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从比较文学跨学科的角度,分析建筑艺术在小说中的表现,以及建筑的作用、意义和产生原因。从而揭示出作品中建筑艺术与文学,人之间密切的关系。最后,从横向时}}}J和纵向雨果个人创作发展的比较中,找到小说《巴黎圣母院》的艺术坐标。建筑艺术为《巴黎圣母院》展示了场景、刻画了人物和细节,使读者具有审美的感受。从建筑艺术的角度分析《巴黎圣母院》,希望可以揭示出不同内涵。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建筑艺术
《巴黎圣母院》作为典型的建筑文学,呈现了建筑艺术在文学的感染力。建筑在此书中不仅仅作为常规的环境因素存在与小说作品之中,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了小说的各个方面。
从文学角度划分,建筑艺术在小说中表现为以下三个部分。在文学理沦中,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以及小说叙事结构构成小说整体。以下就从小说的主题,人物,叙事结构分析,
1建筑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1.1建筑是小说的主题之一
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被称为典型的建筑文学作品。处于对建筑艺术的狂热,促使他完成了这部作品。这部小说,经过了两年时间的酝酿刁’得以完成。
1828h年,著名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与书商戈斯兰签订协议,答应为他写一部沃尔特·司各特式的小说。然而从协议签订之日起直到法国的“七月革命”:(1830年),一向创作热情高涨的维克多·雨果却想方设法逃避这个协议,或者说至少是庄有意拖延。看过维克多·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的人有理山相信,作者这样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样一部小说只有在复辟王朝崩溃时才具有完整、成熟的契机。1831年1月初,维克多·雨果在规定的最后期限之内用了6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巴黎圣母院》这部闻名于世的小说。实际上,从答应写小说起维克多·雨果己经在收集有关的资料了。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书籍,看过巴黎一些旧址遗迹,并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15世纪的巴黎,特别是他发现了巴黎圣母院。于是,一个包含着历史、建筑艺术、神权、宗教、爱情和暴动的故事便有了丰富的背景素材。根据雨果的创作过程,这部小说具有多主题性。
小说的主题。主题“与艺术形象交融在一起的,饱含着作家审美情趣的一种意蕴,亦即为艺术形象所包含的審美意识”
主题之一,人道主义思想。毫无疑问,《巴黎圣母院》是受“七月革命”的鼓舞创作而成的,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历史小说。但是,当人们阅读该小说时,会被它的反封建思想所鼓舞,也会被它的人性的美好所感动以外。
《巴黎圣母院》(1831)是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孚诺洛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维克多·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主题之二,反对宗教束缚。维克多·雨果在《海上劳工》小说序一言中写到:
“宗教,社会,自然是人类三大斗争,这三大斗争也是人类三大需要……生活中神秘莫测的困难艰险来自这三部类,人类面临着以迷信的形式,偏见的形式,自然原素的形式出现的障碍,有三种宿命压在我们身上:教义的宿命,法律的宿命和物质事物的宿命。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揭示第一种宿命;在《悲渗世界》中,作者指出第二种宿命;而在本书中则要说明最后一种”。
所以,揭露宗教与人的矛盾是本小说的主题之一。
主题之三,建筑艺术的展示。《巴黎圣母院》作为小说的标题,不仅仅表明了,圣母院是小说故事发展的主要环境,更蕴涵了主题的意义。在小说前言中,对于小说的宗旨做出了详尽的描述。其重要观点是,建筑艺术是本部小说描写和讨论的重要对象。从文本的写作中,作家也体现了这一宗旨。建筑艺术在这部小说中成为了主题,蕴涵了作家的审美情趣。表现了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于哥特式建筑的热爱。
1.2建筑艺术·人物形象
人物,在文学理论中的概念是:“人物作为故事和情节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因,也是文本的中心”。建筑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从环境与人物间的关系说起。“人物性格,命运或心态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所谓环境是指环绕人物,形成其性格,造成其命运或心态,并促进其行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所以,当环境与人物的辨证关系是“环境创造人,人创造环境”。
