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南童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具有浓厚的闽南乡土气息,集趣味、哲理、实用性于一体,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经典,且具有不言而喻的历史感、民族性。
面对渐渐被淡忘的闽南童谣,我们如何让学生在明信片的设计中,主动、快乐地参与了解闽南童谣,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更好地传承闽南文化呢?通过闽南童谣文化的明信片设计活动,开展相关的教学与创作实践,使学生深刻领悟其童谣的精髓,并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逐步感受闽南童谣文化的魅力,体验设计明信片的乐趣,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走访调查,走近明信片,激发创作兴趣
为了更好地知晓学生对闽南童谣了解的程度,开展“小学生对闽南童谣的了解情况与喜好程度”的问卷抽样调查。根据数据分析可知,虽然闽南童谣流传于民间,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但学生对其了解并不多,且喜欢闽南童谣的人也占少数。
面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教师如何通过指导学生创作明信片的方式传承闽南童谣文化呢?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大量的童谣绘本以及优秀的明信片设计,激发他们对闽南童谣和明信片设计的兴趣,提高对其的感知能力。带着满怀好奇的学生们走进明信片,展示各种形式材质的明信片,一张张风格迥异、形式多样的明信片,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
创编情节,创作明信片,打开创作之门
明信片以其低成本投入、以情动人的天然广告载体、各地不同特色的展现等特质广受人们的欢迎。同时,由于明信片题材的丰富性,媒材的多样性,大大降低了专业技能的门槛,更加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他们不但寄明信片,且逐渐开始自己设计明信片。
在童谣明信片教学实施环节,通过五大步骤:即第一,学生听童谣;第二,就童谣进行文学和美术评论;第三,指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第四,赏析明信片;第五,让学生设计明信片。
展开想象,学会为童谣划分情节,提炼小标题
在闽南童谣《好子儿》明信片设计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童谣的内容,找出有画面的情节,读一读童谣中的情节描述的语句。引导学生给整篇童谣划分出恰当的情节,并提炼出具有画面感的小标题。
通过这一举措,促进了学生对闽南童谣的初步感知与理解,为接下来的角色设计奠定了基础。
刻画细致,学会为角色形象设计,突出角色特征
明信片的主题内容是明信片的灵魂,角色形象是每张明信片的生命之源。寓教于乐,翻转课堂,将童谣故事情节戏剧化。学生扮演童谣中的角色形象,在表演中和学生互动,不仅有助于童谣角色形象的设计,更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中,师生共读闽南童谣《捏尪仔》,向学生提出要求:有意识注意童谣中提到了哪些对象?请学生以小组游戏的形式,自由分配不同的角色形象并扮演。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
闽南古代人物的服装特点,是角色形象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发现,人们大多穿圆领或斜领的青布直身的宽袖长衣,头戴四方平定巾,设计出童谣中的主要角色形象。
合理布局,学会为安排各元素位置,烘托其特色
明信片不同于其他绘画作品,有其特有的基本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明信片设计中巧妙地融入童谣作品呢?明信片的正面,大部分以图案设计为主,根据童谣内容,可以有全景、近景、特写,为了使内容更加丰富,在遵照童谣内容的情景前提下使用不同的景别。
首先,赏析范例作品《酉鸡起舞》,了解明信片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及童谣作品的表现形式。在创作闽南童谣《捏尪仔》明信片中的角色人物和场景时,角色形象的姿态,场景的布局都可以营造出不一样的气氛。所以构图是画面的基础建筑,也是设计明信片的关键。
交心收获,交流明信片,分享明信片成果
每位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明信片,分享创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与收获,互相欣赏,细细品味,感受闽南童谣的独特魅力。通过以闽南童谣明信片设计为载体的美术活动,带给学生一片更宽广的艺术绿地与传统文化的碧海蓝天。闽南文化润物细无声般低渗透进了学生的心灵,升华了学生心中的乡情,为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常言说得好:“教学有法,而学无定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是每位闽南人以及热爱闽南传统文化的人的共同使命。因此,美术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闽南童謠,学习制作明信片的设计技巧,既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又引领了学生自觉参与保护和传承闽南童谣。
