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童诗受众群体是少年儿童。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童诗,能为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成长契机,也可以顺利启动学生的 学习思维,打开儿童认知世界的窗户。教师可引导学生朗读童诗,激发思维认知活力;对话童诗,拓宽探索认知视野;仿写童诗,历练感悟认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童诗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40
所谓童诗,就是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童诗展示的是优美的意境、丰富的影像、活泼的气氛,令学生心驰神往、爱不释手,为语文课堂教学创生了难得的教育契机。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童诗、对话童诗、仿写童诗,促使学生建立崭新的认知意识。
一、朗读童诗,激发思维认知活力
小学生对童诗情有独钟,教师要进行多元设计,为学生品读童诗创造机会。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精品童诗,让学生天天读、课课读,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全面塑造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条件。
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首先是教师范读,给学生介绍朗读技巧,并让学生仿读;然后指名个体朗读,教师纠正朗读偏差;接着是学习小组集体朗读、女生组朗读、男生组朗读、分声部朗读;最后是全班齐读。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课堂互动,对诗歌进行重点解读。这样,课堂学习气氛浓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大为提升。
由于课文本身就是童诗,学生朗读时深受感染,学习思维顺利启动,对诗歌语言、结构、形象和朗读技巧都有了深刻认知,由此建立起来的诗歌个性认知自然是多元的、清晰的,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对话童诗,拓宽探索认知视野
对话童诗是教师引导学生品析童诗的过程。优秀的童诗能够触动人的内心,教师通过对童诗展开解读,能够帮助学生走进童诗的世界,拓展认知维度。童诗描绘的是学生熟悉的世界,让学生对话童诗,就是要引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共鸣,通过对多种形象的感知体悟,形成重要的学习认知。学生走进童诗,课堂教学自然进入到佳境之中,从而形成重要的学习内驱力。
语文教材中童诗的比例不大,教师要开阔视野,将课外童诗引入课堂学习之中,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这对提升学生探索语文世界的主动性有特殊意义。
如学习《找春天》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引入几段童诗。《春风》:“春风轻,春风软, / 蜜蜂采蜜春风甜。 / 花儿开放春风香, / 吹在脸上春风暖。”《春》:“春天的闹钟响了, / 惊醒了种子, / 睁开了眼睛。 / 春天的闹钟响了, / 吵醒了小草, / 钻出了头儿。 / 春天的闹钟响了, / 叫醒了树木, / 伸出了胳膊。”学生对童诗有特别的兴趣,很快就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教师结合文本展开课堂讲解,学生就能顺利掌握学习要义。
关于春天的童诗有很多,教师精心筛选,让学生通过童诗诵读赏析,进入到文本学习之中,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精巧性。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童诗描绘的景物具有形象化特征,很容易引发学生联想,利用课外童诗展开文本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仿写童诗,历练感悟认知能力
童诗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形式,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阅读、赏析童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参与童诗的创作。小学生对诗歌写作会充满畏惧感,教师要给予针对性的关注和引导,解除学生的顾虑。教师不妨从仿写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特定的视角和形象,展示内心世界,历练学生的感悟认知能力。
在学习《雷雨》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写童诗,并给出具体提示和要求:以夏天的雷雨为描绘对象,从雨声、雨形、雨带来的影响等角度展开思维,要求诗句比较工整,有一定节奏感,不要求押韵。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在成果展示时,很多学生都有比较出色的表现。有学生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哗啦啦,哗啦啦, / 大雨使劲下。 / 禾苗低下头, / 鲜花流泪花。 / 哗啦啦,哗啦啦, / 大雨不停下。 / 天空乌云翻,地上成河啦。”
从学生展示的童诗来看,不仅有明显的节奏感,还有一定的韵味,特别是分节咏唱意识,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说明教师引导是成功的。其实,童诗是最自由的体裁,在学生展开仿写时,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这样才能获得预想的效果。
