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地质公园科普现状研究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zho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质公园具有地质遗迹保护、地球科学知识普及和游览休憩三大功能,是对游客进行地球科学知识科普的天然博物馆。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法对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科普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利用SPSS软件对获得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分析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地学科普教育现状,并针对现有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地质公园;科普;野三坡
  中图分类号:F592.6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河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基于游客体验的河北省地学旅游科普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19457676D);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及地学旅游发展研究”(D2019207092);河北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生态文明视角下太行山地质遗迹廊道研究”(QN202146)。

引言


  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景观为主题的科学公园[1]。地质公园不仅是重要的地质遗迹保护区域,也是重要的地球科学科普教学基地,还可以向公众提供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游览、度假休息、保健疗养服务。地质公园与科普教育有机地结合产生了新型的旅游与科普方式,即地质科普旅游。科普旅游是科技发展到一定层次的产物,也是旅游业迈入高阶段的体现。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39个,国家地质公园281个,是地学旅游发展较早和较好的国家之一。
  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地质科普旅游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从地质科普的理论与实践、地质科普体系建设、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地质公园科普现状及存在问题和地质科普的国内外对比研究等多个角度对地质公园科普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2-5]。

一、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


  野三坡地质公园建于2001年,于2004年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现为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公园地处大行山脉与燕山山脉的交汇处,雄踞于紫荆关深断裂带北端之上,多期强烈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造就了野三坡“雄、险、奇、幽”的自然风光和典型稀有的地质遗迹。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200平方千米,三大景区(百里峡-冲蚀嶂谷景区、龙门天关花岗岩断裂构造峡谷景区、佛洞塔-鱼谷洞构造岩溶洞泉景区)面积达150平方千米,并集地质遗迹、自然风光、人文历史景观于一体,是大自然造就的人间仙境。
  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包括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古生物、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和环境地质遗迹景观6大类,15亚类,详情如表1所示。

二、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科普现状


  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是华北地区30亿年来的地质构造演变的缩影,2009年5月,原国土资源部将其认定为国家资源科学技术基地,并于2009年12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定为国家科学教育基地,这是一本生动的地质教科书,也是自然地质博物馆。公园内科普教育设施可以分为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个大的类别。硬件设施主要涉及地质博物馆的外观、面积、展品、展出方式以及公园内部基础设施,如垃圾桶、卫生间、酒店装潢等。公园内部软件设施主要包括导游讲解、解说牌的描述、宣传手册的内容、音像制品传达的知识、纪念品、科普活动以及获取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信息的方式等。
  本文以游客感知为出发点调查了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内部软硬件设施对于地学知识的普及所發挥的作用,问卷主体分为4个部分,即游客基本情况、硬件系统科普情况、软件系统科普情况以及游客对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的旅游感受情况。本文采用问卷星进行线上调查,共发放问卷495份,有效回收441份。笔者运用SPSS软件对有效问卷内容进行分析,调查发现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科普现状如下。
  (一)游客科普意愿较强烈
  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不仅有着优美的环境而且还有着丰富的地球科学知识,是休闲度假和地质科普旅游的好去处。通过问卷分析可知,以地质科普旅游为目的游客占比15%,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地质科普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想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游客占39.5%,非常想了解的人占比27.9%,两者共占比67.4%,超过半数的游客在游览美丽风景的同时希望了解与其相关的地球科学知识。
  (二)基础设施具有一定独特性
  关于公园内部基础设施(园区食宿场所、公路、绿灯、垃圾桶等)是否具有地球科学特色这个问题,76.8%的游客认为其具有特色。因此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在打造基础设施外形上具备一定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三)博物馆展示有待提高
  对于野三坡地质博物馆展品的数量和丰富度满意程度的问题,28.3%的游客表示非常满意,40.4%的游客表示比较满意,两者共占总体的68.7%,虽然表示满意的游客占了半数以上,但是仍然有不满意的游客。展品的数量与丰富度与野三坡地质科普知识的储备有直接关系,如果所包含的地质知识不充足,游客就不能更好地了解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就不能全面地获取地学知识,这非常不利于野三坡地质科普旅游的发展。首先展出方式有很多种,如实物、实物模拟、图片、文字、多媒体等手段,不同的展出方式会有不同的效果,将其合理地应用到地质博物馆中,有利于进行地质科普教育,提高展出方式的科技含量,科技含量越高说明展出方式中在科技方面的比重较大,而展出方式的选择也关乎着游客的参与度,要合理安排展出方式,既要保证科技含量也要提高游客参与度。对于野三坡地质博物馆的展出方式、科技含量以及游客参与度的满意程度这个问题,26.3%的游客表示非常满意,39.9%的游客表示比较满意,二者共占总体的66.2%,表示非常不满意的游客占比5.2%。由此可见,地质博物馆在展出方式、科技含量以及游客参与度方面仍有欠缺。
  (四)讲解科学性有待提高

