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下,武德教育亦不可缺。武德代表进取、勇气和社会担当。今天的武德教育既要从传统出发,也要立足当下;既要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为国为民”“侠者情怀”,也要具备“进取、爱国、担当、诚信”的国家公民气质。
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谓是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最大的“正名”。欢欣鼓舞之后,我们仍然需要一些“冷思考”:近年对太极拳等一些传统武术文化的质疑和无底线的消费,究竟还会持续多久?
吃透“武德”:尚武、道义、为国为民
武德源于兼并与融合的原始战争,它由战争决定并为战争服务,春秋各国争霸可见一斑。如晋楚两国爆发战争,晋军一败涂地,撤退中战车陷进泥坑动弹不得。这时,楚兵竟帮助晋军修理战车,脱离泥潭。对两国兵将来说,坚守武德、信仰和荣誉感远高于战事输赢。楚军胜利,穷寇莫追,既合乎礼仪,又有道义,是真正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近代中国发扬武德,被看成重铸国民道德、振兴国家的希望。鸦片战争使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以“武”救国,爱国主义此时此刻上升为武德的核心要义。
尚武,不仅是对身体强健的呼吁,更在于改造国民性的精神需求。在梁启超看来,洋务派只是简单停留在买枪炮、造轮船等器物层面,弘扬民族自强气质,一扫“病夫之国”的羸弱,才是拯救国家的应有逻辑。
一批英雄武师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拥有共同价值观、遵守共同行为准则的群体会组成一个“道德共同体”。霍元甲的武德就被赋予了厚重的家国意识,作为霍元甲精武会的集体记忆,更作为近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与想象的有力代表被代代流传。
近代中国武侠文学的创作,成为武德快速传播的通道,成就了霍元甲从“武师到民族英雄”角色的升华,对社会群众具有广泛的宣传教育作用,是影响人们理解武德的重要窗口。
聚焦当下,优质的军旅剧作可与之媲美。中国军旅文化的重心是武德文化。武德文化令军旅剧作充满戏剧性张力,坚守“图国忘死,贞也”的民族气节,强调“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大局观念,推崇“以身殉国,壹意而已”的牺牲精神。譬如《亮剑》中,李云龙所部勇于争取胜利的“亮剑”精神,又如《女子特战队之火凤凰》中,女子特战员巾帼不让须眉的拼搏精神。
扭转武德教育式微
当前,部分习武者的精神信仰与追求,在世俗化的“向钱看”中日渐消散。弘扬武德的愿望并没有在当下现实生活中完全落地,一些武德规范对习武者而言形同虚设。比如,将“内力”发挥极致的“太极宗师”闫芳,以“隔山打牛”这一表演糊弄百姓;修炼“内功”的雷公太极,能让头顶直冒热气“吓跑”对手;传统武术的攻防击打变成了“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马保国“闪电五连鞭”的滥竽充数,口口声声“年轻人不讲武德”是他逃避败局的借口。
在被流量和金钱裹挟的“大师”马保国等人背后,“网红”推手们一直致力于在各自的地盘里割“韭菜”,“武德”则成为网友们高频调侃的消费品和资本牟利的牺牲品。
武德约束力式微是显在的,且遗憾的是,武德教育也出现了裂缝。竞技武术人才的培养以取得优异成绩为最终目标,将武德教育形式化、表面化,使武者习练武术失去了内外兼修的意义。不光武术圈,放眼体育比赛,黑哨、年龄造假、服用兴奋剂等问题屡禁不绝。
随着中考、高考体育测试密集进行,曾有身体素质不佳的考生通过服用所谓“神药”提高体测成绩,网络中不法商家的兴奋剂生意火热。当然,我们须厉声谴责黑心商家大赚昧心钱。同时,也应关注青少年武德培养这一重要教育环节。
目前,已有地方确定中考体育100分,距离叩响高考大门绝不遥远。国内不少城市涌现出大量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特别是此前鲜有人问津的跳绳课,如今线下收费从几千至上万元不等,水涨船高。体育成绩加重的确有助于学生和家长重视体能锻炼,但不可否认的是,承受一轮又一轮“内卷(一种消耗精力的死循环)”伤害碾压的家长和孩子,或因功利心、侥幸心加剧被兴奋剂吸引的可能。若如此,考试的公平性和考生德行教育都将蒙上一层阴影。
