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我做辅导员八年来遇到的最特殊的一名学生——从小父母离异,被判给母亲却由父亲一手养大,母亲从未尽过抚养义务与责任。开始她的小姨还给予她一定的帮助,但是后来小姨也因离异而中断了联系,爷爷奶奶早已病逝,生活的负担全部落在父亲一个人身上,父亲却在那时下岗了,无疑让本已债台高筑的家庭雪上加霜,父亲因此整天酗酒、打麻将,无暇顾及她的生活和学习,难以想象她是如何应对黑夜的害怕和高考的压力的。
记忆瞬间回到了2008年9月新生入学报到时的场景。
刚刚办理完“绿色通道”的她找到我申请退学,询问原因她眼圈一红哭了,说是学费太贵承受不起。如果单纯是因为学费问题,想必在她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已经知晓,也就不会因为承受不起学费还千里迢迢从山西赶到河北准时来报到,经济原因或许只是其中一方面或是一个借口吧。难道是因为对学校环境不满意——我猜想。她理想中的大学是厦门大学,她的专业(美术)课很好,在统考中排名第一,却因文化课基础太差导致她未能如愿。如果她坚持退学选择回去复读,我没有理由阻拦,毕竟学校与她理想中的大学确实存在一定差距。她说想退学后放弃学业去打工挣钱养家,我惊讶……父亲数度哽咽讲述了家庭的不幸以至于父女俩哭作一团。我想:国家对教育的资助力度这么大,怎能随便让一个有梦想有才华的孩子错失教育的机会呢?
我把父女俩请进了办公室,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国家的资助政策,鼓励她在大学里努力学习,不仅可以获得助学金,还有机会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这样学费就有了着落。告诉她学校里还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可以帮她解决生活费的问题。我还以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她分析了她录取专业(艺术设计)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机会,让她相信大学四年可以改变她的人生,改变她将来的生活,困难只是暂时的,有国家的资助,学校和老师的帮助,是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美好的未来就在不远处等待着她。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说得我口干舌燥,但父女俩丝毫不为所动。已经错过了午饭时间,我索性把父女俩请进了学校对面的小饭馆,点了几个地方特色菜肴,我们边吃边聊。我以自己家境贫困,高考失利,一路经历了专科、专接本、考研后又历经层层选拔、激烈竞争最后如愿以偿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这一特殊经历对她进行现身说法,让她坚信只要留下来坚持下去,就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功夫不负有心人,也许是我的话让父女俩看到了希望,也许执意退学的初衷真的是迫于生活的无奈,他们终于决定了要留下来,她破涕为笑,我的心也像一块石头落了地。
入学后我把她的情况向学院领导作了详细的汇报,学院领导乃至学校主管领导都非常重视,指示我根据学校政策对该生给予重点关照。10月份河北省“国家三金”资助文件正式发布,根据学院和班级里的具体情况,她得到了班里唯一一个“国家助学金—特别困难”的名额,享受到了国家3000元特困助学金,一下子解决了第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保证她在这里安心学习。此后的日子,我不仅鼓励她要努力学习,还让她担任班级干部,培养她的责任意识;换季的时候,我给妹妹买衣服时总不忘给她也带一件;每到周末,我经常叫她来家里吃饭,希望她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也时常跟她聊聊天,了解下她的学习状况,鼓励她在大学里靠自己的努力赢得明天的美好。交谈中了解到她虽然是由父亲养大,但是跟父亲的关系并不好,父女俩从来不联系,她说跟父亲无话可说,即使给他打电话也说不上一分钟就挂断,所以干脆不联系。我告诉她每周给父亲发一条短信,向他汇报下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状况,让他不要牵挂,尤其是节假日或父亲生日,要给他送上问候,即使不回复也要坚持,毕竟父亲含辛茹苦这么多年很不容易。突然有一天她很兴奋地告诉我说父亲给她回短信了,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她却表现出我从未见过的高兴,我也感到很欣慰。
让我感到更欣慰的是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不仅拿到了学校的奖学金,还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的学费问题也迎刃而解。她的专业设计也是出类拔萃,多次在比赛中获奖,是老师眼中不可多得的艺术人才。课余时间或假期,我通过学校给她联系到一份与她专业相近的兼职,希望能帮助她减轻生活负担的同时让她得到锻炼。大三那年寒假开学第一天,她来到办公室从包里掏出两块山西烧饼,说是特意给我带来的家乡特产,看到烧饼的包装袋已经裂开,想到她坐了数十个小时火车必定经历了痛苦的拥挤,我一定要收下。我把烧饼小心翼翼得分成了四份和办公室里的三位同事一起品尝,他们和我一样感受到了格外的香甜……
大学时光里,渐渐感觉到她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大三下学期,我试探性地向她询问她的母亲,她并没有像以前那样避而不谈,但也不愿多说,只是把母亲近来联系她的手机号给了我。我后来得知:母亲是个要强又古怪的女人,与父亲离异后南下广州做生意赔个精光,靠给人打零工维持生计,最难的时候甚至靠卖血为生,所以无力抚养女儿,也一直未联系她。直到后来东山再起,才敢联系女儿,希望给予她补偿……我对想象中不负责任的母亲似乎多了几分同情和理解,尽管每次都是在晚上十一点半之后打电话向我了解女儿的情况,而且每次通话都近一个小时。经过多次联系沟通和耐心的工作,她终于肯接受母亲,大四那年寒假还去广州陪母亲过了春节,回来后跟我说毕业后母亲打算送她去意大利留学,接受更高艺术殿堂的教育,看得出她充满了期待。
时光匆匆,毕业后她果然遂了母亲的心愿出国留学了。虽然失去了联系,但是看到她的成长和进步,得知她为梦想扬帆远航,让我觉得当初苦口婆心的挽留是值得的。
记忆瞬间回到了2008年9月新生入学报到时的场景。
刚刚办理完“绿色通道”的她找到我申请退学,询问原因她眼圈一红哭了,说是学费太贵承受不起。如果单纯是因为学费问题,想必在她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已经知晓,也就不会因为承受不起学费还千里迢迢从山西赶到河北准时来报到,经济原因或许只是其中一方面或是一个借口吧。难道是因为对学校环境不满意——我猜想。她理想中的大学是厦门大学,她的专业(美术)课很好,在统考中排名第一,却因文化课基础太差导致她未能如愿。如果她坚持退学选择回去复读,我没有理由阻拦,毕竟学校与她理想中的大学确实存在一定差距。她说想退学后放弃学业去打工挣钱养家,我惊讶……父亲数度哽咽讲述了家庭的不幸以至于父女俩哭作一团。我想:国家对教育的资助力度这么大,怎能随便让一个有梦想有才华的孩子错失教育的机会呢?
