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得提升之道,把握提高之法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ul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三语文复习的主要任务是:针对考纲要求,系统地梳理语文基础知识点、基本能力点,使板块、专题知识条理化、清晰化,使赏析、读写能力实践化、实效化,从而增强语文的备考能力,提高语文高考成绩。对同学们而言,复习中,重要的是立足自己的学情实际,对照考纲,测量出自己的实际差距,找寻出自己提高成绩的抓手。即:对应学科试卷各个板块、各个小题,筛选并区分出复习的盲点、难点、重点,哪些是自己的“爬坡带”?哪些是自己的“沼泽地”?自己“长肉”“上膘”“增高”的点到底在哪?一句话,悟得提升之道,把握提高之法。
  一、 注意横比
  在平时测试中,注意找与自己水平相近的同学比较,检查自己差在哪些小题?为什么?与别人比比自己的学习状态、自己的努力程度、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的准备情况以及自己的策略与技巧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造成“自己”差距的主、客观因素。
  二、 经常纵比
  将自己“现在”的成绩与上几次比较,这是一个把握自己学情很有效的方法。最好是用每次考试的达线基准来测量,看看自己的进退情况,然后再查找试卷上的问题,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评价。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合理,学习效率怎么样。
  
  三、 加强反思
  
  通过平时测试,查找出自己容易忽视、忽略的知识盲区,使之成为自己下一步复习的关注重点。对于一些需要补习、提升的题目或考点,最好是在自己的纠错本(也可称《伤筋动骨集》)上进行整理,查漏补缺,总结出解答这类题目的规律来,以便举一反三,警示自己。
  
  
  四、 关注重点
  重点之一 现代文阅读
  阅读能力,从道理上讲,需要积累才能见功夫,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就功利性应考而言,理解、把握、应用针对性的方式、方法、策略,仍是有效提高成绩的便捷之径。如现代文阅读“探究部分”中增加了“有创新”,学生就要弄明白:①什么是具体的有见解,如何做?②什么是有发现,方法是什么?③什么是有创新,怎样体现?
  重点之二 作文
  1. 一般地,作文的立意、构思、语言最能吸引阅卷者眼球,最能撩拨阅卷教师的赋分神经。立意是看表达的核心意图,构思考量的是选材和组材能力,如果语言再有一点自己的风格,那么,作文上层级、得高分就有可能。
  
  
  2. 平时要把高考作文评分整体化要求进行分解性安排,做到可操作,易落实,有的甚至要采用分点突破、多点整合的方式进行自我作文训练。
  
  
  3. 要有“尽态极妍”的表现、展示意识。
  ①“强项”意识:培养、锻炼出自己最拿手的写作文体。
  ②“模板”意识:掌握拿手文体的两至三种“规则”写法。
  ③“亮点”意识:在自己熟悉的文体中,融入自己的风格,表现一点可使文章闪光的技巧。
  
  ④“范文”意识:真正找准、悟透三到五篇范文,能说出特点、诀窍,能照葫芦画葫芦,或照葫芦画瓢,最好是想葫芦画瓢。
  
  绝不能照搬照抄,要另外成型。如典型的、幽默、诙谐的、轻讽刺的杂文等等。
  
  最好能有自己的风格,如同谈起班里的某个同学,就能让人想起他的模样,有典型的特征。
  
  范文的来源可以是经典的课文;可以是《扬子晚报》的“美文拔萃”;可以是《杂文选刊》《小小说选刊》的典范之作等等。
  
  
  总之,高三语文复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能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消除失误的过程。悟其道得其法,能够少走弯路,提高复习效率。
  
