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动中折叠”的足迹

来源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复习课,如果教师能够从一道题目(一般是课本例习题,中考试题)出发,开放性地设计问题,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解决问题,并尝试让学生自主编题,提出问题,同时关注学情,动态生成,让课堂更加自然,流畅.在这样一条复习主线下,提炼解题策略,挖掘数学本质,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真正让数学复习课成为学生的主阵地,走出“题海战术”的阴影,追求简约却不简单的课堂,还学生时空,体现“一题一课”的价值,真正凸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复习课;一题一课;以生为本
  2016年5月13日,易良斌名师网络工作室第十次线下研修活动在乐清市大荆镇第一中学举行,根据导师安排,笔者为全体与会教师演绎了一节“一题一课”复习课,以浙教版八下51矩形作业本的一道试题为素材,进行剖析,并拓展延伸.教学设计及教学组织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为此,笔者把本次课堂教学实录整理成文,与广大同仁分享,也欢迎批评指正.
  学情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动态生成的资源,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针对九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具备了初中相关的知识,但对压轴题是如何从一道简单的题目演变的缺少一定的体验过程,同时缺少主动提问的意识.
  教学目标:
  【原题】浙教版(八下数学作业本51矩形)
  如图1,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对折,使点C落在C′处,BC′交AD于点E,已知∠DBC=30°.
  (1)求∠ADC′的度数.(2)求证AE=EC′.
  问题:如图1,将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对折,使点C落在点C′处,BC′交AD于点E.请问:图中有哪些特殊的三角形?
  生1:Rt△BCD,Rt△BC′D,Rt△ABD,Rt△ABE,Rt△DEC′.
  师(追问):△BC′D为什么是Rt△?
  生1:因为∠C折过去与∠C′重合,所以∠C=∠C′=90°,即△BC′D是Rt△.
  师:生1讲得太好了,那还有其它特殊的三角形吗?
  生2:我发现△BDE为等腰三角形.
  师(充满期待的眼神):说说你的理由?
  生5:AC与BD相等且互相平分.
  生6:由C与C′关于BD对称,可知BD垂直平分CC′.
  师:(用欣赏的眼神看着刚才的三位同学)你们很聪明,拥有一双慧眼,对于折叠问题,连接两个对称点是一种常见辅助线的添法.
  师:大家很了不起,能挖掘这么多有用的东西.那如果∠CBD=30°,你能求出其它角的度数吗?
  生(众):能,这个简单.
  师:那边能求呢?
  生7:好像不能,但若给我边的值就可以了,比如BC=4,CD=3.
  师:生7很厉害,自己给出了条件,那根据生7给的条件,我们能求出哪些边的长度.
  生8(迫不及待):BD=5,AC′=4.C′D=3,AD=4.
  师:还有吗?(此时学生无声了)那BE等于多少?
  (一分钟后)
  生9:设AE=x,则C′E=AE=x,DE=4-x,在Rt三角形DEC′中,由勾股定理得C′E2 C′D2=DE2,即x2 32=(4-x)2,得x=78.   师:生9通过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出了AE,也可得到BE=258.
  (此时教师及时板书,并提炼基本图形:(并强调有时无法直接计算时,不妨用方程思想解决)
  生10:我发现BC′,C′Q在变.
  师(面对生10的回答,不慌不忙,而把话锋转向其他同学):生10说BC′在变,你们有不同想法吗?
  (正当其他同学想要回答时,此时生10突然意识到问题了)
  生10(豁然开朗):BC′是不变的,由折叠可知BC′=BC,而BC是不变的.
  生11:我发现BQ在变,∠CBQ,∠C′BQ都在变.
  生12:我发现∠CBQ=∠C′BQ,△CBQ≌△C′BQ一直成立.
  师:同学们不仅发现了边,角中变与不变的量,也发现了角与角,三角形与三角形的关系的不变量.
  师:当点Q运动时,请你提出几个可探究的问题.
  (给予学生2分钟,让学生讲问题写在纸上,教师巡视,不时与学生交流讨论,并借用爱因斯坦的话:“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增强自信)
  生13:当Q在运动过程中,△BC′Q的面积取值范围.
  生14:当DQ为多少时,点C′恰好落在AD上.
  生15:当Q在运动过程中,点C′所经过的轨迹,求这个轨迹的长度.
  生16:当DQ为多少时,点C′落在BD上.
  师:相信大家还有很多问题,这里不一一呈现了.能否对刚才这4位同学提的问题分分类呢?
  生17:我觉得生13,生15的问题分为一类,都是求面积、长度.生14和生16的问题分为一类,都是涉及点C′的位置.
