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预设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教师面对的每一位同学都是不同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并不可能按照教师预设的轨道来学习和思考,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生成,给学生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更快乐地学习。鉴于此,本文总结出几点小学数学课堂预设与生成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所谓预设,涵盖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需要教师预设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就是课堂规划,以合理地完成整体的教学内容,做到井井有条。另一方面是说,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到实际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给出处理和解决突发问题的方案,这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所说的生成,就是说,学生自己提出的想法和观点,这个想法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那么,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正确、积极的想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把握和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预设的过程为生成奠定基础,给出引子,以更好地达到协同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目标。
一、 恰当引导,在预设中给学生提供生成的条件
一节完美的数学课,教师既把自己想要传授的知识顺利地传递给了学生,并且得到了良好的反馈,同时,学生也能够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深入探索既定的知识获得新知,而这也是有效课堂的充分体现。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做足准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學生,从学生的视角去思考和研究问题,预设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在预设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导入、小组探究、拓展延伸等方式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引,让学生能够生成新的想法和问题,进而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融洽,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预设的课程收到了肯定的答复,也能够有效地激发教师继续创造和预设的热情,更容易有新的思路和想法,实现良性循环。
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这一内容时,教材中是通过让学生读不通城市的不同温度,从中来感受正负数,认识负数。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准确地认识负数,就设定了一个“拨”温度计的环节,即让学生读了教材中给出的几个城市温度之后,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教具动手“拨”温度计。这个小小的动手实践环节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5分钟结束,我问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其中一位同学说道:“要想在温度计上显示温度,首先就需要确定零度的位置,之后才能看出是零上多少度还是零下多少度”,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成,在简短的时间里,学生明确了零度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此时,我继续提问:“那有谁知道,哪个数是区分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0。”这样的课程,不仅突破了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尴尬局面,而且也达到了很好的生成效果。
二、 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自主生成的积极性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受到小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肯定,或者是被忽视之后,极容易挫伤其思考的积极性,在很长的时间里,学生就不会继续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踊跃地发言,踊跃地表现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我主要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开始内容的教学。
师:“同学们,课下大家已经预习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那么,现在大家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呢?”
生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有关。”
生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边的高有关。”
生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斜边有关。”
生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的夹角有关。”
学生的这些回答中,前三个答案我都是预设到的,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但是第四个同学的回答是我没有预设到的,在肯定了前三位同学的答案之后,对于第四个同学的答案虽然认为有些胡思乱想,但是我还是给予了鼓励,并当堂带领同学们进行了验证,并鼓励了学生抛开课本,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精神,虽然说,验证第四名同学的回答耽误了一些课堂教学时间,但同学们收获了肯定,更愿意自主探究和学习,可以说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 以生为本,提高预设生成的有效性
在进行课堂预设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所预设的内容,给出的教学方案一定要让学生感兴趣,这才是有价值的预设,才能达到更好的生成效果,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百以内的数》这一内容时,课前为学生预设的教学方案是让学生相互合作,利用教具中提供的小棒棒,摆出65这个数来,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准确地认识数字,并达到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一个同学说到他的同桌不愿意合作,面对这一预设外的情况,我没有批评那位同学,而是问了为什么,同学说道:“老师,我认为没有必要摆那么多,用6个红颜色的棒棒代表60,5个黄颜色的棒棒代表5,合起来就是65。”我及时地赞扬了这名同学,并鼓励其他同学要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大胆地说出来,可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预设生成教学案例。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预设和生成不仅能够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和谐、快乐、高效,而且还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数学,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这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而本文所提出的几点建议,主要是对自身工作经验的总结,同时,我也会在今后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丽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动态生成[J].新课程(中),2017(06):64.
作者简介:
龚健梅,江西省贵溪市,江西省贵溪市第三中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所谓预设,涵盖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需要教师预设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就是课堂规划,以合理地完成整体的教学内容,做到井井有条。另一方面是说,教师在进行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地考虑到实际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给出处理和解决突发问题的方案,这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所说的生成,就是说,学生自己提出的想法和观点,这个想法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那么,为了让学生有更多正确、积极的想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把握和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预设的过程为生成奠定基础,给出引子,以更好地达到协同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目标。
一、 恰当引导,在预设中给学生提供生成的条件
一节完美的数学课,教师既把自己想要传授的知识顺利地传递给了学生,并且得到了良好的反馈,同时,学生也能够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想法,深入探索既定的知识获得新知,而这也是有效课堂的充分体现。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做足准备,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更深入地了解學生,从学生的视角去思考和研究问题,预设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并在预设的过程中通过问题导入、小组探究、拓展延伸等方式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引,让学生能够生成新的想法和问题,进而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融洽,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现,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预设的课程收到了肯定的答复,也能够有效地激发教师继续创造和预设的热情,更容易有新的思路和想法,实现良性循环。
例如,在教学《认识负数》这一内容时,教材中是通过让学生读不通城市的不同温度,从中来感受正负数,认识负数。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准确地认识负数,就设定了一个“拨”温度计的环节,即让学生读了教材中给出的几个城市温度之后,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教具动手“拨”温度计。这个小小的动手实践环节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5分钟结束,我问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其中一位同学说道:“要想在温度计上显示温度,首先就需要确定零度的位置,之后才能看出是零上多少度还是零下多少度”,可以说,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成,在简短的时间里,学生明确了零度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此时,我继续提问:“那有谁知道,哪个数是区分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呢?”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0。”这样的课程,不仅突破了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尴尬局面,而且也达到了很好的生成效果。
二、 及时鼓励,激发学生自主生成的积极性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受到小学生生理、心理、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肯定,或者是被忽视之后,极容易挫伤其思考的积极性,在很长的时间里,学生就不会继续表达自己的想法了。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踊跃地发言,踊跃地表现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我主要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开始内容的教学。
师:“同学们,课下大家已经预习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那么,现在大家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哪些条件有关呢?”
生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有关。”
生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边的高有关。”
生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斜边有关。”
生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相邻两边的夹角有关。”
学生的这些回答中,前三个答案我都是预设到的,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但是第四个同学的回答是我没有预设到的,在肯定了前三位同学的答案之后,对于第四个同学的答案虽然认为有些胡思乱想,但是我还是给予了鼓励,并当堂带领同学们进行了验证,并鼓励了学生抛开课本,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精神,虽然说,验证第四名同学的回答耽误了一些课堂教学时间,但同学们收获了肯定,更愿意自主探究和学习,可以说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 以生为本,提高预设生成的有效性
在进行课堂预设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所预设的内容,给出的教学方案一定要让学生感兴趣,这才是有价值的预设,才能达到更好的生成效果,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百以内的数》这一内容时,课前为学生预设的教学方案是让学生相互合作,利用教具中提供的小棒棒,摆出65这个数来,在摆小棒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准确地认识数字,并达到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上课的过程中,一个同学说到他的同桌不愿意合作,面对这一预设外的情况,我没有批评那位同学,而是问了为什么,同学说道:“老师,我认为没有必要摆那么多,用6个红颜色的棒棒代表60,5个黄颜色的棒棒代表5,合起来就是65。”我及时地赞扬了这名同学,并鼓励其他同学要有自己的想法,并且能够大胆地说出来,可以说这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预设生成教学案例。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本来就是一个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预设和生成不仅能够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和谐、快乐、高效,而且还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数学,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这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而本文所提出的几点建议,主要是对自身工作经验的总结,同时,我也会在今后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教学实践中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丽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动态生成[J].新课程(中),2017(06):64.
作者简介:
龚健梅,江西省贵溪市,江西省贵溪市第三中学。