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年金,又称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势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职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保障的制度。
【关键词】企业年金;发展;原因
引言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是由很多层次的制度性问题造成的,需要企业年金结合众多因素协调发展加以解决。企业年金制度不是独立的理论体系或商业产品,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只有统筹考虑企业年金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企业年金才有突破性的发展。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我国的企业年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而言,仍尚未发挥出养老保障第二支柱的作用。
1首先提出企业年金发展的对策建议
1.1通过宣传使企业和职工了解年金的重要性
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企业年金不仅可以为职工未来的退休生活提供高质量的保障,而且还可以作为企业留住人才的“金手铐”,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企业年金的相关政策和实行企业年金的益处,使企业和职工了解企业年金的重要性,培养全民的养老风险意识。
1.2增加账户的灵活性
目前,我国实行的企业年金管理办法规定,职工只有符合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出国定居及病故等原因,才能支取个人账户资金,对职工提前支取企业年金有着严格的限制。而在美国,企业年金账户给了员工更多的选择。尤其当员工出现经济困难没有支付能力的时候,在满足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可以提前支取企业年金。因此,我国应该在企业年金充分发挥抵御养老风险目标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企业年金的个人账户,使其为职工生活发挥更大的作用。
1.3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税收优惠政策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资金来源上,对企业和职工用于缴纳企业年金的收入,实行税前列支、计入成本的优惠政策,同时职工个人缴纳的部分应免交个人所得税,以增加企业和职工参加企业年金的积极性。二是国家应对企业年金所形成基金的投资运营实行优惠政策,对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收益免征所得税,以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1.4与资本市场实现有效结合
基于我国企业年金采取个人账户管理的完全积累的基金制模式的特点,它与资本市场具有天然的联系:资本市场为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可供运作的空间,企业年金的发展离不开进入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因此国家必须通过明确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为企业年金进入资本市场投资运作建立便利、稳妥、有效的机制,确保企业年金基金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有效增值;企业年金则由于其巨额性、稳定性和長期性等特点,其入市运作不仅大大地增加了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对仍强烈表现为资金推动型市场的我国证券市场的长期走高有正面作用,且为资本市场增加了一类稳健的机构投资者,有助于改善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以保持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
2分析制约企业年金发展的主要原因
2.1宣传认识不到位
企业年金作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延续和发展,是国家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企业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和社会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制度的实施,许多企业的认识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存在短期行为,认为建立企业年金还不如直接向员工发放公积金和奖金,一部分企业职工也有类似短期心态,认为企业年金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不如增加眼前收入,并没有把它看作是自己补充养老的投资。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年金发展的速度。
2.2增幅大但规模小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的数据,截至2006年底企业年金存量规模约有910亿元,与2001年200亿元规模相比增加了35%,年平均增速35%,增速看似较为可观,但仔细分析数据就会发现,企业年金的发展状况实在不容乐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试行办法》出台之前,各单位累积的企业年金主要取向为银行存款或者企业再发展,缺乏专业的投资管理,也没有与资本市场实现良好的对接,因此收益率偏低;二是部分企业缴纳企业年金的持续性、稳定性比较差,未能形成有效的持续累积制度。
2.3发展不平衡
企业年金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以下方面:
(1)目前企业年金大量分布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企垄断行业。
(2)企业年金在行业的发展快于地方,在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尤其是几大垄断行业发展较快。2004年企业年金基金积累超亿元的企业全部集中在电力、石化、石油和电信等行业。
(3)沿海和发达省份要快于内陆落后省份。2001年上海市劳动保障部掌管的企业年金已经达到84亿元的规模,深圳市企业年金管理中心截至2004年4月已建立企业年金账户710个,规模为10亿元,相比之下,一些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年金业务发展缓慢甚至还未启动。
2.4投资运营不健全
国内资本市场不规范,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工具少、投资渠道狭窄是制约企业年金发展的致命因素。作为采取基金制的企业年金,其关键是维护基金的现实价值并努力实现基金的增值。对于目前已积累起来的企业年金基金,虽然在投资上没有太多明确的限制,但也主要是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家债券。存入银行虽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收益率较低。企业年金基金要达到保值甚至增值的目标,无论是从国际经验还是从我国自身的现实情况看,最佳的选择都是要进入资本市场运作,实行市场化的投资运营。而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不健全、欠规范,其中蕴含的投资风险不容小觑。
3深层次原因分析
针对我国企业年金发展速度缓慢的情况,很多专家学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政府未能积极制定全国统一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企业年金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制约企业年金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在于:首先,我国企业目前为员工的养老保险缴费率高达工资收入的20%,加上其他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交纳的整体社会保险费用接近工资收入的40%,社会保险缴费过高,增加了企业的劳动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动力,限制了企业年金发展的空间。其次,目前占据企业年金累积资产大部分的行业企业,多数属于垄断型国有企业。而目前就业人数占全部劳动力60%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且发展速度较慢,其技术创新能力和融资能力的低下制约了其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些企业能够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缴费已是难能可贵,没有建立企业年金的动力。
结语
企业年金作为企业对职工的一项福利保障,补充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不足,成为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三者共同构成的“三大支柱”体系中的第二大支柱。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据预测,企业年金制度全面启动后,企业年金的年增幅应超过500至800亿元。但从总体上看,企业年金尚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促进企业年金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其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2008]34号.
[2]《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总局函.[2009]694号.
