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系统阐述了如何提高学生的数的认识与运算能力,数学“转化”思维能力,数学转化与应用能力,以及数学猜想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33-01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学科。数学能力是符合数学活动要求的特殊能力,属专门能力的范畴。数学能力不仅是从事技术科学的基本条件,也是从事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条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并设定了每个学段的目标。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了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一、数的认识与运算能力的培养
从数数开始,认识整数的组成,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10 以内、20 以内的数都可以借助手指和教具认识、理解数的组成。而大数的认识是个抽象的思维与理解的过程。学会比较整数的大小,继而学会小数和分数大小的比较,形成数的总体认识能力。在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理解整数加法的意义,继而学会整数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再拓展到小数的四则运算,逐步形成四综合运算能力。其中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的能力有时对运算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让学生掌握各种运算定律,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手算训练、口算训练、心算训练、笔算训练,开展估算训练,加强简算训练,打牢计算基础,开拓学生思维,提高计算效率。并逐渐养成仔细审题、及时校对、认真计算、自觉检查、规范书写和反思矫正的好习惯。
二、数学思维与推理能力的培养
首先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的一般规律,着力把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判断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命题分析的方法,揭示论证的条件和步骤,掌握论证的方法。在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要十分重视逻辑方法的学习与掌握,要让学生正确掌握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的方法,领悟抽象与概括的方法,学会运用归纳与演绎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立性的逻辑思维品质。缜密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语言精确入手,使学生养成语言(书面或口头)严密的习惯,促进思维的缜密性。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引导分析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结合教材加强正反两方面的教学和进行特例反驳教学,加强思维的横向延伸和纵向交流,使学生思考问题达到全面而不遗漏。抽象和概括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充分认识数学材料之间的共同属性和本质差异。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理解掌握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演绎推理是通过三段论法实现的,三段论法是从两个判断得出第三个判断的一种推理方法,它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判断。三段论法一般都从大前提开始,但三段论的构造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在思维实践中,也往往从小前提开始,再进入大前提,有时也可能从结论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应渗透这些推理思想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推理活动,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培养数学“转化”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有很多学生能够听懂老师的讲解,但是在自己做題时,效果却不是很好,有时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是时常困扰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问题,也是亟待我们数学教师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解决数学题的关键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就是说把现有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方法,逐步转换为一个基础的、简单的知识进行解决,而且这些都是大家能够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学校要建一个足球场,但是学校的面积不够,在政府支持下,在学校外围征地,但是征得的地是一个不规则的地。我们可以此为问题,让学生进行解决。不规则的土地,如何测量,如何知道它的面积。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就要把不规则的图形转换成规则的图形计算面积。我们根据一定的比例,将实际地形绘制成纸上图形,然后将纸上图形分割成若干块梯形、长方形、三角形,利用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之和,也就得到了这块不规则地形的总面积。另外,在教学中也可以对方程进行转换,多元方程、高次方程,利用“消元”、“降次”等方法,最终都可以把它们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然后用已知的步骤或公式解决。
四、数学猜想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直觉思维能力是数学猜想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教材,大胆质疑。通过多方联想,学生从整体考察问题,注意挖掘问题的内部的本质联系,养成解题后反思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开放题,使学生养成数学猜想的能力。人的创新能力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宽松的环境,二是足够的知识,三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教材内容,营造一种现实而又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下,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式,在知识教育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的质疑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并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好的提问。
有效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不断增加数学知识和扩展数学教学法知识,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教学、研究学生的思路,实行有效的专业发展。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广大师生持之以恒、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毅红.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06-25.
[2]陈跟菊;王文利.论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N].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30.
[3]曹敏.论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N].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5-30.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33-01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学科。数学能力是符合数学活动要求的特殊能力,属专门能力的范畴。数学能力不仅是从事技术科学的基本条件,也是从事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要条件。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并设定了每个学段的目标。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培养学生的能力成了数学课程的主要目标之一。
一、数的认识与运算能力的培养
从数数开始,认识整数的组成,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10 以内、20 以内的数都可以借助手指和教具认识、理解数的组成。而大数的认识是个抽象的思维与理解的过程。学会比较整数的大小,继而学会小数和分数大小的比较,形成数的总体认识能力。在理解数的组成的基础上理解整数加法的意义,继而学会整数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再拓展到小数的四则运算,逐步形成四综合运算能力。其中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的能力有时对运算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让学生掌握各种运算定律,并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手算训练、口算训练、心算训练、笔算训练,开展估算训练,加强简算训练,打牢计算基础,开拓学生思维,提高计算效率。并逐渐养成仔细审题、及时校对、认真计算、自觉检查、规范书写和反思矫正的好习惯。
二、数学思维与推理能力的培养
首先让学生掌握逻辑思维的一般规律,着力把握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判断能力。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命题分析的方法,揭示论证的条件和步骤,掌握论证的方法。在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要十分重视逻辑方法的学习与掌握,要让学生正确掌握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的方法,领悟抽象与概括的方法,学会运用归纳与演绎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独立性的逻辑思维品质。缜密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语言精确入手,使学生养成语言(书面或口头)严密的习惯,促进思维的缜密性。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引导分析条件与结论的逻辑关系,结合教材加强正反两方面的教学和进行特例反驳教学,加强思维的横向延伸和纵向交流,使学生思考问题达到全面而不遗漏。抽象和概括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数学材料进行分析和比较,充分认识数学材料之间的共同属性和本质差异。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学生理解掌握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演绎推理是通过三段论法实现的,三段论法是从两个判断得出第三个判断的一种推理方法,它包括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个判断。三段论法一般都从大前提开始,但三段论的构造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在思维实践中,也往往从小前提开始,再进入大前提,有时也可能从结论开始。在教学实践中应渗透这些推理思想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推理活动,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培养数学“转化”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有很多学生能够听懂老师的讲解,但是在自己做題时,效果却不是很好,有时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是时常困扰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问题,也是亟待我们数学教师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解决数学题的关键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也就是说把现有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方法,逐步转换为一个基础的、简单的知识进行解决,而且这些都是大家能够接受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学校要建一个足球场,但是学校的面积不够,在政府支持下,在学校外围征地,但是征得的地是一个不规则的地。我们可以此为问题,让学生进行解决。不规则的土地,如何测量,如何知道它的面积。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就要把不规则的图形转换成规则的图形计算面积。我们根据一定的比例,将实际地形绘制成纸上图形,然后将纸上图形分割成若干块梯形、长方形、三角形,利用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出这些图形的面积之和,也就得到了这块不规则地形的总面积。另外,在教学中也可以对方程进行转换,多元方程、高次方程,利用“消元”、“降次”等方法,最终都可以把它们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或一元二次方程,然后用已知的步骤或公式解决。
四、数学猜想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直觉思维能力是数学猜想能力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迷信教材,大胆质疑。通过多方联想,学生从整体考察问题,注意挖掘问题的内部的本质联系,养成解题后反思的途径,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开放题,使学生养成数学猜想的能力。人的创新能力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宽松的环境,二是足够的知识,三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教材内容,营造一种现实而又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下,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丰富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式,在知识教育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的质疑作为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并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好的提问。
有效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不断增加数学知识和扩展数学教学法知识,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教学、研究学生的思路,实行有效的专业发展。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广大师生持之以恒、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毅红.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06-25.
[2]陈跟菊;王文利.论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N].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30.
[3]曹敏.论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N].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