武德教育其实并不是索然无味的,而是志趣盎然、颇具深度的。比如,在家校生活中佐以武德典故和谚语——武德典故通常感染力强、形象生动,如闻鸡起舞、越女论剑、纪昌学射;武德谚语言简意赅、富含深意,如“拳以德立,无德无拳”“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
新时代下,武德教育亦不可缺。武德代表进取、勇气和社会担当。今天的武德教育既要从传统出发,也要立足当下;既要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为国为民”“侠者情怀”,也要具备“进取、爱国、担当、诚信”的国家公民气质。
大时代呼唤“大武德观”
踐行武德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和感受,行侠仗义、乐善好施使内心产生愉悦。内心自愿认同武德规范,则更愿意在精神生活上形成矢志不渝的追求,并坚持以“慎独”为特征的武德自律,从而实现“大武德观”。
弘扬武德不偏离“人”,体现关怀生命的向度。因此,武德不仅是社会之学,更是生活之学、生命之学。
武德谋求社会关系平衡,将长远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其内涵倾向于以和平方式解决各种争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求人们共同应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危机和挑战,不为一己之私把地球搞乱。“一带一路”倡议给各国带去满满的发展机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助力区域内更多人口实现脱贫。世界卫生组织提议,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病原体材料和临床样本共享体系,基于科学的新冠病毒溯源调查避免政治化。这些都旨在说明,人们不能仅局限于独善其身,更需要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应对全球化挑战,以风雨同舟、同心同德的精神,共建、共享人类文明发展成果。
在现代语境下,弘扬武德的优秀内涵,可以让人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国防,形成休戚与共之感。特别是面对好战、富有侵略性的民粹主义思潮等不良外部文化,大武德的价值观念是构建和谐共生伦理文明体系的指南。正是如此,大武德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引领意义。
(《半月谈》)
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谓是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最大的“正名”。欢欣鼓舞之后,我们仍然需要一些“冷思考”:近年对太极拳等一些传统武术文化的质疑和无底线的消费,究竟还会持续多久?
吃透“武德”:尚武、道义、为国为民
武德源于兼并与融合的原始战争,它由战争决定并为战争服务,春秋各国争霸可见一斑。如晋楚两国爆发战争,晋军一败涂地,撤退中战车陷进泥坑动弹不得。这时,楚兵竟帮助晋军修理战车,脱离泥潭。对两国兵将来说,坚守武德、信仰和荣誉感远高于战事输赢。楚军胜利,穷寇莫追,既合乎礼仪,又有道义,是真正的“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近代中国发扬武德,被看成重铸国民道德、振兴国家的希望。鸦片战争使清朝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以“武”救国,爱国主义此时此刻上升为武德的核心要义。
尚武,不仅是对身体强健的呼吁,更在于改造国民性的精神需求。在梁启超看来,洋务派只是简单停留在买枪炮、造轮船等器物层面,弘扬民族自强气质,一扫“病夫之国”的羸弱,才是拯救国家的应有逻辑。
一批英雄武师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拥有共同价值观、遵守共同行为准则的群体会组成一个“道德共同体”。霍元甲的武德就被赋予了厚重的家国意识,作为霍元甲精武会的集体记忆,更作为近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与想象的有力代表被代代流传。
近代中国武侠文学的创作,成为武德快速传播的通道,成就了霍元甲从“武师到民族英雄”角色的升华,对社会群众具有广泛的宣传教育作用,是影响人们理解武德的重要窗口。