  师(欣赏的眼神):你的分类从数、形两方面进行了提炼,给我们提出问题提供了方向.(师及时板书)
  师:现将我们班分4组,每组完成一个问题,第一组为生11提出的问题,第二组…
  (教师巡视,不时与学生交流,同时生生之间也相互交流,产生思维的碰撞,过了3分钟后)
  生18(第一组代表):由折叠可知,△BC′Q≌△BCQ,而S△BCQ=12·BC·CQ,BC=4不变,CQ从在0∽3之间.图4所以S△BCQ在0∽6的范围内.
  生19(第二组代表):如图4,方法1:设DQ=x,则C′Q=3-x,而AC′=C′B2-AB2=42-32=7,所以C′D=4-7,在Rt△C′DQ中,由勾股定理得C′D2 DQ2=C′Q2,即(4-7)2 x2=(3-x)2得x=47-73.
  正当生19坐下时,突然有一生站了起来,
  生20:对于这个问题,我联想到图中隐藏的位置关系,
  可连接CC′得CC′⊥BQ,则Rt△BCQ∽Rt△CC′D,
  得CQBC=C′DCD,即3-x4=4-73得x=47-73.
  师:生20很善于思考,能挖掘题中有用的资源.
  生21(第三组代表):我们组发现点C′的轨迹是以B为圆心,BC为半径的一段圆弧,但要求出这段圆弧的长度,有点难,因为∠CBC′不是一个特殊角,需要用计算器才能算出,只知思路,还没算好.
  生22(第四组代表):如图5,由折叠可得BC′=BC=4,
  而BD=5,在Rt△DC′Q中,
  C′D2 C′Q2=DQ2,即1 (3-x)2=x2,解得x=53.
  追问:谁来说说解决此类问题都用到了哪些方法?
  生23:勾股定理,方程,相似,三角函数等知识.(板书)
  点评将点动起来,利用几何画板,给予学生充分时间观察动态问题中变与不变的量,特别是挖掘动中不变的量.在动的过程中,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提的问题进行分类,引导学生从数、形(外,上,内)两方面进行提问,为以后更好地思考问题提供了方向.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方式,让不同的思维进行激烈的碰撞,使得一题多解得以绽放.此环节,渗透了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动为静等数学思想方法.
  三、综合动圆,探究相切
  师:刚才一个点动,现动两个点,且这两个点是关联的动点,出示问题:
  问题:如图6,在矩形ABCD中,BC=4,CD=3.Q是CD上的一个动点,过Q作PQ∥BD交BC于P,现将△PCD沿直线PQ折叠.使得C落在点C′处.   师:当点Q运动时,针对针对△PCQ和△PC′Q这两个
  三角形,哪些变,哪些不变?
  生24:变的有各条边,三角形大小.
  生25:不变的有△PCQ≌△PC′Q.
  师: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都不变,由PQ∥BD得∠CPQ=∠CBD.
  生25:受您的启发,我发现∠CPC′=2∠CPQ也是不变的.
  师:你们太厉害了,能发现这么多变与不变的量,刚才生24讲边变化,这里PC′不仅长度变化,而且位置也在改变,那现在以PC′为直径作圆O,当点D动时,圆的大小位置也在变.你们想探究什么?
  生(众):圆与直线相切的问题.
  师:看来我和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合.出示问题:
  PC为何值时,圆O与矩形边所在的直线相切?
  师:针对这个问题,谈谈你的最初想法?
  生26:我觉得要分类,因为矩形的边,不知道是哪条边.
  师(追问):那你觉得要分几类呢?
  生26:分4类.圆O与AB相切,圆O与BC相切,圆O与CD相切,圆O与AD相切.(板书)
  师:你很了不起,不仅知道要分类,而且还能准确地进行分类.
  不妨先来看下圆O与AB相切的情况吧!对于圆与直线相切,你有什么经验?图7
  生27: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
  (教师顺势过O作AB的垂线段OH.如图7)
  (学生小组讨论2分钟后,然后纷纷展示自己的成果)
  师:大家表现太精彩了,对于涉及分类讨论的问题,
  要先分类,若有些情况不符合的应舍去.
  点评此环节,动圆的圆心,半径均在改变,综合性比较强.既要有圆与直线相切的知识经验储备,又要挖掘变中不变的量,并与开始的基本图形进行比较,体会它们内在的联系,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课中,通过层层铺垫,适时启发,让学生有种“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乐趣,更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的欲望.学生的精神,思维,语言均参与其中,课堂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堂小结,反思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或困惑?
  生28:明白了折叠的本质.
  生29:感覺动点问题不变的量有点难发现.
  生30:领悟了解决有关动点问题的策略,需化动为静.
  师:大家感悟都很深,我们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多少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思考.对于两个动点,除了平行关联,也可垂直关联,也可不关联.
