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从青藏高原上最具地表形态特色的冰川与湖泊的变化即可知道——冰川正在加速退缩,湖泊正在普遍扩张。
青藏高原发育有现代冰川36793条,面积49873平方公里,冰储量4561立方公里,分别占我国冰川总数的79.4%、84%和81.6%,是全球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分布区,青藏高原也是我国湖泊分布密度最大的两大稠密湖群区之一,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091个,合计总面积44993.3平方公里,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川,在全球变暖的条件下总体退缩趋势明显。过去30年的青藏高原冰川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退缩幅度相当以前200年的退缩幅度,而且近年来有加速退缩趋势。
青藏高原上的冰川主要是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
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藏东南、藏南和藏中南等高原边缘地区,其特点是在寒冷时期能够快速积累物质并扩张,而温暖时期也会发生急剧消融而退缩。藏东南然乌湖流域的冰川在1980~1988年和1988~2005年两个时段,面积分别退缩了2.78%和3.29%。
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山地,如珠穆朗玛峰北坡等地,其特点是积累缓慢,而消融也并不剧烈。比如在青藏高原中部的各拉丹东雪山,1976~1992年和1992~2002年相比,冰川的退缩比例分别为0.11%和0.26%,变化不是特别大。
从冰川变化的时间上看,最近一个时期的冰川退缩程度明显加快;从冰川变化的空间上看,分布在高原边缘的海洋性冰川退缩幅度明显大于分布在高原内部的大陆性冰川。
冰川的退缩是如何造成的?主要与冰川物质平衡的持续亏损有关。对于一个冰川来说,如果一个时期内物质积累量是增加的,则为正平衡,代表着冰川的前进或扩张,而物质积累量减少,则为负平衡,代表着冰川的后退或萎缩。对青藏高原的几个典型冰川监测表明,这些冰川普遍处于负平衡状态,这种负平衡发展状态则与温度的持续上升具有非常密切的耦合关系。
与冰川遇缩相对应,青藏高原的湖泊普遍出现了扩张的现象。
据统计发现,青藏高原凡是有冰川普及的湖泊都存在湖泊面积扩大的现象。其中,一类是直接与冰川活动有关的冰碛堰塞湖和冰面湖,另一类是受冰川融水影响的冰川补给湖。
在藏东南的然乌湖流域内分布着许多冰碛堰塞湖和冰川表面湖。这些湖泊受到印度季风带来的降水以及该区冰川融水的强烈影响,面积从1980年的29.79平方公里增大到2005年的33.27平方公里。
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寡对湖泊扩张具有明显的影响。以羊卓雍错-普莫雍错流域为例,在1980~1990年和1990~2000年两个时间段,羊卓雍错因受冰川融水影响较弱,其湖水面积分别减少9.61%和增加2.92%,目前还未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而主要受冰川融水控制的普奠雍错,其面积则分别减少0.47%和增加0.79%。二者相比较,可发现,羊卓雍错面积受温度升高条件下的强烈蒸发和降水增减的影响非常明显,而普莫雍错由于有充沛的冰川融水补给,面积波动较小,在降水回到正常状态下,由于冰川融水的增加,很快恢复并超过1980年的规模。
湖泊的水量平衡分析也证实,一些湖泊的扩张主要是冰川融水增加造成的结果。纳木错是青藏高原第二大湖,湖水面积自1970年以来一直呈现增加的趋势,而且增速明显。在增加的水量中,冰川融水的贡献率高达58.57%,这说明气候变腰引起的冰川融水增加是引起近年纳木错湖面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
冰川与湖泊的存在和改变对青藏高原本身,乃至整个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影响着区域气候与天气过程。青藏高原是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这是因为这个巨大的高原通过地面与大气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控制着区域的大气环流过程,而冰川的大量消失和湖泊水体面积的增减将会改变这种交换过程,从而极大地影响高原区域的气候和周边地区的环流运动。
产生了显著的水资源效应。在喜马拉雅山南坡恒河流域的Satluj河谷上游,模拟研究发现温度升高使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出现流量的明显增加。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塔里木河,河源区径流量的增加与年平均气温逐年递增具有非常好的响应关系,说明气温升高导致山区冰川和积雪融化是塔里木河源区流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调节着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冰川退缩极大地影响着其补给湖泊的面积与水化学条件。气候变暖条件下,由变暖引起的冰川消融增加能够使冰川补给湖泊迅速扩张,而没有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则可能由于蒸发加强发生萎缩,湖泊面积的变化引起高原湿地发生连锁反应,直接影响着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
引起环境灾害事件的发生。冰川退缩和融化形成许多冰碛堰塞湖和冰面湖,在藏南和藏东南地区,山高谷深、坡陡物散使这些冰湖常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溃决,导致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由于这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民居等大多沿河谷而建,冰湖溃决频繁发生对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并且正在扩大影响的范围和延续影响的时间。雅鲁藏布江的易贡冰湖曾于2000年发生溃决事件,冲垮了附近的公路和大桥。在藏北高原面上,许多湖盆的周边宽阔平坦,冰川融化后造成的湖泊水位上涨常常淹没作为当地牧民主要牧场的大片湖边草地。2008年,那曲地区的奇林湖因水位上涨已造成申扎、班戈和双湖三县(区)大量草场、住房、畜圈、暖棚被淹没,341户2012人不同程度受灾。时间证明,气候变暖正深刻影响着青藏高原的冰川与湖泊的变化,冰川与湖泊的退缩与扩张又将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影响。