在具体的文本中,即《巴黎圣母院》这一作品中。建筑与人物的关系,如同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因为,人物的活动与建筑环境相互影响,关系紧密。由于两者之间具有了联系,所以建筑与人物形象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建筑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分类为两种情况。
建筑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其一:以人物的外貌特征,以及人物活动揭示两者的联系。
代表人物形象,卡西莫多,被孚诺洛收养的孤儿,圣母院的敲钟人。
这一人物形象与建筑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哥特式建筑的外貌特征。他的外貌丑陋:一张“不合于观众幻想中的几何图形的面孔”,“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再加上驼背、跋脚、独眼、聋子,使他成了人们嘲笑、卑.视、取乐的对象。“本能上是半人半兽”。“一个东方建筑艺术的怪物,瞧他的脊背是圆盖,双腿是弯曲的柱子!”巧因为他的模样类似教堂外部那些半人半兽的雕像,体格则异常地适应哥特式建筑的高耸和宏大。所以,卡西莫多具有哥特式建筑的外貌特征。二、巴黎圣母院与卡西莫多的血.缘关系。他的生身父母不详,从小在哥特式教堂建筑中长大,哥特式建筑哺育他长大,建筑是他的母亲。由于其相貌丑陋,所以很少接触外界。圣母院的顶楼和大钟是他忠实伙伴,见证了他的成长。让他最为高兴的事情就是敲种钟,这成为其感情的寄托,欢乐的来源。在传统中文译名中,《钟楼怪人》是《巴黎圣母院》的别称,所以作为“钟楼怪人”早己说明卡西莫多与建筑的血缘关系。三、圣母院见证了卡西莫多命运的变化。爱斯梅拉达的出现,打断卡西莫多在圣母院安逸的生活状态。在爱斯梅拉达救助他以前,他与外界的联系仅仅是孚诺洛和圣母院,内心是粗野的、凶恶的。当爱斯梅拉达在他受刑干渴难耐时,不计前嫌地为他送水解渴。少女的善良感动了卡西莫多,使他真正懂得了爱和美。最为直接的表现是,敲钟的热情的消失,从热爱到例行公事。圣母院的顶楼和大钟是其心理状态的直接反映。当爱斯梅拉达不幸被陷害,危在旦夕时,卡西莫多奋不顾身劫法场,将爱斯梅拉达藏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圣母院里,并且日夜守护着她,想方设法地让她快乐、幸福。圣母院又成为保护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场所。当主教孚诺洛由于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终于将爱斯梅拉达送上了绞架,卡西莫多知道这一切后,义愤填膺,将孚诺洛摔死在圣母院前。圣母院又成为卡西莫多惩恶扬善的见证。最后以奇特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卡西莫多的命运:从出生,成长,恋爱,死亡,每一次都有圣母院的出现。这一人物形象的感情,生活命运的轨迹与建筑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建筑艺术的代表圣母院也成为卡西莫多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之一。 建筑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其二:从文中人物的口中表述其建筑思想观点。其对于建筑与人物形象的描述,充分说明了雨果本人的建筑观点。假借文中人物之口表述其思想。
代表人物形象,克罗德·孚诺洛,巴黎圣母院副主教。自幼深受宗教影响,受到弥撒书和词典中的熏陶,勤奋好学,潜心钻研科学。由于父母的病故抚养小弟弟的责任落到他的肩上。他怜爱弟弟,还以极大的悲悯收养了弃儿卡西莫多。此时的克罗德是一个博学善良的智者。后担任副主教,宗教的束缚使其不能有正常人的要求和欲望。而他却疯狂地爱上了纯洁美丽的吉卜塞少女,他在宗教教义与自然人性之间痛苦煎熬,只能把这一切归结于“宿命”(`AN'ARKH)在宗教教规的残酷栓桔下,孚诺洛成了精神上的畸形人,人性异化。最终,成为阴沉,可怕扭曲的人,摔死在圣母院前。
克罗德·孚诺洛,身为圣母院的副主教,对圣母院有深刻的了解。加之博学多刁‘,所以对于巴黎圣母院具有,独特的见解。这一人物形象与建筑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圣母院建筑艺术的热爱。例子:
副主教对圣母院那富有象征意义的门廊,怀有一种奇异的热情……顺便说一下,克洛德和卡齐莫多这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竟从不同的层次上那样笃诚热爱圣母院,这座教堂在当时的命运说起来够奇异的。
二、对于建筑艺术的讨论。
副主教对着这庞大的建筑物静静地凝视了片刻,然后叹息了一声,伸出右手,指向桌上摊开的那本书,又伸出左手,指向圣母院,忧郁的目光慢慢从书本移向教堂,一说道:
“唉!这个将毁掉那个。……接着又添上这些莫测高深的言语:“唉!唉!小的往往战胜大的;一颗牙齿会战胜一个庞然大物。尼罗河的老鼠能咬死鳄鱼,箭鱼能戳死鲸鱼,书籍将毁掉建筑!”
