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斯王纳迪尔沙攻破印度首都,拿到光明之山的时候,这块钻石还没有自己的名字。这位征服者曾经遍寻不着这块巨型宝石,却忽然发现其藏在一块缠头之中,他兴奋地将宝石举过头顶,瞬间宝石如一道闪电般的光芒照亮了他,于是他脱口而出:koh-i-noor!意思是:光明之山。
关于这颗钻石,流传着一句不怎么祥和的传说:“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受它所带来的灾难。唯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拥有它,才不会承受任何惩罚。”拥有过它的沙·贾汗和他的继任者们没有拥有什么完美的结局,莫卧儿帝国也四分五裂,波斯的劫掠者纳迪尔沙也不过是这块宝石的暂时的保管者。
从波斯到英国
纳迪尔沙是个战争狂人,也是个狂热的宝石爱好者。他出生于今天伊朗东部的呼罗珊省,这个地方自古以来盛产军事牛人,纳迪尔沙也不例外。他本是奴隶出身,但是全凭着高超的军事才能,多次实现以少胜多的战果,于是一步步从奴隶变成了将军乃至一国之君,并且娶了33个妻子。他一生好战,四处征伐劫掠,性格暴虐残忍,对待手下的贵族和官员也毫不手软,这一点从他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子的手段上也可见一斑。在纳迪尔沙征伐印度的时候,他的儿子礼萨·寇里一度企图挖父亲墙脚篡位夺权,因为受到假消息称纳迪尔沙在战争中死亡,所以已经开始准备登基大典。谁知道纳迪尔沙不但没死,而且还大获全胜,礼萨·寇里于是派人行刺自己的父亲。当然,行动未果,于是恼羞成怒的纳迪尔沙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刺瞎了双眼并且进行了阉割。
虽然一生鲜有败绩,甚至被人认为是可以与历史上的战神亚历山大大帝相提并论,但是纳迪尔沙在收买人心和治国方面却没什么建树,他虽然拥有了印度的宝藏,以至于得胜回朝之后三年都不需要向国内征收赋税。但是他也变得更加暴虐,先后刺瞎了五个儿子的眼睛,而且身患顽疾,多疑成性,据说他记忆力极其敏锐,能够记得住自己见过的每一个人,最喜欢使用斧头,用恐怖来治理自己的军队。由于怀疑他的侄子和一些将领企图叛变,于是他谋划了一场针对手下将领们的屠杀,没想到这一计划被意外泄露,于是1747年,先下手为强的将领在呼罗珊的帐篷里刺杀了纳迪尔沙,虽然奋起反抗并杀死两名士兵,但最终还是遭到刺杀者斩首。
随着他被杀身亡,这块宝石落入了伺机攻入波斯的阿富汗艾杜兰尼王朝的统治者手中。但是杜兰尼王朝拥有它的时间也不长,很快流亡的统治者苏加沙·杜兰尼带着光明之山逃亡到了今天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将这枚钻石献给锡克族的统治者兰继德·辛格,以此为交换,获得其对自己夺回阿富汗王位的支持。但是兰继德·辛格拥有这块宝石的时间更短。因为当时的印度已经是大英帝国的囊中之物,而拉合尔也成了英属印度的一部分。根据拉合尔条约,“由君王兰继德·辛格手中取得,以光明之山为名的钻石,拉合尔君王将会放弃,并且奉献给英女王。”
不但要将这颗当时最大的钻石交给英国人,兰继德的10岁小儿子作为本地的土邦王,还得亲自护送它到英国伦敦献给维多利亚女王。有人说,这是辛格借机将这颗带有不详的钻石交给一个女人,以终止它的诅咒,但实际上这在遭受强敌入侵的无奈之举,无非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效忠罢了。但是这一路上却不太平,船开到毛里求斯的时候,船上就开始暴发霍乱,然后又遭遇了长达十二小时的强台风,不过最终还是有惊无险地到达了英国,辛格终于亲手将钻石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这颗璀璨的钻石,被作为大英帝国征服印度的象征,在1851年的万国博览会上公开展出。除了它在历史的烟尘当中真实经历过的那些血腥往事,人们还为它附会了不少真真假假的传说,而它也影響了作家柯林斯·威尔基,成为他撰写《月亮宝石》的一个灵感。
王冠宝石的追索之路