必须看到,气候变暖使冰川积累出现严重的负平衡,当冰川退缩到一定程度时,其融化产生的水量将不足以维持水量的增加,势必对河流水资源产生新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导致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带来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青藏高原发育有现代冰川36793条,面积49873平方公里,冰储量4561立方公里,分别占我国冰川总数的79.4%、84%和81.6%,是全球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现代冰川分布区,青藏高原也是我国湖泊分布密度最大的两大稠密湖群区之一,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091个,合计总面积44993.3平方公里,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冰川,在全球变暖的条件下总体退缩趋势明显。过去30年的青藏高原冰川年均减少131.4平方公里,退缩幅度相当以前200年的退缩幅度,而且近年来有加速退缩趋势。
青藏高原上的冰川主要是海洋性冰川和大陆性冰川。
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藏东南、藏南和藏中南等高原边缘地区,其特点是在寒冷时期能够快速积累物质并扩张,而温暖时期也会发生急剧消融而退缩。藏东南然乌湖流域的冰川在1980~1988年和1988~2005年两个时段,面积分别退缩了2.78%和3.29%。
大陆性冰川主要分布在山地,如珠穆朗玛峰北坡等地,其特点是积累缓慢,而消融也并不剧烈。比如在青藏高原中部的各拉丹东雪山,1976~1992年和1992~2002年相比,冰川的退缩比例分别为0.11%和0.26%,变化不是特别大。
从冰川变化的时间上看,最近一个时期的冰川退缩程度明显加快;从冰川变化的空间上看,分布在高原边缘的海洋性冰川退缩幅度明显大于分布在高原内部的大陆性冰川。
冰川的退缩是如何造成的?主要与冰川物质平衡的持续亏损有关。对于一个冰川来说,如果一个时期内物质积累量是增加的,则为正平衡,代表着冰川的前进或扩张,而物质积累量减少,则为负平衡,代表着冰川的后退或萎缩。对青藏高原的几个典型冰川监测表明,这些冰川普遍处于负平衡状态,这种负平衡发展状态则与温度的持续上升具有非常密切的耦合关系。
与冰川遇缩相对应,青藏高原的湖泊普遍出现了扩张的现象。
据统计发现,青藏高原凡是有冰川普及的湖泊都存在湖泊面积扩大的现象。其中,一类是直接与冰川活动有关的冰碛堰塞湖和冰面湖,另一类是受冰川融水影响的冰川补给湖。
在藏东南的然乌湖流域内分布着许多冰碛堰塞湖和冰川表面湖。这些湖泊受到印度季风带来的降水以及该区冰川融水的强烈影响,面积从1980年的29.79平方公里增大到2005年的33.27平方公里。
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寡对湖泊扩张具有明显的影响。以羊卓雍错-普莫雍错流域为例,在1980~1990年和1990~2000年两个时间段,羊卓雍错因受冰川融水影响较弱,其湖水面积分别减少9.61%和增加2.92%,目前还未恢复到1980年的水平;而主要受冰川融水控制的普奠雍错,其面积则分别减少0.47%和增加0.79%。二者相比较,可发现,羊卓雍错面积受温度升高条件下的强烈蒸发和降水增减的影响非常明显,而普莫雍错由于有充沛的冰川融水补给,面积波动较小,在降水回到正常状态下,由于冰川融水的增加,很快恢复并超过1980年的规模。
湖泊的水量平衡分析也证实,一些湖泊的扩张主要是冰川融水增加造成的结果。纳木错是青藏高原第二大湖,湖水面积自1970年以来一直呈现增加的趋势,而且增速明显。在增加的水量中,冰川融水的贡献率高达58.57%,这说明气候变腰引起的冰川融水增加是引起近年纳木错湖面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
冰川与湖泊的存在和改变对青藏高原本身,乃至整个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影响着区域气候与天气过程。青藏高原是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这是因为这个巨大的高原通过地面与大气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控制着区域的大气环流过程,而冰川的大量消失和湖泊水体面积的增减将会改变这种交换过程,从而极大地影响高原区域的气候和周边地区的环流运动。
产生了显著的水资源效应。在喜马拉雅山南坡恒河流域的Satluj河谷上游,模拟研究发现温度升高使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出现流量的明显增加。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北部的塔里木河,河源区径流量的增加与年平均气温逐年递增具有非常好的响应关系,说明气温升高导致山区冰川和积雪融化是塔里木河源区流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调节着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冰川退缩极大地影响着其补给湖泊的面积与水化学条件。气候变暖条件下,由变暖引起的冰川消融增加能够使冰川补给湖泊迅速扩张,而没有冰川融水补给的湖泊则可能由于蒸发加强发生萎缩,湖泊面积的变化引起高原湿地发生连锁反应,直接影响着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
引起环境灾害事件的发生。冰川退缩和融化形成许多冰碛堰塞湖和冰面湖,在藏南和藏东南地区,山高谷深、坡陡物散使这些冰湖常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溃决,导致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由于这个地区的基础设施,如道路、桥梁、民居等大多沿河谷而建,冰湖溃决频繁发生对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危害,并且正在扩大影响的范围和延续影响的时间。雅鲁藏布江的易贡冰湖曾于2000年发生溃决事件,冲垮了附近的公路和大桥。在藏北高原面上,许多湖盆的周边宽阔平坦,冰川融化后造成的湖泊水位上涨常常淹没作为当地牧民主要牧场的大片湖边草地。2008年,那曲地区的奇林湖因水位上涨已造成申扎、班戈和双湖三县(区)大量草场、住房、畜圈、暖棚被淹没,341户2012人不同程度受灾。时间证明,气候变暖正深刻影响着青藏高原的冰川与湖泊的变化,冰川与湖泊的退缩与扩张又将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影响。必须看到,气候变暖使冰川积累出现严重的负平衡,当冰川退缩到一定程度时,其融化产生的水量将不足以维持水量的增加,势必对河流水资源产生新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导致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带来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