建筑艺术与人物形象,在此部小说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从人物的外貌,人物语言,人物活动三个方面,与圣母院这一建筑,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建筑艺术在他们的眼中意义各不相同。最终通过,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
1.3建筑艺术·小说结构,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
同时,雨果在这部小说中,对建筑艺术做出了学术性的讨论。这样的讨论有三章之多,分别是:前言,第三卷,第五卷。这部小说正文共十一卷,前台-单独一章。对建筑艺术学术性的讨论约占小说的三分之一,这是罕见的。
前言,是雨果对小说的写作意图的表达。这其中分成两个版本:其一,八三一年二月小说第一次版本。作者序表明了,墙上有个手刻的字:(宿命)`AN'ARKH这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成为雨果创作这部小说的最初动力。这部小说也是根据这几个字而写成。建筑为雨果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第二个版本是,一八三二年勘定本。作者将原来遗漏的三章加入小说,并声称:
“现在看到的就是这部作品的全貌,是作者原先所梦想的模样……然而,也许另外有些读者,觉得研究一下本书蕴藏的美学和哲学思想,并不是无益的,情愿在阅读《巴黎圣母院》时,透过小说去探求小说的弦外之音,情愿通过诗人如是的创作,去寻求史学家的体系、艺术家的宗旨”……“关于中世纪的建筑艺术,有些人至今对这艺术珍宝一无所知,更糟的是另有一些人把这艺术珍品视如草荞,因此《巴黎圣母院》这本书也许为这建筑艺术开拓了某种真正的前景。”“只要可能,我们就要激发全民族的热情去爱护民族建筑.作者宣称,本书的主要宗旨之一正在于此,他一生的主要目标也在于此。”
这是雨果通过这部小说,对中世纪的建筑发表了见解。两个版本时间先后不同,但对建筑的关注构成了雨果创作小说重点。
第三卷,对巴黎圣母院做了学术性的探讨。他认为“如若我們有功夫同看官一起,一一察看这座古老教堂所受破坏的痕迹,就不难发现:时间所造成的破坏很小,而人的破坏却极其惨重,尤其是艺术人物的破坏。”前一言中也提到这一观点“这三章中,有一章是关于建筑艺术目前的衰败,并依作者看来,这艺术之王今日难以逃脱灭顶之灾。这是他一贯所提倡的,曾多次写文章申明。如(《建筑意》第二辑)《向拆房者宣战》中对于古建筑有相同的认识,提倡保护法国文物建筑。
第五卷,二节“这个将毁灭那个”一文“这个将毁灭那个。“书籍将毁灭建筑”副主教这谜语般的话语有什么深文大义,我们不妨在这里略做探讨。”这是雨果针对建筑与文学关系又一次深入的讨沦。
三次对建筑艺术的学术性的讨论的出现。从前前言几始,雨果是有意识的创作这部建筑文学作品。小说的灵感来源于建筑上的希腊字母,小说的目的是开拓建筑艺术的前景,小说单独一章论述保护文物建筑的观点。所以,从雨果的创作角度,作为创作主体,以及文学构思和传达过程中,建筑艺术与之息息相关。
建筑艺术作为小说《巴黎圣母院》的重要部分,体现在小说的各个方面,主题,人物,小说的结构等。从而,建筑艺术在这部小说中具有了多重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洋.雨果小说建筑描写研究[D].河北大学 2015
[2] 毛晋华.《巴黎圣母院》人物设置圆形结构研究[J].艺术品鉴.2015(05)
[3] 杨佳文,柳青青,许荣丹.浅析《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与丑[J].考试周刊.2015(53)
[4] 高毅.读《巴黎圣母院》有感[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03)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建筑艺术
《巴黎圣母院》作为典型的建筑文学,呈现了建筑艺术在文学的感染力。建筑在此书中不仅仅作为常规的环境因素存在与小说作品之中,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了小说的各个方面。
从文学角度划分,建筑艺术在小说中表现为以下三个部分。在文学理沦中,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以及小说叙事结构构成小说整体。以下就从小说的主题,人物,叙事结构分析,
1建筑艺术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
1.1建筑是小说的主题之一
