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dou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对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朗读教学存在学生缺乏朗读兴趣、教师指导单一等问题。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制定正确的朗读训练目标,精选朗读训练点,并采用多种形式,指导、评价学生的朗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朗读教学;训练目标;朗读形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1-0047-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在课堂教学中,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情感,丰富学生想象,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说话能力。目前,我们的朗读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朗读兴趣
  不少学生朗读的自主性、积极性较差。他们之所以朗读,是为完成教师的要求,为了朗读而朗读。究其原因,是教师每堂课都是一样的指导方法,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久而久之,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就越来越淡。对朗读没有兴趣,学生就很难进入到学习的境界中,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师对朗读的指导方式单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虽说也重视朗读,但都是在分析文章、理解文章之后来一句“请同学们带着感情朗读这段文字”,或者在学生读完后说“我们要读出高兴(快乐、悲伤)的语气来”,便再让学生读一遍。这样读,其实学生并没有真实的感悟,也没有内心的体验。教师不应机械地告诉学生哪个词要重读或轻读,或者哪个句子要读得快一些,哪里要读得慢一些。这样的指导,导致学生认为感情强烈的地方就要重读,却不知有时发自肺腑的轻读表达的情感反而更强烈。如,《永远的白衣战士》中,叶欣斩钉截铁地对同事说了一句话:“这里危险,让我来吧!”学生读的时候声调很高,像是英勇的战士请求上前线打仗一般。然而,如果能体会叶欣的内心,读得坚决、果断、低沉,就会更富有感染力。
  (三)缺乏朗读技巧的指导
  朗读是需要训练的。在课堂上,教师看似在指导朗读,却不着边际。有时连教师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说:“让我们一起读出海伦的不幸。”“蚁群不怕牺牲、甘于奉献、团结合作的精神令我们感动。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现吧!”这样的指导相信教师自己也是云里雾里的。也许学生在教师这样的指导中,会读得或高亢激昂,或低沉缓慢。但静下来想一想:“这样的朗读,真的训练到位了嗎?达到朗读表情达意的作用了吗?”
  针对这样的朗读现状,我们应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优化朗读教学的策略。
  二、优化朗读教学策略
  (一)制定正确的朗读训练目标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其中对朗读的要求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的目标太大,指向性不强。因此,应该在总体把握朗读训练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实际,制定更为明确、具体的目标。如,《小稻秧脱险记》中除了制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目标外,更应有对重点的句子的反复朗读,体会句子情感的目标。如,“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这群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朗读时,抓住关键词语“团团围住”“气势汹汹”“不由分说”“一拥而上”等体会杂草的蛮不讲理,抓住“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体会小稻秧的寡不敌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杂草嚷叫的语言和小稻秧柔弱的反问进行有感情朗读,体会争吵的“激烈”。这样的训练更有实效性,指向性也更强。
  (二)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前提是教师心中要清楚不同的朗读形式在什么情况下适用,有什么功能,可以达到什么训练效果。当学生无法体会文章情感,读不出韵味来的时候,教师就要采取示范朗读,把学生引入状态,从模仿到创造;当文中对话较多并且有不同人物时,就要采取分角色朗读;当文章感情强烈,需要渲染气氛的时候,就要采用齐读。需要注意的是,齐读要慎用,虽然齐读能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容易使学生滥竽充数。
  (三)精选朗读训练点
  对不同的文章,教师要恰当地选择典型的句子段落展开训练。有些课文需要学生切身体会后才能有真实的感受,才知道要怎样读。如,朗读《黄河的主人》一文的第三自然段时,第一次读学生把“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中的“啊”读成了第二声;把“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中每个数字间的停顿都一样。此时,我用多媒体出示画面:波涛汹涌的黄河上有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在行驶,就像一片叶子飘在水中,似乎随时都可能被浪头吞没。学生看得很惊讶。然后,我让学生再进行朗读。学生会把“啊”读成了第四声;“一、二、三、四、五、六”之间的停顿也不一样,自然而然地就读得急促、惊讶起来,觉得很不可思议。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更深一层。不同的课文中要进行不同的指导。如,《赶海》一文生动有趣、节奏感强、语言形象,是训练朗读的好文章。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读出语言的韵味,读出语言的美感。《田园诗情》是一篇散文,也是朗读教学的好教材。教学时,要让學生在头脑中把文字变成一幅幅图画,并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只有掌握了各种不同文章的朗读技巧后,才能提高朗读的质量。
  (四)创设形象的朗读情境
  教师要变换朗读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进行想象。如,教学《江雪》这首诗,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独自一人在下着雪的江面上钓鱼,他在想什么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只有把自己融入画面中,想象体会,学生才会读出情感,读出作者内心的孤寂。其次,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当读到喜悦的地方自然而然就笑,读到悲伤的地方会情不自禁动情流泪,读到气愤的地方会不自觉地声色俱厉。最后,必要时进行配乐朗读。一些优美的文章需要轻音乐来舒缓情绪,陶冶情操。如,朗读《西湖》一文,如果能配上点音乐来朗读,那学生就仿佛置身在西湖上,在宁静的月色中,观看朗朗的明月,感受徐徐的清风,听着悠扬的琴声,整个人都融化在西湖月色中。一些动情的文章也需要音乐来营造氛围。如,朗读《第一次抱母亲》,就可以通过音乐来感染学生,让他们投入到课文中去。
  (五)注重朗读评价
  朗读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促进朗读的重要手段。教师赏识激励的评价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当学生读得不到位时,教师不要直截了当地否定,而要用委婉、激励的语言来评价、引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智慧的体现,也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体现。如果一个教师有足够的耐心,能够真正地爱学生,那么他的评价也会更生动、更多元。教师恰当的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朗读训练过程中,使朗读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总之,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针对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并采取科学的方法,不断地训练,这样才能让一篇篇无声的课文变为一首首动听的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2月7日,正月初八。开年上班第一天。往年这个时候,陈晓(化名)会和一些同事跑到林伟忠办公室,乐呵呵地向他讨“利是”。但今年,显然不可能了,因为林已经“进去”了。  案发前,林伟忠是广东省东莞市厚街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人大副主席,同时兼任宝塘社区党支部书记。林出事的导火索是房子:2013年11月12日,有人在网上举报他有上百套房产、超20亿资产。  举报他的人,不仅能说出他妻子、孩子的姓名、身份
伺服俯仰平台对位置、速度控制的精度、响应时间要求很高,俯仰传动过程复杂,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难以建立。本文应用LabWindows/CVI交互式开发平台,搭建硬件控制平台,对俯仰平
目的: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0例静脉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IVL起病隐匿,绝经前女性多见,常因子宫肌瘤及子宫肌腺症行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于2010年9月举办了四位摄影师——罗·艾斯里兹、伊莱德·拉斯瑞、亚历克斯·普瑞格和阿曼达·罗斯-胡的联合摄影展,展览将一直持续到2011年1月。他们从永不枯竭的影像库——印刷媒体和电影中捕捉拍摄素材。艾斯里兹直接对已经出版发行的商业图片进行重新编辑拍摄,如他负责编辑的杂志中被撤换掉的插图。拉斯瑞的工作就是和图片打交道,聚焦于那些大众喜闻乐见的形象,如好莱坞的电影宣传剧照和插图等
抗霉素(Antimycin)是一大类具有九元环双内酯的抗生素,其最早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末,在随后的60多年间不断有新的成员被发现,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多达26个。抗霉素具有众多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