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如何治疗近视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iang2009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有没有近视眼?答案是肯定的。近视产生后,今天的人们只需佩戴眼镜即可。中国关于近视眼镜的留存史料并不多,明代画家仇英所绘的《南都繁会景物图》中有一老者戴着眼镜的片段,可以算是近视眼镜在中国的最早表现。
  但在明朝之前的宋代文人也会近视眼,他们却无法像明朝的文人那樣佩戴眼镜。比如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杨万里、欧阳修都是眼疾重症患者。尽管史料中未曾明确他们所患眼疾的具体症状,但从有关诗作中可以得知,这些眼疾很有可能就是近视眼。比如白居易在《眼暗》一诗中说道:“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眼损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白居易少年苦读,留下诸多名诗名作,但他却也因为用眼过度导致视力下降,看任何物体都感到混沌模糊,其中的痛苦在诗中展现的清晰明了。
  白居易的近视程度不浅,宋代的欧阳修也不低。宋人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记载说:“欧阳文忠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欧阳修已经近视到目不识字只能让他人读给自己听的程度,按照今天的视力标准,起码要佩戴800度以上的眼镜。还有苏辙,也是个不折不扣的近视眼,他在《夜坐》中曾用“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来表达自己因近视而颇为苦恼的无奈心情。
  像欧阳修一样的其他读书人,在被近视折磨得痛苦不堪而又无法通过眼镜矫正的情况下怎么办呢?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或是理疗。
  在理疗中使用最多的便是烟熏。如宋代的《养病漫笔》中记载:“枸杞子榨油,点灯观书,能益目力”。用枸杞的种子榨出的油作为灯油,每夜挑灯夜读,可以提高视力。这是古人解决视力下降的常用方法。
  其实,现在来看,烟熏疗法并不科学。古代没有电灯,白天劳动夜晚苦读,本身就很辛苦,加之油灯的光线黯淡,长期在灯下阅读很有可能导致视力下降。尽管枸杞子作为一味中药材的确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但是通过烟熏来提高视力既没有科学依据,也无法收到成效,而且油烟中含有很多有害化学物质,长期熏眼,还会适得其反。
  烟熏之外,另有一种简易便捷的明目方式是药洗。如北宋末年成书的《苏沈良方》在第七卷“治诸目疾”里详细记载过关于药洗眼目的方法。“上盛热汤满器,铜器尤佳,以手掬熨眼,眼紧闭勿开,亦勿以手揉眼,但掬汤沃,汤冷即已。若有疾,一日可三四为之,无疾一日两次,沃令眼明,此最治赤眼,及睑毗痒。”意思是说准备一盆热水,用双手将热水洒在紧闭的眼睛周围,一直等到冷却为止,每日视情况清洗数次,即可达到明目的功效。据史料记载苏轼因写作过劳导致目痛,他曾长期坚持热敷眼目,使得目痛之疾很快缓解。
  除此之外,在宋末元初兴起的禁咒术逐渐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正式科目,颇受时人欢迎。在治疗眼疾时,禁咒术中有一种叫做犯眼咒的方法:“左手持剑诀,指眼诵咒毕,将眼吹三口。”很显然,这是一种毫无科学依据的迷信思想,但在古人看来,通过念咒语来治疗近视眼并不可笑。
  由此可见,在没有近视眼镜的情况下,宋代众人已经对如何治疗近视眼进行了研究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治理疗法,有的成效显著,有的收效甚微。但不管怎样,宋代的文人还是可以从中借鉴一二。
其他文献
从1979年到2019年,从40年前我参加全国高考,到今天国庆70年我回忆高考,从改革开放的初期到40年后的沧桑巨变,我时时都在为祖国喝彩。数年后同学聚会时当年的考生无论是走进文化课考场还是走进社会考场,都在日新月异的祖国找到了人生归宿。大多数没有进入高校深造的同学也一样获得了成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在祖国变革的历史大潮中经历了不同的试卷,写出了不同的答案。  1979年是一个蕴含希冀、激扬青春的
期刊
夏天正是旅游的好时节。小新在这里推荐大家一些适合老年人旅游的森林和海岛,让我们带着家里的老人听松涛、观沧海,开启一段温情满满的旅行吧。  ①天山大峡谷:雪岭云杉风光无限  乌鲁木齐天山大峡谷位于乌鲁木齐县境内,距乌鲁木齐市城区40公里。这里是天山北坡最完整、最具观赏价值的原始雪岭云杉林。  推荐理由:在巍巍天山深处,雪岭云杉苍劲挺拔。冰川、森林、草原、湖泊、蓝天、白云和谐交融。  ②长白山:幽谷深