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被称为典型的建筑文学作品。处于对建筑艺术的狂热,促使他完成了这部作品。这部小说,经过了两年时间的酝酿刁’得以完成。
1828h年,著名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与书商戈斯兰签订协议,答应为他写一部沃尔特·司各特式的小说。然而从协议签订之日起直到法国的“七月革命”:(1830年),一向创作热情高涨的维克多·雨果却想方设法逃避这个协议,或者说至少是庄有意拖延。看过维克多·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的人有理山相信,作者这样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样一部小说只有在复辟王朝崩溃时才具有完整、成熟的契机。1831年1月初,维克多·雨果在规定的最后期限之内用了6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巴黎圣母院》这部闻名于世的小说。实际上,从答应写小说起维克多·雨果己经在收集有关的资料了。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书籍,看过巴黎一些旧址遗迹,并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15世纪的巴黎,特别是他发现了巴黎圣母院。于是,一个包含着历史、建筑艺术、神权、宗教、爱情和暴动的故事便有了丰富的背景素材。根据雨果的创作过程,这部小说具有多主题性。
小说的主题。主题“与艺术形象交融在一起的,饱含着作家审美情趣的一种意蕴,亦即为艺术形象所包含的審美意识”
主题之一,人道主义思想。毫无疑问,《巴黎圣母院》是受“七月革命”的鼓舞创作而成的,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历史小说。但是,当人们阅读该小说时,会被它的反封建思想所鼓舞,也会被它的人性的美好所感动以外。
《巴黎圣母院》(1831)是维克多·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孚诺洛道貌岸然、蛇蝎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维克多·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主题之二,反对宗教束缚。维克多·雨果在《海上劳工》小说序一言中写到:
“宗教,社会,自然是人类三大斗争,这三大斗争也是人类三大需要……生活中神秘莫测的困难艰险来自这三部类,人类面临着以迷信的形式,偏见的形式,自然原素的形式出现的障碍,有三种宿命压在我们身上:教义的宿命,法律的宿命和物质事物的宿命。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揭示第一种宿命;在《悲渗世界》中,作者指出第二种宿命;而在本书中则要说明最后一种”。
所以,揭露宗教与人的矛盾是本小说的主题之一。
主题之三,建筑艺术的展示。《巴黎圣母院》作为小说的标题,不仅仅表明了,圣母院是小说故事发展的主要环境,更蕴涵了主题的意义。在小说前言中,对于小说的宗旨做出了详尽的描述。其重要观点是,建筑艺术是本部小说描写和讨论的重要对象。从文本的写作中,作家也体现了这一宗旨。建筑艺术在这部小说中成为了主题,蕴涵了作家的审美情趣。表现了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于哥特式建筑的热爱。
1.2建筑艺术·人物形象
人物,在文学理论中的概念是:“人物作为故事和情节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因,也是文本的中心”。建筑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可以从环境与人物间的关系说起。“人物性格,命运或心态的形成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所谓环境是指环绕人物,形成其性格,造成其命运或心态,并促进其行动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所以,当环境与人物的辨证关系是“环境创造人,人创造环境”。
在具体的文本中,即《巴黎圣母院》这一作品中。建筑与人物的关系,如同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因为,人物的活动与建筑环境相互影响,关系紧密。由于两者之间具有了联系,所以建筑与人物形象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作用。建筑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分类为两种情况。