  
  (作者:刘跃夫,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
其他文献
例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得香字)  杜 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1. 本诗前三联描写了竹子怎样的形象?    解析 本题鉴赏诗歌形象。    解答本题时,首先
期刊
理解文章的主旨是高考语文现代散文最核心的考查角度,而文章的写作思路和主旨是紧密相连的。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发展的过程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文章的结构安排由思路决定,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和理由。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清晰、严密,又表明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鲜明的印象、想法、态度和感情。      从弄清思路到理解主旨是一个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阅读
期刊
高考试卷中的古诗鉴赏题,通常被认为是高难度的。究其原因,首先是古诗句子一般极为凝练,表达上跳跃性很大,要读懂字面意思已属不易;要进一步理解文字背后诗人蕴藏的思想情感,难度就更大了。而要从艺术的角度去赏析诗        人表情达意的技巧,可谓难上加难。此外,解题过程中的陷      阱也比比    皆是,以至有防不胜防的感觉。如何避开这些陷阱呢?简单地说,要能做到“进去出来”。“进去”就是进入古诗
期刊
不少同学写作议论文,往往注重“机械”式逻辑,讲究“八股”化排布。    论证方法单调,论证语言空洞,论证的推进已变成机械动作,难以激发读者的共鸣,读来索然无味。这些模式化的议论文往往缺少生活的底蕴,缺乏灵动的设计。其实,议论文的论证完全可以拒绝平庸,展现别样的魅力。  误区1 议论文的语言就应该平实冷峻  谈到记叙文写作,许多学生往往很快就能联系到生活;谈到议论文写作,许多学生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如何
期刊
从高考作文得分情况来看,高分的议论文不多。得分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    立论的角度不够好。议论文的立论要“小切口”,那样才能“深挖掘”,才能使自己的文章在众多的议论文中脱颖而出。  要找准文章的“小切口”,关键是将问题具体化。这个具体化来自于对作文命题的深入分析。由于我们应试时面对的议论文考题的形式    多种多样,那么立论的方法也是不完全一致的,这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
期刊
【失分原因】      1. 语言不符合人物身份。2. 过分依赖概述手法。3. 扣题意识不强。4. 记叙文写作要素缺乏。      【原作亮相】            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  吴 霖    我们常常处于被忽略的状态,默默地付出去获得勉强应付饥饿与生活;我们常常在夜晚的某个角落,静静地抽烟去排解明日去向何方的忧虑;我们常常在医院外奔波愁苦,匆匆的脚步却不知亲人的病何时才有着
期刊
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对“行文思路”题型的考查很多。如安徽卷第11题“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重庆卷第15题“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而江苏卷第9题“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第15题“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一份试卷中出现两道考查行文思路的题目,应该说饱含出题者的用意。本文以2011年江苏高考试题《捧与挖》为例从试题回眸、考点解密、应对策略、现场练兵四个方面对
期刊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草木之情  韩少功    ①草木的心性其实各自不一:牵牛花对光亮最敏感,每天早上速开速谢,只在朝霞过墙的那一刻爆出宝石蓝的礼花,相当于植物的鸡鸣,或者是色彩的早操。桂花最守团队纪律,金黄或银白的花粒,说有,就全树都有,说无,就全树都无,变化只在瞬间,似有共同行动的准确时机和及时联系的局域网络,谁都不得擅自进退。  ②比较而言,只有月季花最娇生惯养。它们享受
期刊
在高考作文中,我们发现部分考生的议论文青睐于举名人事例为自己的观点佐证。这虽为明智的做法,但在运用事例进行论证的时候,不是举例失当,就是堆砌呆板,或是叙议脱节。它们看似充实丰富,实则“外强中干”,经不起推敲。这样的文章说服力不强,感染力也不够。下面我们就以几篇考场作文的片段为例,从以下方面进行失误分析以及升格训练。  弊端之一:狭隘失当  论述中心:拒绝平庸  失误例证      人与人争,多是损
期刊
(一)   业精于勤的曾国藩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的“三不朽”之说,但真正能够实现者寥若晨星,而曾国藩正是其中之一。      曾国藩曾因镇压太平天国倍受谴责,但作为清末洋务派和湘军的首领,他率军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己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