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实践教学初探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aon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条件,分析了他们英语学习的心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现实出发,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英语实践教学与评价模式,以利于教师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关键词:职业学校 实践教学 英语运用能力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将达到225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会达到1390万人。到2020年上述两组在校生人数将分别达到2350万和1480万。这说明,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中,职业教育将会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因为它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而且学校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还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能实践的新型毕业生。
  起到文化培养功能的基础课之一的《英语》课在高职院校中常常扮演着“鸡肋”的角色。因为学生入学基础差,职业学校对文化基础课的淡化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往往使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不强,持续时间不长,效果平平,进而使得教师的教学产生连带的恶性循环。
  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部对高职英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部门的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书面交流,并为今后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好基础。”
  由此可见,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员的职业教育院校,我们应该提高的是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适合社会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职业教育院校中的英语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直接影响着英语教与学的质量,主要体现在教学定位、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一、学生英语基础差异性大,教学定位不当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初中或高中的学生,不同地区的中学生接受的英语教育状况参差不齐,学生个体的英语基础差异性很大,且总体英语水平不高。因此,如果高职院校还沿用中学的英语教学方法,遇到的教学障碍往往比在中学遇到的还要多。一味追求英语知识的深度教学显然不该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定位所在。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该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服务学生的专业技能发展,而不是仅仅追求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深度挖掘。从这个意义上讲,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该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出发,以服务学生专业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开展。
  针对学生入学基础相对较差的状况,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需要从学生知识水平的现状入手,减少抱怨,注重学生英语知识的横向发展以及与学生所学专业一致的英语技能的强化训练。把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把英语实践与学校的定位结合起来,学生所学的英语才能够更好地为以后的职业服务,而且这种英语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记忆性,比起单纯的考试英语指导下的英语教学更具有实用性。
  二、专业种类繁多,教学方法单一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会随着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而不断变化,往往设置的专业种类也比较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需求。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采用统一的英语教学大纲和英语教材,任课教师没有把不同专业的英语教学区别对待。高职院校始终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目标,必须把英语的实践能力培养作为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但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还是仅仅把英语当做一种语言知识来传授,教师在课堂上的主控地位依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英语知识的条条框框,从而导致学生难以接受英语语言的纵向发展知识而产生自卑的心理,他们学了几年英语之后,还是听不懂、说不出、读不通、写不了。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水平与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转变英语教学的理念,把对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培养作为英语教学的指导性方针之一。
  教学理念的滞后直接导致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的目的是能够让学生掌握并运用知识,但当前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对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交际能力、跨文化能力的培养训练则偏少。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应该首先定位在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上,知识的传授应该为培养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服务。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设计者……而不应该仅仅是指导者。学生也不应该仅仅成为语言知识的“接受者”。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对象往往英语水平的差异较大,如果坚持中学应试型英语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而且还会使英语教学成为一种外在的形式,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上很难有明显的提高。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在横向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评价模式单一
  教学评价一般可以分为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种。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评价模式往往采用终结性评价模式,而终结性评价往往会忽视很多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方面的因素,例如,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英语才艺等方面的评价就很难通过统一的模式来实现。因此,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评价应该将对能力的评价等同于对知识的评价,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英语活动、英文才艺表演、实践读写等方面要及时给予学生全方位的评价信息积累,再加上终结性评价的成绩,从而构成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全面的评价会不断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提高与能力的拓展。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英语社团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兴趣,如英语角、外教交流、话剧表演、电影配音、商务对话、模拟课堂等等,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不只是应付考试,使他们感受到英语的实际作用,并且通过努力自己能够实现这种运用。
  总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需要不断增加英语实践运用的成分,英语教学要从学生的英语基础出发,寻求可行的培养其英语运用能力的方法,通过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评价、革新教学方法等途径,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Balley,R.Learning to Be Human: Teaching, Culture and Human Cognitive Evolution[J]. London Review of Education, 2003(1):177-190.
  [2]Byram,M.Culture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89.
  [3]李丽华.国外外语教育及启示[J].江西教育科研,2006(10):13-14.
  [4]梁中贤.美国外语教育的改革[J].外语界,2002(2).
  [5]刘润清,马丁.韦德尔.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张文霞,罗立胜.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其发展的几点思考[J].外语界,2004(3).
  作者简介:
  王秀荣(1964- ),女,汉族,英语本科,中学高级教师。
  (责编 张亚欣)
其他文献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建筑存量大、新建建筑多,地理气候特征多样化,加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建筑文化,发展绿色建筑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独特的优势。本文笔者对
在当今时代,中国房地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但是,随着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的展开,房地产企业正在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房地
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开始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服务贸易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服务业的迅猛发展,使服务贸易成为继商品贸易和FDI之外的一种重要的国际经济活动,
中国纺织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产业。从中国加入世贸乃至金融危机蔓延以来,纺织品的出口总是受到西方国家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的影响。本文
21世纪初以来,机电行业成为我国出口第一大类产品,是我国对外出口最稳定的因素,2007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市场严重萎缩,机电产业出口受到重创。本文对我国机电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课认知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不高,同时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存有不同的看法。为此,高职院校体育课要进行改革,发挥体育课的功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课认知 教学方法  学生是教学对象,也是学习主体。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互动,学生在教师指引下把书本的理论知识通过教学实践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踊跃
摘要:随着学生进入高中,他们会逐渐发现高中化学教学与初中有一定的差别,很多初中化学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始终不能很好地开展高中化学学习。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这样才能提高高中化学的成绩。本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分析了影响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主要因素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 有效衔接 影响成绩 对策  高中作为一个新的开始,需要我们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从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