。教师在师生互动中放下知识分子的架子,与学生一起学习、探究,促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民俗走进课堂,使地方文化成为农村中学的一大亮点。
(二)就地取材,当好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是从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夸大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给个宏观设计,其余全部让给学生。学生交头接耳,畅所欲言,教师成了旁观者、旁听者。过分突出学生主体性,事实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知识是对世界的客观反映,知识被告当作一些片段的、孤立的、静止的“点”,无法形成线条与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掌握知识就成为简单的“日积月累”。教学缺乏联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老师不善于整体地、综合化地把握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处理只是一味地“教教材”。
加强学科教学的综合性,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积极主动性。农村中学的信息较为闭塞,但是农村中学潜在的丰富教学资源却是值得教师去充分发现、挖掘和利用的。综合性学习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农村中学充分挖掘当地教学资源提供了可能。所谓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是指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科内容而组织的学习活动。⑥农村孩子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差,尤其在对大自然的感情,实际动手动脑的能力比城里的孩子还要来得强。
综合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地方性,教师作为综合性课程的建设者,要与学生积极参与地方、学校课程的建设,充分利用周边资源,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我们相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中学完全可以蓬勃发展起来。
(三)有的放矢,注重方式与实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农村中学的学生天生丽质、率真淳朴,又加上十几岁的少年的热情积极,充满活力,他们对于一些实践活动是向往的,充满兴趣的。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情感态度,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活动之初,都是带着对知识的崇敬、好奇和渴望去探究的。开展语文综合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方法和途径很多,所以作为学习引导者,我们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注重对方式和实效的引导,切忌华而不实、虎头蛇尾的形式主义,教师必须有目的性的精心编排教学活动。探究性实践活动必须给予充分准备时间、活动时间、汇报评价时间。教师应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搜集整理资料,在动手同时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⑦农村中学的学生思维活跃,观察力强,积极热情,农村资源丰富,目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中学的实施虽存在一些不足,但只要工作人员解放思想,迅速转变教师角色,当好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注重方式和实效,该活动必定能在农村中学得到很好的实施和发展。
注释:①《新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P72 ②《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P61 ③《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P62 ④《新课和师资培训精要》P75 ⑤《教师教学研究靠什么》P87 ⑥《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P12
⑦《教育方法论》P101
参考文献:
[1]主编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2]主编刘明远.《21世纪,谁来教综合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3]主编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4]主编钟启泉.《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5]《人民教育》(13-14/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
[6]《语言教学之友》(2004第一期).廊坊师范学院主办.
[7]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AB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美)StphenD.Brookfield.
[8]左藤正夫著 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日).
[9]《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10]总主编张健.《教育方法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作者单位:福建省永春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