童诗短小精悍,情感充沛,富有情趣,处处闪烁智慧的火花,能够给学生带来重要启蒙作用。在小学开展童诗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特征,适合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引导得当,必然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品质,帮助学生打开认知世界的窗户。
(责编 刘宇帆)
[关键词]小学语文 童诗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40
所谓童诗,就是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吟诵、阅读的诗歌。童诗展示的是优美的意境、丰富的影像、活泼的气氛,令学生心驰神往、爱不释手,为语文课堂教学创生了难得的教育契机。教师应引导学生品读童诗、对话童诗、仿写童诗,促使学生建立崭新的认知意识。
一、朗读童诗,激发思维认知活力
小学生对童诗情有独钟,教师要进行多元设计,为学生品读童诗创造机会。教师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精品童诗,让学生天天读、课课读,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全面塑造学生的语文素养创造条件。
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首先是教师范读,给学生介绍朗读技巧,并让学生仿读;然后指名个体朗读,教师纠正朗读偏差;接着是学习小组集体朗读、女生组朗读、男生组朗读、分声部朗读;最后是全班齐读。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课堂互动,对诗歌进行重点解读。这样,课堂学习气氛浓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大为提升。
由于课文本身就是童诗,学生朗读时深受感染,学习思维顺利启动,对诗歌语言、结构、形象和朗读技巧都有了深刻认知,由此建立起来的诗歌个性认知自然是多元的、清晰的,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对话童诗,拓宽探索认知视野
对话童诗是教师引导学生品析童诗的过程。优秀的童诗能够触动人的内心,教师通过对童诗展开解读,能够帮助学生走进童诗的世界,拓展认知维度。童诗描绘的是学生熟悉的世界,让学生对话童诗,就是要引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共鸣,通过对多种形象的感知体悟,形成重要的学习认知。学生走进童诗,课堂教学自然进入到佳境之中,从而形成重要的学习内驱力。
语文教材中童诗的比例不大,教师要开阔视野,将课外童诗引入课堂学习之中,引导学生拓展学习,这对提升学生探索语文世界的主动性有特殊意义。
如学习《找春天》时,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引入几段童诗。《春风》:“春风轻,春风软, / 蜜蜂采蜜春风甜。 / 花儿开放春风香, / 吹在脸上春风暖。”《春》:“春天的闹钟响了, / 惊醒了种子, / 睁开了眼睛。 / 春天的闹钟响了, / 吵醒了小草, / 钻出了头儿。 / 春天的闹钟响了, / 叫醒了树木, / 伸出了胳膊。”学生对童诗有特别的兴趣,很快就能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教师结合文本展开课堂讲解,学生就能顺利掌握学习要义。
关于春天的童诗有很多,教师精心筛选,让学生通过童诗诵读赏析,进入到文本学习之中,体现了教学设计的精巧性。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童诗描绘的景物具有形象化特征,很容易引发学生联想,利用课外童诗展开文本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仿写童诗,历练感悟认知能力
童诗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外化表现形式,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阅读、赏析童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参与童诗的创作。小学生对诗歌写作会充满畏惧感,教师要给予针对性的关注和引导,解除学生的顾虑。教师不妨从仿写角度进行引导,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特定的视角和形象,展示内心世界,历练学生的感悟认知能力。
在学习《雷雨》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仿写童诗,并给出具体提示和要求:以夏天的雷雨为描绘对象,从雨声、雨形、雨带来的影响等角度展开思维,要求诗句比较工整,有一定节奏感,不要求押韵。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在成果展示时,很多学生都有比较出色的表现。有学生展示出自己的作品:“哗啦啦,哗啦啦, / 大雨使劲下。 / 禾苗低下头, / 鲜花流泪花。 / 哗啦啦,哗啦啦, / 大雨不停下。 / 天空乌云翻,地上成河啦。”
从学生展示的童诗来看,不仅有明显的节奏感,还有一定的韵味,特别是分节咏唱意识,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说明教师引导是成功的。其实,童诗是最自由的体裁,在学生展开仿写时,教师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这样才能获得预想的效果。
童诗短小精悍,情感充沛,富有情趣,处处闪烁智慧的火花,能够给学生带来重要启蒙作用。在小学开展童诗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特征,适合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引导得当,必然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品质,帮助学生打开认知世界的窗户。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