作者简介:陈佳杰(1979.07-),男,广东广州人,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工程师单位: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企业社保与年金管理
【关键词】企业年金;发展;原因
引言
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是由很多层次的制度性问题造成的,需要企业年金结合众多因素协调发展加以解决。企业年金制度不是独立的理论体系或商业产品,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只有统筹考虑企业年金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企业年金才有突破性的发展。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我国的企业年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相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需求而言,仍尚未发挥出养老保障第二支柱的作用。
1首先提出企业年金发展的对策建议
1.1通过宣传使企业和职工了解年金的重要性
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企业年金不仅可以为职工未来的退休生活提供高质量的保障,而且还可以作为企业留住人才的“金手铐”,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企业年金的相关政策和实行企业年金的益处,使企业和职工了解企业年金的重要性,培养全民的养老风险意识。
1.2增加账户的灵活性
目前,我国实行的企业年金管理办法规定,职工只有符合国家规定退休年龄、出国定居及病故等原因,才能支取个人账户资金,对职工提前支取企业年金有着严格的限制。而在美国,企业年金账户给了员工更多的选择。尤其当员工出现经济困难没有支付能力的时候,在满足相关规定的情况下可以提前支取企业年金。因此,我国应该在企业年金充分发挥抵御养老风险目标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企业年金的个人账户,使其为职工生活发挥更大的作用。
1.3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税收优惠政策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资金来源上,对企业和职工用于缴纳企业年金的收入,实行税前列支、计入成本的优惠政策,同时职工个人缴纳的部分应免交个人所得税,以增加企业和职工参加企业年金的积极性。二是国家应对企业年金所形成基金的投资运营实行优惠政策,对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收益免征所得税,以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1.4与资本市场实现有效结合
基于我国企业年金采取个人账户管理的完全积累的基金制模式的特点,它与资本市场具有天然的联系:资本市场为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可供运作的空间,企业年金的发展离不开进入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因此国家必须通过明确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为企业年金进入资本市场投资运作建立便利、稳妥、有效的机制,确保企业年金基金在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有效增值;企业年金则由于其巨额性、稳定性和長期性等特点,其入市运作不仅大大地增加了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对仍强烈表现为资金推动型市场的我国证券市场的长期走高有正面作用,且为资本市场增加了一类稳健的机构投资者,有助于改善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金融创新,以保持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
2分析制约企业年金发展的主要原因
2.1宣传认识不到位
企业年金作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延续和发展,是国家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企业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和社会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制度的实施,许多企业的认识不到位,宣传力度不够。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存在短期行为,认为建立企业年金还不如直接向员工发放公积金和奖金,一部分企业职工也有类似短期心态,认为企业年金是几十年后的事情,不如增加眼前收入,并没有把它看作是自己补充养老的投资。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年金发展的速度。
2.2增幅大但规模小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的数据,截至2006年底企业年金存量规模约有910亿元,与2001年200亿元规模相比增加了35%,年平均增速35%,增速看似较为可观,但仔细分析数据就会发现,企业年金的发展状况实在不容乐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试行办法》出台之前,各单位累积的企业年金主要取向为银行存款或者企业再发展,缺乏专业的投资管理,也没有与资本市场实现良好的对接,因此收益率偏低;二是部分企业缴纳企业年金的持续性、稳定性比较差,未能形成有效的持续累积制度。
2.3发展不平衡
企业年金发展不平衡表现在以下方面:
(1)目前企业年金大量分布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企垄断行业。
(2)企业年金在行业的发展快于地方,在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尤其是几大垄断行业发展较快。2004年企业年金基金积累超亿元的企业全部集中在电力、石化、石油和电信等行业。
(3)沿海和发达省份要快于内陆落后省份。2001年上海市劳动保障部掌管的企业年金已经达到84亿元的规模,深圳市企业年金管理中心截至2004年4月已建立企业年金账户710个,规模为10亿元,相比之下,一些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年金业务发展缓慢甚至还未启动。
2.4投资运营不健全
国内资本市场不规范,企业年金基金投资工具少、投资渠道狭窄是制约企业年金发展的致命因素。作为采取基金制的企业年金,其关键是维护基金的现实价值并努力实现基金的增值。对于目前已积累起来的企业年金基金,虽然在投资上没有太多明确的限制,但也主要是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家债券。存入银行虽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收益率较低。企业年金基金要达到保值甚至增值的目标,无论是从国际经验还是从我国自身的现实情况看,最佳的选择都是要进入资本市场运作,实行市场化的投资运营。而我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不健全、欠规范,其中蕴含的投资风险不容小觑。
3深层次原因分析
针对我国企业年金发展速度缓慢的情况,很多专家学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政府未能积极制定全国统一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企业年金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制约企业年金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在于:首先,我国企业目前为员工的养老保险缴费率高达工资收入的20%,加上其他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交纳的整体社会保险费用接近工资收入的40%,社会保险缴费过高,增加了企业的劳动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动力,限制了企业年金发展的空间。其次,目前占据企业年金累积资产大部分的行业企业,多数属于垄断型国有企业。而目前就业人数占全部劳动力60%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规模较小且发展速度较慢,其技术创新能力和融资能力的低下制约了其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些企业能够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缴费已是难能可贵,没有建立企业年金的动力。
结语
企业年金作为企业对职工的一项福利保障,补充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的不足,成为由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养老三者共同构成的“三大支柱”体系中的第二大支柱。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据预测,企业年金制度全面启动后,企业年金的年增幅应超过500至800亿元。但从总体上看,企业年金尚处在起步和探索阶段。因此,分析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促进企业年金的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其对社会养老保险的补充作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财政部.[2008]34号.
[2]《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总局函.[2009]694号.
作者简介:陈佳杰(1979.07-),男,广东广州人,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工程师单位: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企业社保与年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