  问题:如图8,在矩形ABCD中,BC=4,CD=3.且BE∶AE=1∶3,
  点P是BC上的一个动点,连接PE,过P作PE⊥PQ交射线CD
  于Q,现将△PCQ沿直线PQ折叠.使C′处.图8
  请问:是否存在点P,使得点C关于直线PQ的对称点C′恰好落在边AD上?若存在,求BP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话音刚落下,下课铃声响了……
  点评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梳理所学的知识,感悟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建立起符合自身认识特点的知识结构,养成及时归纳反思的学习习惯.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知识水平,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课后配置主要两个变式训练,学生会利用已掌握的解题方法解决似曾相似的题目,既增加了解决问题的信心,同时又培养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
  五、板书设计,凸显本质
  点评此板书是一个动态过程,具有节奏性,即时性,生成性.教师有意识地将板书分为四个板块:知识框图——基本图形——思想方法——提问视角.贯穿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彰显了上课老师对本节课内涵的深入挖掘.
  另附(章建跃专家的评语):
  本节课非常好地体现了“变式教学”的思想,从一个特殊问题背景出发,经过各种变化,使问题层层深入,营造的教学情境引人入胜,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使学生学会解题,而且使学生体会“题目是怎么命出来的”.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观,尽管问题的难度不低,但仍然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如果都像本课这样开展教学,那么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会比较完善,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也会很牢固,特别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会比较强.
  作者简介俞卫胜(1985—),男,浙江省乐清市人,中学一级教师.曾荣获乐清巿教坛新秀,温州市解题竞赛一等奖,乐清市命题竞赛一等奖,乐清市优质课一等奖.近几年,参与多项教师小课题研究,多篇文章发表.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各地中考中经常出现涉及高中知识(文献[1]中称为“涉高题”)解决问题的习题.此类习题在初中阶段完全可以采用初中知识求解,但是,如何在初中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直困惑着一线教师;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思维,经常会把“涉高题”投到课堂上.本文笔者通过一次教研活动中一题的解法探讨为例,谈谈对此题的认识.  1问题呈现  已知:如图1,在△ABC
摘要: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一项事关能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能否为党政干部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调研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现状及成因,探索引导当代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的有效途径,正是完满解答这一课题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入党动机; 现状; 成因;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近读人教社中数室主任章建跃博士的文章《中学数学课改的十个论题》,收获颇丰,甚有同感,特别是他提出的“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是课改的三大基石”,受益匪浅.“理解数学”是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理解学生”是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而“理解教学”则是解决“为什么这样教”的问题,三者兼顾,则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有的题中之意,这也与第十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主题“发现学科价值,
饺子是哥哥,长得白白胖胖的;馄饨是弟弟,長得瘦瘦小小的。兄弟俩一起出去时,大家总是夸饺子胖胖的,真好看。这个时候,馄饨会有点不开心。  有一天,妈妈又做了好吃的玉米肉馅,饺子吃得停不下嘴。突然,馄饨指着哥哥的肚子说:“不好了,哥哥的肚子破了。”原来,饺子吃得太多了,把自己的肚子撑破了。妈妈赶紧打了120电话,把饺子送到医院,医生给饺子的肚子缝了几针。从此,饺子再也不贪吃了,馄饨也不再羡慕哥哥了。
青年学者张国启、王秀敏两位博士的新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近日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近些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之一。该书围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与学科发展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人手,研究和探讨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向度、理论基础、时代课题,并重点分析和阐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科形态、基本功能和原则方法的新发展。毫无疑问,现代思想政治教
摘要:在自然辩证法教学过程中,将科学史上的真实事件编写成案例,仿照管理学及临床医学案例教学方式,提出系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从中感受和领悟自然观和方法论的精神。该教学法可调动教师备课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案例还为学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模型,有利于开拓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真正提高学生
清晰的条理来自于分类
太阳公公生气了,躲在家里不出来,一天不出来,两天不出来,一个月了还不出来。大家郁闷极了,愁眉苦脸的,特别是云阿姨,还一直哭,可她一哭,雨就下个不停,这下大家更不开心了。   該怎么办呢?小动物们聚集起来想办法。狗熊说:“雷公公力气大,我们让他把太阳公公拖出来吧。”狐狸说:“彩虹阿姨最漂亮,让她去劝劝太阳公公吧。”狮子说:“我们一起为太阳公公唱支歌吧。”最后,大家用了狮子的办法,一起为太阳唱了一首《
让试题充满数学研究味
摘 要: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方面是当时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要求,另一方面是为了清算他们以前对德国哲学的信仰。在这一著作中,他们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批判了当时在德国流行的哲学意识形态和所谓的“真正社会主义”,系统地表述了他们对社会历史的总体性看法,论证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党的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