  导游讲解对于游客获取地学知识十分重要,导游讲解是一门艺术,导游人员的讲解必须以充足的知识作为基础,讲解的内容、语言、措辞手法、逻辑性以及层次性都十分重要。富有知识性、艺术性的讲解有助于游客了解地球科学知识及其存在价值。关于地质公园导游讲解的科学性这个问题,26.5%的游客表示非常科学,43.5%的游客表示比较科学,6.1%的游客表示不科学,3.2%的游客表示非常不科学,可见部分游客并不能接受现有的讲解方式。针对这种情况,其应适当增加导游在讲解方面所具有的能力,从讲解内容、讲解方式等方面进行提升。
  (五)旅游纪念品较为特色
  野三坡地质公园特色纪念品是这个公园所独有的、带有地质公园文化气息以及标志印记的用品或者艺术品。现今许多地方出售的旅游纪念品都大同小异,缺乏创新且不具备该景区特有的内容,让游客丧失了购买欲望。关于野三坡地质公园特色纪念品这一问题,26.1%的游客表示非常有特色,44.4%的游客表示比较有特色,只有4.3%的游客表示非常没特色,总体来看持肯定态度的游客占总数的70.5%,剩下29.5%的游客并不满意野三坡地质公园现有的旅游纪念品。

三、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科普系统的优化措施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及游客看待野三坡地质公园的科学知识普及的相关态度,基于此,其应提升“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科普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野三坡地质科普旅游的作用。
  (一)硬件设施加强设计
  硬件方面,野三坡地质博物馆外形与周围景色相应,注重外在的同时也应注重博物馆的内部,可以丰富博物馆内的展品,使其成为野三坡地质公园及该地区地球发展历史的缩影。要增加野三坡博物馆中的互动性,加强与游客之间的互动,从而使游客更全面地了解野三坡,达到地质科普旅游的目的。在未来科普手段升级过程中,博物馆应该善于借助科技的力量,将科技元素应用到地质科普旅游中,可以将混合现实(Magic Leap,MR)技术应用于野三坡历史、形成原因、地质构造、整体场景、娱乐活动等方面,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野三坡所传递的文化。公园内部基础设施造型设计在现有基础上应有所改善和提升,将公园内部不具有地学特色的垃圾桶撤掉换成符合野三坡周围环境的垃圾桶,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其功能。
  (二)多种解说形式增强科学性
  导游人员讲解的能力关乎着游客获取知识的多少,定期开展导游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以及经验交流大会,鼓励导游学习地球科学知识的同时,参加相关科普讲解培训,学习科学讲解方式,让游客能够通过导游讲解更容易地汲取地学知识。
  解说牌竖立在景区各醒目位置,是游客获取地质知识最直接、最直观的途径。在未来的科普推广过程中,应适当提高解说牌内容的科学性,尽量减少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类解说的占比。解说的语言风格应更加简明、易懂,使普通游客通过解说牌同样能够掌握地球相关科学知识。
  宣传折页是方便游客景区游览和传递景区相关科学知识的另一传统途径,并具有一定的可保存性。其应将野三坡地质公园内部最具特色的景观照片、地学知识体现在宣传折页上,使游客享受自然风光同时可以提高科学素养,突出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普旅游这一特色。
  (三)传统纪念品与地学特色相结合
  野三坡的特色纪念品有三坡烙画、绵核桃、杏扁和伏天椒,尤其是三坡烙画这种富含文化气息的纪念品,可以将其品牌化,并与地球科学相关知识和元素相结合,使“三坡烙画”这门艺术可以走出去让全国甚至全世界都可以买到野三坡的纪念品。
  (四)科普活动促进地学知识普及
  科普活动是地质科普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宣传功能和知识普及功能。调查显示,不同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在选择地质科普旅游作为旅游目的上存在显著差異,针对这种情况,在未来科普活动推广过程中,可以根据目标人群的不同进行活动组织,如根据年龄划分、家庭组织结构划分等形式,让科普活动更加符合目标游客的接受习惯,达到更好的地球科学知识传播和普及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安泽.论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创立及发展,兼论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为庆祝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而作[J].地球学报,2016,37(5):535-561.
  [2] 罗伟,黄凌,鄢志武.地质公园科普旅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6):4340-4345.
  [3] 刘晓静,梁留科.地质公园景区科普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经济地理,2016,36(7):182-189.
  [4] 刘向东,王增祥.关于新时代实物地质资料科普发展的思考:以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为例[J].地质论评,2021,67(1):180-184.
  [5] 李慧,骆团结.欧洲地质公园网络科普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国土资源情报,2009(4):51-56.
其他文献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贵州省旅游局局长杨胜明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步入2005年的贵州旅游业,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在适当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向提高旅游业档次和水平转变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实施精品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开拓高端市场,优化市场环境,加快以长征文化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发展步伐,以“红”带“绿”、以“红”带“彩”,推进乡村旅游、生态度假旅游和多民族特色文化体验旅游的全面发展。