我把父女俩请进了办公室,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国家的资助政策,鼓励她在大学里努力学习,不仅可以获得助学金,还有机会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这样学费就有了着落。告诉她学校里还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可以帮她解决生活费的问题。我还以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她分析了她录取专业(艺术设计)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机会,让她相信大学四年可以改变她的人生,改变她将来的生活,困难只是暂时的,有国家的资助,学校和老师的帮助,是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美好的未来就在不远处等待着她。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说得我口干舌燥,但父女俩丝毫不为所动。已经错过了午饭时间,我索性把父女俩请进了学校对面的小饭馆,点了几个地方特色菜肴,我们边吃边聊。我以自己家境贫困,高考失利,一路经历了专科、专接本、考研后又历经层层选拔、激烈竞争最后如愿以偿实现了自己的教师梦这一特殊经历对她进行现身说法,让她坚信只要留下来坚持下去,就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功夫不负有心人,也许是我的话让父女俩看到了希望,也许执意退学的初衷真的是迫于生活的无奈,他们终于决定了要留下来,她破涕为笑,我的心也像一块石头落了地。
入学后我把她的情况向学院领导作了详细的汇报,学院领导乃至学校主管领导都非常重视,指示我根据学校政策对该生给予重点关照。10月份河北省“国家三金”资助文件正式发布,根据学院和班级里的具体情况,她得到了班里唯一一个“国家助学金—特别困难”的名额,享受到了国家3000元特困助学金,一下子解决了第一个学期的生活费,保证她在这里安心学习。此后的日子,我不仅鼓励她要努力学习,还让她担任班级干部,培养她的责任意识;换季的时候,我给妹妹买衣服时总不忘给她也带一件;每到周末,我经常叫她来家里吃饭,希望她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也时常跟她聊聊天,了解下她的学习状况,鼓励她在大学里靠自己的努力赢得明天的美好。交谈中了解到她虽然是由父亲养大,但是跟父亲的关系并不好,父女俩从来不联系,她说跟父亲无话可说,即使给他打电话也说不上一分钟就挂断,所以干脆不联系。我告诉她每周给父亲发一条短信,向他汇报下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状况,让他不要牵挂,尤其是节假日或父亲生日,要给他送上问候,即使不回复也要坚持,毕竟父亲含辛茹苦这么多年很不容易。突然有一天她很兴奋地告诉我说父亲给她回短信了,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但她却表现出我从未见过的高兴,我也感到很欣慰。
让我感到更欣慰的是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不仅拿到了学校的奖学金,还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的学费问题也迎刃而解。她的专业设计也是出类拔萃,多次在比赛中获奖,是老师眼中不可多得的艺术人才。课余时间或假期,我通过学校给她联系到一份与她专业相近的兼职,希望能帮助她减轻生活负担的同时让她得到锻炼。大三那年寒假开学第一天,她来到办公室从包里掏出两块山西烧饼,说是特意给我带来的家乡特产,看到烧饼的包装袋已经裂开,想到她坐了数十个小时火车必定经历了痛苦的拥挤,我一定要收下。我把烧饼小心翼翼得分成了四份和办公室里的三位同事一起品尝,他们和我一样感受到了格外的香甜……
大学时光里,渐渐感觉到她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大三下学期,我试探性地向她询问她的母亲,她并没有像以前那样避而不谈,但也不愿多说,只是把母亲近来联系她的手机号给了我。我后来得知:母亲是个要强又古怪的女人,与父亲离异后南下广州做生意赔个精光,靠给人打零工维持生计,最难的时候甚至靠卖血为生,所以无力抚养女儿,也一直未联系她。直到后来东山再起,才敢联系女儿,希望给予她补偿……我对想象中不负责任的母亲似乎多了几分同情和理解,尽管每次都是在晚上十一点半之后打电话向我了解女儿的情况,而且每次通话都近一个小时。经过多次联系沟通和耐心的工作,她终于肯接受母亲,大四那年寒假还去广州陪母亲过了春节,回来后跟我说毕业后母亲打算送她去意大利留学,接受更高艺术殿堂的教育,看得出她充满了期待。
时光匆匆,毕业后她果然遂了母亲的心愿出国留学了。虽然失去了联系,但是看到她的成长和进步,得知她为梦想扬帆远航,让我觉得当初苦口婆心的挽留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