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房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完善中得以加强和保证,但随着建筑市场的扩大加快,建筑劳务不足,技术工人的技术素质参差不齐,项目施工合作形式不同使得施工管理组合不一样的因素造成外墙柱上下接头错位、烂根、涨模、楼板负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差、拉结筋植筋不牢等問题。本人根据公司近来对所建工程存在问题的总结以及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对房建主体工程常见的几种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质量问题;原因;防治措施
近期从各级部门检查和抽查建筑工程质量情况来看,房建主体工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电梯间剪力墙、外墙柱上下接头错位;墙柱砼烂根;墙柱涨模;楼板负筋保护层超厚;构造柱预埋筋位置不准,箍筋间距不符合要求,搭接区没有按要求密箍,构造柱砼涨模;拉结筋植筋不牢固。由于工程赶工,管理跟不上,检查不到位,工人素质和技术参差不齐等因素带来了以上工程质量问题。针对以上工程质量问题,结合施工的实践经验分析了问题原因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总之,我们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图纸和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防治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消除工程质量通病的出现。使建筑工程的建设做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1. 电梯间剪力墙、外墙柱上下接头错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1.1 接头错位的原因
电梯间剪力墙、外墙柱垂直度控制差,偏差大,由于下一层的墙柱垂直度偏差大,上一层放线后不得不错位纠正;模板加固没有按施工方案执行,随意性大造成浇筑混凝土时产生模板整体移位;检查验收工作不到位,没做到早发现、早整改,造成模板问题没在浇筑混凝土前处理好。
1.2 防治措施
认真进行施工工艺的技术交底,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模板的支撑和加固,确保墙柱模板与支撑体系牢固连接,拉要紧,顶要实,支撑架体必须纵横向都要设置剪刀撑,防止产生侧移;严格控制每一层墙柱的垂直度,落实自检、交接检和复检工作,墙体模板垂直度必须要专人吊线检查;楼梯间剪力墙、外墙柱接头支模时,必须要把上层墙柱模板向下延伸过施工缝结点500㎜左右,采用一道预留穿墙螺杆或钢箍加固拉紧上部墙柱往下延伸的模板;电梯间内侧剪力墙模板应采用相互对顶方式固定,电梯剪力墙外侧模板与满堂架顶紧支撑,支架必须设置剪刀撑,防止水平侧移变形;外墙剪力墙在室内侧的墙体外楞钢管应和满堂架进行牢固连结、拉紧,顶紧墙体模板,间距合理。
2. 墙柱混凝土烂根
2.1 混凝土烂根的原因
墙柱模板没有压脚板;模板拼缝隙大;墙柱根部积水多;漏振或振动棒振捣不到位。
2.2 防治措施
墙柱模板必须按要求钉好压脚板,模板拼缝要严密,防止漏浆;墙柱模板淋模后,先查看墙柱根部内是否有积水,浇筑混凝土前排除墙柱根部内积水,以防积水在振捣时把水泥浆带走造成烂根;混凝土在振捣时,要专人负责振捣,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严格执行振捣操作规程要求,按要求边浇筑边振捣,做到不漏振,同时确保振动棒足够长,保证振动棒按序逐点振到位。
若不使用商品混凝土时,自拌混凝土塌落度相对小,浇筑墙柱砼前先均匀浇注30㎜~50㎜厚与混凝土内砂浆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
3. 墙柱胀模
3.1 胀模的原因
未按模板施工方案施工,墙体模板穿墙螺杆间距、柱子模板箍间距大于方案要求间距或与施工方案要求不一致。
3.2 防治措施
必须严格按模板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墙体模板穿墙螺杆间距、柱子模板箍间距要与方案一致。不允许出现墙体模板穿墙螺杆间距、柱子模板箍间距大于方案要求间距150㎜以上的情况。柱箍、穿墙螺杆间距应根据柱模尺寸、侧压力的大小等因素进行设计选择。可采用如下经验做法:
①所有柱箍均采用钢管箍:
②当柱截面边长≤800㎜时,柱箍间距≤500㎜;
③当柱截面边长>800㎜而≤1000㎜时,柱箍间距≤500㎜,且柱箍中间加直径不小于10㎜对拉螺杆一根,错开方向布置;
