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缩的冰川与扩张的湖泊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从青藏高原上最具地表形态特色的冰川与湖泊的变化即可知道——冰川正在加速退缩,湖泊正在普遍扩张。
  
  青藏高原发育有现代冰川36793条,面积49873平方公里,冰储量4561立方公里,分别占我国冰川总数的79.4%、84%和81.6%,是全球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分布区,青藏高原也是我国湖泊分布密度最大的两大稠密湖群区之一,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091个,合计总面积44993.3平方公里,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川,在全球变暖的条件下总体退缩趋势明显。过去30年的青藏高原冰川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退缩幅度相当以前200年的退缩幅度,而且近年来有加速退缩趋势。
  
  青藏高原上的冰川主要是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
  
  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藏东南、藏南和藏中南等高原边缘地区,其特点是在寒冷时期能够快速积累物质并扩张,而温暖时期也会发生急剧消融而退缩。藏东南然乌湖流域的冰川在1980~1988年和1988~2005年两个时段,面积分别退缩了2.78%和3.29%。
  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山地,如珠穆朗玛峰北坡等地,其特点是积累缓慢,而消融也并不剧烈。比如在青藏高原中部的各拉丹东雪山,1976~1992年和1992~2002年相比,冰川的退缩比例分别为0.11%和0.26%,变化不是特别大。
  从冰川变化的时间上看,最近一个时期的冰川退缩程度明显加快;从冰川变化的空间上看,分布在高原边缘的海洋性冰川退缩幅度明显大于分布在高原内部的大陆性冰川。
  冰川的退缩是如何造成的?主要与冰川物质平衡的持续亏损有关。对于一个冰川来说,如果一个时期内物质积累量是增加的,则为正平衡,代表着冰川的前进或扩张,而物质积累量减少,则为负平衡,代表着冰川的后退或萎缩。对青藏高原的几个典型冰川监测表明,这些冰川普遍处于负平衡状态,这种负平衡发展状态则与温度的持续上升具有非常密切的耦合关系。
  
  与冰川遇缩相对应,青藏高原的湖泊普遍出现了扩张的现象。
  
  据统计发现,青藏高原凡是有冰川普及的湖泊都存在湖泊面积扩大的现象。其中,一类是直接与冰川活动有关的冰碛堰塞湖和冰面湖,另一类是受冰川融水影响的冰川补给湖。
  在藏东南的然乌湖流域内分布着许多冰碛堰塞湖和冰川表面湖。这些湖泊受到印度季风带来的降水以及该区冰川融水的强烈影响,面积从1980年的29.79平方公里增大到2005年的33.27平方公里。
  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寡对湖泊扩张具有明显的影响。以羊卓雍错-普莫雍错流域为例,在1980~1990年和1990~2000年两个时间段,羊卓雍错因受冰川融水影响较弱,其湖水面积分别减少9.61%和增加2.92%,目前还未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而主要受冰川融水控制的普奠雍错,其面积则分别减少0.47%和增加0.79%。二者相比较,可发现,羊卓雍错面积受温度升高条件下的强烈蒸发和降水增减的影响非常明显,而普莫雍错由于有充沛的冰川融水补给,面积波动较小,在降水回到正常状态下,由于冰川融水的增加,很快恢复并超过1980年的规模。
  湖泊的水量平衡分析也证实,一些湖泊的扩张主要是冰川融水增加造成的结果。纳木错是青藏高原第二大湖,湖水面积自1970年以来一直呈现增加的趋势,而且增速明显。在增加的水量中,冰川融水的贡献率高达58.57%,这说明气候变腰引起的冰川融水增加是引起近年纳木错湖面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
  