建筑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其一:以人物的外貌特征,以及人物活动揭示两者的联系。
代表人物形象,卡西莫多,被孚诺洛收养的孤儿,圣母院的敲钟人。
这一人物形象与建筑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哥特式建筑的外貌特征。他的外貌丑陋:一张“不合于观众幻想中的几何图形的面孔”,“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再加上驼背、跋脚、独眼、聋子,使他成了人们嘲笑、卑.视、取乐的对象。“本能上是半人半兽”。“一个东方建筑艺术的怪物,瞧他的脊背是圆盖,双腿是弯曲的柱子!”巧因为他的模样类似教堂外部那些半人半兽的雕像,体格则异常地适应哥特式建筑的高耸和宏大。所以,卡西莫多具有哥特式建筑的外貌特征。二、巴黎圣母院与卡西莫多的血.缘关系。他的生身父母不详,从小在哥特式教堂建筑中长大,哥特式建筑哺育他长大,建筑是他的母亲。由于其相貌丑陋,所以很少接触外界。圣母院的顶楼和大钟是他忠实伙伴,见证了他的成长。让他最为高兴的事情就是敲种钟,这成为其感情的寄托,欢乐的来源。在传统中文译名中,《钟楼怪人》是《巴黎圣母院》的别称,所以作为“钟楼怪人”早己说明卡西莫多与建筑的血缘关系。三、圣母院见证了卡西莫多命运的变化。爱斯梅拉达的出现,打断卡西莫多在圣母院安逸的生活状态。在爱斯梅拉达救助他以前,他与外界的联系仅仅是孚诺洛和圣母院,内心是粗野的、凶恶的。当爱斯梅拉达在他受刑干渴难耐时,不计前嫌地为他送水解渴。少女的善良感动了卡西莫多,使他真正懂得了爱和美。最为直接的表现是,敲钟的热情的消失,从热爱到例行公事。圣母院的顶楼和大钟是其心理状态的直接反映。当爱斯梅拉达不幸被陷害,危在旦夕时,卡西莫多奋不顾身劫法场,将爱斯梅拉达藏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圣母院里,并且日夜守护着她,想方设法地让她快乐、幸福。圣母院又成为保护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场所。当主教孚诺洛由于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终于将爱斯梅拉达送上了绞架,卡西莫多知道这一切后,义愤填膺,将孚诺洛摔死在圣母院前。圣母院又成为卡西莫多惩恶扬善的见证。最后以奇特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卡西莫多的命运:从出生,成长,恋爱,死亡,每一次都有圣母院的出现。这一人物形象的感情,生活命运的轨迹与建筑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留下了深刻的痕迹。建筑艺术的代表圣母院也成为卡西莫多与这个世界的联系之一。 建筑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其二:从文中人物的口中表述其建筑思想观点。其对于建筑与人物形象的描述,充分说明了雨果本人的建筑观点。假借文中人物之口表述其思想。
代表人物形象,克罗德·孚诺洛,巴黎圣母院副主教。自幼深受宗教影响,受到弥撒书和词典中的熏陶,勤奋好学,潜心钻研科学。由于父母的病故抚养小弟弟的责任落到他的肩上。他怜爱弟弟,还以极大的悲悯收养了弃儿卡西莫多。此时的克罗德是一个博学善良的智者。后担任副主教,宗教的束缚使其不能有正常人的要求和欲望。而他却疯狂地爱上了纯洁美丽的吉卜塞少女,他在宗教教义与自然人性之间痛苦煎熬,只能把这一切归结于“宿命”(`AN'ARKH)在宗教教规的残酷栓桔下,孚诺洛成了精神上的畸形人,人性异化。最终,成为阴沉,可怕扭曲的人,摔死在圣母院前。
克罗德·孚诺洛,身为圣母院的副主教,对圣母院有深刻的了解。加之博学多刁‘,所以对于巴黎圣母院具有,独特的见解。这一人物形象与建筑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圣母院建筑艺术的热爱。例子:
副主教对圣母院那富有象征意义的门廊,怀有一种奇异的热情……顺便说一下,克洛德和卡齐莫多这截然不同的两个人竟从不同的层次上那样笃诚热爱圣母院,这座教堂在当时的命运说起来够奇异的。
二、对于建筑艺术的讨论。
副主教对着这庞大的建筑物静静地凝视了片刻,然后叹息了一声,伸出右手,指向桌上摊开的那本书,又伸出左手,指向圣母院,忧郁的目光慢慢从书本移向教堂,一说道:
“唉!这个将毁掉那个。……接着又添上这些莫测高深的言语:“唉!唉!小的往往战胜大的;一颗牙齿会战胜一个庞然大物。尼罗河的老鼠能咬死鳄鱼,箭鱼能戳死鲸鱼,书籍将毁掉建筑!”
