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测评,即课堂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正确、积极的教学测评,可以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一步修订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课堂教学测评又是对教师考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是反映教师能力水平和教学功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确立了这样的地位,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效率和效益的观点,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的良性发展。
课堂教学测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就必然要把升学率和升考平均分这一结果性考评标准转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考评标准上来。升考只是具有在一定指向和要求上的甄别和选择功能,它不能涵盖教育的全部功能和要素,所以考评必须侧重于教育的过程控制方面。
效率和效益既是整个教育过程重要的动因指标,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测评中重要的动因指标。效率η=效果P/时间t,效率反映了单位时间所取得的教学成效。完成某一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效率越高,则学生课余负担越轻,越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反之,课堂教学效率越低,则为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的时间越多,就不得不加班加点,就不得不把非升考学科荒废,就不得不限制和扼杀培养兴趣和特长的精力,所以考评中必须坚持效率观点。效益是建立在效率基础上的一个具有更高要求的综合要素,效益系数=良性循环系数=后劲力发展系数=再学习能力系数+创新开拓系数。人生成功=效益系数×时间,所以效益系数是非常重要的高级指标。效益具有现实体现性的一面,比如启发式教学、探索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创新意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锻炼、身心健康辅导等都是久经检验的效益创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要抓住现实体现性的方面去进行测评。
目前测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不少学校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为依据确立评判标准,以学校领导、教研人员和教师为测评人员,对测评对象进行随堂即时考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课堂教学测评还没有被多数的教育工作者理解和接受,还没有作为反映教师能力(基本功力和教学水平)的参考量纳入履职考核,归入业务档案,说到底还没有成为教师必备的考核内容之一。这无疑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阻碍。二是现在各地使用的课堂测评方案较为混乱,有的方案的元素体系和标准或陈旧或片面或偏离实际,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三是现行的课堂测评判分方法参差不齐,有的采用选档判分,有的采用精确打分。事实上,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综合复杂的艺术对象,对其中教学元素的量化是个模糊问题,评课人对其教学元素虽有好、中、差等直觉判断,但作为精确打分反倒不好把握。四是现行课堂测评方案的数模运算不理想,或采用精确打分,算术平均,一级代数求知,导致误差太大;或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导致不便操作和推广。
测评的取向和应遵循的原则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素质提高,学校在设计课堂教学测评方案时,首先要从提高教学效率效益的观点出发,选择相关的评价元素和指标。其次,评价方案和测评操作方法应具有普及性、适用性和良好的导向功能,切忌成为束之高阁的空中理论。最后,测评方案应体现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的最新成果和教学规律,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矛盾,既求全面,又能从整体把握,切忌面面俱到。为此,设计课堂教学测评方案时要确定以下原则:
测评元素要能全面地反映现代课堂教学规律的各个侧面;测评方案能体现对课堂效率效益的重视,具有良好的导向功能;测评元素要具体明确,便于把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级的各个测评元素相对独立,既不交叉重复,也不矛盾;测评元素的权重分配反映教学规律,权重系数归一化;定性评语必须依据元素量化概率做出,以保持定性和定量的协调。
测评的方法
下面是数模原理,推导运算和概念的说明。
三级元素模。一级反映教师整体基本素质的本元素集B:(b1,b2,b3,b4,b5),其中b1指知识水平,b2指综合能力,b3指教学素养,b4指创新开拓意识,b5指教学效果;二级为反映课堂教学基本构造的主元素集ZH={Z1,Z2,Z3,Z4,Z5},其中Z1指教学目的,Z2指内容组织,Z3指教学结构,Z4指教学方法,Z5指教学艺术;三级为反映现代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子元素集Z(见表1、表2)。
权重模。一级本元素权重集Q0={0.2,0.3,0.2,0.1,0.2},二级主元素权重集Q={0.17,0.11,0.13,0.34,0.25},三级子元素权重(见表1、表2)。
评判模。即选档集D=(好90,较好75,一般60,较差45,差30),操作时只选档不打分。
本文中所用字母,为便于推广和理解均采用关键词中主要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如D代表评判档次,Q代表权重,F代表成绩分,Fx代表效应分,Fz代表总分,P代表票数等,另外∑为求和符号。
本文中所用公式f=q∑pd/∑p的意思是某元素得分等于各档得票数乘该档分值的总和与总票数的比,再乘该元素的权重系数的积。另外还需说明:第一,为校正测评员的极限心理影响,把评判集的最高档定为90分,不是100分,所以最后算总成绩时应加上10分校正;第二,为校正因测评元素划分过细,各元素涵盖认识不清带来的影响,可对主(权重0.2)子(权重0.8)元素进行二重复合效应计算或本(0.1)主(0.2)子(0.7)元素三重复合效应计算。
(概率综合测评法的测评表和统计表见表1与表2)
测评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测评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是测评不仅是为了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评价,同时也是为了给教学工作提供导向,所以学校要用鼓励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师。同时,在评价教师的水平发展时,学校要定期组织课堂测评,间隔时段不宜过长,最多不要超过半年,不要一评定终身。
二是要重视测评队伍建设,每组测评员应不少于10人,应进行专门培训,订立必要的实施细则以便统一标准。在正式测评前组织测评员反复试评,从而掌握标准,统一认识,建立一支有水平的权威性测评队伍。
