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干预对震后中学生心理重建作用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08050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对震后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身体和心理恢复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研究重点,本文针对我省鲁甸地区震后中学生的心理恢复和重建等问题展开体育干预的相关实证研究,通过研究并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运用体育干预的方法和手段对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同时,根据本研究的结果为如何加强震区的体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有力的指导和借鉴,这对体育教学功能的拓展和对社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体育锻炼 心理重建 灾后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21-01
  1.震后中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经历过地震后的青少年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往往以下症状包括:反复重现创伤性的体验、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活动、持续的警觉性增高等。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时常从噩梦中惊醒、在睡梦中尖叫、头痛、肠胃等躯体不适等症状。
  通过对地震后鲁甸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问卷发现,74.6%的青少年在情绪、品行、多动、同伴关系等不同方面存在着主观困难;22.8%的青少年在家庭关系、朋友关系、上课学习、课外活动的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鲁甸地震灾区,青少年学生的问题发生率为31.3%,其中较明显的有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意、恐惧[1]。还有政府影响的1%。
  影响鲁甸地区青少年心理状况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创伤暴露的程度。具体包括地震级别和地理位置,以及地震时的经历和震后损失。地震的级别越高、距离震中越近,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性就越大[2]。
  (2)客觀的经历能够影响青少年的主观体验,在震时自己受伤或者目睹他人伤亡严重的青少年对地震的体验更加强烈,震后经常遇到压力事件,也更容易回忆起震时的经历,表现出再体验和回避的应激症状以及并发的焦虑、抑郁等症状。
  (3)年龄、性别和认知因素等个体特征。面对灾难带来的创伤,年龄较小的青少年容易表现出更多的症状;大多数研究发现女孩比男孩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心理问题;心理承受能力较高的青少年恢复较快,承受能力较低的青少年在创伤暴露后对自身和世界的负面评价也可以预测“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3]。
  (4)家庭和学校等支持因素。亲人、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帮助能够有效减轻鲁甸地区中学生的应激障碍表现。
  2.对震后中学生实施体育干预的内容
  将实验对象按性别分成两组,每组由一名体育教师负责组织实施体育干预两周,每周三次,锻炼的时间大多安排在下午。
  锻炼地点主要以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房为主,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实验对象身心状况和运动意愿灵活的选择内容和方式。
  锻炼内容主要采用篮球3次、排球3次、足球3次、羽毛球2次、健美操1次、武术1次、跆拳道1次以及作为辅助性的体育游戏。练习方式为篮球两人半场对抗、传接球练习;排球传垫球;足球传运球射门;羽毛球、乒乓球单双打为主;武术套路练习、对抗练习。
  练习组织形式主要采用集体锻炼。训练前一周以小运动量练习,后两周以中等运动量练习为主,教师参与到练习中并随时观察实验对象的练习情况,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鼓励,引导以及监测实验对象的心率变化,要求实验对象心率尽可能控制在120次/分左右[3]。
  3.对震后中学生实施体育干预的效果分析
  在体育干预的教学中,要注意调整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选取轻松欢快的音乐背景,以转移青少年关于地震回忆的注意力,有助于抑郁、自闭、孤独等心理障碍的恢复。情绪宣泄类运动即对抗类体育运动,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对抗。例如,散打、拳击、跆拳道以及篮球、足球、橄榄球。这类体育运动可以使青少年通过拼搏竞争释放心理压力,并且产生积极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4]。在这类运动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协调操控,对抗的对手应是心理健康的人,或者运用沙袋等道具。修生养性类运动。主要包括慢跑、瑜伽、太极拳以及围棋、象棋等运动。这类体育活动的特点是,参与者运动量较小,注意力相对集中,从而能够有助于青少年平复心情,达到静心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和鲁甸地区青少年一起运动,并帮助他们放松。通过这类活动的调节,再结合其他心理疗法,使惊恐、恐惧等症状慢慢减轻或消失。
  经过实验对象为期半个月的体育干预后,再次发放问卷,对进行干预的学生进行统计整理。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方式,对所有参与干预的同学进行调查,问卷全部有效。调查结果表明,经过体育干预后,青少年学生在焦虑43.7%、恐惧23.8%、主观因素34.5%等都有相比以前有名想差异。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的方面也较干预前有显著降低。说明体育运动对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良好效果。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学校在开设有针对性体育课程后要定期开展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体育活动参与度的调查,及时了解与反馈体育运动干预对鲁甸地区中学生的心理重建作用,并根据反馈情况有针对性的调整改进。增进他们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消除诸多的精神压力和孤独感,尽快走出灾难阴影。
  4.1.2 体育活动对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特殊作用日益得到重视,它对人的身心健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活动或药物无法替代的。体育干预的手段能矫正灾区中学生的心理障碍,有效地改善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是鲁甸灾区中学生恢复信心重建家园的巨大推动力。
  4.2建议
  4.2.1体育活动作为治疗灾后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主要作用应在第三个阶段,即灾后心理恢复阶段。接收寄读学生的学校应建立灾后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请心理咨询专家定期对心理重建不良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对个别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要加强注意和关心,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把体育锻炼作为心理重建的重要手段。
  4.2.2 加强寄读学生与鲁甸本地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学校应尽力完善体育设施,为灾后青少年学生利用体育锻炼进行心理重建创造物质条件和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桂华,卢永坤,刘丽芳. 2011年云南地震灾害综述[J]. 地震研究,2012,(04):578~582.
