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
关键词:兴趣;能力;习惯
由于应试教育的主宰,我们的语文教学,容不得学生的任何自由和创新,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依据。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制。而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呢?下面就浅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起始状态的学习欲望源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需求心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情感逐渐丰富,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实践证明,创造情境,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为强化阅读训练奠定基础。
1、引导进入意境,激发阅读欲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通过采用诸如实物、插图、录像、录音等声像材料以及面部表情、手勢身形等无声语言之类的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导火索。教师还可利用优美的导语创造一种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验气氛,从而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创设和谐氛围,发挥阅读才能。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鼓励人人畅所欲言,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实现自我的生命绿洲。一句话,就是要尊重孩子,呵护童心。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时时感到”我会读”。从而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阅读才能。
二、教会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而要让学生有自主阅读的意识,我们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平时多创设一些阅读的空间、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感觉阅读既是一种任务,同时又是一种兴趣。
1、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徐特立先生有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不动笔墨不看书”,也就是说,读书必须作笔记,效果才会更好。这里作笔记的方式也有多种,根据阅读的要求,首先是在字里行间进行圈点勾画,以示重要词句,读后重点理解或思考,其次,就是对不易理解的关键语句或段落做上问号等标记,以便好查考资料,展开讨论;最后就是把书看完后想有什么可记的,即写读书笔记,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使得对问题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只有边读边思考,才能学有所得。
2、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如在教学《向往奥运》一文,我先让学生提出预习提示中不懂的问题再让学生认真读课文,看谁能全部理解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可让学生说说你是如何读懂的。学生说出了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这时教师就从中指导学习方法,理解词语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学生在读课文后已能理解课后问题。当拓展练习模拟小记者表演时,“作者采访过许多奥运明星,你喜欢其中的哪几位?如果让你和其中的一位畅谈,你准备跟他谈些什么?”学生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谈到刘翔、赵楠、邓亚萍,有的谈到日内瓦尔德等并结合课文内容,抓住奥运主题,深化了思想内容。
三、学会积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积累、阅读的本质就是”读”,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和日积月累,重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不失为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1、注意课后延伸,深入理解课文。首先,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2、指导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课外阅读,实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扩大阅读量,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阅读就能了解前人的智慧,充实自己的大脑,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且要对名篇名著做到书读百遍,反复体会其中的精华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迅速的充实、发展自己。
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书都“开卷有益”,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时,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使学生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大大丰富了语文知识,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评判,越读越感到自己孤陋寡闻,越读越想读。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增加了知识积累,无论是对课内阅读还是写作都大有帮助。学生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心理因素的协同参与,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也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阅读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着良好的阅读能力,教师作为导航者,应该积极发现,认真摸索,善于总结,找到更好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领学生驶向理想的彼岸。
关键词:兴趣;能力;习惯
由于应试教育的主宰,我们的语文教学,容不得学生的任何自由和创新,一切以标准答案为依据。学生在阅读上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制。而现代社会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呢?下面就浅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起始状态的学习欲望源于学习动机的激发,不同年龄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需求心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情感逐渐丰富,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实践证明,创造情境,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为强化阅读训练奠定基础。
1、引导进入意境,激发阅读欲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通过采用诸如实物、插图、录像、录音等声像材料以及面部表情、手勢身形等无声语言之类的形象直观的教学形式,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导火索。教师还可利用优美的导语创造一种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体验气氛,从而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创设和谐氛围,发挥阅读才能。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鼓励人人畅所欲言,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实现自我的生命绿洲。一句话,就是要尊重孩子,呵护童心。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位置,时时感到”我会读”。从而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阅读才能。
二、教会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情趣。而要让学生有自主阅读的意识,我们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平时多创设一些阅读的空间、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感觉阅读既是一种任务,同时又是一种兴趣。
1、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徐特立先生有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不动笔墨不看书”,也就是说,读书必须作笔记,效果才会更好。这里作笔记的方式也有多种,根据阅读的要求,首先是在字里行间进行圈点勾画,以示重要词句,读后重点理解或思考,其次,就是对不易理解的关键语句或段落做上问号等标记,以便好查考资料,展开讨论;最后就是把书看完后想有什么可记的,即写读书笔记,这样可以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使得对问题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只有边读边思考,才能学有所得。
2、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如在教学《向往奥运》一文,我先让学生提出预习提示中不懂的问题再让学生认真读课文,看谁能全部理解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可让学生说说你是如何读懂的。学生说出了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这时教师就从中指导学习方法,理解词语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联系上下文。学生在读课文后已能理解课后问题。当拓展练习模拟小记者表演时,“作者采访过许多奥运明星,你喜欢其中的哪几位?如果让你和其中的一位畅谈,你准备跟他谈些什么?”学生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谈到刘翔、赵楠、邓亚萍,有的谈到日内瓦尔德等并结合课文内容,抓住奥运主题,深化了思想内容。
三、学会积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积累、阅读的本质就是”读”,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具有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和日积月累,重视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不失为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
1、注意课后延伸,深入理解课文。首先,语言的学习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同时培养对好词佳句的敏感,养成积累词句的习惯。
2、指导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课外阅读,实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各项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扩大阅读量,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这个世界,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写作能力的提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阅读就能了解前人的智慧,充实自己的大脑,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且要对名篇名著做到书读百遍,反复体会其中的精华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迅速的充实、发展自己。
我们知道并非所有的书都“开卷有益”,阅读教学向课外延伸时,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使学生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学生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大大丰富了语文知识,并且在阅读过程中不断的进行自我评判,越读越感到自己孤陋寡闻,越读越想读。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增加了知识积累,无论是对课内阅读还是写作都大有帮助。学生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心理因素的协同参与,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也就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阅读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着良好的阅读能力,教师作为导航者,应该积极发现,认真摸索,善于总结,找到更好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领学生驶向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