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组织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物质文化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制度文化为学校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组织文化则是制度实施的保障;精神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向心力的所在,它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是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它是对学校形象以及学校师生员工个人形象一种精神上的倡导,它常常渗透在学校传统、学校价值观、学校目标追求、学校道德规范、学校领导工作作风与方式、教育者的教风与方式、学生的学风与班风、学校风格、人际氛围等各方面。一所学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靠较高的教学质量外,还要靠学校精神所凝成的极大的集体合力、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和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培养高尚的学校精神,对提升学校管理的层次,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培养高尚的学校精神,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加强学习教育。树立正确观念
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要搞好学校管理,规范好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最根本的是要在学校中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合乎社会要求和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并使这些价值观念内化于全体学校人员的意识中,共同认可并遵循。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在学校中确立起合乎社会要求和时代精神、积极向上、众所公认的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教学观、民主观、法纪观、责任观、人才观、集体观、利益观、质量观等。当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学习内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些正确的价值观念的确立,在统一学校所有成员的思想,规范所有成员的行为,形成学校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共同的学校精神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注重“三风”建设。形成良好风气
“三风”即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体现在“三风”中,加强“三风”建设,对培养健康、高尚的学校精神十分重要。
1.良好校风的培养
首先要端正办学思想,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教育观、师生观等,且校领导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其次要根据学校实际,确定适宜的校训,并严格执行校训,使之成为校风的标志。最后要发挥学校传统资源(校服、校旗、校歌、校庆活动、升旗仪式、毕业典礼、建筑遗迹、杰出校友、校史馆等)的教育作用,培养师生爱校意识。每所学校都有一定的办学历史,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培养过一些杰出人才,有一些掌故,有自己的校训等。因此每所学校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文化积淀。我们可以利用学校一两处遗迹、一两件实物、一两个故事、一两个标识、一两种仪式、一两条共识、一两个榜样等,充分发掘其中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发扬学校传统精神,从而增强师生的自豪感和集体归宿感,形成学校的合力。
另外,要开展多种有意义的系列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报告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并一以贯之,努力形成学校的传统和特色,这些活动的长期开展,对良好校风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2.良好教风的培养
首先,要制订有关教师工作的管理制度、要求(如师德规范、教学要求、岗位职责、各项考核办法等),让教师人人皆知,并通过严格要求、检查考核而使教师逐渐养成。其次,要通过学历进修、外出学习和培训、校本研修等措施,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帮助他们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为形成良好的教风打下基础。最后,要关心教师生活,为教师排忧解难,提高福利待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教师快乐地工作、诗意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度,从而充分调动并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形成良好的教风提供内在精神动力。
3.良好学风的培养
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知道学习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更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为社会、国家做贡献;其次要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制订有关学生各方面规范要求,让学生学习,并按“明理、导行、训练、检查、评比、激励”等模式、步骤,反复抓,抓反复,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行为等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改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培养,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师生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品质修养。因为人的观点、情感、信念等都在人际关系中起着调节的作用,如果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理想相同、奋斗目标一致,就容易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如果成员思想觉悟高,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人际关系就容易融洽。其次要加强有效沟通,提高人际交往水平。要发扬民主,变上下沟通为平行沟通和双向沟通;注意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因为干群之间私下交换意见、谈心、聊天往往容易了解很多真实情况,使彼此关系密切,加深感情、增进友谊。另外要采取有效策略,处理好与教师非正式小群体的关系,避免其拉帮结派,与集体、校领导闹对立的不良事情的发生。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溧水县教育局)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学校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是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它是对学校形象以及学校师生员工个人形象一种精神上的倡导,它常常渗透在学校传统、学校价值观、学校目标追求、学校道德规范、学校领导工作作风与方式、教育者的教风与方式、学生的学风与班风、学校风格、人际氛围等各方面。一所学校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靠较高的教学质量外,还要靠学校精神所凝成的极大的集体合力、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和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培养高尚的学校精神,对提升学校管理的层次,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培养高尚的学校精神,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加强学习教育。树立正确观念
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要搞好学校管理,规范好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最根本的是要在学校中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合乎社会要求和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并使这些价值观念内化于全体学校人员的意识中,共同认可并遵循。因此我们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在学校中确立起合乎社会要求和时代精神、积极向上、众所公认的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教学观、民主观、法纪观、责任观、人才观、集体观、利益观、质量观等。当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学习内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这些正确的价值观念的确立,在统一学校所有成员的思想,规范所有成员的行为,形成学校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共同的学校精神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注重“三风”建设。形成良好风气
“三风”即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体现在“三风”中,加强“三风”建设,对培养健康、高尚的学校精神十分重要。
1.良好校风的培养
首先要端正办学思想,有先进的办学理念、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教育观、师生观等,且校领导要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其次要根据学校实际,确定适宜的校训,并严格执行校训,使之成为校风的标志。最后要发挥学校传统资源(校服、校旗、校歌、校庆活动、升旗仪式、毕业典礼、建筑遗迹、杰出校友、校史馆等)的教育作用,培养师生爱校意识。每所学校都有一定的办学历史,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培养过一些杰出人才,有一些掌故,有自己的校训等。因此每所学校或多或少都有一定文化积淀。我们可以利用学校一两处遗迹、一两件实物、一两个故事、一两个标识、一两种仪式、一两条共识、一两个榜样等,充分发掘其中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发扬学校传统精神,从而增强师生的自豪感和集体归宿感,形成学校的合力。
另外,要开展多种有意义的系列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报告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并一以贯之,努力形成学校的传统和特色,这些活动的长期开展,对良好校风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2.良好教风的培养
首先,要制订有关教师工作的管理制度、要求(如师德规范、教学要求、岗位职责、各项考核办法等),让教师人人皆知,并通过严格要求、检查考核而使教师逐渐养成。其次,要通过学历进修、外出学习和培训、校本研修等措施,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帮助他们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为形成良好的教风打下基础。最后,要关心教师生活,为教师排忧解难,提高福利待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引导教师快乐地工作、诗意地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度,从而充分调动并发挥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形成良好的教风提供内在精神动力。
3.良好学风的培养
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知道学习是为了自身的发展,更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为社会、国家做贡献;其次要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通过制订有关学生各方面规范要求,让学生学习,并按“明理、导行、训练、检查、评比、激励”等模式、步骤,反复抓,抓反复,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行为等习惯,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
改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氛围
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有助于广大师生员工达到密切合作,形成一个团结统一的集体,更好地发挥整体效应。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培养,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师生思想认识水平和道德品质修养。因为人的观点、情感、信念等都在人际关系中起着调节的作用,如果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理想相同、奋斗目标一致,就容易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如果成员思想觉悟高,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人际关系就容易融洽。其次要加强有效沟通,提高人际交往水平。要发扬民主,变上下沟通为平行沟通和双向沟通;注意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因为干群之间私下交换意见、谈心、聊天往往容易了解很多真实情况,使彼此关系密切,加深感情、增进友谊。另外要采取有效策略,处理好与教师非正式小群体的关系,避免其拉帮结派,与集体、校领导闹对立的不良事情的发生。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溧水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