建筑艺术与人物形象,在此部小说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从人物的外貌,人物语言,人物活动三个方面,与圣母院这一建筑,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建筑艺术在他们的眼中意义各不相同。最终通过,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
1.3建筑艺术·小说结构,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
同时,雨果在这部小说中,对建筑艺术做出了学术性的讨论。这样的讨论有三章之多,分别是:前言,第三卷,第五卷。这部小说正文共十一卷,前台-单独一章。对建筑艺术学术性的讨论约占小说的三分之一,这是罕见的。
前言,是雨果对小说的写作意图的表达。这其中分成两个版本:其一,八三一年二月小说第一次版本。作者序表明了,墙上有个手刻的字:(宿命)`AN'ARKH这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成为雨果创作这部小说的最初动力。这部小说也是根据这几个字而写成。建筑为雨果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第二个版本是,一八三二年勘定本。作者将原来遗漏的三章加入小说,并声称:
“现在看到的就是这部作品的全貌,是作者原先所梦想的模样……然而,也许另外有些读者,觉得研究一下本书蕴藏的美学和哲学思想,并不是无益的,情愿在阅读《巴黎圣母院》时,透过小说去探求小说的弦外之音,情愿通过诗人如是的创作,去寻求史学家的体系、艺术家的宗旨”……“关于中世纪的建筑艺术,有些人至今对这艺术珍宝一无所知,更糟的是另有一些人把这艺术珍品视如草荞,因此《巴黎圣母院》这本书也许为这建筑艺术开拓了某种真正的前景。”“只要可能,我们就要激发全民族的热情去爱护民族建筑.作者宣称,本书的主要宗旨之一正在于此,他一生的主要目标也在于此。”
这是雨果通过这部小说,对中世纪的建筑发表了见解。两个版本时间先后不同,但对建筑的关注构成了雨果创作小说重点。
第三卷,对巴黎圣母院做了学术性的探讨。他认为“如若我們有功夫同看官一起,一一察看这座古老教堂所受破坏的痕迹,就不难发现:时间所造成的破坏很小,而人的破坏却极其惨重,尤其是艺术人物的破坏。”前一言中也提到这一观点“这三章中,有一章是关于建筑艺术目前的衰败,并依作者看来,这艺术之王今日难以逃脱灭顶之灾。这是他一贯所提倡的,曾多次写文章申明。如(《建筑意》第二辑)《向拆房者宣战》中对于古建筑有相同的认识,提倡保护法国文物建筑。
第五卷,二节“这个将毁灭那个”一文“这个将毁灭那个。“书籍将毁灭建筑”副主教这谜语般的话语有什么深文大义,我们不妨在这里略做探讨。”这是雨果针对建筑与文学关系又一次深入的讨沦。
三次对建筑艺术的学术性的讨论的出现。从前前言几始,雨果是有意识的创作这部建筑文学作品。小说的灵感来源于建筑上的希腊字母,小说的目的是开拓建筑艺术的前景,小说单独一章论述保护文物建筑的观点。所以,从雨果的创作角度,作为创作主体,以及文学构思和传达过程中,建筑艺术与之息息相关。
建筑艺术作为小说《巴黎圣母院》的重要部分,体现在小说的各个方面,主题,人物,小说的结构等。从而,建筑艺术在这部小说中具有了多重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洋.雨果小说建筑描写研究[D].河北大学 2015
[2] 毛晋华.《巴黎圣母院》人物设置圆形结构研究[J].艺术品鉴.2015(05)
[3] 杨佳文,柳青青,许荣丹.浅析《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与丑[J].考试周刊.2015(53)
[4] 高毅.读《巴黎圣母院》有感[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