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小组协同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生命力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鐘启泉教授对中日的基础教育教学有着深入研究。钟教授强调:教师课堂不仅要完成课程目标,还得让学生内化知识过程,内隐德育。
  《读懂课堂》共有五辑,钟教授的五辑理论对有着二十几年教龄的我来说犹如一盏指明灯,让我的教学有了理论依据,教学实践研究有了理论支撑。结合近几年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下学习钟教授编写的《读懂课堂》这本书的收获。
  收获一:相对于同质编组协同学习来说,异质编组协同学习更适合初二地理复习课教学。
  《读懂课堂》第29篇“‘学习集体’的编制原理”文章中,这样解释异质小组协同学习:“基于异质的‘小组协同学习’是指在班级学习中,学生由于彼此异质性的碰撞而拓展了我的世界”。钟教授对于异质编制小组协同学习还是等质编制小组合作学习的阐述,为初二地理复习课教学实践充实了理论依据。
  初二下学期地理教材内容基本讲完。这时学生的地理学习出现不同层次:①成绩优秀的,无须过多关注学习成绩,但要培养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即具备初中地理知识、地理能力;有自己的地理观点和学习方法、地理情感。②成绩一般的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纪律好但是成绩一般,这样的学生由学习成绩高的同学带一下就能得B以上等次;另一类是比较聪明但成绩一般,需由教师关注,并安排学习好的班干部带动学习。③成绩较差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其他科成绩好,地理学科找不到学习方法而成绩差;第二类是纪律好但学习力一般;第三类是纪律差学习力差。
  初二下学期,班级一下子出现了几拨地理学科异质学生。这时要是同质编组学习效果肯定差。而异质编组可以让学习成绩好的带动学科薄弱生学习,从而提高过关率。我的区课题“初中地理复习课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就是基于此种状况开展的。
  收获二:协同学习不是简单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任务,以支持有效合作学习。
  钟教授在《读懂课堂》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协同学习的含义和意义。协同的含义:协同并不是作业的平均分担或是以成员的同质性为前提,而是以成员之间的异质性、活动的多样性为前提的,指的是通过同异质的他者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活动状态。协同学习的意义:协同学习中的知识建构由于成员之间的多样性,会不同于个人内在的知识建构模式。
  在教学实践时,有些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不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①小组成员异质性区分度不够不明显;②小组活动单一没有多样化;③小组活动的交互作用不明显。
  教师划分协同小组的注意事项:①小组成员要有异质性,也就是说小组成员的学习力要有层次。一般4人为一小组最合适。一个学习力强的,两个中等的,一个学习力差的。②在小组协同学习时,教师要提前谋划活动的内容及评价。钟启泉教授把这种操作叫作“分享知识的有意图的学习环境”。他在《课堂研究》一书中阐述道:“在有意图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自身发挥着能动的研究者和指导者、监控者的作用,同时教师发挥着模范与向导的作用。受到青睐的学习内容,与其说是识记广泛的片段知识,毋宁说是一种一以贯之的深度理解。”笔者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如下做法:对于拓展的题让学习力强的学生探究,归纳总结课本知识点时让学习力中等的学生发言,对于课本的常规知识一定要让学习力差的同学反复背诵。对于小组成员的评价也要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同学对他的关注。③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协同学习。每个成员都有其优点,在协同学习时,让成员之间交流学习方法及思路,体现每一位成员的交互作用,特别是及时发现、表扬、激发地理学习力差的学生,以产生更高的学习效率。
  《读懂课堂》一书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结合古今中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尤其是国际最新教育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及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分析,为教师科学地开展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建议了策略,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途径和方法。
  最后再次共享钟教授的一句话:“读懂课堂,是教师成长的标识。”
  *资助项目: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疫情与教育专项课题“疫情下中学生居家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以初中地理学科自主学习为例”(2020YZJ012)。
其他文献
摘 要:人文地理概念在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2的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文章在对人文地理概念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以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为例,提出新课标高中人文地理概念解析的四种思维即系统思维、综合思维、尺度思维、素养思维,四个维度即时空维度、结构维度、发展维度、实践维度,同时,提出以地理概念为出发点、遵循学生成长进阶规律、借助真实情境、现代信息技术、实践研学五大概念教学建议。  关键词:人文地理概念;高
摘 要:在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大背景下,针对地理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需要,文章在分析总结当前宁波大学地理类本科生以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为内涵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实践应用情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提出了增设实践课程学时、优化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等改善措施,进一步完善宁波大学地理类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关键词:地理类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创
摘 要: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是教育部倡导的以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教育活动。基于党中央提出的教育治理理念,西南大学附中建立了高中地理研学旅行实施系统,包含学科合作、社团合作、家校合作、中学—中学合作、高校—中学合作、社会机构—中学合作、项目赛事支持、教育行政部门支持和旅游交通保险支持九大子系统,有效克服了目前面临的优质师资队伍缺乏、重旅行轻研学、学生主体地位缺失、活动评价手段缺失、组织保障
教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社会进步的阶梯,是知识传承的工具,是学校教学的基础。因此,教材担负着神圣的使命。作为教材出版的工作者,编辑出版能够体现党的教育方针和思想,反映新时代的要求,服务一线教学实践的好教材,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精品教材,出版多元化的配套产品,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丰富及个性化的服务。目前新版教材已经在实验区使用,2020年开始会在全国逐步推广,为了便于教师更深刻理解
(1.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2.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91)  摘 要:文章通过对全国卷2017—2019年涉及“河流”的地理试题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具有频率高、分值高等特点。该部分试题融合生态文明等核心价值观,凸显了高考“立德树人”的要求;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河流地貌、开发与治理等必备知识,体现了基础性;依托图文材料等分析地理现象中蕴含的
摘 要: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海洋教育总体滞后,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持续实施,需要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海洋教育的地位。地理学科研究内容与方法体系决定其在学校海洋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文章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利用海岛地区的独特区位与资源优势进行海洋教育校本教材研制,校本教材开发定位于海洋认知能力与素养培养;教材内容兼顾海洋经济与社会发展,辅以现代海洋工程技术,突出技术进步的作用;合理组织编排海洋教育校本教材
摘 要:研学旅行是一种新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利用主题探究式学习开展研究旅行活动,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基于庐山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文章结合具体课例“山地的形成”,从探究主题、背景知识、探究活动和拓展延伸提高等四个方面设计主题探究式地理研学旅行,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主题探究式;研学旅行;实施策略;案例  2016年12月,教育部等11个部委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
摘 要:高校成熟的野外实习教学模式可为高中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组织实施提供重要参考。文章以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高中研学旅行地理类课程的开发建设为例,从研学旅行基地确定、教材编制、研学动员大会、研学课程设计、考核评价等方面,借鉴高校野外实习教学经验开展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设计及实施模式探讨。  关键词:高中研学旅行;课程建设;高校野外实习;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  中小学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
一、框架结构变化  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除第一节主要内容由人口的数量变化转变成人口分布外,整体框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章节题目发生变化,具体情况详见表1。  [ 老教材 新教材 章标题 人口的变化 人口 节标题 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口分布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迁移 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 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表1 新、老教材单元结构框架对比]  由表1可知,虽该单元
摘 要: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育已成为当今地理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案例探究式教学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其科学性、有效性得到当代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认可。文章以湘教版必修Ⅱ“城市空间结构”(第2课时)为例,从地理核心素养的视角,重新剖析和构建案例探究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案例探究式教学;城市空间结构  一、课标研读  1.课标要求  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及功能区分类;理解影响城市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