期刊
[收稿日期]2006—04—20;[修订日期]2006一07—06  [作者简介]应丽君(1963—),女,重庆工学院旅游系副教授。  [摘 要]模块化的会展“流程链”管理模式(Organisation&Service Link Management-Model,缩写OSL)属于会展产业技术层面的模块化设计方法,是一种遵循会展活动规律经过多个案例实证研究而独创的模块化会展项目经营管理模式。对于会
期刊
[摘 要]生态旅游者作为生态旅游活动的主体,其生态意识至关重要。本文以云南大学为例,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潜在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进行了调查,并通过与国内外生态旅游者的生态意识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总结出中国大学生潜在生态旅游者生态意识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旅游者;生态意识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5)01—0053—05
期刊
[摘 要]本文旨在了解澎湖列岛居民生态旅游的认知与发展生态旅游的态度,并探讨居民基本资料与其对生态旅游认知和发展生态旅游态度之间的关系。经统计分析后发现:居民基本资料的不同会造成生态旅游认知与发展生态旅游态度的差异。最后透过典型相关分析发现,居民生态旅游的5个认知因素与发展生态旅游的6个态度因素间都具有相关性;居民对生态旅游的认知程度愈低者,在发展生态旅游态度上则愈不积极。  [关键词]澎湖列岛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会议组织者对会议目的地的选择标准,以及会议结束后怎样对目的地进行满意程度评估。接着通过半开放式的问卷,对2002年在上海召开过国际会议的会议组织者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应用“重要性—表现”的研究方法,试图找出上海作为会议旅游目的地的优势和劣势,希望能为整体营销上海作为会议旅游目的地的市场战略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会议旅游;目的地;选择标准;满意
期刊
曹国新:旅游研究方法的要求、规范与意义  马聪玲:从概念到实证:中国旅游研究的未来  王艳平:以“分会制”繁荣中国旅游研究  吴承照:加强旅游规划的语言和词汇研究  彭欢首:旅游业应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张凌云:中国旅游业研究的新视野  刘德谦:当前推动中国旅游研究的三个要点    旅游研究方法的要求、规范与意义  曹国新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旅游学的独立地位必
期刊
[摘 要]本文引入亲景度的概念,利用亲景度指标,以美国游客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度美国游客旅华的人数,分析了美国游客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昆明、桂林六太热点城市的亲景度,揭示了美国游客在进行旅游目的地选择方面的偏好程度,提出了深层次开发美国客源市场的对策,从而确定针对美国客源市场的拓展方向。  [关键词]亲景度;美国游客;旅游市场  [中图分类号]P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如何促进人才质量水平的提升,必须要积极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教学模式。本文以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餐饮管理与实务为例,对在赛教融合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职业技能大赛的新标准进行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相关建议,借此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水平,更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最新人才需求。  关键词:赛教融合;教學模式;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本文紧紧围绕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这个主题,从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特征入手,就乡村旅游的市场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开发贵州省乡村旅游产品进行了分类讨论,指出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是贵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贵州省乡村旅游只有沿着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前进,才有希望把贵州省建设成国内、乃至国际著名的乡村旅游胜地。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岐澳古道中山珠海段为例,借助ROST CM6软件,运用文本分析法,将游客在各大旅游网站上发布的游记、攻略以及景点评论等数字信息足迹作为文本分析对象,进行高频词汇分析、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以此探讨游客対岐澳古道的旅游目的地感知、旅游线路感知、旅游景点感知和旅游产品感知,以期为岐澳古道的文旅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客观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数字足迹;游客感知;岐澳古道;文本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