④当柱截面边长>1000㎜时,柱箍间距≤450㎜,且柱箍中间加直径不小于10㎜对拉螺杆两根;
⑤柱跟部1.5m范围内柱箍间距宜≤300㎜;
⑥柱模枋木背肋规格一般采用50㎜×100㎜,间距150㎜或60㎜×80㎜,间距300㎜两种,也可采用满足要求的其它规格。枋木之间的搭接口不允许在同一水平面上,大截面柱的枋木背肋搭接口应错开800~1000㎜。
4. 楼板负筋保护层超厚
4.1 负筋保护层超厚的原因
由于施工人员的直接踩踏或堆放材料以及碰撞变形下陷,而浇筑混凝土时也不及时把负筋提起造成了板负筋保护层超厚。
4.2 防治措施
一中措施是对近梁边和负筋直角弯钩的分布筋采用比设计大一等级的钢筋通长做成马凳。另一种措施是采取在板混凝土摊平和平板振动器振捣后,混凝土初凝前人工提起负筋的做法。两种措施均取得很好的效果,确保了楼板负筋保护层的设计厚度。
5. 构造柱预埋筋位置不准,箍筋间距混乱,搭接区箍筋不加密
5.1 问题的原因
施工管理不到位,质量意识不重视,把构造柱当作素砼来使用。预埋钢筋不准确或梁底预埋构造柱筋绑扎不牢固,在浇筑混凝土时的各种碰撞而造成偏位,而混凝土浇筑过程没有专人看管纠正。
5.2 防治措施
熟悉掌握施工图纸,认真按图纸标注尺寸准确预埋钢筋,梁底预埋构造柱筋必须绑扎牢固或点焊固定,防止脱落。构造柱四条主筋应用箍筋固定,防止四条主筋合在一起。一旦有偏位应采用植筋处理,植筋要有拉拔试验报告。箍筋间距要均匀,绑扎牢固,搭接区箍筋间距要按图纸和规范的要求加密。构造柱模板应采用穿墙螺杆按间距不大于500㎜进行固定。
6. 拉结筋植筋不牢固
6.1 植筋不牢固的原因
植筋钻孔直径过大;钻孔深度不够;钻孔内的灰尘没清理干净;钻孔灌胶不饱满;使用环氧树脂植筋。
6.2 防治措施
植筋必须按植筋方案进行施工;钻孔直径要比所植钢筋直径大一个等级,钻孔深度应不小于钢筋直径15d,且要大于90㎜,如钻孔时碰到钢筋应挪位置钻孔;为保证植筋胶水不外淌,宜使孔底略向下倾斜;钻孔达到要求后先吹干净孔内的灰尘再植筋,防止形成隔离层而严重影响胶水与基层的粘结;必须使用合格的植筋胶,禁止使用环氧树脂植筋,胶水用量要充足,在钢筋植入后应提动旋转数下,以便排除孔内气体,使胶水充分与基层粘结;植筋经拉拔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本文从施工角度,经过多个工程项目的检查总结和结合工程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房建主体工程以上六种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只要我们管理到位,思想重视,做到事前交底,事中监督,事后检查,质量问题就越来越少,不会形成工程质量的通病。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2]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2012年6月
【关键词】质量问题;原因;防治措施
近期从各级部门检查和抽查建筑工程质量情况来看,房建主体工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电梯间剪力墙、外墙柱上下接头错位;墙柱砼烂根;墙柱涨模;楼板负筋保护层超厚;构造柱预埋筋位置不准,箍筋间距不符合要求,搭接区没有按要求密箍,构造柱砼涨模;拉结筋植筋不牢固。由于工程赶工,管理跟不上,检查不到位,工人素质和技术参差不齐等因素带来了以上工程质量问题。针对以上工程质量问题,结合施工的实践经验分析了问题原因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总之,我们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图纸和建筑工程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防治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消除工程质量通病的出现。使建筑工程的建设做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1. 电梯间剪力墙、外墙柱上下接头错位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1.1 接头错位的原因
电梯间剪力墙、外墙柱垂直度控制差,偏差大,由于下一层的墙柱垂直度偏差大,上一层放线后不得不错位纠正;模板加固没有按施工方案执行,随意性大造成浇筑混凝土时产生模板整体移位;检查验收工作不到位,没做到早发现、早整改,造成模板问题没在浇筑混凝土前处理好。
1.2 防治措施
