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血Cys-C)、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Cys-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在早期评估多发性骨髓瘤(MM)肾损害中的作用及在MM不同病理类型肾损害中的变化特点.方法 根据肾少球滤过率估计值将MM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肾功能正常组,B组为肾功能损害组.以同期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检测患者血Cys-C、
【机 构】
:
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血液科,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血液科,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血液科,上海闸北区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20000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血Cys-C)、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尿Cys-C)、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在早期评估多发性骨髓瘤(MM)肾损害中的作用及在MM不同病理类型肾损害中的变化特点.方法 根据肾少球滤过率估计值将MM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肾功能正常组,B组为肾功能损害组.以同期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检测患者血Cys-C、尿Cys-C、尿RBP、尿NGAL及血清肌酐(Scr)、尿微量蛋白(MAU)、尿α1-微球蛋白(α1-MG),同时对血Cys-C、尿Cys-C、尿RBP、尿NGAL异常且有意愿的患者行肾穿刺活检.结果 ①A组MM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Cys-C、尿RBP、尿Cys-C、尿NGA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5).6例实验指标异常的A组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术,活检结果提示均有不同程度的肾损害,且血Cys-C、尿Cys-C、尿RBP、尿NGAL异常率分别为66.7%、66.7%、66.7%、83.3%.②24例实验指标异常的MM患者行肾穿刺活检术,其中淀粉样变性组6例,管型肾病(CN)组12例,免疫球蛋白沉积病(MIDD)组6例.CN组与MIDD组、淀粉样变性组相比,尿Cys-C、尿NGAL明显升高(P<0.05).MIDD组与CN组、淀粉样变性组相比,尿RBP明显升高(P =0.043).淀粉样变性组与CN组、MIDD组相比,MAU明显升高(P =0.006).结论 与传统指标相比,血Cys-C、尿Cys-C、尿RBP、尿NGAL能更有效地早期评估MM患者肾损害.淀粉样变性组患者MAU明显升高,CN组患者尿Cys-C、尿NGAL明显升高,MIDD组患者尿RBP明显升高。
其他文献
一、概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以出血及微循环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DIC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众多疾病复杂病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其主要基础疾病包括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及外伤等。
患者,女,39岁.因全身多发痛性肿物1个月、伴发热19 d、便血12 d入院.查体:体温38.2℃,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0.3~3.0 cm),压痛明显,肝脾未触及.CT示双肺散在多发结节影(以外带为主).红细胞沉降率42 mm/1 h,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试阴性,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阴性,予经验性抗细菌及真菌治疗发热无好转,2周后CT示双肺内见广泛多发大小不等
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业分会于2001年10月成立,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著名专家王德炳教授任主任委员。学会定于2011年10月底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第九届全国血液免疫学学术大会,会期3天。
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是一组实体器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发生的异质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总体发病率为1%~2%,当存在高危因素时,发病率可升至25%[1].随着异基因HSCT(allo-HSCT)在国内的广泛应用,PTLD越来越受到重视[2-3].然而,由于大多数PTLD患者呈急性播散性起病,病情短期内迅速进展,早期死亡率高达80%.常规治疗手段包括减停免疫抑制剂、放化
原发性或继发性造血干细胞(HSC)量和(或)质的缺陷可致骨髓衰竭(BMF),即再生障碍性贫血(AA).AA免疫抑制治疗(IST)方案历经40年的探索性尝试、临床疗效验证及整体化策略的制订,现已趋成熟,且其疗效已达较高的平台期.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CsA)强化IST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可使60%~80%的重型AA(SAA)患者获长期无病生存.国际上多位学者
涉及14号染色体的复杂Ph易位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已有40余例报道,其中绝大多数为14号染色体长臂和9、22号染色体的复杂易位,涉及14p11的复杂Ph易位仅有2例报道.我们发现1例伴t(9;22;14)(q34;q11;p11)复杂变异易位的CML,现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肉瘤(H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分析4例Hs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活检或切除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EnVision法免疫组化染色,电镜观察,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4例HS患者中男女各2例,年龄范围22~65岁(平均43.25岁);发生部位为淋巴结2例、皮肤1例、结肠1例.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点为肿瘤细胞弥漫浸润、散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对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耐药逆转作用,初步探讨硼替佐米抑制多药耐药白血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系HL-60/DNR和HL-60/VCR细胞为模型,以HL-60细胞为对照,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硼替佐米对HL-60、HL-60/DNR和HL-60/VCR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微毒剂量作为逆转耐药剂量.分4个实验组:HL-60/DN
海绵窦综合征由各种蝶鞍旁损害累及海绵窦所致,是临床上一组症状和体征的总称,包括眼肌麻痹、球结膜水肿、眼球突出、Homer综合征、三叉神经感觉缺失等.肿瘤、外伤、血管病变及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炎症是引起海绵窦综合征的常见病因[1].我们报道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在败血症基础上继发海绵窦综合征患者1例,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单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接受利妥昔单抗体内净化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DLBCL患者临床资料.患者中位年龄39(17~61)岁,Ann ArborⅠ~Ⅱ期2例、Ⅲ期3例、Ⅳ期20例,60%患者有B组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低危组、低中危组、高中危组及高危组患者分别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