  [2]秦嘉政,钱晓东,叶建庆.云南地震活动与数字地震台网[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2):1~7.
  [3]张晓林. 地震灾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体育干预作用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198~202.
  [4]王青,黄伟.体育干预促进灾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实验研究[J].时代教育,2013,(01).
其他文献
幼儿园时期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对幼儿的性格、认知能力、行为养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育环境与设施的建设尤其重要,幼儿园室内空间的面积、功能、形式等相关设计是否能满足幼儿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健康发展值得探究。幼儿园室内幼儿使用空间设计应用研究可使幼儿园建筑更具灵活适应性,不仅提高了其生命周期和综合效益,也促进幼儿园教育模式的改革,最大程度的优化了教育建筑资源。
  使用后评价(POE)是一种规范化、系统化的程序,通过收集使用者对坏境评价数据信息,运用科学的数据统计方法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教学环境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尤其是“环境育人”理念的提出,使得校园空间环境的建设与优化问题日益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在过去的中学校园建设中,人们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存在以下问题:(1)忽视对使用者实际需求和心理感受的关注,只注重校园空间的塑造与环境的视觉效果。(2)忽视使用者群体的差异,笼统地将中小学的建设归为一类。这样的现状导致很难创造出真正符合人的需求的教育环境,传统的中学校园空间环境设计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局限性。基于POE理论对中学校园空间环境
佛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佛教建筑组成之一,伴随佛教从东汉进入中国本土,经过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与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合之后,其形式逐渐中国化,在隋唐时期造型得到分化并迅速发展。唐代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强大的影响力,潜移默化的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形成的审美,辽代的佛教文化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促成了辽代典型佛塔风格,遗留下大量的珍贵的辽代砖塔。本文选择形制典型、未曾维修的赤峰敖汉武安州塔作为研究对象,利
街区作为城市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城市设计最重要的设计要素之一。城市街区的形态,直接决定了城市的空间品质生活与人们的城市生活的质量。上世纪90年以来,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城市街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以住区为代表的封闭式大街区成为我国街区建设的主流。封闭式大街区单一机械的功能分区,将居住、工作、生活三者清晰分离,在空间上将街区与城市隔离开,由此带来的城市与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促使相关学者开始反思城市与街区的相互关系,并对街区的结构与形态展开研究与讨论。其中,开放型街区所倡导的“小街区、密路网”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的舒适程度越来越受到使用者的关注,并对其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不使用机械设备节能的前提之下,结合特定气候条件和场地环境,为使用者创造高品质的室内物理环境空间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建筑形式等因素影响人体对建筑室内物理环境的舒适感,因此,对特定人群使用的建筑类型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高校教学楼的室内空间是师生教学与交流的主要场所,提供高品质的室内物理环境,有益于提升师生的教学效率。
  本文针对呼和浩特地区高校既有教学楼室内物理环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农村人口不断流失,形成了空心化的现状,这也导致农村小学生源逐年下降。“撤点并校”的政策虽于2012年暂停,但仍有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小学仍然在以每天十六所的速度消失,与之并行的是农村社区文化的衰亡;快速城镇化导致的快速标准化小学建造的弊端已初现端倪,调研发现当代农村小学仍存在着功能构成缺陷、平面组织单一、环境品质低下和校园空间封闭的问题;与此同时,现代基础教育变革及构建
风土聚落与建筑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因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异,在不同的地域条件下,呈现出本土化的特性。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山西省孝义市高阳镇的临水村有着久远的历史,现今仍存有新石器时期人类生活的遗迹。明清时期,临水村以社制为组织,纠首行其政,合理布局人、神处所,并十分重视村民的教化,进而达到了鼎盛时期。本文以临水村为研究对象,以聚落空间布局与建筑形态为切入点,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与比较分析,综合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分析其聚落所蕴含的人居智慧,旨在为晋中地区风
【摘要】体育课堂教学中,合理地,适当地运用暗示方法,可以让师生之间产生默契,使学生保持大脑的激活状态。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增强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暗示 体育 课堂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29-01  暗示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用含蓄的间接方式,对人的心理或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期刊
【摘要】随着少数民族教育的不断拓展,其汉语学习的焦虑问题也不断显现。对此,本文基于少数民族汉语学习的视角,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焦虑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簡单归纳了几点原因,在此基础上,就消除少数民族汉语学习焦虑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探索,为少数民族汉语学习焦虑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少数民族 汉语学习 焦虑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遵照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端正思想、严肃态度认真撰写修改对照检查材料的通知》的指示精神,结合《关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的指导意见》(沧教石油党字〔2014〕19号)文件要求,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的个人表现与活动要求,本着端正思想、严肃态度的具体要求,对照检查自身对活动的思想认识程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需要今后改进的方面,进行一次彻底地剖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