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经济行为纵横交错,审计工作面大量广,审计机关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审计难度越来越高,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通过对审计风险的研究,明确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考虑风险的因素,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控制,更好的完成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
【关键词】审计风险;风险因素;控制;管理
前言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承担着对国家财政、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职能,是国家公共资金的“守护者”,是一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经济行为纵横交错,审计工作面大量广,审计机关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审计难度越来越高,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如何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防范审计风险已成为我们审计工作者必须不断探讨和努力规避的问题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对审计风险的概念界定,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柯勒会计词典》将其解释为:一是已鉴定的财务报表,实际上未能按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在被审计单位或审计范围中存在重要的错误,未被审计人员觉察的可能性。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其定义为: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对于国家审计风险,虽然没有官方的明确定义,但普遍认为与社会审计中的审计风险定义类似,如有人将其定义为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重大错弊而没有被审计人员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又有人将其通俗地阐述为检查问题是否深入、揭示问题是否到位。
二、计风险的定义
尽管审计风险的定义多样,但在分析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方面,业内普遍接受《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中提出的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其中,国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取决于被审计单位及其控制风险水平,两者均独立于审计过程,与审计人员的工作无关;而检查风险与审计人员的工作直接相关,它被定义为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度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 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审计人员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其实际水平与审计人员的工作有关,它直接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
影响检查风险的因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如业务操作不规范、审计方法选用不当、审计人员不重视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等,也有主观因素如审计人员不具备审计职业道德、主观不作为或徇私舞弊等,目前在国家审计中对风险未能做到适当控制,用一个项目举例,首先,我们在进行审前调查时应当对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检查,根据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初步制定检查风险的金额;其次,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根据审前调查的情况,考虑风险控制的因素,将检查风险的金额写入方案中;第三,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根据审计实施方案,结合审计组人员的具体情况,由审计组长进行分工,进行现场审计,通过定期汇报审计进度和发现的问题,作出及时调整,保证完成审计目标同时将审计风险控制在检查风险之下;最后,在编制审计报告时通过对审计风险的阐述,进一步完善审计查出的问题。
三、建立完善审计风险控制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和细化相关内容
健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应当增加关于审计风险的相关内容,从审计实践出发,以审计法实施条例为基础,构建与审计业务相适应的审计风险相关条例,使审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强对审计现场岗位管理
加强对审计组人员的现场管理,审计人员也是产生检查风险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管理,包括: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分工是否相符,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是否能保证所出具的审计事项是客观公正的,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是否受到限制等。
(三)建立公开透明的审计通报制度。
审计小组每日应当召开审计情况汇报会,每个审计人员汇报当前所获得的情况,需要继续跟进的事情,让每个审计人员了解团队的工作情况,杜绝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寻租行为。实际上,在审计现场管理中,无论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汇总数据、审计建议与审计报告的形成,均应公开透明,即采集了那些数据,数据分析的依据,那些数据可以汇总,审计建议和审计报告中采用了那些数据、那些数据没有被采用及其原因,应当在审计组内公开透明进行。
为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使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全体审计人员都要切实增强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充分认识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性,紧紧抓住审计质量这条生命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审计风险。如不严格遵守准则和条例,就会出现廉政意识单薄,纪律观念松弛,不能规避审计风险,如可能在审计中出现发现问题不报、瞒报、漏报,玩忽职守等违法违纪现象,审计监督也会出现偏差,甚至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考虑风险的因素,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控制,更好的完成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
【关键词】审计风险;风险因素;控制;管理
前言
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承担着对国家财政、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职能,是国家公共资金的“守护者”,是一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经济行为纵横交错,审计工作面大量广,审计机关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审计难度越来越高,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如何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防范审计风险已成为我们审计工作者必须不断探讨和努力规避的问题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对审计风险的概念界定,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讨。《柯勒会计词典》将其解释为:一是已鉴定的财务报表,实际上未能按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在被审计单位或审计范围中存在重要的错误,未被审计人员觉察的可能性。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其定义为: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对于国家审计风险,虽然没有官方的明确定义,但普遍认为与社会审计中的审计风险定义类似,如有人将其定义为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中存在重大错弊而没有被审计人员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又有人将其通俗地阐述为检查问题是否深入、揭示问题是否到位。
二、计风险的定义
尽管审计风险的定义多样,但在分析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方面,业内普遍接受《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中提出的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其中,国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取决于被审计单位及其控制风险水平,两者均独立于审计过程,与审计人员的工作无关;而检查风险与审计人员的工作直接相关,它被定义为通过预定的审计程度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 报表上存在的某项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是审计风险要素中唯一可以通过审计人员进行控制和管理的风险要素,其实际水平与审计人员的工作有关,它直接影响最终的审计风险。
影响检查风险的因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如业务操作不规范、审计方法选用不当、审计人员不重视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等,也有主观因素如审计人员不具备审计职业道德、主观不作为或徇私舞弊等,目前在国家审计中对风险未能做到适当控制,用一个项目举例,首先,我们在进行审前调查时应当对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检查,根据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初步制定检查风险的金额;其次,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根据审前调查的情况,考虑风险控制的因素,将检查风险的金额写入方案中;第三,在审计实施过程中,根据审计实施方案,结合审计组人员的具体情况,由审计组长进行分工,进行现场审计,通过定期汇报审计进度和发现的问题,作出及时调整,保证完成审计目标同时将审计风险控制在检查风险之下;最后,在编制审计报告时通过对审计风险的阐述,进一步完善审计查出的问题。
三、建立完善审计风险控制的工作机制
(一)建立健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和细化相关内容
健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应当增加关于审计风险的相关内容,从审计实践出发,以审计法实施条例为基础,构建与审计业务相适应的审计风险相关条例,使审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强对审计现场岗位管理
加强对审计组人员的现场管理,审计人员也是产生检查风险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管理,包括: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分工是否相符,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是否能保证所出具的审计事项是客观公正的,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是否受到限制等。
(三)建立公开透明的审计通报制度。
审计小组每日应当召开审计情况汇报会,每个审计人员汇报当前所获得的情况,需要继续跟进的事情,让每个审计人员了解团队的工作情况,杜绝因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寻租行为。实际上,在审计现场管理中,无论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汇总数据、审计建议与审计报告的形成,均应公开透明,即采集了那些数据,数据分析的依据,那些数据可以汇总,审计建议和审计报告中采用了那些数据、那些数据没有被采用及其原因,应当在审计组内公开透明进行。
为规避和防范审计风险,使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全体审计人员都要切实增强防范审计风险的意识,充分认识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性,紧紧抓住审计质量这条生命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审计风险。如不严格遵守准则和条例,就会出现廉政意识单薄,纪律观念松弛,不能规避审计风险,如可能在审计中出现发现问题不报、瞒报、漏报,玩忽职守等违法违纪现象,审计监督也会出现偏差,甚至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应当考虑风险的因素,通过对风险因素的控制,更好的完成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