传统文化的传承希望在少年儿童,让闽南童谣走进美术课堂,不断挖掘、发挥本土文化的独特性,让学生爱家乡、爱祖国,从而陶冶美好的情操。唤回远去的童谣,拾起远去的文化,让学生们用画笔描绘对闽南童谣,并将其融入生活中的各种设计中,这是我们美术教师神圣的使命。
面对渐渐被淡忘的闽南童谣,我们如何让学生在明信片的设计中,主动、快乐地参与了解闽南童谣,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更好地传承闽南文化呢?通过闽南童谣文化的明信片设计活动,开展相关的教学与创作实践,使学生深刻领悟其童谣的精髓,并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逐步感受闽南童谣文化的魅力,体验设计明信片的乐趣,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走访调查,走近明信片,激发创作兴趣
为了更好地知晓学生对闽南童谣了解的程度,开展“小学生对闽南童谣的了解情况与喜好程度”的问卷抽样调查。根据数据分析可知,虽然闽南童谣流传于民间,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但学生对其了解并不多,且喜欢闽南童谣的人也占少数。
面对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教师如何通过指导学生创作明信片的方式传承闽南童谣文化呢?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大量的童谣绘本以及优秀的明信片设计,激发他们对闽南童谣和明信片设计的兴趣,提高对其的感知能力。带着满怀好奇的学生们走进明信片,展示各种形式材质的明信片,一张张风格迥异、形式多样的明信片,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
创编情节,创作明信片,打开创作之门
明信片以其低成本投入、以情动人的天然广告载体、各地不同特色的展现等特质广受人们的欢迎。同时,由于明信片题材的丰富性,媒材的多样性,大大降低了专业技能的门槛,更加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他们不但寄明信片,且逐渐开始自己设计明信片。
在童谣明信片教学实施环节,通过五大步骤:即第一,学生听童谣;第二,就童谣进行文学和美术评论;第三,指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第四,赏析明信片;第五,让学生设计明信片。
展开想象,学会为童谣划分情节,提炼小标题
在闽南童谣《好子儿》明信片设计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童谣的内容,找出有画面的情节,读一读童谣中的情节描述的语句。引导学生给整篇童谣划分出恰当的情节,并提炼出具有画面感的小标题。
通过这一举措,促进了学生对闽南童谣的初步感知与理解,为接下来的角色设计奠定了基础。
刻画细致,学会为角色形象设计,突出角色特征
明信片的主题内容是明信片的灵魂,角色形象是每张明信片的生命之源。寓教于乐,翻转课堂,将童谣故事情节戏剧化。学生扮演童谣中的角色形象,在表演中和学生互动,不仅有助于童谣角色形象的设计,更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中,师生共读闽南童谣《捏尪仔》,向学生提出要求:有意识注意童谣中提到了哪些对象?请学生以小组游戏的形式,自由分配不同的角色形象并扮演。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
闽南古代人物的服装特点,是角色形象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学生通过欣赏——观察——发现,人们大多穿圆领或斜领的青布直身的宽袖长衣,头戴四方平定巾,设计出童谣中的主要角色形象。
合理布局,学会为安排各元素位置,烘托其特色
明信片不同于其他绘画作品,有其特有的基本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明信片设计中巧妙地融入童谣作品呢?明信片的正面,大部分以图案设计为主,根据童谣内容,可以有全景、近景、特写,为了使内容更加丰富,在遵照童谣内容的情景前提下使用不同的景别。
首先,赏析范例作品《酉鸡起舞》,了解明信片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及童谣作品的表现形式。在创作闽南童谣《捏尪仔》明信片中的角色人物和场景时,角色形象的姿态,场景的布局都可以营造出不一样的气氛。所以构图是画面的基础建筑,也是设计明信片的关键。
交心收获,交流明信片,分享明信片成果
每位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明信片,分享创作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与收获,互相欣赏,细细品味,感受闽南童谣的独特魅力。通过以闽南童谣明信片设计为载体的美术活动,带给学生一片更宽广的艺术绿地与传统文化的碧海蓝天。闽南文化润物细无声般低渗透进了学生的心灵,升华了学生心中的乡情,为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常言说得好:“教学有法,而学无定法。”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是每位闽南人以及热爱闽南传统文化的人的共同使命。因此,美术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融入闽南童謠,学习制作明信片的设计技巧,既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又引领了学生自觉参与保护和传承闽南童谣。
传统文化的传承希望在少年儿童,让闽南童谣走进美术课堂,不断挖掘、发挥本土文化的独特性,让学生爱家乡、爱祖国,从而陶冶美好的情操。唤回远去的童谣,拾起远去的文化,让学生们用画笔描绘对闽南童谣,并将其融入生活中的各种设计中,这是我们美术教师神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