  冰川与湖泊的存在和改变对青藏高原本身,乃至整个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影响着区域气候与天气过程。青藏高原是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这是因为这个巨大的高原通过地面与大气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控制着区域的大气环流过程,而冰川的大量消失和湖泊水体面积的增减将会改变这种交换过程,从而极大地影响高原区域的气候和周边地区的环流运动。
  产生了显著的水资源效应。在喜马拉雅山南坡恒河流域的Satluj河谷上游,模拟研究发现温度升高使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出现流量的明显增加。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塔里木河,河源区径流量的增加与年平均气温逐年递增具有非常好的响应关系,说明气温升高导致山区冰川和积雪融化是塔里木河源区流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调节着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冰川退缩极大地影响着其补给湖泊的面积与水化学条件。气候变暖条件下,由变暖引起的冰川消融增加能够使冰川补给湖泊迅速扩张,而没有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则可能由于蒸发加强发生萎缩,湖泊面积的变化引起高原湿地发生连锁反应,直接影响着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
  引起环境灾害事件的发生。冰川退缩和融化形成许多冰碛堰塞湖和冰面湖,在藏南和藏东南地区,山高谷深、坡陡物散使这些冰湖常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溃决,导致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由于这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民居等大多沿河谷而建,冰湖溃决频繁发生对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并且正在扩大影响的范围和延续影响的时间。雅鲁藏布江的易贡冰湖曾于2000年发生溃决事件,冲垮了附近的公路和大桥。在藏北高原面上,许多湖盆的周边宽阔平坦,冰川融化后造成的湖泊水位上涨常常淹没作为当地牧民主要牧场的大片湖边草地。2008年,那曲地区的奇林湖因水位上涨已造成申扎、班戈和双湖三县(区)大量草场、住房、畜圈、暖棚被淹没,341户2012人不同程度受灾。时间证明,气候变暖正深刻影响着青藏高原的冰川与湖泊的变化,冰川与湖泊的退缩与扩张又将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影响。必须看到,气候变暖使冰川积累出现严重的负平衡,当冰川退缩到一定程度时,其融化产生的水量将不足以维持水量的增加,势必对河流水资源产生新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导致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带来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其他文献
《西藏行摄之书》  《西藏行摄之书》作者十余年来多次进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这本西藏摄影旅游指导书,书中不仅展示了西藏迷人的自然风光及人文风情照片,详细分析了它们的创作灵感、构图、用光、拍摄技巧等,并对西藏大小景点摄影的最佳行程、器材准备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实用性的说明,适合作为进藏摄影爱好者必备的口袋书,一步步引领您去探索和感受神秘西藏沿途旖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风情。
“香巴拉”是最有代表性的西藏历史文化现象之一。早期的“香巴拉国”概念泛指“隐藏起来的人间净土或佛国”。与西方政治学中的理想国与乌托邦观念(理想中的完美社会制度)不同,也与汉族古代文化中的“洞天福地”观念(感官得到超凡体验的神仙之境)有所区别的是,“香巴拉”是一个可以就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到的虚幻的地点,但是这个地点随着人们的目的,意志与解释的不同而游移不定。  本期,我们试图呈现“香巴拉”一词的演变历
藏北草原是《格萨尔》史诗广为传唱的地方。千百年来,没有《格萨尔》说唱艺人,就没有格萨尔故事的流传。当人们开始将英雄史诗《格萨尔》当成人类非物质文化的瑰宝时,那些说唱艺人也被惊叹为“奇人”。这里,我们就来介绍几位当今活跃在藏北的说唱“奇人”。    国家级传承人——次仁占堆    采访次仁占堆是8月22日在那曲驻拉萨办事处,他被派到上海世博会说唱格萨尔故事,但因之前摔伤未愈,加上上海天气太热不适应,
作为十八军军人的后代,摄影师周焰近年一直在走访父母的战友,收集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的记忆。一个偶然的机会周焰翻看母亲的像册,得到一幅母亲周玉莲当年进藏途中与战友的合影。在这之前,他并不知道这张照片的存在。照片拍摄于1951年,合影中的人现在有的已经去世。  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接受进军西藏的任务,16岁的周玉莲作为近百名文艺女兵之一,参加十八军独立支队步行进藏。此次征途自青海西宁
在青藏高原的腹地,万里羌塘的边缘,也就是俗称的阿里大北线上,散落着一系列的大湖,如昂拉仁错、塔若错、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昂孜错、格仁错、色林错、纳木错等等。这里是令无数旅友心生向往的西藏高原湖泊最为密集的地带,风光明媚,也是至今难以穿越的一条越野旅行线路。这之中的当惹雍错,作为西藏的第三大湖泊,像一条流动的蓝丝带,异常瑰丽,如若身临其境,会让人们对藏北大湖的想象得到完美印证。  本期杂志重点关注
冈仁波齐神山,不仅是四大宗教的神山,更是四大江的源头。这四大江分别是流向东方的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的源头,雅鲁藏布绕着南迦巴瓦做了一个大拐弯之后,掉头南下流向印度成为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向南方的孔雀河,是恒河的源头;流向西方的象泉河,是印度河最大的支流萨特累季河的上游;而流向北方的狮泉河,则是印度河的源头,所以冈仁波齐也被称为“印度洋的水塔”。  从冈仁波齐冰川融化汇集而成的潺潺溪水,流过广袤的高原
卡若拉冰川位于西藏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处。从江孜县城出发,行走70多公里后,就可以看到卡若拉冰川。在这里,当地政府设立了一个旅游点,有很多兜售旅游纪念品的小商贩。一般的游客站在这里,一番唏嘘和惊叹之后,拍几张照片,也就匆匆地走了。留给他们的除了震撼,就是惊奇,还有对冰川和西藏的怀念。  旅游点的海拔为5400米,站在这里,可以看到卡若拉冰川的全貌。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冰川上部为一坡度较缓的冰帽
上世纪90年代,一些到林芝旅游的日本游客,发现当地老百姓都用松茸待客,这让日本游客大为惊叹,他们认为这样太“奢侈”了,因为在他们眼中,松茸这种可以抗击核辐射的物种是极其珍贵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广岛、长崎遭到原子弹袭击后,两地最早生长出的的植物只有松茸,因此松茸也被誉为“可以抗击核辐射的物种”。然而时至今日,即便是极度喜爱松茸并且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科技的日本,也没能完成人工培植松茸的梦想。由于
《艽野尘梦》是民国时期的一部奇书,作者是民国一代“湘西王”陈渠珍。书中不仅记录了一百年前青藏高原的人文地理和风俗民情,更记录了陈渠珍与藏族少女西原生死相依的传奇而悲壮的爱情故事。  一百年后,根据《艽野尘梦》的故事设计和创作的陈渠珍、西原塑像,历经4200多公里,最终沿着当年他们离开西藏时的道路,回到了西原的故乡——林芝。  在西原与陈渠珍爱情故事的映衬下,林芝的桃花成了爱情的桃花,寻找西原的故里
【摘 要】要培养小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能力,须关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教师可以从“营造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趣味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设计作业情境,巩固学生的语用能力等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三方面入手,落实英语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言能力;情境教学;策略  语言能力主要是指人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