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波变换在东北地震趋势分析中的应用

来源 :东北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us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多年对东北地震大形势研究基础上,根据1900年以来东北地区地震目录资料,按年最大震级、地震频度和地震活动度分别建立三个时间序列f(t),利用离散小波变换对其进行分解,结果发现三个序列的小波变换细节系数均显示平均约20年周期的时序特征,并与该区地震活跃期符合得较好。依此,对该区地震活动发展趋势作了预测,认为当前地震活跃期大约在2008年结束。
其他文献
本文根据规范[1]给出的地下管道分析模型,并采用随机动力可靠性分析方法,对地震波作用下的管道进行简化计算,对沈阳市地下管道进行分析预测,并给出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预测结果。
通过提取2003年内蒙巴林左旗和2004年内蒙东乌珠穆泌旗两个5.9级地震前辽宁数字化形变固体潮汐短临信息,探讨了中强地震前震源区附近的应力状态及异常产生和传播机理。
本文通过对辽宁东港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和主要断裂活动性的调查,讨论了该区主要断裂活动性与地震的关系,指出鸭绿江断裂南段是主要的地震构造,该段的中强地震活动是造成东港地区地震危险性较高的主要原因。
本文分析了部分地震学指标的物理意义。通过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14个指标的全时间扫描,并使用华东地区Ms≥5.0地震进行对应,结果表明,选取Rm值、b值和AC值进行同步异常分析,能显著提高华东地区的有震报震率,但有漏报。对目前华东地区异常集中区(南黄海及其沿岸地区)进行时间扫描,结果显示该异常集中区未出现同步异常,认为该区域短期内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本文主要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资料分析、震前地脉动特征分析、异常地脉动与前兆对应关系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本台多年的数字观测波形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找出震前地脉动异常变化特征。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用于地震行业的低成本通用地震数据采集器,阐述了该仪器的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和主要功能。
<正>~~
期刊
根据浙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发生在浙江省及其附近海域的中小地震的波形资料,采用Moya方法[1],反演浙江地区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特征。
本文从地质构造、波列特征、P波初动、S-P到时差、主要震相、最大振幅、震中距等方面着手对沈阳台记录到的中、强震进行分析,力求归纳出国内和国外不同区域的波形和震相特征。
对长白山火山监测站2000-2005年的水化学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2001年以来各测项观测值包括温泉水水温在逐年增高,表明长白山火山为正进入一个新的活跃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