期刊
八一南昌起义  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为反击国民党当权派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挽救革命,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发动的武装起义。为永远纪念南昌起义的辉煌日子,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瑞金颁布了“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紧接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7月1日作出了“关于‘八一’纪念运动的决议”,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就
期刊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海龙,在上半年的读者来信中,我们经常会收到如“小课堂活泼有趣”“小课堂很耐读,看着看着半天就过去了”的表扬,但也有部分讀者发来了“这满篇的二维码是什么”“我每次看到这两页,也没读懂就翻过去了”的困惑。  那么,我就在这里和大家做一次详细解读,《新天地小课堂》是一个视频栏目,用手机扫杂志页面上的二维码,就可以看到为大家晚年生活支招的趣味短视频,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多彩,今天让我来
期刊
五次反“围剿”期间,江西瑞金农民杨荣显将8个儿子送去当红军,最后全部牺牲的壮举,荡气回肠。2019年6月21日,根据“赣南中央苏区真实事件改编”、新中国70周年华诞十大献礼片《八子》在全国公映,“一家八子,满门忠烈;十万英魂,舍生赴死”的背后,是对2019年红军长征出发85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典型梳理和历史回望。  为国牺牲敢惜身  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保存着一张19
期刊
今年的8月7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七夕因牛郎织女故事的融入,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在这一中国的传统情人节,古代人都是如何表达情意的呢?  芍药传情  “去时芍药才堪赠,看却残花已度春。只为情深偏怆别,等闲相见莫相亲。”在古时,中国花文化中以芍药来代言爱情。青年男女赴河边约会,人人手拿兰草和芍药,怀揣羞涩心事。宋朝词人秦观曾有诗云
期刊
专家简介:  张海峰,医学硕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工作,熟悉各种危重病抢救与综合治疗。  酷暑时节,老年朋友常互相嘱咐:“天儿太热,别出门了,小心中暑。”然而,老年人在室内也会中暑,但往往被忽视。为此,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复兴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海峰,请他为老人安然度夏做指导。  现象:老人室内中暑频发  记者事先搜集了几个事例,帮助大家了解
期刊
北方民间有立秋后“贴秋膘”的习俗,也就是说立秋以后适当进补。很多人总担心进补无方不够健康,《新天地》温馨提醒,掌握以下7条“黄金法则”,就可以做到营养身体也不长肉了。  黄金法则1:多吃白肉,少吃红肉。牛羊肉是秋季进补的常见食材,脂肪含量比猪肉低很多。以虾、蟹、贝类为代表的海鲜,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对身体有不错的滋补作用。为了避免摄入过多热量,尽量减少食用猪肉,多食用一些牛羊肉和
期刊
活動报名方式  提交的作品请注明:参赛姓名+联系方式+作品名称。在截稿期9月30日前提交到《新天地》杂志社编辑部邮箱:[email protected]
期刊
阳光灿烂的八月,欣欣向荣、姹紫嫣红。在这个充满希望和回忆的月份里,“新天地小课堂”也会继续用轻松愉快的趣味短视频,为叔叔阿姨们的晚年生活支招。请和我一起拿出手机微信,扫一扫杂志上的二维码,一同开启本月的“夕阳必修课”吧。  历史小课堂  ——军装的演变历程  8月1日是我国的建军节。每次在阅兵仪式上,中国军人气势排山倒海,军姿飒爽豪迈,激起我们满腔的爱国热情。让我们和彦达一起来了解,中国军装的演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