认真进行施工工艺的技术交底,按照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模板的支撑和加固,确保墙柱模板与支撑体系牢固连接,拉要紧,顶要实,支撑架体必须纵横向都要设置剪刀撑,防止产生侧移;严格控制每一层墙柱的垂直度,落实自检、交接检和复检工作,墙体模板垂直度必须要专人吊线检查;楼梯间剪力墙、外墙柱接头支模时,必须要把上层墙柱模板向下延伸过施工缝结点500㎜左右,采用一道预留穿墙螺杆或钢箍加固拉紧上部墙柱往下延伸的模板;电梯间内侧剪力墙模板应采用相互对顶方式固定,电梯剪力墙外侧模板与满堂架顶紧支撑,支架必须设置剪刀撑,防止水平侧移变形;外墙剪力墙在室内侧的墙体外楞钢管应和满堂架进行牢固连结、拉紧,顶紧墙体模板,间距合理。
2. 墙柱混凝土烂根
2.1 混凝土烂根的原因
墙柱模板没有压脚板;模板拼缝隙大;墙柱根部积水多;漏振或振动棒振捣不到位。
2.2 防治措施
墙柱模板必须按要求钉好压脚板,模板拼缝要严密,防止漏浆;墙柱模板淋模后,先查看墙柱根部内是否有积水,浇筑混凝土前排除墙柱根部内积水,以防积水在振捣时把水泥浆带走造成烂根;混凝土在振捣时,要专人负责振捣,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严格执行振捣操作规程要求,按要求边浇筑边振捣,做到不漏振,同时确保振动棒足够长,保证振动棒按序逐点振到位。
若不使用商品混凝土时,自拌混凝土塌落度相对小,浇筑墙柱砼前先均匀浇注30㎜~50㎜厚与混凝土内砂浆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
3. 墙柱胀模
3.1 胀模的原因
未按模板施工方案施工,墙体模板穿墙螺杆间距、柱子模板箍间距大于方案要求间距或与施工方案要求不一致。
3.2 防治措施
必须严格按模板方案的要求进行施工,墙体模板穿墙螺杆间距、柱子模板箍间距要与方案一致。不允许出现墙体模板穿墙螺杆间距、柱子模板箍间距大于方案要求间距150㎜以上的情况。柱箍、穿墙螺杆间距应根据柱模尺寸、侧压力的大小等因素进行设计选择。可采用如下经验做法:
①所有柱箍均采用钢管箍:
②当柱截面边长≤800㎜时,柱箍间距≤500㎜;
③当柱截面边长>800㎜而≤1000㎜时,柱箍间距≤500㎜,且柱箍中间加直径不小于10㎜对拉螺杆一根,错开方向布置;
④当柱截面边长>1000㎜时,柱箍间距≤450㎜,且柱箍中间加直径不小于10㎜对拉螺杆两根;
⑤柱跟部1.5m范围内柱箍间距宜≤300㎜;
⑥柱模枋木背肋规格一般采用50㎜×100㎜,间距150㎜或60㎜×80㎜,间距300㎜两种,也可采用满足要求的其它规格。枋木之间的搭接口不允许在同一水平面上,大截面柱的枋木背肋搭接口应错开800~1000㎜。
4. 楼板负筋保护层超厚
4.1 负筋保护层超厚的原因
由于施工人员的直接踩踏或堆放材料以及碰撞变形下陷,而浇筑混凝土时也不及时把负筋提起造成了板负筋保护层超厚。
4.2 防治措施
一中措施是对近梁边和负筋直角弯钩的分布筋采用比设计大一等级的钢筋通长做成马凳。另一种措施是采取在板混凝土摊平和平板振动器振捣后,混凝土初凝前人工提起负筋的做法。两种措施均取得很好的效果,确保了楼板负筋保护层的设计厚度。
5. 构造柱预埋筋位置不准,箍筋间距混乱,搭接区箍筋不加密
5.1 问题的原因
施工管理不到位,质量意识不重视,把构造柱当作素砼来使用。预埋钢筋不准确或梁底预埋构造柱筋绑扎不牢固,在浇筑混凝土时的各种碰撞而造成偏位,而混凝土浇筑过程没有专人看管纠正。
5.2 防治措施
熟悉掌握施工图纸,认真按图纸标注尺寸准确预埋钢筋,梁底预埋构造柱筋必须绑扎牢固或点焊固定,防止脱落。构造柱四条主筋应用箍筋固定,防止四条主筋合在一起。一旦有偏位应采用植筋处理,植筋要有拉拔试验报告。箍筋间距要均匀,绑扎牢固,搭接区箍筋间距要按图纸和规范的要求加密。构造柱模板应采用穿墙螺杆按间距不大于500㎜进行固定。
6. 拉结筋植筋不牢固
6.1 植筋不牢固的原因
植筋钻孔直径过大;钻孔深度不够;钻孔内的灰尘没清理干净;钻孔灌胶不饱满;使用环氧树脂植筋。
6.2 防治措施
植筋必须按植筋方案进行施工;钻孔直径要比所植钢筋直径大一个等级,钻孔深度应不小于钢筋直径15d,且要大于90㎜,如钻孔时碰到钢筋应挪位置钻孔;为保证植筋胶水不外淌,宜使孔底略向下倾斜;钻孔达到要求后先吹干净孔内的灰尘再植筋,防止形成隔离层而严重影响胶水与基层的粘结;必须使用合格的植筋胶,禁止使用环氧树脂植筋,胶水用量要充足,在钢筋植入后应提动旋转数下,以便排除孔内气体,使胶水充分与基层粘结;植筋经拉拔试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本文从施工角度,经过多个工程项目的检查总结和结合工程的实践经验,分析了房建主体工程以上六种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措施,为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只要我们管理到位,思想重视,做到事前交底,事中监督,事后检查,质量问题就越来越少,不会形成工程质量的通病。
参考文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2]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