光明之山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钻石,有人说它产生于数千年以前,也有人说它是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里太阳神的儿子迦尔纳带在身上的护身符,因此这颗钻石是印度神话里太阳神送给人们的礼物。它的原重是191克拉,是一颗巨钻,但是维多利亚女王觉得印度工匠的打磨差强人意,反而使得这颗宝石黯淡无光,于是宝石匠人们将它重新打磨加工,减重到108.83,几乎少了一半,但是却更加光彩夺目。这颗宝石先是被镶嵌到女王的胸针上,后来又和2800多颗钻石一起被镶嵌到了英国女王的王冠上,在王冠顶部的十字架上熠熠生辉。
而且神奇的是,宝石上所带着的诅咒似乎真的随着它来到维多利亚的宫廷而消失了。光明之山从此的确属于女人,因为在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之后,镶嵌了光明之山的王冠都是由王室的女眷戴,亚历山德拉王后和玛丽王后都戴过这顶王冠。不过它最终的归属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也是英王乔治六世的妻子伊丽莎白王太后,她戴着这顶王冠出席了乔治六世的加冕礼,1953年,她又戴着这顶王冠出席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加冕礼。伊丽莎白王太后去世时享年102岁,这顶王冠就放在她的棺木上。伊丽莎白王太后是英国最长寿的王太后,这颗不详的钻石似乎并没有给她带来任何影响。如今这顶钻石王冠,就藏在英国的伦敦塔里。
英国人觉得自己拥有这颗钻石,并且终结了它的诅咒,但是,很显然印度人并不是这样想的。印度方面政府多年来一直在表示,将尽一切努力向英国讨回传奇钻石光明之山。甘地的曾孙图沙尔强烈呼吁英国归还英王冠上的光明之山钻石。他认为印度当局应当采取更多的行动以使包括“光明之山”钻石在内的其他珍宝回国。他声称,“印度是光明之山钻石的合法主人。如果英国皇室的珠宝被一名阿拉伯酋长所占有,那么英国肯定会感到不高兴。我希望光明之山钻石能够回归印度。”2015年,印度寶莱坞影星与商人联合委托律师,甚至将英国王室告上伦敦最高法庭,要求归还这一珍宝。宝莱坞明星辛格也称:“光明之山钻石不仅仅是一颗105克拉的钻石,还是印度历史与文化的一部分,英国理应归还。”
同年,巴基斯坦律师杰沃德·伊克巴勒·杰佛利也状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要求其归还英国在殖民时期所掠夺的本该属于巴基斯坦的巨钻光明之山。杰佛利在诉状中表示,这颗巨钻是英国用暴力胁迫手段非法掠夺所得,理应归还巴基斯坦。甚至连阿富汗方面都表示过要求归还这颗钻石,想想看这颗钻石先后在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疆域内的流转,倒是也不难理解这些国家会提出要求归还钻石的要求了。
但英国一直对归还钻石表示拒绝。对于印度人的诉讼,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罗伯特曾表示,这是一起“荒唐”的诉讼。据媒体报道:这位历史学家认为,那些参与这起诉讼的人应该意识到,英国的王室珠宝正是光明之山钻石最合适的所在地,英国是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获得它的,他认为,“印度应该对英国充满感激,因为,在过去的三百多年中,正是英国的介入,让印度最终走向了现代化、发展、农业进步、语言统一,乃至最终实现了民主化。英国前首相卡梅伦也曾经表示,如果答应了印度的要求,未来大英博物馆将空空如也。
你也许会说,它们只不过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坚硬的矿物质,跟铅笔使用的石墨本质没什么区别。这些碳元素构成的家伙是不是真的能给人带来诅咒和威胁?但是在那些遥远又漫长的岁月里,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钻石作为王权、财富与力量的象征,的的确确吸引着每个在权力的游戏里打滚的人聚拢到它们的身边。这些钻石就好像一个不会老也不会死的见证者,看着王侯将相们勾心斗角,看着兵荒马乱来了又去了,随着一次次的血腥屠杀而换一个又一个的主人。有时候你也并不知道,到底是这些蛊惑人心的宝物在传播诅咒和灾难,还是人类给这些宝物带来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