聚焦当下,优质的军旅剧作可与之媲美。中国军旅文化的重心是武德文化。武德文化令军旅剧作充满戏剧性张力,坚守“图国忘死,贞也”的民族气节,强调“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大局观念,推崇“以身殉国,壹意而已”的牺牲精神。譬如《亮剑》中,李云龙所部勇于争取胜利的“亮剑”精神,又如《女子特战队之火凤凰》中,女子特战员巾帼不让须眉的拼搏精神。
扭转武德教育式微
当前,部分习武者的精神信仰与追求,在世俗化的“向钱看”中日渐消散。弘扬武德的愿望并没有在当下现实生活中完全落地,一些武德规范对习武者而言形同虚设。比如,将“内力”发挥极致的“太极宗师”闫芳,以“隔山打牛”这一表演糊弄百姓;修炼“内功”的雷公太极,能让头顶直冒热气“吓跑”对手;传统武术的攻防击打变成了“浑元形意太极拳掌门人”马保国“闪电五连鞭”的滥竽充数,口口声声“年轻人不讲武德”是他逃避败局的借口。
在被流量和金钱裹挟的“大师”马保国等人背后,“网红”推手们一直致力于在各自的地盘里割“韭菜”,“武德”则成为网友们高频调侃的消费品和资本牟利的牺牲品。
武德约束力式微是显在的,且遗憾的是,武德教育也出现了裂缝。竞技武术人才的培养以取得优异成绩为最终目标,将武德教育形式化、表面化,使武者习练武术失去了内外兼修的意义。不光武术圈,放眼体育比赛,黑哨、年龄造假、服用兴奋剂等问题屡禁不绝。
随着中考、高考体育测试密集进行,曾有身体素质不佳的考生通过服用所谓“神药”提高体测成绩,网络中不法商家的兴奋剂生意火热。当然,我们须厉声谴责黑心商家大赚昧心钱。同时,也应关注青少年武德培养这一重要教育环节。
目前,已有地方确定中考体育100分,距离叩响高考大门绝不遥远。国内不少城市涌现出大量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特别是此前鲜有人问津的跳绳课,如今线下收费从几千至上万元不等,水涨船高。体育成绩加重的确有助于学生和家长重视体能锻炼,但不可否认的是,承受一轮又一轮“内卷(一种消耗精力的死循环)”伤害碾压的家长和孩子,或因功利心、侥幸心加剧被兴奋剂吸引的可能。若如此,考试的公平性和考生德行教育都将蒙上一层阴影。
武德教育其实并不是索然无味的,而是志趣盎然、颇具深度的。比如,在家校生活中佐以武德典故和谚语——武德典故通常感染力强、形象生动,如闻鸡起舞、越女论剑、纪昌学射;武德谚语言简意赅、富含深意,如“拳以德立,无德无拳”“武德比山重,名利草芥轻”。
新时代下,武德教育亦不可缺。武德代表进取、勇气和社会担当。今天的武德教育既要从传统出发,也要立足当下;既要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为国为民”“侠者情怀”,也要具备“进取、爱国、担当、诚信”的国家公民气质。
大时代呼唤“大武德观”
踐行武德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和感受,行侠仗义、乐善好施使内心产生愉悦。内心自愿认同武德规范,则更愿意在精神生活上形成矢志不渝的追求,并坚持以“慎独”为特征的武德自律,从而实现“大武德观”。
弘扬武德不偏离“人”,体现关怀生命的向度。因此,武德不仅是社会之学,更是生活之学、生命之学。
武德谋求社会关系平衡,将长远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其内涵倾向于以和平方式解决各种争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要求人们共同应对当今社会出现的各种危机和挑战,不为一己之私把地球搞乱。“一带一路”倡议给各国带去满满的发展机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助力区域内更多人口实现脱贫。世界卫生组织提议,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病原体材料和临床样本共享体系,基于科学的新冠病毒溯源调查避免政治化。这些都旨在说明,人们不能仅局限于独善其身,更需要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应对全球化挑战,以风雨同舟、同心同德的精神,共建、共享人类文明发展成果。
在现代语境下,弘扬武德的优秀内涵,可以让人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国防,形成休戚与共之感。特别是面对好战、富有侵略性的民粹主义思潮等不良外部文化,大武德的价值观念是构建和谐共生伦理文明体系的指南。正是如此,大武德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引领意义。
(《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