三是在测评中,评价人员既要重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细节,同时也要克服面面俱到的思想,从整体上重视教学效果,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允许充分展现教学个性,根据需要可选用二重或三重复合效应成绩评定。
总之,课堂教学测评任重道远,只有通过广大师生和教育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以及大胆地探索和实践,才能使教学测评工作持续、健康地开展,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课堂教学测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就必然要把升学率和升考平均分这一结果性考评标准转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考评标准上来。升考只是具有在一定指向和要求上的甄别和选择功能,它不能涵盖教育的全部功能和要素,所以考评必须侧重于教育的过程控制方面。
效率和效益既是整个教育过程重要的动因指标,同时也是课堂教学测评中重要的动因指标。效率η=效果P/时间t,效率反映了单位时间所取得的教学成效。完成某一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效率越高,则学生课余负担越轻,越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反之,课堂教学效率越低,则为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的时间越多,就不得不加班加点,就不得不把非升考学科荒废,就不得不限制和扼杀培养兴趣和特长的精力,所以考评中必须坚持效率观点。效益是建立在效率基础上的一个具有更高要求的综合要素,效益系数=良性循环系数=后劲力发展系数=再学习能力系数+创新开拓系数。人生成功=效益系数×时间,所以效益系数是非常重要的高级指标。效益具有现实体现性的一面,比如启发式教学、探索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创新意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锻炼、身心健康辅导等都是久经检验的效益创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主要抓住现实体现性的方面去进行测评。
目前测评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近年来,不少学校以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为依据确立评判标准,以学校领导、教研人员和教师为测评人员,对测评对象进行随堂即时考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课堂教学测评还没有被多数的教育工作者理解和接受,还没有作为反映教师能力(基本功力和教学水平)的参考量纳入履职考核,归入业务档案,说到底还没有成为教师必备的考核内容之一。这无疑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阻碍。二是现在各地使用的课堂测评方案较为混乱,有的方案的元素体系和标准或陈旧或片面或偏离实际,不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三是现行的课堂测评判分方法参差不齐,有的采用选档判分,有的采用精确打分。事实上,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综合复杂的艺术对象,对其中教学元素的量化是个模糊问题,评课人对其教学元素虽有好、中、差等直觉判断,但作为精确打分反倒不好把握。四是现行课堂测评方案的数模运算不理想,或采用精确打分,算术平均,一级代数求知,导致误差太大;或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导致不便操作和推广。
测评的取向和应遵循的原则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人才培养和素质提高,学校在设计课堂教学测评方案时,首先要从提高教学效率效益的观点出发,选择相关的评价元素和指标。其次,评价方案和测评操作方法应具有普及性、适用性和良好的导向功能,切忌成为束之高阁的空中理论。最后,测评方案应体现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论的最新成果和教学规律,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矛盾,既求全面,又能从整体把握,切忌面面俱到。为此,设计课堂教学测评方案时要确定以下原则:
测评元素要能全面地反映现代课堂教学规律的各个侧面;测评方案能体现对课堂效率效益的重视,具有良好的导向功能;测评元素要具体明确,便于把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级的各个测评元素相对独立,既不交叉重复,也不矛盾;测评元素的权重分配反映教学规律,权重系数归一化;定性评语必须依据元素量化概率做出,以保持定性和定量的协调。
测评的方法
下面是数模原理,推导运算和概念的说明。
三级元素模。一级反映教师整体基本素质的本元素集B:(b1,b2,b3,b4,b5),其中b1指知识水平,b2指综合能力,b3指教学素养,b4指创新开拓意识,b5指教学效果;二级为反映课堂教学基本构造的主元素集ZH={Z1,Z2,Z3,Z4,Z5},其中Z1指教学目的,Z2指内容组织,Z3指教学结构,Z4指教学方法,Z5指教学艺术;三级为反映现代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子元素集Z(见表1、表2)。
权重模。一级本元素权重集Q0={0.2,0.3,0.2,0.1,0.2},二级主元素权重集Q={0.17,0.11,0.13,0.34,0.25},三级子元素权重(见表1、表2)。
评判模。即选档集D=(好90,较好75,一般60,较差45,差30),操作时只选档不打分。
本文中所用字母,为便于推广和理解均采用关键词中主要字的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如D代表评判档次,Q代表权重,F代表成绩分,Fx代表效应分,Fz代表总分,P代表票数等,另外∑为求和符号。
本文中所用公式f=q∑pd/∑p的意思是某元素得分等于各档得票数乘该档分值的总和与总票数的比,再乘该元素的权重系数的积。另外还需说明:第一,为校正测评员的极限心理影响,把评判集的最高档定为90分,不是100分,所以最后算总成绩时应加上10分校正;第二,为校正因测评元素划分过细,各元素涵盖认识不清带来的影响,可对主(权重0.2)子(权重0.8)元素进行二重复合效应计算或本(0.1)主(0.2)子(0.7)元素三重复合效应计算。
(概率综合测评法的测评表和统计表见表1与表2)
测评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测评时应该注意的问题,笔者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是测评不仅是为了对教师进行教学能力的评价,同时也是为了给教学工作提供导向,所以学校要用鼓励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师。同时,在评价教师的水平发展时,学校要定期组织课堂测评,间隔时段不宜过长,最多不要超过半年,不要一评定终身。
二是要重视测评队伍建设,每组测评员应不少于10人,应进行专门培训,订立必要的实施细则以便统一标准。在正式测评前组织测评员反复试评,从而掌握标准,统一认识,建立一支有水平的权威性测评队伍。
三是在测评中,评价人员既要重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细节,同时也要克服面面俱到的思想,从整体上重视教学效果,在不违背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允许充分展现教学个性,根据需要可选用二重或三重复合效应成绩评定。
总之,课堂教学测评任重道远,只有通过广大师生和教育管理人员的不懈努力,以及大胆地探索和实践,才能使教学测评工作持续、健康地开展,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